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研究旨在探討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和同儕關係的影響。
透過一所固定邀請藝術治療師帶領團體之高中,針對為期八週,每週一次的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進行研究。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09/0908:3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蘇彙研究生(外文):Su,Hui論文名稱: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論文名稱(外文):TheEffectsofArtTherapyGroupontheSelf-ConceptandPeerRelationshipsofAdolescents.指導教授:黃傳永指導教授(外文):Huang,Chuan-Yung口試日期:2017-01-11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系所名稱: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學門:藝術學門學類:應用藝術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7畢業學年度:105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9中文關鍵詞:藝術治療團體、青少年、自我概念、同儕關係、混合方法研究外文關鍵詞:grouparttherapy、adolescents、self-concept、peerrelationships、mixmethodsresearch相關次數:
被引用:11點閱:1862評分:下載:700書目收藏:5
本研究旨在探討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和同儕關係的影響。
透過一所固定邀請藝術治療師帶領團體之高中,針對為期八週,每週一次的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進行研究。
採混合方法研究的嵌入式設計,以質性訪談為主,量性問卷為輔,將量化統計結果嵌入質性內容分析,以獲得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有顯著正面影響,變得更為清晰、正向;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同儕關係亦有顯著正面影響,能修正負向的關係經驗、並體驗新的正向關係經驗;此外,藝術治療團體對自我概念和同儕關係有共同正面影響,包括行為上實踐青少年自主性、情緒上獲得正向情感經驗、認知上拓展視野觀點;而且一年後的追蹤測量也顯示,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和同儕關係具有類化的效果,可以讓青少年將團體中的經驗類化到生活中,一年後仍維持顯著改善的效果。
最後並對國內相關領域研究與實務提出建議。
Thisstudyfocusesontheeffectsofarttherapygroupontheself-conceptandpeerrelationshipsofadolescents.Throughahighschoolthatinvitedarttherapisttoleadthestudentgroups,astudywasconductedontheeight-week,once-a-weekyoutharttherapygroup.Theembeddeddesignofthemixmethodsresearchwasusedtoembedthequantitativequestionnairedataintothequalitativecontentanalysisofinterviewdatatoobtaintheresearchresults.Thestudyfoundthatgrouparttherapyhadsignificantpositiveeffectsonadolescentself-concept,whichbecameclearerandmorepositive.Onadolescentpeerrelationships,grouparttherapyalsohadsignificantpositiveeffects,whichmeansnegativerelationshipexperiencestobecorrectedandnewpositiverelationshiptobeexperienced.Inaddition,grouparttherapyhadsomepositiveeffectsbothonself-conceptandpeerrelationships,includingthepracticeofadolescentautonomy,positiveaffectiveexperiences,andexpansionperspective.Apartfromthis,thefollowingtestshowsthatgrouparttherapyhaveageneralizationeffectonadolescentself-conceptandpeerrelationships,allowingthemgeneralizetheirexperiencesinthegroupintolifeandmaintaintheeffectsofimprovement.Finally,thisstudy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domesticresearchandpractice.
