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改變高關懷國中生生命意義感之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究者在偏鄉教育現場觀察到「高關懷」國中生的心理困擾、偏差行為及對生命的無意義感現況。

本研究目的欲探究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高關懷國中生生命意義感之影響。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09/0908:3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廖婉臻研究生(外文):LIAO,WAN-CHEN論文名稱: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改變高關懷國中生生命意義感之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ResearchofExpressiveArtTherapyActivitytotheMeaningofLifeforHigh-RiskJuniorHighSchoolStudents指導教授:何長珠指導教授(外文):HO,CHANG-CHU口試委員:李宗憲、廖俊裕口試委員(外文):LI,ZONG-XIAN、LIAO,CHUN-YU口試日期:2017-12-04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南華大學系所名稱:生死學系碩士班學門:人文學門學類:其他人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8畢業學年度:106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01中文關鍵詞:表達性藝術治療、高關懷國中生、生命意義感外文關鍵詞:Expressivearttherapy、High-riskjuniorhighschoolstudents、Lifemeaning相關次數: 被引用:17點閱:1502評分:下載:507書目收藏:2   研究者在偏鄉教育現場觀察到「高關懷」國中生的心理困擾、偏差行為及對生命的無意義感現況。

本研究目的欲探究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高關懷國中生生命意義感之影響。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行動研究法。

研究對象為由國中導師轉介至輔導室之七~九年級高關懷學生。

由輔導室發出邀請函,邀請有意願參與藝術活動及有意願改變之學生6~8名,參與研究者所設計一為期十次、每周一次、每次二小時的「表達性藝術活動團體」。

活動形式區分:暖身、表達性藝術創作、分享與討論。

研究資料蒐集包含:採攝影或錄影或錄音方式紀錄、研究者觀察日誌及研究者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之半結構性訪談。

本研究採取的分析方式為主題分析法。

研究結論如下:一、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對高關懷國中生生命意義感之正向改變與轉化(一)「多元表達形式」、「視覺化」和「隱喻」特性,覺察內在情緒,轉化經驗(二)「跨越時空」及「自由創作與再建構」賦予自我能力感,體現生命自由與價值(三)轉念、愛與祝福之靈性開展二、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高關懷學生之療效(一)自我開放與宣洩,增進對他人連結的普同感(二)正向人際關係之學習與模仿,強化人際支持網路、得到同儕團體之歸屬感(三)藉由互助、學到利他與賦能得到愛與被愛之祝福(四)「如朋友般」的團體領導者之示範,促進尊重與信任之人際技巧學習   Researcherobservedthepsychologicaldistress,deviationbehaviorandsenseofmeaninglessnesstolifein"high-risk"juniorhighschoolstudentsintheeducationofruralareas.Thispaperistoexploretheimpactsofexpressivearttherapygroupexertingonthelifemeaningofhigh-riskjuniorhighschoolstudents.  ResearchwasconductedbytheapplicationofActionResearchMethod,onemethodamongqualitativeresearchmethods.TheparticipantsintheresearchwereGradeSeventoNinehigh-riskstudentsfromcounselingofficereferredbyjuniorhighschooltutors.Thecounselingofficesenttheinvitationletterstoinvite6to8voluntarystudentswillingtoparticipateintheartisticactivitiesandtobechanged.Theresearchwascarriedoutina[expressivearttherapygroup]mannerandtheexperimentlastedfortentimeswithonetimeeveryweekandtwohourseverytime.Theactivityformswerecategorizedasfollows:warm-up,expressiveartcreation,sharinganddiscussion.Theresearchdatawerecollectedby:filming,picturerecordingorsoundrecording,referringtoobservationjournalsoftheresearcherandone-to-onesemi-structuredinterviewbetweentheresearcherandthestudents.Theanalyticalmethodappliedintheresearchwasthematicanalysis.  Researchconclusionsareasfollows:1.Expressivearttherapygroupactivitieshavepositiveimpactsonthelifemeaningofhigh-riskjuniorhighschoolstudents.(1)[Diversifiedexpressiveforms],[visualization]and[metaphor]wereusedtoperceivetheinneremotionsandexperienceofchange.(2)[Acrosstimeandspace]and[freecreationandre-construction]endowthestudentswithperceivedself-competencytoshowtheirlifefreedomandvalues.(3)Spiritualdevelopmentofthinkingoutofbox,loveandblessing.2.Theeffectsofexpressivearttherapygrouponhigh-riskstudents(1)Opentheirmindsandexpresstheirfeelings,therebyenhancingtheiridentitywithothers.(2)Learnandimitatethepositiv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reinforceinterpersonalsupportingnetworkaswellasobtainthesenseofbelongingfromthepeersandgroups.(3)Wintheblessingofloveandbeinglovedbymutualhelp,learningaltruismandempowerment.(4)Thefriend-likedemonstrationfromteamleaders,therebyfacilitatingtheinterpersonalskilllearning,suchasloveandtrust.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背景1第二節研究目的3第三節研究問題4第四節名詞解釋4第五節研究限制5第二章文獻回顧與探討6第一節高關懷學生之定義與現況相關文獻6第二節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內涵與相關理論10第三節生命意義相關理論22第三章研究方法27第一節研究取向27第二節研究對象28第三節研究工具30第四節研究流程34第五節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35第六節研究倫理相關議題37第四章資料分析與討論39第一節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影響生命意義感之轉化39第二節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高關懷學生之療效因子54第五章結論與建議59第一節結論59第二節建議61參考文獻62附錄69附錄一新竹縣立國中高關懷學生評估指標及安置輔導建議表與流程圖69附錄二國中學生全人生命意義量表72附錄三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活動方案設計76附錄四團體觀察紀錄表99附錄五家長同意書101圖目錄圖2-1Frankl對生命的看法23表目錄表2-1高危險行為效應8表2-2藝術治療取向11表2-3表達性藝術治療(藝術治療)與青少年之相關研究18表3-1高關懷國中學生基本資料及高關懷類型29表3-2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方案設計30表3-3文本初步編碼表37 丁凡(譯)(2011)。

