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社會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性別社會學(英文:Sociology of gender)是一門研究性別意識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的學科,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學研究領域。

從社會結構來看,社會互動與社會學直接相關。

性別社會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系列條目社會學 社會學史 社會學概述(英語:Outlineofsociology) Portal:社會 主要的社會學理論 衝突理論 結構功能主義 符號互動論 批判理論 實證主義 反實證主義(英語:Antipositivism) 社會變遷 中層理論 社會建構主義 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比較研究(英語:Comparativehistoricalresearch) 計算社會學 民族誌 語用學(英語:Conversationanalysis) 歷史社會學 採訪(英語:Interview(research)) 數理社會學 社會網絡分析 主要分支學科(英語:Subfieldsofsociology) 犯罪學 文化社會學 人口學 發展理論 越軌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 環境社會學 家庭社會學(英語:Sociologyofthefamily) 女權社會學(英語:Feministsociology) 性別社會學 工業社會學 社會不平等 知識社會學 法律社會學 文學社會學(英語:Sociologyofliterature) 醫學社會學 軍事社會學(英語:Militarysociology) 政治社會學 種族與民族關係社會學(英語:Sociologyofraceandethnicrelations) 宗教社會學 鄉村社會學 科學知識社會學 社會運動 社會心理學 社會階層 科學技術與社會構建 恐怖主義社會學(英語:Sociologyofterrorism) 都市社會學 其他相關信息 社會學家列表 社會學時間軸(英語:Timelineofsociology) 閱論編 性別社會學(英文:Sociologyofgender)是一門研究性別意識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的學科,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學研究領域。

從社會結構來看,社會互動與社會學直接相關。

一個最重要的社會結構是社會狀態。

這由一個個體在社會中的位置所決定,而這將會影響到社會如何對待他/她。

一個個體能夠宣告的最重要的社會狀態是性別。

[1]公開的討論或者學術研究通常會使用性別一詞來表明一個人是(自我認同的)男性或女性。

[來源請求] 目次 1簡介 2女性主義的理論 3早年時期的照顧對性別意識的影響 3.1幼年時期 3.2親子獨立 4社會中的性別意識 4.1談話 4.2性別分工 4.3職場 4.4家庭 4.5暴力事件 5全球化下的努力 6參考文獻 簡介[編輯] 約翰·曼尼在1955年的一篇論文中創造了性別角色一詞。

他把它定義為「一個人所說或所做的一切表明他/她是男孩或者男人、女孩或者女人的事情。

」[2] 一個人的性別是複雜的,由外觀、語言、行為及其他包括但不限於單一的生物性別的無數個特徵組成。

社會傾向於用一個二元性別系統(英語:Gendersystems)(性別二元論)來判定一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

有些社會則擁有三種性別,如美洲原住民族雙靈、印度的海吉拉等。

人們爭論性別究竟是社會建構還是生物建構(英語:Sexdifferencesinhumans)。

[3] 女性主義的理論[編輯] 主條目:女性主義理論和女性主義社會學 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對於這些關於性別的用詞方式還不能夠達成一致。

1974年出版的《Masculine/FeminineorHuman》中,其作者使用了「內在的性別」(英文:innategender)和「習得的性別角色」(英文:learnedsexrole)這兩個詞,然而到了1978年的版本中,「sex」和「gender」的用法卻倒過來了。

[4]到了1980年,大部分女性主義的文章都會將「gender」僅僅用作社會文化上性別的自我認同,以便與生物上的性別(sex)區分開來。

自由女性主義主張,每個人都應該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天賦,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

通過移除那些社會強加的限制,每個人都能夠尋得平等的權利。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將財富、權利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從而強調了父權制度。

傳統的家庭結構應當被一個集體的革命所取代。

激進女權主義則認為,父權制度早已深入人心,社會革命無法使其落下帷幕,唯有消滅性別這一概念本身。

早年時期的照顧對性別意識的影響[編輯] 幼年時期[編輯] 許多小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有認定自己屬於男性或女性的自我意識了,且這一性別認同將會伴隨其終身。

