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早期,不少英中確實是使用全英語授課,因為當時還有不少外籍教師在香港任職。
隨著英中數目增加,能有效使用全英語授課的教師出現不足,加上中學教育普及化,許多升上英中 ...
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香港英文授課中學EnglishasMediumofInstructionSchool,屬於教育機構,該學校的類型是中學。
基本信息中文名:香港英文授課中學類型:中學中學簡介香港的英文授課中學(簡稱英中、英文中學、EMI學校;英文稱為EnglishasMediumofInstructionSchool,意思是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廣義上包括所有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狹義上專指獲教育統籌局特許,中學一至三年級的課程可以使用英文授課的公營中學,及一些原本是公營中學,獲準以英文授課後改為接受直接資助的中學。
一般來說,“英文授課”的定義是除了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等中文相關科目外,其它科目如數學、地理、歷史、綜合科學,甚至音樂、家政等均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香港大多數中學是中文授課中學(簡稱中中、中文中學等),除英文科外,各科均以中文授課。
具體情況【緣起】雖然香港居民以日常使用中文的華人為主,但在英國殖民統治下,英文占有壓倒性的崇高地位,社會普遍存在“重英輕中”風氣,甚至在主權移交中國後仍然存在。
從1950年代起,英文中學漸受學生及家長歡迎,英文中學的數目大幅增加,至1980年代已遠遠拋離中文中學。
在早期,不少英中確實是使用全英語授課,因為當時還有不少外籍教師在香港任職。
隨著英中數目增加,能有效使用全英語授課的教師出現不足,加上中學教育普及化,許多升上英中的學生根本未有足夠英語能力,許多英中因而未能實行全英語授課。
到了1980年代,雖然所有英中均宣稱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但當中絕大部份只是在書面上使用英文,課堂上教師通常以廣東話向學生講課,又或同時以英語及廣州話進行雙語教學。
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香港政府提倡中文中學,鼓勵中學自願採用母語教學,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及講義,課堂上教師以廣州話講課(其定義假定所有香港主流中學的學生的母語均為廣州話,並非真正按個別社群的母語教學),得到一些英文中學回響,全面或局部在校內推行。
然而香港社會上的重英輕中風氣已根深蒂固,中文中學並不太被家長和學生接受,故中中數量仍然偏低。
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曾積極推動香港中學實行母語教學。
1997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發表“中學教學語言指引”(下稱“指引”),強制公營中學在1998年新學年自中一開始推行母語教學,不過容許私立學校、直接資助學校及主要招收少數族裔的學校採用其它語言教學。
有關政策受到部份“名校”本身、一些學生家長及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的壓力下,政府作出妥協,同意批准部份中學繼續使用英文授課。
當時有124所中學(通常都是學生學業成績整體較佳的)申請繼續使用英文授課,但政府只批准其中100所繼續使用英文授課,24所落選中學中,有20所抗訴,[1]其中14所在評核後獲準使用英文授課,令最後獲準使用英語授課的中學共有114所。
沒有申請或不獲批准使用英語授課的公營中學必需遵從“指引”,逐步在校內推行母語教學。
政府自1998年9月開始實施“指引”,強逼大多數中學變成中文中學,在一年級推行母語教學,並逐年擴展至較高班級,如希望採用英文授課,必需得到當時的教育署或後來的教育統籌局批准。
現時公營英文中學占全港約500所中學的2成左右,不過政府檔案所列出的公營英文中學數目並不一致,有112所及114所兩種說法。
政府容許符合指定條件的中中在中四至中五年級使用英文授課,又容許所有中學自行決定中六至中七的教學語言。
私立學校不受“指引”約束,可自行決定教學語言,而直資學校在教學語言上享有很大彈性,所以以上兩類學校即使在中一至中三以英語授課,在狹義上也不被列為英文授課中學,不過一些獲教育署批准在1998年新學年繼續以全英文授課,但其後轉為直資中學的原有公營中學,仍然被視為112或114所英中之一。
【現況】教統局規定以英文授課的公營中學,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等科目,其它科目均須使用以英文編寫的課本及講義,課堂上教師亦須以全英語講課。
一些特殊情形可酌情處理,例如宗教科、術科、商科及工科等,以及個別學校的一些特殊情況。
實際上,仍有一些英中在課堂上違規以廣州話講課。
【成為英中的條件】一所學校能否成為EMI學校,除了視乎教師使用英語教學的能力及學校提供的支援措施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過往三年所收的中一新生的語文能力。
