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 木蘭辭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惟聞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惟聞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一作:願借明駝千里足)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帖通:貼;驚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南北朝·佚名《木蘭詩/木蘭辭》木蘭詩/木蘭辭南北朝:佚名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惟聞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一作:願借明駝千里足)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帖通:貼;驚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國中古詩,國中文言文,樂府,敘事,民歌,讚美,女子,戰爭譯文及注釋譯文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
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
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
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么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
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
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
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
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
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勳,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
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
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注釋唧唧(jījī):紡織機的聲音。
一說為嘆息聲,意思是木蘭無心織布,停機嘆息。
當戶(dānghù):對著門。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
機:指織布機。
杼:織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
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
市,買。
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辭:離開,辭行。
濺濺(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旦:早晨。
但聞:只聽見胡騎(jì):胡人的戰馬。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啾啾(jiūjiū):馬叫的聲音。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
戎機:指戰爭。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度,越過。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朔,北方。
金柝(tuò),即刁斗。
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
策勛,記功。
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
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
百千:形容數量多。
強,有餘。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不用:不願意做。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
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郭:外城。
扶:扶持。
將:助詞,不譯。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霍霍(huò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著(zhuó):通假字通“著”,穿。
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通“貼”。
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
撲朔,爬搔,撲騰。
迷離,眯著眼。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隻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2.“火”:通“伙”。
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行:讀háng。
傍(bàng)地走:貼著地面並排跑。
文言常識字詞句A.字音:機杼〔zhù〕鞍韉〔ānjiān〕轡〔pèi〕頭鳴濺濺〔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hán〕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通假字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貼上。
古今異義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戶:古義為門,木蘭當戶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眯著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一詞多義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
(名詞作動詞。
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e.g.:願為市鞍馬;b希望,e.g.:願馳千里足。
詞語活用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
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
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成語:撲朔迷離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
現指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於辨別。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
(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
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歷經數年,有的戰死,有的活下來凱鏇。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著窗戶對著鏡子整理頭髮和貼上裝飾。
文章修辭互文交錯(1)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復沓(1)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頂針(1)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4)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
排比(1)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比喻(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誇張(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設問(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對偶(1)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5)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反問(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借代1.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譯文二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
