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教師的數學教學實踐:「學習任務」之課堂事件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研究針對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實踐「學習任務」此一課堂事件進行探究。
研究者以「教室錄影」及「課後晤談錄影」的方式進行「分數」及「圓」兩單元的資料蒐集,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06/1018:02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莊英貴研究生(外文):Ying-KueiChuang論文名稱:個案教師的數學教學實踐:「學習任務」之課堂事件分析論文名稱(外文):Acasestudyofateacher'smathematicsteachingpractice:theanalysis“learningtask”inlessonevent指導教授:張淑怡博士指導教授(外文):Shu-IChang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系所名稱: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含數學教育碩士班)學門:教育學門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0畢業學年度:98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69中文關鍵詞:學習任務、數學教學實踐、課堂事件外文關鍵詞:learningtask、mathematicsteachingpractice、lessonevent相關次數:
被引用:6點閱:1139評分:下載:174書目收藏:0
本研究針對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實踐「學習任務」此一課堂事件進行探究。
研究者以「教室錄影」及「課後晤談錄影」的方式進行「分數」及「圓」兩單元的資料蒐集,資料分析來源是18片錄影光碟轉譯和編輯成的18份原案。
本研究以「在各單元內使用之學習任務間之關係」、「使用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學習之實踐類型」以及「個案教師於單一學習任務之教學實踐流程」三面向分析後發現:(一)在「分數」單元使用的學習任務間之關係有「單一學習任務會涵蓋一個以上的教學目標,且單一教學目標會以多個具情境的學習任務來實踐」、「將任務間待求問題與已知條件互換,或是變化數字來佈題」……等6點;在「圓」單元有「學習任務大部份源自於課本」、「學習任務大部份以教師示範方式實施」……等5點。
(二)在「分數」單元學習任務的實踐類型有「為了教學生新概念以及讓全班清楚解題過程,教師會以問答方式分段示範數學任務的解題過程」、「為了協助學生的解題活動成型、暸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喚起學生上節課記憶,教師會佈類題」……等6點。
在「圓」單元有「為了教學生新概念,老師會佈題讓學生嘗試錯誤、使用口頭說明以及畫圖說明」、「為了讓學生學習新名詞,老師會用舊經驗引導學生命名或是先說明意義來引導學生命名」……等9點。
(三)在單一學習任務之實踐流程有「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模式」、「教師指定學生上台解題模式」、「教師行間巡視學生台下解題模式」以及「教師示範學生模仿模式」。
Thisstudyaimstoexplorealessoneventofathirdgradeprimaryschoolteacherwhopractice“learningtask”.Theresearchercollectedthedataoftwounits:fractionandcircleby“videotapinginclassroom”and“videotapingofafter-classinterview”.Thesourcesofthedataanalysisarethetranscriptsofeighteenvideodiscsandtheeditedeighteenscripts.Thestudyanalysesthreeaspects:therelationsoflearningtasksusedineachunits,thepracticetypesofhelpingstudentsbyusingleaningtasksandthepracticeprocessofthecaseteachingusingasingleleaningtask.Thestudyfoundoutthat:1.Therelationsoflearningtasksusedintheunitof“fraction”havefewpoints:asinglelearningtaskinvolvesoneandmorelearningtargets,andasinglelearningtargetispracticedbylearningtaskswithmanycontexts;posingquestionsbyexchangingthequestionsandgivenconditionsinlearningtasks,orbyvaryingthenumbers.Intheunitof“circle”,thelearningtasksmostlyoriginatefromthetextbooks.Theyaremostlyimplementedbyteachers’demonstration.2.Thepracticetypesoflearningtasksintheunitoffractionare:“Inordertoteachthestudentsanewconceptandtoletthewholeclassclearlyunderstandtheproblemsolvingprocess,theteacherdemonstratesthesectionedproblemsolvingprocessoflearningtasksbyquestioningandanswering.“Inordertoassistthestudentstoformtheproblemsolvingactivities,tounderstandthestudents’studyconditionsaswellastoarousethestudents’previousclasstomemory,theteacherposesproblems.”Intheunitofcircle,inordertoteachnewconcepts,theteacherwouldposeproblemsandhavethestudentstryerrors,explainorallyorbyusingpictures.Inordertohavethestudentslearnanewterm,theteacherwouldguidethestudentstonameitbyapplyingthepreviousexperiencesorexplainingthemeaningfirst.3.Inthepracticeprocessofasinglelearningtask,therearedifferentformssuchas:teacherquestion-studentanswer”,“assignedstudents’problemsolvingatthefront”,“betweendesksinstruction”and“teacherdemonstrate-studentimitate”.