目次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1壹、個人生命歷程1貳、藝術治療與青少年2參、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3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壹、研究目的5貳、研究問題5第三節名詞釋義5壹、藝術治療團體5貳、青少年6參、自我概念6肆、同儕關係6第二章文獻探討7第一節青少年發展7壹、身心發展7貳、青少年的自我概念19參、青少年的同儕關係25第二節藝術治療的理論背景32壹、藝術治療的定義和特質32貳、藝術治療中的治療關係34參、藝術治療團體相關理論36第三節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41壹、青少年藝術治療41貳、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相關研究45第三章研究方法49第一節研究方法與取向49第二節研究參與者53壹、研究者54貳、研究對象55參、團體帶領者56肆、團體協同帶領者57伍、團體觀察紀錄者57陸、研究訪談者58柒、協同研究者58第三節研究工具59壹、青少年自我概念量表59貳、同儕關係量表61參、焦點團體訪談和個別訪談錄音及逐字稿63肆、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方案63伍、團體歷程和創作紀錄65第四節研究程序65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67壹、質性分析67貳、量性分析74第六節研究倫理75壹、知後同意75貳、匿名與保密76參、藝術治療倫理76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77第一節質性資料分析處理結果77壹、團體對自我概念的直接影響79貳、團體對同儕關係的直接影響84參、團體對自我概念和同儕關係的共同影響92第二節統計資料分析處理結果103壹、「青少年自我概念量表」統計分析結果103貳、「同儕關係量表」統計分析結果105第三節綜合討論107壹、研究結果的討論與比較107貳、研究過程的討論115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119第一節研究結論119壹、自我概念方面121貳、同儕關係方面121第二節研究建議122壹、對實務工作方面的建議122貳、對後續研究的建議123引用文獻125附錄A:受訪者同意書137附錄B:受訪者家長同意書138附錄C: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方案139附錄D:團體歷程和創作紀錄141附錄E:青少年自我概念量表142附錄F:同儕關係量表143附錄G:焦點團體訪談大綱144附錄H:個別訪談大綱145附錄I:量表使用授權同意書146附錄J:類目制定與內涵說明149附錄K:類目及編碼檢核表151
引用文獻中文部分:王文科、王智弘(2014)。
教育研究法。
臺北市:五南。
王克威(2013)。
冒險教育長期營隊對於青少年效益及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9038605617931803074王貞懿(2007)。
冒險式諮商影響高關懷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0496613900279158889匡雅麗(2004)。
藝術治療團體在精神科急性病房之應用研究一個以青少年為主之團體歷程與效果分析(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朱玉娓(2002)。
臺灣青少年多重向度自我概念與整體自尊關係之比較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33(2),103-123。
doi:10.6251/BEP.20010629江學瀅、蔡順良(2009)。
一名拒學症青少年藝術創作歷程中的投射認同現象。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1),71-93。
何孟軒(2007)。
以冒險為本的登山活動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1098377889747143676余德慧(1992)。
中國社會的人際苦痛及其分析。
載於楊中芳、高尚仁(合編),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291-362頁)。
台北:遠流。
吳佳娟(2014)。
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吳明富(2010)。
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癒療。
臺北市:張老師。
吳治勳(2003)。
青少年同儕關係的評估及其特性之探討--以憂鬱傾向與壓力歷程特性為指標(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宋曜廷、潘佩妤(2010)。
混合研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4),97-130。
李杰禧(2002)。
藝術教育治療的實施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一位國小導師的教學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李彥徵(2012)。
焦點解決團體諮商對網路成癮傾向青少年的網路成癮傾向、自尊、情緒智能及同儕關係諮商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李荏芸(2016)。
青少年面對親人癌逝之心理復原歷程:藝術治療創作取向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林世欣(2000)。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孟勤(2013)。
臺灣青少年藝術治療歷程之實例分析:ETC觀點(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林家屏(2002)。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淑芬(1997)。
藝術治療應用於青少年團體輔導。
吳鳳學報,379-390。
林淑芳、吳麗娟、林世華(2004)。
中學生共依附特質與信任感之相關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35(3),295-317。
doi:10.6251/BEP.20031006林清山(1992)。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臺北:臺灣東華。
林惠雅(2007)。
青少年獨立自主發展之探討。
應用心理研究,(35),153-183。
林瑞欽(1999)。
未犯罪與犯罪青少年之自我意像比較研究。
犯罪學期刊,4,153-183。