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
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
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么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
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
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
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
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
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勳,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
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
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賞析《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
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
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
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
“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
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
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
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
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
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
“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
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
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
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
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
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
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
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
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木蘭的形象木蘭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和淳樸的優秀品質,是一個深深紮根在中國北方廣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裡尤為可貴。
詳略得當:忠孝兩全,深明大義。
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家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表現出淳樸和高潔的情操。
創作背景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學者們大都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相關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解釋:指難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別清楚。
造句:敵軍始終撲朔迷離,不知我軍主力所在。
偵探小說中撲朔迷離的情節讓我一頭霧水,完全忘記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解釋:原意用力磨刀,發出霍霍聲響。
常用來形容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準備、躍躍欲試的樣子。
也形容敵人在行動前頻繁活動。
出處《樂府詩集·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 造句:這路敵人磨刀霍霍,馬上就要行動了。
故事《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歌,代表了北朝樂府民歌傑出的成就。
它的產生年代及作者不詳,一般認為,它產生於北魏,創作於民間。
《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
詩中熱情讚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鬥的精神,以及端莊從容的風姿。
它不僅反映出北方遊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風氣,更主要的是表現了北方人民憎惡長期割據戰亂,渴望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意願。
它對木蘭的謳歌,也衝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
它“事奇詩奇”(沈德潛語),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木蘭詩》很有特點,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詩中用擬問作答來刻畫心理活動,細緻深刻;用鋪張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而運用精練的口語,不僅道出一個女子口吻,也增強了敘事的氣氛,更顯民歌的本色。
唐代大詩人杜甫《草堂》詩抒寫遷居草堂的歡欣情景,明顯汲取了《木蘭詩》描述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表現手法。
至於元稹《估客樂》“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以及白居易《戲題木蘭花》“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可以看出《木蘭詩》在中唐已經膾炙人口。
木蘭的故事深入人心,廣為傳頌。
據《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岡)有木蘭山、木蘭鄉、木蘭廟。
據地方志所載,在今安徽亳縣、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
直到今天,舞台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
重點導析1.比興手法北朝民歌《折楊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當窗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開頭六句用的就是《折楊柳》這六句。
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樣的起興、比喻,有的詞句相近甚至相同(《詩經》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為口耳相傳,詞句相同,容易記憶。
這不是抄襲,因為題材、內容可以完全不同。
《木蘭詩》的開頭,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經後人改為“唧唧復唧唧”的。
“敕敕何力力”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像“呀呵嗨”“呀唯子喲”一樣,是表聲的字。
2.“可汗”與“天子”“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
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