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

台北:張老師文化。

(Moon,B.L.,2011)王凱生(2009)。

人際關係輔導方案對高關懷學生其社交關係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王佩蓮(2001)。

在自然科和環境議題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務。

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185-214。

台中: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俊凱、陳建宏、黃煜棠(2010)。

學校教育面對高關懷學生之輔導方式之省思─以愛愛家園安置之個案為例。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4。

取自:www.nhu.edu.tw/~society/e-j/84/84-32.htm內政部(2015)。

兒童及少年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

取自www.hcvs.ptc.edu.tw/ezfiles/0/1000/img/9/711001873.pdf台北縣政府教育局(2002)。

台北縣九十一年度試辦高關懷學生彈性分組教學工作實施計畫。

台北: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毛紀如(2002)。

完整家庭國中生與單親家庭國中生生命意義之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

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2013)。

關於藝術治療。

取自http://www.arttherapy.org.tw/arttherapy.php朱惠瓊(2011)。

Hill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應用與療效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匡雅麗(2003)。

藝術治療團體在精神科急性病房之應用研究:一個以青少年為主之團體歷程與效果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何長珠、吳依靜、詹然量、林珍玉譯(2001)。

團體遊戲治療(原作者:DanielS.Sweeney&LindaE.Homeyer)。

台北市:五南。

何長珠、葉淑萍等著(2005)。

折衷式遊戲治療之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

何長珠等(2012)。

表達性藝術治療14講:悲傷諮商之良藥。

台北:五南。

何長珠、曾柔鳴、劉婉如(2011)。

團體諮商概論。

台北:五南。

何郁玲(1999)。

中小學教育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何英奇(1987)。

大專學生之生命意義感及其相關:意義治療法基本概念之實徵性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0,87-106。

宋文里(2009)。

意義的浮現:自由素描與意識的探索。

應用心理研究,44,25-52。

宋秋蓉(1992)。

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宋麗玉、施教裕(2005)。

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評估期末報告。

台北:內政部兒童局委託研究報告。

汪履維(1980)。

健全價值觀的建立-當前教育及輔導上的一項重要課題。

訓育研究,19(1),21-27。

李淑容(2007)。

高風險家庭就業服務方案建議書研究案。

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

李孟智(2001)。

台灣地區青少年醫療保健照顧之現況與前瞻。

台灣家醫誌,11(2),47-65。

李泰吉(2011)。

應用陶瓷創作於非行少年輔導之成效研究─以高雄少年法院保護處分輔導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宗芹(2008)。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養生醫療篇//表達藝術治療。

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511杜淑芬(2007)。

高關懷學生的辨識與轉介。

取自:http://sccv.cycu.edu.tw/sccv/attach/thr_care/09.doc。

林杏足、陳佩鈺、陳美儒(2006)。

國中高危險群學生對其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的知覺分析研究。

教育與心理學報,38(2),151-176。

林孟勤(2012)。

臺灣青少年藝術治療歷程之實例分析:ETC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梅萍(2007)。