侯禎塘、吳欣穎、李俊賢(2010)。
團體藝術治療活動對國小兒童之同儕關係影響。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1),87-105。
徐玟玲(2010)。
以表達性藝術增益自我概念之藝術教育前導研究-以北美館「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導覽課程爲例。
藝術教育研究,(19),61-109。
徐振國(2015)。
內容及文本內容分析。
載於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質性研究法(281-322頁)。
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奕涵、李蘭、張新儀、吳文琪(2010)。
男女學生四至十一年級之社交焦慮發展軌跡研究。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9(5),465-476。
doi:10.6288/TJPH2010-29-05-09張春興(2006)。
張氏心理學辭典。
台北市:東華。
梁淑媛、莊宇慧、吳淑芳(2012)。
內容分析技巧在護理質性資料之初步應用。
護理雜誌,59(5),84-90。
莊瑞彰(2008)。
建構充權取向團體實驗方案—以同儕關係欠佳青少年自我概念為例(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許又云(2011)。
焦點解決藝術治療取向對憂鬱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改變歷程探究(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許家綾譯(2006)。
青少年藝術治療。
臺北市:心理。
(原著Moon,B.L.(1998).TheDynamicsofArtasTherapywithAdolescents.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連廷嘉(2004)。
高危險群青少年衡鑑量表編製及其應用之研究(博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連廷嘉、戴嘉南(2003)。
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屏中學報,11,99-144。
郭慧珍(2016)。
藝術治療父母成長團體對親子關係影響之個案研究:尋找整合之鑰與藥(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陳向明(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五南。
陳金定(2007)。
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理論與實務。
臺北市:心理。
陳玲玲(2005)。
青少年自我概念因應與其憂鬱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陳素君(2014)。
青少年休閒運動參與對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0754550529123114777陳增穎、周吟樺(2014)。
藝術媒材介入成長團體提昇大學生自我概念之初探性研究。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3(2),47-65。
陸雅青(2000)。
藝術治療團體實務研究: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
臺北:五南。
陸雅青(2005)。
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第三版)。
臺北市:心理。
陸雅青(2010)。
藝術治療中塗鴉現象之探討與應用。
現代美術學報,20(10),67-90。
陸雅青(2016)。
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第四版)。
新北市:心理。
陸雅青、周怡君、林純如等譯(2008)。
藝術治療:心理專業者實務手冊。
台北市:學富。
ISBN:978-986-83578-9-1。
CathyA.Malchiodi(2003).HandbookofArtTherapy.GuilfordPress,NY.ISBN:9781572308091.游淑華、吳麗雲、蔡金蓮(2012)。
高中職學生家庭系統分化、自我概念對其人際衝突解決策略的預測研究─自我概念的中介效果。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4),113-141。
游麗蓉(2012)。
臺灣兒童與青少年自我概念理論模式之建構與驗證—以SDQⅠⅡⅢ為研究取向(博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程景琳(2012)。
「關係性自我概念量表」之發展與編製。
測驗學刊,59(3),429-450。
鈕文英(2015)。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俊豪、連廷嘉譯(2009)。
青少年心理學。
台北:學富。
(原作Rice,F.P.,Dolgin,K.G.(2002).Theadolescent:development,relationships,andculture.Boston:Allyn&Bacon.)黃信銘(2008)。
休閒教育之超覺靜坐對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8607015694551510038黃偉勝(2013)。
青少年運動參與、社交技巧與同儕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9105204885857967126黃傳永(2012)。
靈性取向藝術治療團體對喪親者失落悲傷調適之知覺經驗與影響之研究(博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
黃德祥(1994)。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臺北市:五南。
楊孟麗、謝水南譯(2013)。
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
臺北市:心理。
楊宗義(1990)。
教育統計學。
臺北: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楊淑晴、黃凱琳(2011)。
國中生參與線上遊戲經驗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3),407-442。
葉玫、陸雅青譯(2008)。
以藝術治療來處理青少年憂鬱。
藝術治療:心理專業者實務手冊,頁237-245。
臺北市:學富文化。
(原著Malchiodi,C.A.(n.d.).HandbookofArtTherapy.GuilfordPress.)鄒欣純(2009)。