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裡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
否則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由於木蘭詩出自北朝,而木蘭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證出木蘭並非漢人可能性極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數民族割據政權領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種假設就是: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領袖受漢文化影響也樂於接受“天子”這個稱呼。
3.“十二”是虛數“軍書十二卷”“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這三句中的兩個“十二”與一個“十”字都是虛數。
習慣上這類數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兩句中的“十二年”與“十年”都是說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實數理解,前後便矛盾不可解了。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旨在強調木蘭的父親這次非出征不可。
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釋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虛數的用法法則,把前人有關數字問題的考證與爭論都搞清楚了。
4.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東市買駿馬”等句中的“東、南、西、北”便都是虛位而非實指。
這裡只是誇張地來形容木蘭出發前做準備的緊迫情況,照實來講反而不合情理。
下文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的“東”和“西”也是虛位,照實來講就不通了。
這些方位詞的連用,很多是為了造成某種氣氛,而非實指。
這種“虛位”也和上面所談的“虛數”一樣,是古漢語中的一種習慣上的法則。
5.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窗”和“對鏡”是互文。
“理雲鬢”和“帖花黃”同是當窗對鏡來做的。
這種用法在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在古代格律詩中是常見的。
如唐王昌齡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就是一例。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
有兩說:一說“元魏時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
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
”(《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6.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1.在封建社會中,婦女是無地位的。
木蘭是一個“當戶織”的勞動婦女,代父從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男人能做到的,木蘭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蘭也能做到。
木蘭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對封建社會中歧視婦女的傳統觀念的無情嘲弄。
2.在封建社會中,追求功名利祿是占統治地位的傳統思想,多少人夢寐以求。
而木蘭經過十年的緊張戰鬥之後,凱鏇而歸,卻拒封辭賞,願意解甲歸田,重過勞動人民的耕織生活,這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質樸謙遜的品質。
木蘭的這一行為本身就是對熱衷功名利祿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諷刺。
3.《木蘭詩》的主題思想,其實在詩歌裡面就已直接點明。
便是:婦女並不亞於男子,她們的才能智慧,膽略見識,是決不在男子之下的。
這就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則是:讚頌勞動人民出身的婦女英雄。
4.《木蘭詩》的主題,不是歌頌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不過,《木蘭詩》並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樣用愁苦的情調、悲劇的形式來表達,而是別開生面地用女子代父從軍的喜劇的形式來表達。
當然,故事情節本身使詩在客觀上有可能起到歌頌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頌英雄這個問題在詩中比之主題所反映的問題畢竟是居於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詩所包含的一個思想內容,不能說就是主題。
7.“唧唧復唧唧”究竟是什麼聲音?對此歷來說法不一。
大致有三種: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①織機聲。
如果理解為織機聲,將有如下情境。
詩歌一開始,就出現不停不息的織機聲,人未出場聲先聞。
然後才交代這是木蘭正在對門而織,一個勤勞的姑娘形象躍然紙上。
但織著織著,有節奏的織機聲聽不到了,傳來的是一陣陣長吁短嘆。
這究竟是為什麼?木蘭啊,木蘭,是什麼事兒讓你如此發愁呢?於是轉入後面的情節。
這樣的理解當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嘆息聲。
有學者對此做如下解讀:“當戶而織,說明木蘭是一個勞動女性,而不是侯門小姐。
本應該聽到她的織布的聲音,但聽到的卻是‘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
一個‘唧唧’就已經說明是在嘆息了,又重之以‘復唧唧’,作者還覺得意猶未足,最後又‘惟聞女嘆息’,作者這樣反覆強調,是要告訴我們木蘭的憂思之深,木蘭是停機長嘆,而不是邊織邊嘆。
作者沒有寫木蘭的愁容,也沒有寫木蘭停機長嘆的舉動,作者只是繪聲,通過接連不斷的聲聲嘆息,刻畫出一個充滿憂愁苦悶的木蘭女的形象。
”③蟲鳴聲。
如果將“唧唧”理解為蟲聲,在我們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夜深人靜,四下闃無人聲,只有蟲兒在夜幕中“唧唧”鳴唱。
接著再寫木蘭姑娘正對門坐在織機旁織布,可是她為什麼手握織機不織布,卻坐在那兒長吁短嘆呢?四野的蟲聲與木蘭的嘆息聲交相應和,渲染出一個女孩兒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
總之,詩無達詁,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的問話人是誰?一說是父母在問,認為只是父親在問或只是母親在問的,也屬此說。
的確,父母如果聽到女兒的嘆息,一定會發出這樣關切的詢問。
一說是敘事人在問,因為《木蘭詩》是口頭集體創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歌唱者能以敘事人的身份進行擬問。
這兩種說法其實並不矛盾。
在民間講唱文學中,演唱者往往有敘事人和故事人物的雙重身份,敘事人的語言與故事人物的語言有時是相融合一的。
因此,這首詩中的“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以及“女亦無所思……從此替爺征”可視為父母與女兒的問答,也可視為敘事人的擬問擬答。
此外,這首詩中常以第一人稱來敘事,既可以看做木蘭的自述,也可以看做敘事人的轉述。
9.“雄兔腳撲朔”等四句該如何理解?第一,應該先明確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
第二,應該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比喻句結束全詩。
首先,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釋了“夥伴”們的驚訝,同時也是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
再次,用雄兔雌兔來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這一機巧的比喻,使全詩為之增色,錦上添花。
此外,這四句詩被認為是吟唱者即敘事人對木蘭的讚詞,這種說法與將其視為木蘭對“火伴”的回答的看法並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蘭詩》中的繁簡處理?必須明確以下三點:《木蘭詩》中何處繁,何處簡?這樣的繁簡處理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作者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處理?①繁筆的運用:木蘭當戶織時的心事重重,木蘭準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場時的心態,木蘭回家後家人的歡樂,木蘭重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內容,都寫得不厭其繁,細緻入微。