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第三節名詞釋義4第二章文獻探討5第一節理論背景5第二節數學學習及教學之本質9第三節提高學習可能性的相關理論及研究18第三章研究方法27第一節個案教室相關背景27第二節預期之教學藍本28第三節蒐集資料之範圍及方法31第四節資料整理及分析32第五節研究流程34第四章結果與討論37第一節「分數」單元學習任務之分析37第二節「圓」單元學習任務之分析80第三節賴老師的學習任務實踐119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55第一節結論155第二節建議159參考文獻163中文部份163英文部分165
參考文獻一、中文部分王欣(2007)。
任務驅動學習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嘉珍(2000)。
協同數學成長團體下之教師佈題-以三位二年級教師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慶芳(2006)。
情境知識的管理模式:探索知識內嵌的本質、情境學習與實踐中知曉。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周玉真(譯)(2001)E.C.Wragg著。
如何進行教室觀察(Anintroductiontoclassroomobservation)。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文生(1996)。
一位國小數學教師佈題情境及其對學生解題交互影響之分析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文生、鄔瑞香(1999)。
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務-另類教與學。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玉芳(2008)。
一個數學教師的教學概念: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教學實踐。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南一書局(2008)。
國民小學數學科教師手冊第五冊。
台南市:南一南一教科書(2008)。
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五冊教師手冊。
台南市:南一書局南一教科書(2008)。
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五冊數學習作。
台南市:南一書局孫旭花(2007)。
螺旋變式數學課程之還原理念簡介-以青浦變式教學中“以新歸舊”概念理解教學實踐為例。
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2,17-32。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7)。
運用科技增進數學教師專業發展-94年學術研討會專輯。
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張淑怡(2004a)。
共識域之本質與功能~以數學教室為例。
國教學報,16,1-27。
張淑怡(2004b)。
從Maturana的認知生物學看數學學習與數學教學之本質。
朝陽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1),109-148。
張淑怡(2006)。
數學教室內之互動類型研究:一個國小四年級的班級個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淑怡(2008)。
數學教室內之班級互動類型研究:一個國小四年級的班級個案。
教育與心理研究,31(4),23-52。
教育部(200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
台北市:教育部。
許國輝(譯)(1995)R.Skemp著。
小學數學教育-智性學習。
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出版社。
許琇雅(2004)。
運用認知衝突策略建構小數概念線上複習系統。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書梅(2002)。
從知識創新談教育效能之提升。
教育資料與研究,45,62-65。
陳慧娟(1998)。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
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陶惠昭(1998)。
從一年級教室看數學教師的佈題。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永和(2007)。
情境學習理論與教學研究。
升等論文,未出版,19-158,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毅英(2008)。
從「華人學習者現象」到「香港學習者現象」。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2),49-62。
甯自強(1991)。
藉由解題的活動瞭解兒童及促進兒童增加對數學的瞭解。
教師之友,32(5),47-51。
甯自強(1993a)。
經驗、察覺、及瞭解在課程中的意義~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
論文發表於國小數理科教育學術研討會。
台東市台東師範學院六月五日。
甯自強(1993b)。
「建構式教學法」之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
國教學報,5,33-41。
甯自強(1993c)。
國小低年級兒童數概念發展研究(Ⅰ)--「數概念」類型研究(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82-0111-S-023-001。
甯自強(1996)。
數學的格式與內容:皮亞傑對維高斯基。
論文發表於85年台北市立師院「皮亞傑及維高斯基的對話」百年校慶學術研討會。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元月二十五、六日。
甯自強(2000)。
數學學習領域之編輯架構。
高昇文教資訊,2,47-51。
劉曼麗(2005)。
小數診斷教學研究。
科學教育學刊,13(1),29-52。
蔡美怡(2006)。
國小六年級學生在不同情境問題中數常識策略運用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毓信(2001)。