國中生的同儕關係、師生關係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02)。
http://www.guidance.org.tw/ethic_001.html。
(2016/7/4)臺灣藝術治療學會(2014)。
http://www.arttherapy.org.tw/arttherapy/tw/。
(2016/4/18)劉乙萱(2014)。
高職綜合職能科自閉症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蔡俊平(2008)。
戲劇活動在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親子關係形成之研究─以高雄少年法院保護管束少年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0269484080965027970鄧之華(2010)。
青少年的情緒表達與生活適應:不同情境與社會關係之分析(碩士論文)。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
鄭文媛、蔡美香(2014)。
遊戲治療對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與自我概念之成效探討。
教育心理學報,46(2),165-185。
doi:10.6251/BEP.20140306鄭丞斌(2003)。
國中階段自傷青少年成長歷程、自我概念、自傷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盧鴻文(2015)。
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安置機構青少女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
臺灣諮商心理學報,3(1),79-105。
穆佩芬(1996)。
現象學研究法。
護理研究,4(2),195-202。
賴亞岐(2011)。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向與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賴念華譯(2013)。
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
臺北:張老師文化。
原著Liebmann,M.(2006).ArtTherapyforGroups:AHandbookofThemesandExercises.UK:Routledge.)賴念華、陳秉華(1997)。
成長團體中藝術媒材的介入:一個成員體驗的歷程分析。
教育心理學報,29,233-258。
鍾心潔(2013)。
基督教靈性課程對兒童及青少年自我概念之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2813666052513527607簡嘉盈、程景琳(2012)。
同儕對高中生之利社會行為的影響:檢視同理心與友誼特性之調節角色。
教育科學期刊,11(1),105-123。
譚子文、董旭英(2010)。
自我概念與父母教養方式對臺灣都會區高中生偏差行為之影響。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203-233。
蘇世修(2014)。
憂鬱青少年在表達藝術治療之情緒經驗及轉化(博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英文部分:AmericanArtTherapyAssociation(2013).http://arttherapy.org/(2016/4/18)Babbie,E.R.(2012).Thepracticeofsocialresearch.(13thed.).CA:CengageLearning.ISBN:1133049796/9781133049791Baert,P.(2005).Philosophyofthesocialscience:Towardspragmatism.UK:Polity.ISBN:978-0-7456-2246-0Bender,P.K.,Sømhovd,M.,Pons,F.,Reinholdt-Dunne,M.L.,&Esbjørn,B.H.(2015).Theimpactofattachmentsecurityandemotiondysregulationonanxietyinchildrenandadolescents.Emotional&BehaviouralDifficulties,20(2),189-204.Berndt,T.J.,&Ladd,G.W.(1988).Peerrelationshipsinchilddevelopment.N.Y.:Wiley.ISBN:0471851310.Butler,R.J.,&Gasson,S.L.(2005).Selfesteem/selfconceptscalesforchildrenandadolescents:areview.Child&AdolescentMentalHealth,10(4),190-201.doi:10.1111/j.1475-3588.2005.00368.xCase,C.,&Dalley,T.(2006).TheHandbookofArtTherapy.[GoogleBookversion].Retrievedfrom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6NAm81mchkCCoholic,D.d.(2011).Exploringthefeasibilityandbenefitsofarts-basedmindfulness-basedpracticeswithyoungpeopleinneed:aimingtoimproveaspectsofself-awarenessandresilience.Child&YouthCareForum,40(4),303-317.Conger,D.(1998).Suicidalyouth:Thechallengetoarttherapy.TheAmericanJournalofArtTherapy,39(4).Cooley,C.H.(1902).Humannatureandsocialorder.NY:Scribner.Creswell,J.W.,&PlanoClark,V.L.(2007).Designingandconductingmixedmethodsresearch.ThousandOaks,CA:SAGEPublications.Cservenka,A.,Stroup,M.L.,Etkin,A.,&Nagel,B.J.(2015).Theeffectsofage,sex,andhormonesonemotionalconflict-relatedbrainresponseduringadolescence.Brain&Cognition,99,135-150.doi:10.1016/j.bandc.2015.06.002Csikszentmihalyi,M.