任務型語言學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種教學法重視真實道地的語言,而學生必須使用目標語言完成有意義的任務,例如打電話訂購商品、安排行程時間、製作流程圖表等等。

教師不以語言是否精準來評量學生的表現, ... 任務型語言學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12月5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任務型語言學習(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縮寫TBLL),又稱任務型教學(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縮寫TBLT)、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instruction,縮寫TBI),是一種語言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重視真實道地的語言,而學生必須使用目標語言完成有意義的任務,例如打電話訂購商品、安排行程時間、製作流程圖表等等。

教師不以語言是否精準來評量學生的表現,而是重視任務的結果是否確實完成,例如是否真的訂購到某樣指定商品等等。

因此任務型語言學習特別適合訓練學生的口語流利度以及說外語的自信心。

在印度班加羅爾市任職的學者普拉布(N.Prabhu)是任務型語言學習的重要提倡者。

珍·威里斯(JaneWillis)則把任務型語言學習的流程切割為三大部分:任務前活動、任務期以及語言焦點。

目次 1實踐流程 1.1任務前活動 1.2任務期 1.3準備 1.4報告 1.5分析 1.6實踐 實踐流程[編輯] 顧名思義,任務型教學法認為一堂課的中心是「任務」。

為了讓學生可以完全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在課堂活動中的所有語言方方面的東西都要被忽略。

進行一節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有許多個有效的方法,下面所列的是由珍·威里斯提出的一個相對完全的框架。

任務前活動[編輯] 在任務開始前,教師向學生說明一節課他們要進行的任務。

另外,教師也可以在此之前給學生教一些與此次任務相關的詞彙和語法上的知識,儘管在一個「完全純粹」的任務型教學的課堂中,這些知識點都應是以建議的方式呈現的,而且應該鼓勵學生用那些他們自己感到有用和有助於他們完成任務的知識。

任務指導者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做示範,也可以通過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方式呈現一個任務模型。

任務期[編輯] 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通常學生是組成小組完成任務,儘管這是有些依賴別人的方式。

教師在任務中扮演著特別的角色,通常是一個觀察者或指導者,這樣做的理論依據和目的則是創建一個較以前的教學法中更加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

準備[編輯] 完成任務後,每組學生要準備通過書面或口頭的向全班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師可以就此提出問題或者簡單地指導一下這組學生。

報告[編輯] 接下來的階段是,學生將本組的成果向全班其他學生做報告。

這時,教師可以提供書面或口頭上的反饋,同時,其他學生也可以提供反饋。

分析[編輯] 這一項階段是要求教師將注意力轉移到對任務完成過程中,而不是語言匯報中所發生的事情、產生的問題。

這也會包含一些學生可能用到的語言上的展現的形式和學生產生的問題,或者一些學生用到的、應該加以轉述或者進一步說明的語言上的表現形式。

實踐[編輯] 實踐階段會包含教師在分析階段所用到的材料。

教師可以在這個階段向學生強調一下一些語言上的重點。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任務型語言學習&oldid=47317994」 分類:​語言教育隱藏分類:​自2011年12月缺少來源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DeutschEnglishEuskaraفارسیहिन्दी日本語한국어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