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個十年 回望台灣數位藝術歷程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在為期半年的研究裡,因為大量研究資料的蒐集需要,而見證了國際間數位藝術的蓬勃發展,以及專業館舍對於未來科技跨域合作的想像如何被實驗。
那是一個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7/06/06,藝文PhotoCredit:鳳甲美術館提供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駱麗真從一段歷史談起2000年12月20日,「第二美術館之營運管理委託研究案(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期末報告」【1】正式出爐,我在這個計畫案裡擔任研究助理,當時的研究團隊由主持人張元茜、協同主持人劉維公、兼任研究員林平帶領,針對當代館的定位與營運進行建議。
我在為期半年的研究裡,因為大量研究資料的蒐集需要,而見證了國際間數位藝術的蓬勃發展,以及專業館舍對於未來科技跨域合作的想像如何被實驗。
那是一個台灣藝術界對於數位藝術的想像被點滴描繪、捏捏塑塑的時代,那也是一個「高科技藝術」、「電腦藝術」、「媒體藝術」、「數位藝術」等名詞還被模糊討論、互相替用的時代。
原先的當代館定位,是以「科技化的當代館」出發,由時任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館長林曼麗規劃的大美術館計畫催生而來。
「北美館大美術館計畫」基本核心理念在於「整頓舊北美館、科技化當代館、新建新現代館」,但因為林曼麗與時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理念不合,林曼麗後被拔除館長職務,「大美術館計畫」全數停擺【2】。
當代館研究計畫的成果報告中,雖然提到國際間許多當代藝術館因為順應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紛紛設立專責部門,一方面鼓勵包含時間、光、音、影像的相關創作,一方面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才,掌握科技知識與設備,且運用新工具擴充與觀眾互動的管道,並認爲這是一個適合當代館的定位方向。
然而,當代館最終定調在更廣博的當代藝術,但仔細檢核當時三場的研究案座談會紀錄,以及研究團隊最終之建議,如何代表台北向世界放送高瞻遠矚的國際觀,也代表台灣都會文化的豐富多元面向,更可以成為「高科技島」在創意上的見證,這些都應是當代館定位的理想【3】。
由於期待台灣有一個能接軌國際的術館舍,以推進台灣對於科技、數位藝術的新想望,終於在2009年6月28日因為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以下簡稱數位藝術中心)的成立,找到了當初當代館定位轉向之後,數位藝術專業機構匱乏的解決方法。
PhotoCredit: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藤幡正樹,《冊頁之外》,1995,互動空間裝置。
「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作品。
數位藝術在台灣的重要歷程由台灣數位藝術發展來看,早期有楊英風來自日本經驗的雷射藝術實驗及雷射攝影、雷射雕刻(1977-1981)【4】,楊英風於1979年與胡錦標、馬志欽、楊奉琛成立「大漢雷射藝術研究所」創作完成國內第一件雷射雕刻作品;蔡文穎在美國發展而來的感應動態雕塑(CyberneticSculpture);洪素珍美國創作的錄像藝術。
展覽則有:北美館於1984年推出「法國Video藝術聯展」【5】,1987年推出「科技、藝術、生活:德國錄影藝術展」;1986年洪素珍等人於當時的台北春之藝廊舉辦的「裝置、錄像、表演藝術」;1988年6月在當時的省美館展出的「尖端科技藝術展」【6】。
1999年的宏碁數位藝術中心「1999科技與人文對話」,以及「2000宏碁數位藝術紀-ARTFUTURE2000」,是第一次由國內主辦高額獎金的國際數位藝術競賽,引起國際高度關注,而除了競賽獎與展出外,系列活動還包含「2000年國際數位藝術研習營」、「2000年國際數位藝術高峰會」及「2000年國際數位藝術講座」,以民間基金會力量邀請國際級重要藝術家、館長與策展人來到台灣參與,對國內數位藝術的培養,開啟強力發酵作用。
同時還出版數位藝術專書將歐美重要新媒體藝術中心如ZKM、AES、V2、DeWaag等地的考察成果集結出版,也開啟台灣與這些世界重要的館舍往後的合作之門。
PhotoCredit: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2005年的「快感-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5年」展覽現場。
1999年成立的國巨基金會,2002年與亞洲文化協會(AsianCulturalCouncil)合作設立了「國巨科技藝術創作獎」,共同贊助藝術家駐村紐約市LocationOne【7】科技藝術村,提升台灣科技藝術創作潛能,將藝術家推向世界藝術舞台。
2000年另一個重要的展覽為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主辦、王品驊策劃的「發光的城市」。