(1997).Creativity:Flowandthepsychologyofdiscoveryandinvention.NewYork,NY:HarperPerennial.ISBN:0060928204((pbk.));0060171332;9780060928209((pbk.))DaliaAvrahami(2006).Visualarttherapy'suniquecontributioninthetreatmentof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JournalofTrauma&Dissociation,6(4),5-38,DOI:10.1300/J229v06n04_02.Dawes,J.(2008).Dodatacharacteristicschangeaccordingtothenumberofscalepointsused?Anexperimentusing5-point,7-pointand10-pointscales.InternationalJournalofMarketResearch,50(1),61-77.Deković,M.,&Meeus,W.(1997).Peerrelationsinadolescence:Effectsofparentingandadolescents'self-concept.JournalofAdolescence,20(2),163-176.Erikson,E.H.(1968).Identity:Youth,andcrisis.NewYork:W.W.Norton.Fraenkel,J.,Wallen,N.,Hyun,H.(2011).Howtodesignandevaluateresearchineducation[8thed].Boston:McGraw-Hill.Freedman,S.(2006).Toomanykingsinthecastle:Arttherapywitha7-year-oldboynegotiatingtheOedipalphaseandothernormativedevelopmentaltasks(Unpublishedmaster’sthesis).ConcordiaUniversity,Canada.Giedd,J.N.(2015).Theamazingteenbrain.ScientificAmerican,312(6),32-37.Graneheim,U.H.,&Lundman,B.(2004).Qualitativecontentanalysisinnursingresearch:Concepts,proceduresandmeasurestoachievetrustworthiness.NurseEducationToday,24(2),105-112.doi:10.1016/j.nedt.2003.10.001Hall,P.N.(2013).Arttherapy:Awayofhealingthesplit.InT.Dalley,C.Case,J.Schaverien,F.Weir,DHalliday,P.N.Hall,&D.Waller(Eds.),ImagesofArtTherapy(PsychologyRevivals):NewDevelopmentsinTheoryandPractice(pp.192-227)[GoogleBookversion].Retrievedfrom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M5UuAgAAQBAJHenley,D.R.(2000).Blessingsindisguise:Diomaticexpressionasastimulusingrouparttherapywithchildren.ArtTherapy,17(4),270-275,DOI:10.1080/07421656.2000.10129762Houghton,S.,Hattie,J.,Carroll,A.,Wood,L.,&Baffour,B.(2016).Ithurtstobelonely!LonelinessandpositivementalwellbeinginAustralianruralandurbanadolescents.JournalofPsychologists&CounsellorsInSchools,26(1),52-67.doi:10.1017/jgc.2016.1Kahn,B.B.(1999).Arttherapywithadolescents:Makingitworkforschoolcounselors.ProfessionalSchoolCounseling,2(4),291-298.Kopytin,A.,&Lebedev,A.(2013).Humor,self-attitude,emotions,andcognitionsingrouparttherapywithwarveterans.ArtTherapy:JournalOfTheAmericanArtTherapyAssociation,30(1),20-29.Krippendorff,K.(2012).Contentanalysis:Anintroductiontoitsmethodology.[GoogleBookversion].Retrievedfrom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s_yqFXnGgjQCLee,C.T.,&Beckert,T.E.(2012).Taiwaneseadolescentcognitiveautonomyandidentitydevelopment:Therelationshipofsituationalandagentialfactor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47(1),39–50.Lewis,D.A.(1997).Developmentoftheprefrontalcortexduringadolescence:Insightsintovulnerableneuralcircuitsinschizophrenia.Neuropsychopharmacology,16(6),385-398.Liebmann,M.(2006).ArtTherapyforGroups:AHandbookofThemesandExercises.[GoogleBookversion].Retrievedfrom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iGyKAgAAQBAJLusebrink,V.B.(1990).Imageryandvisualexpressionintherapy.NewYork:PlenumPress.MacCallum,F.(2011).Understandingpeerinfluenceinchildrenandadolescents.Child&AdolescentMentalHealth,16(3),174-175.doi:10.1111/j.1475-3588.2011.00617_10.xMargalit,D.,&Ben-Ari,A.(2014).Theeffectofwildernesstherapyonadolescents'cognitiveautonomyandself-efficacy:Resultsofanon-randomizedtrial.Child&YouthCareForum,43(2),181-194.McElhaney,K.A.B.(2000).Autonomyandrelatednessinthetransitiontoadulthood:Predictorsoffunctioningincloserelationshipsfromage16toage18(Dissertation,OrderNo.9975540).AvailablefromProQuestDissertations&ThesesA&I.