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來[编辑] ... 台灣種植稻米,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後隨中國移民大量遷徙前來,帶來秈稻品種的稻種,而成為秈稻農業區域的一環;此種稻米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在來米〈即原有的 ...
蓬萊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9月24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蓬萊米種稻O.sativa雜交親本粳稻O.s.ssp.japonica×秈稻O.s.ssp.indica栽培品種蓬萊米起源1921年,台北
蓬萊米,是一種在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的概稱,依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
現今概稱的蓬萊米,為粳米和秈米的混種,初始的蓬萊米品種,係由日本稻作專家磯永吉與末永仁改良成功[1]。
1921年,於台北草山(今陽明山)上的竹子湖栽種成功,後逐步推廣。
1926年(大正15年)4月24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臺灣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公布命名為「蓬萊米」,以有別於台灣本土品種的「在來米」(另外幾個候選名稱包括「新台米」、「新高米」),蓬萊米遂逐漸成為這種新品種稻米的概稱,包括日後廣為種植的「臺中六十五號」等品種。
由來[編輯]
台灣種植稻米,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後隨中國移民大量遷徙前來,帶來秈稻品種的稻種,而成為秈稻農業區域的一環;此種稻米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在來米〈即原有的本地秈米〉。
在臺灣的環境中,可一年兩收,甚至少部分地域內並可有三熟,長期以來成為銷往中國地區的重要糧食及經濟作物。
但在日治時期,臺灣在來米的口感並不合習慣粳米的日本人之口味,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因此引進日本本土品種粳米,經過多次試驗改良研究後,磯永吉技士於1922年培植出成功的新品種。
1926年,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台北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命名為「蓬萊米」,而磯永吉也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蓬萊米的口味也廣為台灣人接受。
蓬萊米的外觀,比在來米短而粗,呈橢圓形,米粒較大、黏性強,能適應高溫,肥料反應性高,故在多肥的配合下,產量可比在來米高。
但也因如此,蓬萊米的栽種也必須使用大量的肥料。
蓬萊米也是台灣外銷米種中口碑甚好的一種,曾大量輸往日本本土。
在台灣,也廣被用來釀酒,如米酒就是使用蓬萊米所釀成的。
參考資料[編輯]
^人物特寫:男發現失落手稿修正稻米史.蘋果日報.2013-11-30[2013-12-01](中文(臺灣)).
相關[編輯]
添壽米
越光米
閱論編台灣日治時期歷史事件專門史
總督府
總督
民政長官
行政區劃
抗日運動
原住民政策
軍事制度
臺灣守備隊
臺灣軍
警察制度
司法機構
高等教育機構
市區改正
台北
高雄
公共住宅
神社
日本移民村
灣生
發電所
日台交通
始政時期(1895-1919)
馬關條約
始政
臺灣民主國與乙未戰爭
隆恩埔戰役
分水崙戰役
八卦山之役
嘉義之役
蕭壟事件
雲林大屠殺
六三法
臺灣紳章
國語傳習所
芝山巖事件
住民去就決定日
三段警備法
台灣賣卻論
陋習改正
鴉片
纏足
辮髮
隔離教育
公學校
小學校
台灣銀行成立與台灣銀行券發行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歸順會場事變
蕃人公學校與蕃童教育所
三一法
梅山地震
北埔事件
縱貫鐵路全線通車
阿里山鐵路主線通車
苗栗事件
五年理蕃計畫
太魯閣戰爭
高雄港拓建
台中中學校創立
西來庵事件
臺灣列紳傳
臺灣勸業共進會
六三法撤廢運動
西班牙流感疫情
同化時期(1919-1937)
內地延長主義
法三號
南進論
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
第一發電所
第二發電所
臺灣通史
臺灣詩乘
臺灣語典
地方制度改正
町名改正
州制
市制
街庄制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治警事件
臺灣文化協會
臺灣民報
日台共學
蓬萊米培植成功
米糖相剋
二林事件
桃園大圳
嘉南大圳
烏山頭水庫
台灣農民組合成立
臺灣美術展覽會
臺灣民眾黨與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台北帝國大學創立
霧社事件
台灣話文論戰
嘉農棒球隊
古倫美亞唱片
望春風
台灣文藝聯盟與台灣新文學
新竹-台中地震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
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臺灣拓殖
皇民化時期(1937-1945)
皇民化運動
國民精神總動員
皇民奉公會
松山空襲
設置國立公園
大屯
次高太魯閣
新高阿里山
莎韻之鐘與國歌少年
五二七事件
國語家庭
國民學校
台籍日本兵
高砂義勇隊
陸軍特別志願兵
海軍特別志願兵
高千穗丸沉沒
新竹空襲
高雄大空襲
台灣沖航空戰
岡山大空襲
臺北大空襲
澎湖大空襲
戰俘營
高雄州特高事件
終戰
同盟國佔領日本
臺灣光復
後續事件及影響
反日情緒
舊金山和約
台灣地位未定論
二二八事件
反華情緒
臺灣主體意識
臺灣人日本情結
慰安婦問題
親日人士
台日關係
相關導航模板
臺日關係
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
行政區劃
教育
日本移民村
望族
發電所
大型公園
←清治時期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蓬萊米&oldid=66931030」
分類:稻米品種臺灣栽培品種台灣食材糧食穀物台灣日治時期隱藏分類:自2010年9月擴充中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日本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日治時期台灣米強到連日本米商喊不要|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台灣稻米曾名揚東亞!天皇都指名要吃,日治時期台灣米強到連日本米商喊不要. CO 肥皂箱 2017-04-21. Share. (本文經原作者黑貓老師 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 編寫 ...
- 2第六章日治時期的經濟與社會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對外輸出的重要農業作物為哪兩項? (A)茶、稻米(B)稻米、樟腦(C)蔗糖、稻米(D)茶、樟腦。 4. ( )關於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敘述,下列何者 ...
- 3台灣之光「蓬萊米」如何誕生?台大一間小屋,保存日治時期 ...
明清時期,台灣的稻種品系複雜,日治期間才由政府推動品種改良。當時台灣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米粒較長的秈米,日本人稱它為「在來米」,意指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口感 ...
- 4評介李著《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
其中關係著亞洲糧食生產的稻作農業,是日治時期農民最. 重要的農作活動之一。1901-1903年間,全島有五分之四的耕地是用來栽植稻米,. 1939年仍有三分之二的耕地種植 ...
- 5蓬萊米溯源 - [磯永吉小屋]
1935年,臺中65號獲得臺灣稻米改良競賽第一名。1938年臺灣蓬萊米的產量已高達140餘萬公噸,創下日治時期的最高紀錄。而在往後的二十年間,臺灣蓬萊稻絕大部分的新育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