中國學習者的悖論。
數學教育學報,10(1),6-10。
顧泠沅、鮑建生、黃榮金、易凌峰(2003)。
變式教學研究(再續)。
數學教學,2003(3),6-12。
二、英文部分Ausubel,D.P.(1968).Educationalpsychology:Acognitiveview.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Charon,J.M.(1998).Symbolicinteractionism:Anintroduction,Aninterpretation,Anintegration.UpperSaddleRiver,NewJersey:PrenticeHall.Clarke,D.J.,Emanuelsson,J.,Jablonka,E.&Mok,I.A.C.(2006)MakingConnections:ComparingMathematicsClassroomsAroundtheWorld.ROTTERDAM/TAIPEI:SENSEPUBLISHERS.Clarke,D.J.,Keitel,C.,&Shimizu,Y.(2006)MathematicsClassroomsinTwelveCountries:TheInsider'sPerspective.ROTTERDAM/TAIPEI:SENSEPUBLISHERS.Dewey,J.(1938).Logic:thetheoryofinquiry.NewYork:HoltandCompany.Gu,L.,Huang,R.,&Marton,F.(2004).Teachingwithvariation:AneffectivewayofmathematicsteachinginChina.InL.Fan,N.Y.Wong,J.Cai,&S.Li(Eds.),HowChineselearnmathematics:Perspectivesfrominsiders(pp.309-345).Singapore:WorldScientific.Herbst,P(2008).Theteacherandthetask.Proceedingsofthe32thConferenceoftheInternationalGroupforthePsychologyofMathematicsEducation,vol.1,(pp.125-131).July17-22.Mexico,Morelia,MichoacanUniversityofSaintNicholasofHidalgo.Long,M.H.,&Crookes,G.(1992).Threeapproachestotask-basedsyllabusdesign.TESOLQuarterly,26(1),27-56.Marton,F.,&Booth,S.(1997).Learningandawareness.Mahwah,NJ:LawrenceEribaumAssociates.Marton,F.,Runesson,U.,&Tsui,A.B.M.(2003).Thespaceoflearning.InF.Marton,A.B.M.Tsui,P.P.M.Chik,P.Y.Ko,M.L.Lo,&I.A.C.Mok(Eds.),Classroomdiscourseandthespaceoflearning(pp.3-40).N.J.:LawrenceErlbaum.Maturana,H.R.(1978).BiologyofLanguage:Theepistemologyofreality.InG.Miller&E.Lenneberg(Eds.),PsychologyandBiologyofLanguageandThought.pp27-63.NewYork:AcademicPress.Maturana,H.R.,&Varela,F.J.(1987).Thetreeofknowledge:Thebiologicalrootsofhumanunderstanding.Boston:Shambhala/NewScienceLibrary.Mok,I.A.C.(2004,April).Learningtasks.InD.J.Clarke(Chair),Lessoneventsasthebasisforinternationalcomparisonsofclassroompractice.Symposiumconduc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Association.SanDiego.Piaget,J.(1970).GeneticEpistemology.NewYork,NY:ColumbiaUniversityPress.Prabhu,N.S.(1987)Secondlanguagepedagory.NewYork:OxfordUniversityRichards,J.(1991).Mathematicaldiscussions.InE.vonGlasersfeld(Ed.),Radicalconstructivisminmathematicseducation.pp.13-51.Dordrecht,Netherlands:Kluwer.Skolverket(2003).[SwedishNationalAgencyforEducation]Nationellutvarderingavgrundskolan2003[NationalassessmentoftheSwedishcomprehensiveschool].VandenHeuvel-Panhuizen,M.(2000).MathematicseducationintheNetherlands:Aguidedtour.FreudenthalInstituteCd-romforICME9.Utrecht:UtrechtUniversity.vonGlasersfeld,E.(1987).Learningasaconstructiveactivity.InC.Janvier(ED.),Problemsofrepresentationintheteachingandlearningofmathematics.(pp.3-17).Hillsdale,NJ:LarenceErlbaumAssociates.vonGlasersfeld,E.(1989).Cognitionconstructionofknowledgeandteaching.Synthese,80(1),121-140.vonGlasersfeld,E.(1995)Radicalconstructivism:Awayofknowingandlearning.London:TheFalmerPressVonGlasersfeld,E.(1980).Theconceptofequilibrationinaconstructivistofknowledge.InF.Benseler,P.M.Hejl,&W.K.Kock(Eds.),Autopoiesis,communicationandsociety.NewYork:Campu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一位國小數學教師佈題情境及其對學生解題交互影響之分析研究
2.