(304635141).Retrievedfrom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304635141?accountid=8094McElhaney,K.B.,Allen,J.P.,Stephenson,J.C.andHare,A.L.(2009).Attachmentandautonomyduringadolescence.InR.M.Lerner&L.Steinberg(Eds.),Handbookofadolescentpsychology(pp.358-403).JohnWiley&Sons,Inc.doi:10.1002/9780470479193.adlpsy001012McNeilly,G.(2006).Groupanalyticarttherapy.Philadelphia,PA:JessicaKingsleyPublishersMead,G.H.(1934).Selfandsociety.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Meschke,L.L.,Peter,C.R.,&Bartholomae,S.(2012).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topromotehealthyadolescentdevelopment:Integratingresearchandpractice.Child&YouthCareForum,41(1),89-108.Mitchell,C.E.(1990).Developmentorrestorationoftrustin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duringadolescenceandbeyond.Adolescence,25(100),847-54.Moon,B.L.(1998).Thedynamicsofartastherapywithadolescents.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Moon,B.L.(2006).EthicalIssuesinArtTherapy.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Moon,B.L.(2010).Art-basedgrouptherapy:Theoryandpractice.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Neuendorf,K.A.(2016).Thecontentanalysisguidebook.LA:SAGEPublications.Nyklicek,I.,Vingerhoets,A.,&Denollet,J.(2002).Emotional(non-)expressionandhealth:Data,questions,andchallenges.Psychology&Health,17(5),517-528.DOI:10.1080/08870440290025740Oldfield,J.,Humphrey,N.,&Hebron,J.(2016).Theroleofparentalandpeerattachmentrelationshipsandschoolconnectednessinpredictingadolescentmentalhealthoutcomes.Child&AdolescentMentalHealth,21(1),21-29.doi:10.1111/camh.12108Parisian,K.(2015).Identityformation:Arttherapyandanadolescent'ssearchforselfandbelonging.ArtTherapy,32(3),130-135,DOI:10.1080/07421656.2015.1061257Reynolds,A.D.,&Crea,T.M.(2015).Peerinfluenceprocessesforyouthdelinquencyanddepression.JournalofAdolescence,43,83-95.doi:10.1016/j.adolescence.2015.05.013Rice,F.P.,&Dolgin,K.G.(2011).Theadolescent:Development,relationships,andculture[13thed].Boston:Allyn&Bacon.Riley,S.(1999).Contemporaryarttherapywithadolescents.London:JessicaKingsley.Riley,S.(2001).Groupprocessmadevisible:Grouparttherapy.PsychologyPress.Rogers,C.(1961).Onbecomingaperson:Atherapist’sviewofpsychotherapy.Boston:HoughtonMifflin.Rubin,J.A.(2001).Approachestoarttherapy:Theoryandtechnique.[GoogleBookversion].Retrievedfrom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eBVGS4SYnPkCSantrock,J.W.(2007).Adolescence.NewYork,NY:McGraw-Hill.Shavelson,R.J.,Hubneer,J.J.,&Stanton,G.C.(1976).Self-concept:Validationofconstructinterpretations.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46,407-441.Spear,L.P.(2000).Neurobehavioralchangesinadolescence.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9(4),111-114.Spielberg,J.M.,Jarcho,J.M.,Dahl,R.E.,Pine,D.S.,Ernst,M.,&Nelson,E.E.(2015).Anticipationofpeerevaluationinanxiousadolescents:divergenceinneuralactivationandmaturation.SocialCognitive&AffectiveNeuroscience,10(8),1084-1091.doi:10.1093/scan/nsu165Stilla,J.L.(2006).Effectsofarttherapyasanadjunctinterventioningrouptherapyforadolescentswhohaveexperiencedtrauma(Master'sthesis).UrsulineCollege,UnitedStates.AvailablefromProQuestDissertationandthesesdatabase.(UMINo.1433681)Super,D.E.,Starishevsky,R.,Matlin,N.,&Jordaan,J.P.