教統局把全港所有小六畢業生分成三個“教學語言分組評估”組別:Ⅰ.以中文或英文學習,同樣有效;Ⅱ.以中文學習,更為有效;Ⅲ.以中文學習更為有效,但亦可以用英文學習。
一所學校如要成為英中,過往三年它的中一新生以平均計必需有不少於85%的人來自組別Ⅰ或組別Ⅲ。
自從1998年確立114所英中以來,一直沒有其它學校獲準成為新的英中。
相關政策的影響及批評〖對學校的影響〗對許多中學來說,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自1998年開始被逼逐步轉用母語教學後,學校在教學及行政上需要改變,以配合新措施及新形勢。
由於上述重英輕中風氣,社會仍崇尚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加上專上教育仍然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家長普遍希望其子女能入讀英文中學。
而且早在未有“指引”前,該112或114所英中,大部份已是學生學業成績較佳的名校,所以大部份升中一學生及其家長都心儀該批英中。
在中學派位制度下,大部份學業成績較優秀的學生都被該批英中取錄,令其它被逼從英中轉為中中的中學出現新生質素下降的現象。
加上香港出生率低迷,適齡升中學生人數減少,令中中的收生狀況更見雪上加霜,一些更因收生不足被逼減少班數甚至停辦。
香港不少中學的原校名含有“英文”二字,在1998年實施“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後,有些被逼改為中文中學的學校把校名中的“英文”二字移除。
有一些中學雖然被逼在中一至中三實行母語教學,卻仍然自稱為英文學校,例如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公營英文中學如果在“指引”實施前採用“非平衡班級結構”(即中一及中四的班數並非相同,意味有部份學生需在升中四時轉校),如情況許可,須改為“平衡班級結構”(中一及中四的班數相同)。
〖標籤效應及分化〗由於上述重英輕中風氣,家長普遍希望其子女能入讀英文中學,但“指引”的實施卻使英中學額大幅減少,在求過於供下,英中學額十分搶手。
加上獲準繼續在中一至中三使用英語授課的114所中學,普遍都是學生學業成績較佳的,故社會上普遍批評有關政策導致階級分化,使獲標籤為“EMI學校”的中學有如被抬高身價,儼然如官方欽定的名校,變相貶低其它被逼轉為中中的中學,造成“標籤效應”,打擊中文中學學生的自信心。
〖直資學校〗由於直接資助學校在教學語言上享有很大彈性,有些中學為了可以在所有年級以英文授課,故轉為由政府按學生人數資助的直資學校。
有些家長堅持子女自中一開始接受英語授課,但因“指引”強逼大部份中學轉為中中,使英中學額大幅減少,子女如果未能入讀公營英中,家長往往選擇安排子女入讀直資英文中學。
政府容許直資學校另外向學生收取學費,如學生選擇入讀收費的直資學校,家長的開支會增加。
〖英中的性別失衡〗香港的中學派位制度主要按照學生成績及意願去分配學位。
由於香港國小女生的學業成績普遍勝過男生,加上升中派位較重視女生占有優勢的語文科目,故前教育署在中一派位時,把男生及女生分開處理。
但高等法院在2001年以“性別歧視條例”,裁定政府不能在中一派位時把男生及女生分開處理,此後政府把男女生合併派位,結果造成女生較易獲派首選中學,亦由於大部份升中一學生及其家長都以英中為首選,令不少男女校英中出現性別失衡的現象,女生人數遠多於男生。
即使把全男校及全女校英中計算在內,全港中一至中三英中學生的男女比例,女生仍明顯較男生高,此現象對將來男女生升學及就業,以至對香港未來兩性關係及社會發展的影響,尚有待觀察。
〖英中學額的地區性差異〗香港各分區的英文中學中一學額數目,並非嚴格按照每區學生數目平均分配,其中西貢區在2006年雖然有40萬人口,區內只得一所英中,離島區更完全無英中。
政府沒有根據各區適齡學生人數去改變各區的英文中學學額,只是以改變各學校網的跨區學額來應付。
不少學生為了入讀英中,需要到區外中學上課。
〖對推行母語教學的影響〗政府一方面聲稱鼓勵中學推行母語教學,更強逼大部份中學轉為中文中學,但另一方面卻仍批准114所中學繼續使用英文授課,更甚的是連政府自己主辦的官立中學,部份亦有申請繼續使用英文授課,並成為該114所英中的一份子,而且不少政府高官的子孫,所就讀的都不是本地中文中學,相反更是全英語環境的國際學校或外地學校,因此有批評指政府在推行母語教學上沒有以身作則,削弱香港人對母語教學的信心。
同時大部份學生成績較佳的公營中學選擇保留為英文中學,變相減少優質中文中學數目。
教學語言對學生成績的影響首批在“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實施後入讀中一的學生在2003年應考香港中學會考。
在該年會考成績發放後,教統局宣稱“以母語授課的學校差不多在所有主要科目的合格率均見上升”,不過“在英文科方面,能力最高的百分之十學生,其合格率錄得升幅,其餘學生的成績則有下降情況”。
教統局根據中文中學在2002年至05年四屆中學會考的表現,認為中文中學的會考成績持續進步,“母語教學已取得明顯成效”,同時指出2005年中中考生在英文科的合格率較2002年為佳,而英中考生在物理、化學及生物科的整體表現較2002年遜色。
相關詞條 聖若瑟英文中學 聖若瑟英文中學(St.Joseph'sAnglo-ChineseSchool,簡稱SJACS)是香港觀塘一所政府津貼男子中學,以英語及中文授課。
中... 重要事件 香港教育史 香港的教育情況,從宋代起才有確實史料記載。