例如,木蘭採買鞍馬一事,就通過東西南北的排比鋪寫,渲染了戰前準備的緊張和忙碌,讀者似乎可以看到木蘭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見一身戎裝的木蘭是何等的英姿颯爽!又如,寫木蘭奔赴戰場時反覆提及“不聞爺娘喚女聲”,其實正是木蘭此時心態的真實寫照:當夕陽西下,暮色沉沉時,木蘭獨自露宿在黃河之畔時,耳聽黃河流水嘩嘩作響,心中卻時時迴響著父母的聲聲呼喚,漸行漸遠,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早已聽不見了,但這聲音卻時時迴蕩在女兒的耳畔心頭!征程漫漫,何時能再聽到那溫暖女兒內心的爺娘親切的呼喚呢?再如,末段寫木蘭將回家鄉時爺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動,通過同樣的句調作三次反覆重疊,生動表現了親人們十年離別後終於得到團聚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而對木蘭重入閨房,再著“女兒妝”的一段描寫,更是淋漓盡致地渲染了木蘭的熱愛生活、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
②簡筆的運用。
至於簡筆,主要是對戰鬥過程的描寫力求其簡,十年生活,只用了幾句話就交代完了。
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
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兒在戰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戰功——“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其勇武強悍可知。
但是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並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超人,人們向來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顧大嫂”之流,中國也不乏嬌滴滴鶯聲燕語般的“崔鶯鶯”這樣標準的美人,但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的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卻只有木蘭這獨特的一個!這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徵、表現作者傾向的作用。
思想傾向《木蘭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
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
木蘭不一定實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
木蘭不過是這些女子中的一個代表而已。
木蘭的悲歡離合,是富有戲劇性的。
因此,千百年來,她的感人的事跡在民眾中流傳不息。
《木蘭詩》究竟表現了一種什麼思想傾向呢?這首詩一開頭,它就把讀者吸引到它所描寫的場面中了。
木蘭平日織布時發出的“機杼聲”,已經被她的聲聲嘆息所代替。
原因是可汗“沙場秋點兵”,老父名在軍籍,家中沒有長男,怎能不使木蘭焦慮、愁悶?但她終於做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的勇敢的抉擇。
木蘭從軍,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
當她一旦做出“從軍”的抉擇,她的態度則是積極的,這從她四處購置行裝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現出她的主動性和堅決性。
木蘭初次遠離家園,異鄉的山山水水,都會觸動她的思親之情。
詩中對此的描寫是真摯的,也是非常感人的。
從軍,使木蘭得到同男子一樣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機,十年的戰火考驗,使她從一個善良、熱情、能幹的閨中少女,成為一名建立戰功的“壯士”,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變化啊!戰爭,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和平。
環境變了,木蘭何去何從?她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在論功行賞的大典禮中,由於她是一個女子,不配得到自己應有的榮譽。
她只有辭受封爵,走上解甲還鄉的惟一道路。
無名氏作者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所以用歡快的筆調描寫木蘭骨肉團聚的歡樂,讓她在“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之後,以女子的面目出現在同伴的面前。
作者可貴的是,最後用兔子跑在一起,難辨雌雄的隱喻,說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膽略和才能並不比男子遜色。
這樣描寫木蘭的從軍與還鄉,表現了作者的進步的思想傾向。
問題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地去分析作者所反映出來的這種社會現象。
有人認為,木蘭還鄉是她不慕功名富貴,是反映了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的本色。
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子作男兒”,除了木蘭,還有一個黃崇嘏。
謝枋得在《碧湖雜記》中把她倆的事跡當做奇聞逸事加以記敘。
木蘭是在戰場上殺出來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歸”;黃崇嘏是五代時期蜀國的女子,她女扮男裝,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屬。
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
弄得黃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講明自己是個女子,一走了之。
女扮男裝,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視為反常的現象。
“男治乎外,女治乎內”是封建禮法的一條戒律。
木蘭可以在非常時期秘密代父從軍,並發揮出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
不然的話,所謂“牝雞司晨”的惡名就會落在她的身上。
木蘭和《木蘭詩》的作者都無法改變這種命運。
封建禮法加在婦女身上的鐐銬是難以解脫的。
清代的女詞人王筠在《鷓鴣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蘭、崇嘏那樣一顯身手(“木蘭崇嘏事無緣”),只好在她的彈詞《繁華夢》里讓女主人公登上藝術舞台(“好將心事付夢詮”),來抒發她那埋藏在胸中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見,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木蘭詩》的作者不可能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
但是,他從木蘭所走過的和平──戰爭──和平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覺地反映了木蘭在特殊條件下所創造的奇蹟,並熱情地歌頌了它。
這正是作者忠於現實生活的表現,也是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蘭詩》的思想傾向是什麼?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它對於普通女子所稟賦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讚賞的態度。
而且也要看到,這種態度是寓於烘托(“火伴皆驚忙”)、隱喻(“雙兔傍地走”)等描寫中自然流露的。
直到明朝末年,人們才能用“海內靈秀或不鍾男子而鍾女人”這類明確的語言把它說出來。
但是,在《木蘭詩》中,卻沒有明朝人那種明顯的尊女卑男、矯枉過正的傾向。
而明朝人對於婦女潛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做出那樣大膽的估計,除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條件外,從歷史思想源流來看,《木蘭詩》是有啟蒙作用的。
語言繁簡文學作品的語言要繁簡得當,既不可貪多務得,也不能一味求簡。
我們細讀《木蘭詩》,便可以悟出這個道理。
《木蘭詩》緊緊圍繞著木蘭的形象著墨。
它有時“惜墨似金”,寫得極簡;有時又“潑墨如水”,盡力鋪排。