此外,許多學齡前兒童也形成了強烈的性別角色意識,認定不能做出自己的生理性別不符的行為舉止,或者穿和自己的生理性別不符的服裝。

但不見得每個人的性別認同會與生理性別相一致。

[5][6] 社交理論則簡單直白地解釋了性別身份的認同過程。

剛剛降生的嬰兒宛如一張白紙,靜候社會的渲染。

通過與親近的人互動,以及與社會上流行的那些價值觀的接觸,嬰兒明白了他們被賦予了什麼性別,以及他們將要學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而獎懲制度(獎勵孩子那些符合性別模式的行為,懲罰那些不符合性別模式的行為)進一步將孩子們磨合進了他們的社會性別之中。

[7]比如說,比起女兒來說,父母更喜歡和兒子進行大動作的玩耍行為,而這會產生一些長期的效果(在這個例子中,男孩子從一開始便被教導了身體行為會更加暴力、激進一些)。

[8] 此外,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試圖與成年人溝通時,成年人的反應是不同的。

一項針對13個月大的嬰兒的研究顯示,當男孩子需要吸引注意力時,通常會表現更加氣勢洶洶,大哭,哽咽或者尖叫,這樣成年人通常就會前來照顧他們了。

而相反的是,女孩子們只有在使用語言、手勢,或者很溫和地觸碰時,成年人才會對她們的要求有所回應,而那些賣力氣來求得關注的女孩子們常常會被忽略掉。

在這項研究剛剛開始的時候,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與人溝通的方式上幾乎毫無差別,但是到了兩歲的時候,女孩子變得更愛說話了,男孩子則在溝通技巧上變得更武斷了。

[9] 親子獨立[編輯] 《TheReproductionofMothering》(《母育的再造》)一書中提及的觀點是關於性別認同的精神分析理論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觀點之一。

其作者南斯裘德洛(英語:NancyChodorow)認為在追溯情感功能的發展時,將這種發展與母親在嬰兒的可塑期給予的照顧聯繫起來,而父親則通常在情感上會更加疏遠一些。

當原本心理上很親密的嬰兒和母親逐漸分開時,嬰兒的身份感便開始逐漸發展。

然而,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這個過程是不一樣的。

女孩子們可以逐漸地與母親分開,並與她們的(相較於父親而言)更為相似的母親保持一種藕斷絲連的關係。

而男孩子們則不像女孩子與母親那麼相似,因而這種分離的過程需要他們壓制自己女性化的那一面,並將在早期母嬰關係至關重要的溫柔的感覺拒之門外。

南斯裘德洛(英語:NancyChodorow)也認為男孩子的男人氣概是付出了極大的情感犧牲所換來的。

[10]因此,隨著長大,男人變得更加獨立自主,與別人交往時更加具有競爭性。

他們也更難讓自己的情感外露,在表達親密感時也會有著些許的不自在。

另一方面,女性更加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對於保持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係也有更多的需求。

她們更加同情別人。

但是,她們不太容易保持一個獨立自主的自我。

[10]然而南斯裘德洛(英語:NancyChodorow)認為這種模式並非一成不變。

照顧兒童的社會安排的改變可打破這種循環,比如可能使得父親為孩子帶來更多親密感的雙重育兒。

社會中的性別意識[編輯] 談話[編輯] 一些研究表明,在教室的環境中,男學生傾向於比女學生講話講得更多、更長,在場的教師如果是男性的話,這一現象則會更加明顯。

[11] 性別分工[編輯] 工業化前的人類文明依照性別分工,在男女之間達成一種平衡——男性外出狩獵,女性在家看家。

人們期望男性能夠帶來食物、保衛家園,並期望女性能夠照看孩子、打理家庭。

經濟活動以農業、手工業為主,並以家庭為單位進行。

不論男女老幼,所有家庭成員都參與到家庭生活的維繫當中。

雖說男性、女性可能因宗教信仰、社會階級等原因從事不同種類的工作,但是養家餬口的是男性、從事家務是女性這一區分延續了數百年之久,並在勞動中創造了性別角色。

工業化將許多生產活動轉移到了工廠、商店和辦公室中,而這種分離為性別關係帶來了很深遠的影響。

家庭不被認為是家庭企業進行生產活動的地方,而是變成了男性在業餘時間逃離工作的一個「避難所」,而女性被定義為家庭的看管員,因為女性天生善於創造一種寧靜、平和的氛圍。