藝術治療於青少年個別諮商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岳玉玲(2004)。

生命教育對中途之家不幸少女生命意義感影響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

嘉義:南華大學。

吳庶深、黃禎貞(2001)。

生死取向生命教育教學成效之初探。

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之教育資料集刊26輯-生命教育專輯。

吳明清(1983)。

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亞洲工商資訊(2004)。

原則與價值觀。

亞洲國際公開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

取自http://www.aiou.edu/banews柯華葳(2001)。

老師的態度是青少年問題的關鍵。

應用心理研究,12,8-10。

胡幼慧(2000)。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

徐至賢(2007)。

一位受虐兒童在藝術治療過程中改變之歷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修慧蘭、鄭玄藏(譯)(2003)。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原著:GeraldCorey)。

台北:華泰文化。

莊靜茹(2011)。

以塔羅牌為晤談媒介對國中高關懷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家綾(譯)(2006)。

青少年藝術治療(原作者:Moon,B.L.)。

台北:心理。

許玫倩(2006)。

一位藝術治療團體之ADHD成員在兒童發展中心之歷程與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又云(2010)。

焦點解決藝術治療取向對憂鬱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改變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常心怡、宋麗玉(2010)。

機構安置少年之生活壓力對憂鬱情緒之影響:以自尊為調節變項。

台灣社會發展研究學刊,8,51-74。

侯禎塘(1987)。

藝術治療團體對特殊學校肢體殘障國中學生人格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侯禎塘(2006)。

人文取向藝術治療。

特殊教育論文集,41-52。

黃世宏(2006)。

生命教育課程對「青年受刑人學生」教學成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德祥(1998)。

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

台灣省中等學校輔導通訊,55,6-10。

黃碧霞(2005)。

從整合的觀點-談兒童及少年犯罪預防:青少年犯罪預防與對策。

研討會論文集,1-16。

游恆山(譯)(1991)。

生存的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原作者:ViktorE.Frankl)。

台北:遠流。

梁佳臻(2015)。

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國小高關懷團體實施回顧。

諮商與輔導,358,46-49。

傅偉勳(1993)。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台北:正中書局。

曾煥棠(2005)。

認識生死學-生死有涯。

台北縣:楊智。

張湞琬(2008)。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之療效因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淑美、楊秀宮、劉冠鄰、張利中、王慧蘭、陳錫琦、邱愛鈴、李玉嬋、江綺(譯)(2008)。

生命教育:全人課程理論與實務(原作者:JohnP.Miller)。

台北:心理。

曾瑞瑾(2008)。

哀傷兒童參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之成效及改變歷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湘佩(2008)。

社會工作人員對參與戶外冒險方案青少年之服務歷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台北市。

葉春杏(2004)。

藝術治療團體對喪親兒童復原歷程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葉沛晴(2009)。

看見你的聲音.聽見你的畫話--運用藝術治療的理念實施於憂鬱青少年之自我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葉敏芳(2011)。

音樂治療團體對憂鬱傾向青少年之諮商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自強(1985)。

國中生價值觀念與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楊瑞珠(1998)。

從高危險行為之初期徵候看中輟學生的辨識與輔導,中途輟學問題與對策。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163-206。

鄭崇趁等(1998)。

中途輟學問題與對策。

台北: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

陸雅青(1995)。

藝術治療在過動兒治療的應用。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91-116。

陸雅青(2005)。

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

台北:心理出版社。

陸雅青(2000)。

藝術治療團體實務研究—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

台北市:五南。

陸雅青、周怡君、林純如、張梅地、呂煦宗等(譯)(2008)。

藝術治療:心理專業者實務手冊(原作者:Malchiodi,C.A.)。

台北:學富文化。

陳志賢(2003)。

藝術治療團體在兒童輔導上的運用。

諮商與輔導,205,24-27。

陳志賢、徐西森(2004)。

以藝術為媒材的團體諮商對人際關係欠佳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初等教育學刊,17,153-186。

陳欣婷(2007)。

舞蹈治療技法對於青少年精神病患團體所具意涵之反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陳建元(2011)。

冒險課程對高關懷班學生自我概念、學校依附及出勤率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學添(2001)。

藝術治療介入對受虐兒童自我概念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陳康功(2015)。

藝術治療取向視覺藝術課程對國中資源班學生情緒管理影響之行動研究。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4(1),79-98。