另外,對於數位藝術推動功不可沒的還有主辦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多屆的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與其經營的鳳甲美術館;執行跨域科藝表演計畫經驗豐富的廣藝基金會與廣藝廳表演場,這兩者都是目前規模大且影響力強的私法人基金會。
2000年之後,兩檔相當重要的國際數位新媒體藝術展在台灣發生,一是2004年由王俊傑策展的「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以藝術史的方式來看世界科技藝術發展,此展同時邀請國內藝術家作品共同參與;另一檔展覽是2005年由林書民、胡朝聖共同策展的「快感-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5年」,將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AES,ArsElectronicaCentre)25年來優秀作品一次呈現國人眼前,包含U19專區推介藝術未來的概念。
這兩檔意義深遠的展覽,先後都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推出,國美館肩負推動台灣數位藝術的任務,而此兩檔展覽也經由展覽衍生的座談、工作坊深化了數位藝術的觀展經驗,將國內相關領域的美學討論推向新的里程。
這兩個計畫正是政府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之時提出的「數位藝術創作計畫」所催生而來。
此外,自2006年開始的「台北數位藝術節」,是國內最成功結合產官學藝資源與創造力的數位藝術盛事,以五大方向為主,包含:「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數位藝術獎」(徵件)、「數位藝術表演」(徵件)、「數位藝術平台」、「教育推廣活動」,培育無數創作人才與實驗成果。
PhotoCredit:動態自造實驗室提供與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合作的動態自造實驗室(FabLabDynamic),包含了技術創新、生物藝術、社群研究、社會設計等等的實驗結果與能量產出。
動態自造實驗室,《6Fab×Eco生態守護計劃:自由螢火》,2014。
123»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最新發展: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被閉館」,看政府的「佛系」文化推廣3年前Tags:數位藝術DAC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大美術館計畫林曼麗數位藝術節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英國積極抗俄的背後動機,是打算搶占「新冷戰時代」歐洲領袖位置1則觀點現在的學生可怕到極點?從「台中一中音樂老師事件」看現今教學現場1則觀點港懲教軟硬兼施「去激化」反修例囚犯1則觀點原配向小三求償百萬敗訴,法官:憲法保障性自主權優先於配偶權,婚姻的核心價值並非忠誠義務1則觀點【關鍵眼中盯】YouBike2.0的最大優勢,卻可能成為被巨嬰市民們玩殘的最大隱憂5則觀點【書評】《嚴家祺回憶錄》:親身參與中共失敗的政治改革,體認毛鄧江胡習都是一體的1則觀點「什麼是女人?」美國大法官提名人在聽證會上無法回答的問題,延燒成推特最熱門話題1則觀點國防部公布「全民國防手冊」,空襲停水電等彙整為緊急應變QRCode,學者立委質疑:戰時網路能通嗎?2則觀點純素主義:純素飲食一定健康?1則觀點後疫情旅遊趨勢觀察:「慢遊」、「workation」、「旅遊房產」成熱門關鍵字1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從數位藝術之世界潮流談台灣藝術教育之現代化@ 【【【 Rain ...
數位藝術以新的科技形式再度為藝術風格形式帶來新的探討議題,究竟是科技性? ... 數位資訊藝術的發展,將使這個精緻文化與通俗性文化藝術對立情形將漸趨模糊,更多的 ...
- 2發展紀事 - 台灣數位藝術
自2011年起以公開徵選機制辦理「數位藝術策展案」及「數位藝術創作案」,以「數位藝術方舟」、「360度環型影音空間」及「時光天井多屏幕影像」為展出場域,鼓勵臺灣數位 ...
- 3二、 數位藝術之探討2.1 數位藝術之定義
電腦繪圖是數位藝術的最早開始發展的類別,因為電腦的發明,. 讓藝術家才有了這種突破性的新創作方式。它是利用電腦的數位科技. 來處理圖形或是影像等視覺上的表現, ...
- 4從「挑戰2008」到C-LAB,臺灣數位藝術來到另一個奇點了嗎?
自90年代,臺灣數位藝術發展在民間與學院中,就因網絡與數位技術的大眾化,而展開諸多實踐。2002年,作為文化部前身的文建會因應全球化競爭與產業轉型 ...
- 5科技藝術的發展脈絡——由國際經驗到台灣現況
地位,轉而成為創作的思考主軸,也改變了傳統美學的向度。20 世紀藝術發展. 史原本就是媒體與科技演變史,科技與藝術的互動促生了科技藝術、數位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