英國接管香港之初,香港政府並不熱心發展教育;教育政策只著重培養殖民地官員,以及宣揚英國威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古代至殖民地時期前 殖民地時期初期 20世紀初期 日治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香港主權移交 香港主權移交,常簡稱為香港回歸,指香港主權於1997年7月1日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一百多年的殖民地歷史一事。
背景 中英談判談判 取得共識 聲明簽署後 過渡期 香港語文 香港語文為香港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的法定語文(不稱作“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東話。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 概述 法定語文 非法定語文 語文使用情況 其他方言 香港教育 香港的教育制度大致可以分為學前教育、十二年免費教育、高中及預科課程、專上課程。
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統計,2011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應考人數接近三萬九千... 基本概況 學前教育 免費教育 國小課程 國中課程 香港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LingnanUniversity),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初名格致書院,為美國長老會在華創建的基督教學校之一,後更名為嶺南大學。
在四十年... 發展歷史 博雅教育 使命價值 校徽校歌 學院設定 天津市耀華中學 耀華中學(簡稱:耀華,英語:YaohuaHighSchool),曾名天津公學、耀華學校、天津市第十六中學,坐落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南京路106號,... 發展簡史 師資力量 歷任校長 現任校長 取得成績 武漢中學 武漢中學是原國家副主席、代主席董必武等人於1920年創辦的。
1978年被定為湖北省重點中學,1992年列入中國名校。
2001年被評為湖北省辦學水平示範學... 學校概況 簡記 創始人董必武先生 領導班子 名師採風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位於新界北區的粉嶺圍,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創辦,並由教會內的學校教育部統籌管理。
現任校長是陳耀華先生,他亦是北區中學校長會的上屆主... 中學簡介 現狀 相關搜尋高中應收利息2008年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女生日記》《弘易堂命魂》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香港英文授課中學幼兒入園適應工作中的誤區和對策聖若瑟英文中學羅威納逆反心理熱門詞條Ben10全面進化NVRpmrealityUFCunitech《小姐愛旅行》北島玲原木傢俱孟宗竹文根英新社有你真好有機蔬菜淘寶代購無刺玫瑰紅燈區膽蘭城新月廣場鄭凱鈑金露華濃馬兜鈴黑狗兄IMCsave伊藤舞克蘇魯向陽妻將軍令微針滾輪快感指令捉迷藏東南亞歐詩漫浪琴海洋堂無名獅子座女生王嶽倫甲蟲飲水機清洗香水檸檬隻身在荒島夷陵之戰憋尿我會等待你水果拼盤漁業氣象盒子世界誠實香港英文授課中學@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全方位認識全香港中學 - 升學天地
中學概覽2017/2018、香港中學列表:包括官立、資助、直接資助計劃和私立中學。中學排名、中學校網、中學Banding、升中派位。
- 2英文中學怎界定?英中、中中如何分辨?中一選校愈精明
百多年來,香港乃英國殖民地,英文之地位,不言而喻,普遍皆為英文中學,無中、英之分。及至九七歸政大陸,教育署發表「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強制公營中學 ...
- 3中一派位2021|全港熱門英中學額一覽最多學額非九龍城而係 ...
我們整合了全港的熱門英文中學及其派位學額名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快篩選到心儀填表學校。 根據教育局《中學一覽表》顯示,全港最多英中學額的非 ...
- 4香港中學類別及數目 - 教育百科
香港中學數量,你想知道的解答。當中官立中學數目為31間、津貼中學約360間、直資中學61間、私立中學約20間,為香港學童提供本地課程。另外,國際...| 教育百科.
- 5【英文中學闢謠記】英中學生成績勁啲?英中學校競爭好大?
英文中學,顧名思義就係所有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但係唔講你唔知,原來2010年9月「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實施後,香港嘅中學實際上已經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