陳繼勝(2009)。

以藝術活動介入日常生活困擾青少年之表現歷程探討。

身心障礙研究,7(1),45-63。

郭修廷(2002)。

表達性黏土創作在兒童情緒與社會諮商上的應用。

諮商與輔導,196,8-11。

賴念華(2003)。

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災區婦女創傷之效果研究。

高雄師大諮商輔導文粹,9,81-102。

賴念華(2009)。

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失落悲傷團體之效果研究。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1),15-31。

鄭石岩(2004)。

開創更美好的人生。

泰山文化基金會照亮心靈講座摘錄。

蘇桂慧(2011)。

「歷程性繪畫」藝術治療團體對受霸凌高中生情緒特質與自尊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蘇湘婷、陳雅麗、林開誠(2007)。

表達性藝術治療概論(原作者:StephenK.Levine,EllenG.Levine)。

台北市:心理。

蘇世修(2013)。

憂鬱青少年在表達藝術治療之情緒經驗及轉化(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戴玉婷(2010)。

國中學生全人生命意義量表之建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德祥(1998)。

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

輔導通訊,55,6-10。

曾儀芬、王秀美、黃福慧(2014)。

執行高關懷兒少輔導方案機構間合作現況之探討:以澎湖縣為例。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4(1),83-130。

孫健忠(2011)。

建國百年社會救助發展重要紀事。

社區發展季刊,133,174-186。

馮燕(2010)。

不安家庭與惶恐孩子的減量工程─高風險家庭服務方案的回顧與展望。

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archive/library_list/meeting-record葉郁菁、魏希聖(2012)。

從報章新聞探討百年來青少年意象變遷。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20,185-211。

張淑慧(2009)。

司法社會工作概述。

社區發展季刊,128,155-168。

教育部(2013a)。

教育部學產基金補助民間團體輔導高關懷學生實施要點。

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458。

教育部(2013b)。

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方案。

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229吳敏欣(2008)。

資源網絡之整合與運用。

取自http://flower.tcc.edu.tw/news/sel_news.asp?id=81。

劉焜輝(1994)。

藝術治療。

諮商與輔導,102,26-31。

謝曼盈(2003)。

生命態度量表之發展與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鍾學明(2004)。

高職中輟復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以公東高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魏汎儀(2012)。

戲劇治療應用於高關懷國中的心理健康探討--以新北市某國中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台北。

盧鴻文(2015)。

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安置機構青少女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

臺灣諮商心理學報,3(1),79-105。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

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

嘉義市:濤石文化。

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台北:心理。

夏林清、洪雯柔、謝斐敦(譯)(2003)。

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

台北:遠流。

(原著:Editor:Schon,D.A.(1991).陶蕃瀛(2004)。

行動研究:一種增強權能的助人工作方法。

應用心理研究,23,33-48。

AmericanArtTherapyAssociation.(2004)Aboutarttherapy.Retrievedfromhttp://www.artherapy.org.Brillantes-Evangelista,G.(2013).Anevaluationofvisualartsandpoetryastherapeuticinterventionswithabusedadolescents.TheArtsinPsychotherapy,40,71-84.Corsano,P.,Majorano,M.&Champretavy,L.(2006).Psychologicalwell-beinginadolscence:Theontributionofinterpersonalrelationsandexperienceofbeingalone.Adolescence,41,41-353.Frankl,V.E.(1967).Psychotherapyandexistentialism:selectedpapersonlogotherapy.Hedlund,D.E.(1977).Personalmeaning:TheProblemofeducatingforwisdom.PersonnelandGuidanceJournal,23,602-604.Huss,E.,Elhozayel,E.,&Marcus,E.(2012).Artingroupworkasananchorforintegratingthemicroandmacrolevelsofinterventionwithincestsurvivors.ClinicalSocialWorkJournal,40,401-411.Jacoby,M(2006).PoiesisVIII:AJournaloftheArtsandCommunication.EGSPress.Kramer,E.(1993).Artastherapywithchildren(2nded.)..Chicago:MagnoliaStreetPublishers.Logstrup,(1978).CreationandannihilationreflectiononreligiousphilosophyMetaphysics.Copenhagen:Gyledndal.Malchiodi,C.(2005).Expressivetherapist.NewYork:TheGuilfordPress.Malchiodi,C.A.(2010).Expressivetherapies:history,theory,andpractice.InC.A.Riley,S.(2001)Arttherapywithadolescents.WesternJournalofMedicine,175,54-57.Rokeach,M.(1973).Thenatureofhumanvalues.NewYork:MacmillanPublishingCo.Shechtman,Z.(2006).Group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withchildrenandadolescents: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Mahwah,N.J.:L.ErlbaumAssociates.Spiegel,D.,Morrow,G.R.,Classen,C.,Raubertas,R.,Stott,P.B.,Mudaliar,N.,Pierce,H.I.,Flynn,P.J.,Heard,L.,&Riggs,G.(1999).Grouppsychotherapyforrecentlydiagnosedbreastcancerpatients:amulticenterfeasibilitystudy.Psycho-Oncology,8(6),482-493.Synder,B.A.(1997).Expressivearttherapytehniques:Healingthesoultheroughcreativity.JournalofHumanisticEducation&Development,36,74-82.Tyson,E.H.&BaffourT.D.(2004).Arts-basedstrengths:Asolution-focusedinterventionwithadolescentsinanacute-carepsychiatricsetting.TheArtsinPsychotherapy,31,213-227.Yalom,I.D.(1980).Existentialpsychotherapy.NewYork:BasicBook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 2. 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 3. 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 4. 生命態度量表之發展與建構 5. 國中生價值觀念與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研究 6. 完整家庭國中生與單親家庭國中生生命意義之比較分析 7. 藝術治療介入對受虐兒童自我概念之影響-個案研究 8. 一位藝術治療團體之ADHD成員在兒童發展中心之歷程與效果研究 9. 藝術治療團體對特殊學校肢體殘障國中學生人格適應之影響 10. 藝術治療團體對喪親兒童復原歷程之研究 11. 高職中輟復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以公東高工為例 12. 生命教育對中途之家不幸少女生命意義感影響之探討 13. 藝術治療團體在精神科急性病房之應用研究:一個以青少年為主之團體歷程與效果分析 14. 國中學生全人生命意義量表之建構研究 15. 哀傷兒童參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之成效及改變歷程探究   1. 王佩蓮(2001)。