從一年級教室看數學教師的佈題
3.
協同數學成長團體下之教師佈題-以三位二年級教師為例
4.
情境知識的管理模式:探索知識內嵌的本質、情境學習與實踐中知曉
5.
運用認知衝突策略建構小數概念線上複習系統
6.
國小六年級學生在不同情境問題中數常識策略運用之研究
7.
一個數學教師的教學概念: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教學實踐
8.
數學教室內之互動類型研究:一個國小四年級的班級個案
9.
國民中學教師有效教學表現之觀察研究─以二位數學教師為例
10.
透過數學教學案例討論對中年級教師小數教學任務之影響之研究
11.
以服務設計觀點探討行動學習之行動載具設計
12.
以建構反應題探討國小學童整數概念之表現
13.
國小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學習任務的教學實踐-以「柱體」與「錐體」單元為例
1.
張淑怡(2004a)。
共識域之本質與功能~以數學教室為例。
國教學報,16,1-27。
2.
張淑怡(2008)。
數學教室內之班級互動類型研究:一個國小四年級的班級個案。
教育與心理研究,31(4),23-52。
3.
陳書梅(2002)。
從知識創新談教育效能之提升。
教育資料與研究,45,62-65。
4.
陳慧娟(1998)。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
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5.
黃毅英(2008)。
從「華人學習者現象」到「香港學習者現象」。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2),49-62。
6.
甯自強(1993b)。
「建構式教學法」之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
國教學報,5,33-41。
7.
劉曼麗(2005)。
小數診斷教學研究。
科學教育學刊,13(1),29-52。
1.
一位六年級教師的數學教學實踐:以「分數除法」單元為例
2.
從「均一」到「學思達」國小高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之研究
3.
國小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學習任務的教學實踐-以「柱體」與「錐體」單元為例
4.
個案教師的數學教學實踐:「學生到台前」之課堂事件分析
5.
大學音樂系鋼琴教師之教師信念、專業發展、教學實踐研究
6.
一位六年級教師的數學教學實踐:以「比與比值」概念為例
7.
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之教學實踐-以通識課程為例
8.
偏遠學校教師信念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
9.
探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實踐-以印度河濱學校為個案研究
10.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學習共同體中教師教學實踐之探究
11.
教師品德教學實踐之自我敘事探究
12.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在不同任教環境之心路歷程
13.
國小高年級教師生涯發展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之研究
14.
國中生物科教師科學本質觀、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
15.
一個數學教師的教學概念: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教學實踐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任務教學法 - MBA智库百科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
- 2第四章任務設計與教學實施
這些教師設計過、符合學生程度的任務型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者. 的語言使用能力,將課堂中學到的詞彙、文法、文化觀念等等作. 統整,自然地使用語言。
- 3個案教師的數學教學實踐:「學習任務」之課堂事件分析
本研究針對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實踐「學習任務」此一課堂事件進行探究。研究者以「教室錄影」及「課後晤談錄影」的方式進行「分數」及「圓」兩單元的資料蒐集, ...
- 4任務型語言學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這種教學法重視真實道地的語言,而學生必須使用目標語言完成有意義的任務,例如打電話訂購商品、安排行程時間、製作流程圖表等等。教師不以語言是否精準來評量學生的表現, ...
- 5C9. 分層學習任務- 適異教學 策略概覽 - 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
Tiered learning tasks. 首頁 » C. 學習過程 » C9. 分層學習任務.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需要和興趣,設計不同版本的學習任務(如工作紙),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完成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