因此,女性需要依靠男性來維持生活,使得男性的角色被認為在社會中會更有價值。

這種看法在21世紀仍然保留。

[1] 職場[編輯] 雖然現代社會中大部分女性可選擇外出工作,但是男性和女性在職場中的自由程度是不一樣的。

女性在職場中更容易受到「玻璃天花板」的限制,一堵限制她們在管理層中向上爬的無形壁障。

與此同時,那些從事如護士、小學教師、社會工作者等女性傳統行業的男性則會遇到一個被稱為「玻璃電梯」的效應,更容易被提拔並稱為經理和主管。

[12] 同時,男女之間還存在性別工資差距(英語:Genderpaygap),導致女性的平均工資為男性的78%。

[13]職業隔離(英語:occupationalsegregation),一種男性和女性更傾向於從事和他們性別相符合的工作的現象,可能是性別工資差距的一個成因。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雙重負擔,這指的是女性在她們本身的工作之外,還要負擔起照顧家庭、孩子等無償的工作。

第三個可能原因是職業性別歧視(英語:Occupationalsexism),指的是因為傳統上男性需要養家餬口,因而他們更容易獲得提拔。

[14]2001年,杜克訴沃爾瑪超市(英語:Wal-MartStores,Inc.v.Dukes)一案指責沃爾瑪在僱傭、提拔等活動中存在性別歧視。

家庭[編輯] 主條目:家庭社會學(英語:Sociologyofthefamily) 暴力事件[編輯] 基於性別的暴力是指因社會性別規範問題,而造成的身體、性方面或情感上的損害、折磨。

不平等、壓迫的系統將一些特定的群體擱置暴力的環境之中。

性別暴力發生在一種意識形態(男性氣質)主導另一種意識形態(女性氣質)的情況下。

女性的含義被「擁有教育性的力量」的輿論媒體所影響。

媒體美化那些對女性的暴力行為,渲染著男尊女卑的「有害的文化環境」。

[15] 男性很不合比例地成為侵犯的一方,女性也很不合比例地成為受害的一方。

暴力行為大部分是男性發起——強姦(98%),持械搶劫(92%),醉駕(90%),謀殺(88%),嚴重襲擊(87%),縱火(86%),家庭暴力(83%)。

[16]根據社會學家麥可·基梅爾(英語:MichaelKimmel)的說法,霸權男性氣概創造了一種權利、沉默和保護的文化,使得對女性的暴力行為具有了正當性,並使得那些被害者保持沉默。

[17] 全球化下的努力[編輯] 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社會、文化、經濟關係的加深。