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的戰鬥生涯,顯得何等簡練!其中兩句寫朔風凜冽,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
它通過環境、景物、氛圍的描寫,渲染出木蘭思家的複雜心情和嚴守崗位的戰士氣質。
儘管邊地生活是艱苦的,周圍寂靜得只聽見忽斷忽續的刁斗聲,木蘭和夥伴們卻仍然穿著甲冑,隨時準備為保衛祖國而戰。
此情此景,寫得有聲(北風聲、刁斗聲)、有色(月色、雪色和鐵的反光),多么耐人尋味!正如劉大白在《舊詩新話》中所說:“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實其間層次分明。
因為有駿馬而無鞍韉,不可以騎坐,所以還得買鞍韉;有鞍韉而無轡頭,不可以控御,所以還得買轡頭;有轡頭而無長鞭,不可以驅策,所以還得買長鞭。
”這種東、西、南、北循序鋪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屬常見,但是《木蘭詩》中用得尤多且活。
如“旦辭爺娘去”以下八句,“爺娘聞女來”以下六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句,或依時間(旦、暮),或依輩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別(雄、雌),都採用循序鋪排的方式。
正是在這種很容易流於程式化的鋪敘中,《木蘭詩》卻寫得風趣橫生,興味淋漓,使情事如見,景物若畫。
從這方面說,它又像是“潑墨如水”了。
全詩著力寫木蘭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後的心理活動,而很少寫她在戰鬥中的英雄業績。
從表面上看,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
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
如“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一幅少女思親圖,真是呼之欲出。
木蘭以一女兒身,在多年艱苦的征戰生活中,能喬扮男裝而不被察覺,已顯得異常聰明和機警;在萬里關山的殊死爭奪中,又能屢建戰功而奏凱歸來,更顯出無比英勇和豪健。
在這裡,兒女情與英雄氣不是相得益彰了嗎?語言特點《木蘭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
開篇採用的一問一答,是民歌中常見的。
《木蘭詩》語言生動質樸,極少雕飾斧鑿:“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流傳千百年來,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口語;除了“萬里赴戎機”六句文字比較典雅外,其餘都保留著民歌的形式和風格,連鎖、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
而且語言豐富多彩,單就原韻來說,篇幅較長的樂府詩歌大都是隔幾句換一個韻,很少一韻到底,這樣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節複雜而有變化。
《木蘭詩》一共換了七個韻,也可以說是七種曲子:“唧唧復唧唧……女亦無所憶”;“西市買鞍韉……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暮宿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天子坐明堂……不知木蘭是女郎”;“雌兔眼迷離……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就相當於一個題下七首曲子。
所不同者,這裡則是一個完整的歌子。
好多民歌每韻的句數比較整齊,而《木蘭詩》的句數卻比較參差。
正因為它曾為樂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來都被收入樂府歌中,而且直到現在,仍有評彈藝人在演唱《木蘭詩》。
鑑賞北朝長篇敘事民歌。
它的產生年代及作者,從宋代起,就有不同記載和爭議。
始見於《文苑英華》,題為《木蘭歌》,以為唐代韋元甫所作。
《古文苑》題為《木蘭詩》,以為“唐人詩”。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據詩中“可汗大點兵”語,認為木蘭“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則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
此後,歷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說,但宋代黃庭堅已指出此詩並非韋元甫所作,而是韋“得於民間”(《題樂府〈木蘭詩〉後》)。
《樂府詩集》列入《梁鼓角橫吹曲》,亦題《木蘭詩》,雲是“古辭”,並引陳釋智匠《古今樂錄》說:“木蘭,不知名。
”按《舊唐書·韋元甫傳》載,韋曾任浙西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等職(黃庭堅謂韋任朔方節度使,誤)。
又據《舊唐書·音樂志》所載,可知梁代和北朝樂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際鮮卑歌”,且多“可汗之辭”。
因此,《木蘭詩》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鮮卑歌。
流傳江南,譯為漢語,曾入梁代樂府,後又散落民間,而到唐代為韋元甫重新發現,並擬作《木蘭歌》一首(《文苑英華》)。
至於“朔氣”二句這樣的對偶詩句,齊、梁詩中已經習見,自是文人加工痕跡。
所以現代學者大多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魏,創作於民間。
《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做官,顯然也衝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
它“事奇詩奇”(沈德潛《古詩源》),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對後世都有深遠影響。
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陂)有木蘭山、木蘭草原、木蘭湖,木蘭天池等木蘭八景,並引杜牧《木蘭廟》為證。
其後,據地方志所載,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反映出《木蘭詩》的深刻影響。
直到今天,舞台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
同時,早在韋元甫擬作之前,杜甫《草堂》詩抒寫遷居草堂的歡欣情景,已明顯汲取了《木蘭詩》描述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表現手法。
猜您喜歡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宋詞三百首,國中古詩,豪放,記夢,戰爭,抒情,壯志難酬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唐代·王維《使至塞上》使至塞上唐代:王維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國中古詩,邊塞,寫景,讚美,戰士,早教古詩100首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望月有感唐代: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展開閱讀全文∨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詩三百首,國中古詩,望月,抒情,思鄉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延伸文章資訊
- 1“问女何所思”是倒装句,应为( ) - 雨露学习互助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译文为:问木兰你想些什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1年前. 7. 回答问题. 可能相似的问题. 问女何所思。
- 2木蘭詩/ 木蘭辭_文言常識 - 讀古詩詞網
現指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於辨別。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①省略句:願爲市鞍馬。(願爲'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爲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 ...
- 3木兰诗中的倒装句 - 瑞文网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 ...
- 4【音樂】問女所思·何木蘭詩,原文翻譯賞析,女扮男裝 - 趣關注
唧唧復唧唧1,木蘭當戶織2。不聞機杼聲3,惟聞女嘆息4。問女何所思5,問女何所憶6。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7,可汗大點兵8。軍書十二卷9,卷 ...
- 5“问女何所思”是倒装句,应为( ) - 百度知道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