在自然科和環境議題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務。

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185-214。

台中:國立教育資料館。

2. 何英奇(1987)。

大專學生之生命意義感及其相關:意義治療法基本概念之實徵性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0,87-106。

3. 宋文里(2009)。

意義的浮現:自由素描與意識的探索。

應用心理研究,44,25-52。

4. 汪履維(1980)。

健全價值觀的建立-當前教育及輔導上的一項重要課題。

訓育研究,19(1),21-27。

5. 吳庶深、黃禎貞(2001)。

生死取向生命教育教學成效之初探。

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之教育資料集刊26輯-生命教育專輯。

6. 柯華葳(2001)。

老師的態度是青少年問題的關鍵。

應用心理研究,12,8-10。

7. 黃德祥(1998)。

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

台灣省中等學校輔導通訊,55,6-10。

8. 梁佳臻(2015)。

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國小高關懷團體實施回顧。

諮商與輔導,358,46-49。

9. 陳志賢(2003)。

藝術治療團體在兒童輔導上的運用。

諮商與輔導,205,24-27。

10. 陳繼勝(2009)。

以藝術活動介入日常生活困擾青少年之表現歷程探討。

身心障礙研究,7(1),45-63。

11. 郭修廷(2002)。

表達性黏土創作在兒童情緒與社會諮商上的應用。

諮商與輔導,196,8-11。

12. 黃德祥(1998)。

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

輔導通訊,55,6-10。

13. 孫健忠(2011)。

建國百年社會救助發展重要紀事。

社區發展季刊,133,174-186。

14. 葉郁菁、魏希聖(2012)。

從報章新聞探討百年來青少年意象變遷。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20,185-211。

15. 張淑慧(2009)。

司法社會工作概述。

社區發展季刊,128,155-168。

  1. 團體治療的催化與轉化以表達性藝術治療與華人家族排列小和解為例 2. 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 3. 運用藝術治療提升國中高關懷學生幸福感與自尊之研究 4. 以藝術治療取向探討視覺藝術創作者之心流經驗對創意自我效能的影響 5. 國小情緒困擾學童參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之行動研究 6. 表達性藝術治療家庭評估模式之應用分析:以對立性反抗兒童之家庭為例 7. 憂鬱傾向兒童參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歷程之經驗探究 8. 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媒材的團體活動探究弱勢家庭兒童內省與人際智能之改變 9. 正念藝術治療工作轉化經驗初探以新手諮商師自我覺察與自我療癒為例 10. 藝術治療團體應用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人際適應成效研究 11. 視覺藝術治療初接觸者之創作經驗探究 12. 哀傷兒童參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之成效及改變歷程探究 13. 藝術治療團體運用於失智症長者與其照顧家屬之互動關係的影響 14. 憂鬱青少年在表達藝術治療之情緒經驗及轉化 15. 攝影藝術治療團體方案運用於國小單親兒童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