(1963).Careerdevelopment;Self-concepttheory.NY: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Board.Tackett,J.L.,Herzhoff,K.,Harden,K.P.,Page-Gould,E.,&Josephs,R.A.(2014).Personality×hormoneinteractionsinadolescentexternalizingpsychopathology.PersonalityDisorders:Theory,Research,AndTreatment,5(3),235-246.doi:10.1037/per0000075Tan,L.,&Martin,G.(2015).Tamingtheadolescentmind: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examiningclinicalefficacyofanadolescentmindfulness-basedgroupprogramme.Child&AdolescentMentalHealth,20(1),49-55.doi:10.1111/camh.12057Tashakkori,A.,&Teddlie,C.(2003).Handbookofmixedmethodsinsocial&behavioralresearch.ThousandOaks,CA:Sage.Thyme,K.E.,Wiberg,B.,Lundman,B.,&Graneheim,U.H.(2013).Qualitativecontentanalysisinartpsychotherapyresearch:Concepts,procedures,andmeasurestorevealthelatentmeaninginpicturesandthewordsattachedtothepictures.TheArtsinPsychotherapy,40(1),101-107.VanderKolk(1994).Thebodykeepsthescore:Memoryandtheevolvingpsychobiologyofposttraumaticstress.HarvardReviewofPsychiatry,1,253-265.VanderKolk,B.A.(2002).Posttraumatictherapyintheageofneuroscience.PsychoanalyticDialogues: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RelationalPerspectives,12(3),381-392,doi:10.1080/10481881209348674VanLissa,C.J.,Hawk,S.T.,deWied,M.,Koot,H.M.,vanLier,P.,&Meeus,W.(2014).Thelongitudinalinterplayofaffectiveandcognitiveempathywithinandbetweenadolescentsandmothers.DevelopmentalPsychology,50,1219–1225.http://dx.doi.org/10.1037/a0035050Vanhalst,J.,Soenens,B.,Luyckx,K.,VanPetegem,S.,Weeks,M.S.,&Asher,S.R.(2015).Whydothelonelystaylonely?Chronicallylonelyadolescents’attributionsandemotionsinsituationsofsocialinclusionandexclus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09(5),932-948.doi:10.1037/pspp0000051Yalom,I.D.,&Leszcz,M.(2008).Thetheoryandpracticeofgrouppsychotherapy.[GoogleBookversion].Retrievedfrom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nwspX1gnE1sCYou,J.,Zheng,C.,Lin,M.,Leung,F.(2016).Peergroupimpulsivitymoderatedtheindividual-levelrelationshipbetweendepressivesymptomsandadolescentnonsuicidalself-injury.JournalofAdolescence,47,90-99.doi:10.1016/j.adolescence.2015.12.008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2.
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
3.
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4.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
5.
國小兒童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6.
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的研究
7.
台灣布農族學生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
8.
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
9.
陽光照不到的青春--憂鬱傾向青少年人際問題的歸因與因應之探究
10.
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
11.
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12.
高職生的單親家庭背景與學習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13.
青少年沉迷網咖之經驗及其影響之研究:一位學校老師對學生網咖經驗之初探
14.
基督徒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
15.
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1.
宋曜廷、潘佩妤(2010)。
混合研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4),97-130。
2.
林淑芬(1997)。
藝術治療應用於青少年團體輔導。
吳鳳學報,379-390。
3.
林淑芳、吳麗娟、林世華(2004)。
中學生共依附特質與信任感之相關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35(3),295-317。
doi:10.6251/BEP.20031006
4.
林瑞欽(1999)。
未犯罪與犯罪青少年之自我意像比較研究。
犯罪學期刊,4,153-183。
5.