全球化在國際的尺度下影響女性的平權問題。

這種影響時好時壞。

國際關係持續的變化使得西方社會的女性主義的概念時常改變。

需要注意不能一成不變地遵循西方社會的女性主義,因為現代西方社會的文化不一定能照搬並適應全球社會、國家的發展需要。

[18]女性主義情懷通常需要因地制宜,而非照搬西方社會的想法。

女性權益的進步通常不是依靠跨國組織,而是個人、小團體的努力。

全球化導致的一個結果是非西方國家的工廠中,女性工人的增多。

在墨西哥,女工人因為廉價、順從的緣故被認為是理想員工。

諸如美麗、家庭、順從等女性性別原型被加深,並被利用作商品生產。

[19]這些性別特點則進一步強化了女性在職場之外的生活。

雖然女性主義呼聲漸高,但缺少經濟和社會流動卻依然在阻止著許多國家的女性在社會中擁有平等的權利。

一個消除性別不平等的方法是為那些貧困的女性提供教育、商業企業上的資助,並且女性的加入也將會對全球經濟大有益處。

[20] 參考文獻[編輯] ^1.01.1Lindsey,LindaL.GenderRoles:ASociologicalPerspective.Routledge.2015-10-14.ISBN 978131734808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0)(英語).  ^Money,John;Hampson,JoanG;Hampson,John.AnExaminationofSomeBasicSexualConcepts:TheEvidenceofHumanHermaphroditism.Bull.JohnsHopkinsHosp.(JohnsHopkinsUniversity).October1955,97(4):301–19.Bytheterm,genderrole,wemeanallthosethingsthatapersonsaysordoestodisclosehimselforherselfashavingthestatusofboyorman,girlorwoman,respectively.Itincludes,butisnotrestrictedtosexualityinthesenseoferoticism.Genderroleisappraisedinrelationtothefollowing:generalmannerisms,deportmentanddemeanor,playpreferencesandrecreationalinterests;spontaneoustopicsoftalkinunpromptedconversationandcasualcomment;contentofdreams,daydreams,andfantasies;repliestoobliqueinquiriesandprojectivetests;evidenceoferoticpracticesand,finally,theperson'sownrepliestodirectinquiry.  ^Fausto-Sterling,Anne.SexingtheBody:GenderPoliticsandtheConstructionofSexuality.NewYork:BasicBooks.2000.ISBN 978-0465077144.  ^Chafetz,JanetSaltzman.Masculine,feminineorhuman? :anoverviewofthesociologyofthegenderroles2ded.Itasca,Ill.:F.E.PeacockPublishers.1978[2017-03-22].ISBN 0875812317.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link) ^Fausto-Sterling,Anne.TheFiveSexes,Revisited.TheSciences.2000,40(4):18–23.  ^Lorber,Judith.ParadoxesofGender.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94.ISBN 978-0-300-06497-1.  ^Thorne,Barrie.GenderPlay:GirlsandBoysinSchool.NewBrunswick,NJ:RutgersUniversityPress.2004.ISBN 0-8135-1923-3.  ^Mcdonald,K.andR.D.Park(1986).Parent-childphysicalplay,SexRoles,Vol.15,pp.367-378 ^Fagot,B.I(1985).Differentialreactionstoassertiveandcommunicativeactsbytoddlerboysandgirls.Childdevelopment,vol56,pp.1499-505 ^10.010.1Chodorow,N.(1978).TheReproductionofMothering,Berkeley,CA,andLondon,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Krupnick,CatherineG.WomenandMenintheClassroom:InequalityandItsRemedies.OnTeachingandLearning,Volume1.DerekBokCenterforTeachingandLearning,HarvardUniversity.1985[3013-06-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5). 請檢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Williams,ChristineL.,"TheGlassEscalator:TheHiddenAdvantagesforMeninthe"Female"Professions",SocialProblems,39(3),pp.253-267 ^O'Brien,SaraAshley.78centsonthedollar:Thefactsaboutthegenderwagegap.CNNMoney(NewYork).2015-04-14[2015-05-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6).  ^Coltrane,Scott.1997.FamilyMan:Fatherhood,Housework,andGenderEquity.OxfordUniversityPress,USA ^KillingUsSoftly3:Advertising'sImageofWomen.Dir.JeanKilbourne.Perf.,2000.DVD. ^Kimmel,MichaelS.2011.TheGenderedSociety.NewYork:OxfordPress. ^Kimmel,MichaelS.Guyland:thePerilousWorldWhereBoysBecomeMen.NewYork:Harpercollins,2009.Print. ^Ferree,MyraMarx.2006."GlobalizationandFeminism:OpportunitiesandObstaclesforActivismintheGlobalArena"inFerree,M.M.&Tripp,A.M.(Eds.)GlobalFeminism:Transnationalwomen'sactivism,organizing,andhumanrights.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 ^Salzinger,L.2003.GendersinProduction:MakingWorkersinMexico'sGlobalFactories.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TheNewYorkTimes(2009,August23) 閱論編人類的性(綱要)生物學性別 男性 女性 雙性 解剖學 性器官 女性生殖系統 男性生殖系統 第二性徵 生理學 勃起 潮吹 射精 受精 授精 妊娠 性慾 性衝動 性喚起 性高潮 尿道球腺液 陰道分泌液 精液 心理學 身份 性向認同 性取向 同性戀 異性戀 男性向 女性向 雙性戀 無性戀 性少數 性偏好 性別認同 性別二元 性別氣質 性別角色 性愛傾向 人類擇偶策略 健康教育 性學 性教育 性成熟 身體意象 生育控制 性傳染病 安全套 安全性行為 生殖健康 生殖醫學 婦科 婦產科 男科 泌尿外科 性醫學 性功能障礙(性慾低下症 性慾亢進 勃起功能障礙) 性治療 性代理人 性成癮 性強迫症 被愛妄想症 性愛恐懼症 性交恐懼症 短促性愛 社會關係 親密關係 開放式關係 三角關係 三角家庭 性夥伴 愛 愛情 調情 一夜情 多邊戀 浪漫關係 計劃生育 婚姻 夫妻 夫夫 性抑制 性倫理 勾引 婚前性行為 婚外性行為 近親性交 濫交 禁慾主義 性禁慾 性資本 性物化 無政府主義與性和愛情 性與法律 最低合法性行為年齡 傳播愛滋病罪 不雅暴露 性侵犯 強姦 針對男性的強姦 㚻姦 性騷擾 性虐待 性暴力 性悖軌 性悖軌法 性活動不同對象 自慰 自我舔陰 自我吮陽 男男 攻受 女女 頂底 群交 三人 四人 性派對 虛擬性交 網絡性交 電話性交 交換配偶 不同形式 前戲 後戲 插入式性行為 性交 指交 拳交 手交 足交 肛交 口交 深喉嚨 舐陰 咂陽 69式 舔肛 尿道交 非插入式性行為 乳交 股交 女陰摩擦 陰莖摩擦 感官按摩 乳頭愛撫 太空性愛 叫床 愛撫 下流話 性交體位 口內射精 體內射精 體外排精 從肛至口 顏射 集體顏射 珍珠項鍊 保留性交 無套性交 性偏好 性高潮控制 經期性行為 非傳統性愛 戀物 性虐戀 BDSM 性偏離 性產業性玩具 性商店 性玩偶 假陽具 假陰道 跳蛋 性媒體 情色 色情 男性 女性 男男 女女 網絡色情 色情演員 男性 女性 男男 成人網站 成人視頻 成人圖書 成人雜誌 成人文學 情色文學 色情文學 成人漫畫 成人動畫 成人電影 色情電影 日本成人影片 成人遊戲 成人電子遊戲 日本成人遊戲 春宮圖 性博物館 性表演 脫衣舞 男 女 俱樂部 網絡攝像模特(英語:Webcammodel) 性服務 性交易 援助交際 福利姬 求生性行為 性旅遊 女性 兒童 性行業操控者 性工作者 相公堂子 紅燈區 性與歷史(英語:Historyofhumansexuality) 自慰史 情色描寫歷史 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 性革命 色情黃金時代(英語:GoldenAgeofPorn) 藍色電影(英語:BlueMovie) 女性主義衝突(英語:FeministSexWars) 各國性文化 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本 美國(英語:AdolescentsexualityintheUnitedStates) 韓國(英語:SexualityinSouthKorea) 菲律賓(英語:SexualityinthePhilippines) 宗教與性 性魔術(英語:Sexmagic) 佛教與性(英語:Buddhismandsexuality) 基督宗教與性 基督教惡魔學中的性 伊斯蘭教性法學(英語:Islamicsexualjurisprudence) 房中術 性與摩爾門教(英語:SexualityandMormonism) 主題首頁-主題話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性别社会学&oldid=68009847」 分類:性別性別研究社會學社會地位社會學子領域社會學術語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含有英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Հայերեն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Српски/srpskiTürkçe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