徐玟玲(2010)。
以表達性藝術增益自我概念之藝術教育前導研究-以北美館「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導覽課程爲例。
藝術教育研究,(19),61-109。
6.
梁淑媛、莊宇慧、吳淑芳(2012)。
內容分析技巧在護理質性資料之初步應用。
護理雜誌,59(5),84-90。
7.
連廷嘉、戴嘉南(2003)。
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屏中學報,11,99-144。
8.
陸雅青(2010)。
藝術治療中塗鴉現象之探討與應用。
現代美術學報,20(10),67-90。
9.
游淑華、吳麗雲、蔡金蓮(2012)。
高中職學生家庭系統分化、自我概念對其人際衝突解決策略的預測研究─自我概念的中介效果。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4),113-141。
10.
程景琳(2012)。
「關係性自我概念量表」之發展與編製。
測驗學刊,59(3),429-450。
11.
楊淑晴、黃凱琳(2011)。
國中生參與線上遊戲經驗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3),407-442。
12.
鄭文媛、蔡美香(2014)。
遊戲治療對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與自我概念之成效探討。
教育心理學報,46(2),165-185。
doi:10.6251/BEP.20140306
13.
穆佩芬(1996)。
現象學研究法。
護理研究,4(2),195-202。
14.
賴念華、陳秉華(1997)。
成長團體中藝術媒材的介入:一個成員體驗的歷程分析。
教育心理學報,29,233-258。
15.
簡嘉盈、程景琳(2012)。
同儕對高中生之利社會行為的影響:檢視同理心與友誼特性之調節角色。
教育科學期刊,11(1),105-123。
1.
運用藝術治療提升國中高關懷學生幸福感與自尊之研究
2.
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對改變高關懷國中生生命意義感之研究
3.
藝術治療作為情緒困擾兒童輔導媒介之個案研究
4.
攝影藝術治療團體方案運用於國小單親兒童之研究
5.
敘事取向藝術治療對學習動機低落國小學童影響之個案研究
6.
正念藝術治療工作轉化經驗初探以新手諮商師自我覺察與自我療癒為例
7.
青少年面對親人癌逝之心理復原歷程:藝術治療創作取向的個案研究
8.
憂鬱青少年在表達藝術治療之情緒經驗及轉化
9.
以藝術治療取向探討視覺藝術創作者之心流經驗對創意自我效能的影響
10.
藝術治療父母成長團體對親子關係影響之個案研究:尋找整合之鑰與藥
11.
藝術治療團體應用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人際適應成效研究
12.
耕耘一條生涯路:藝術治療學習歷程之自我敘說
13.
臺灣青少年藝術治療歷程之實例分析:ETC觀點
14.
高職綜合職能科自閉症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行動研究
15.
藝術治療應用於後天腦傷所致多重障礙大專生之個案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藝術治療團體活動運用於國小身心障礙兒童自我概念之研究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侯禎塘博士. 藝術治療團體活動運用於. 國小身心障礙兒童自我概念之研究. 研究生:吳佩諭撰.
- 2劉家妤 -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
... 師一粒麥子基金會社區、日照合作藝術治療師花蓮女中藝術治療團體帶領者現代婦女 ... 的小角落,用愛守護公益展」藝術治療團體協同策畫台東基督教醫院行動早療藝術 ...
- 3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
本研究旨在探討藝術治療團體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和同儕關係的影響。透過一所固定邀請藝術治療師帶領團體之高中,針對為期八週,每週一次的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進行研究。
- 4藝術治療師帶領長照中心高齡者藝術治療團體之經驗研究:挑戰
他們很可能會將這些內心、在機構中與社工、與照服員的人際的衝突與議題,. 或對整體體制的不滿帶進團體中,挑戰帶領的藝術治療師。如高齡者可能因為某些部. 位失能而身體 ...
- 5藝術治療團體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能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諮商心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博士. 魏俊華博士. 藝術治療團體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 能成效之研究. 研究生:黃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