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問女所思·何木蘭詩,原文翻譯賞析,女扮男裝 - 趣關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唧唧復唧唧1,木蘭當戶織2。

不聞機杼聲3,惟聞女嘆息4。

問女何所思5,問女何所憶6。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7,可汗大點兵8。

軍書十二卷9,卷 ... 首頁> 歷史> 【音樂】問女所思·何木蘭詩,原文翻譯賞析,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音樂】問女所思·何木蘭詩,原文翻譯賞析,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由 洞察產業 發表于 歷史2021-06-25問女所思何木蘭詩(北朝民歌)《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木蘭詩作品原文木蘭詩唧唧復唧唧1,木蘭當戶織2。

不聞機杼聲3,惟聞女嘆息4。

問女何所思5,問女何所憶6。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7,可汗大點兵8。

軍書十二卷9,卷卷有爺名10。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11,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12,南市買轡頭13,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14,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15。

旦辭黃河去16,暮至黑山頭17。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18。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19。

朔氣傳金柝20,寒光照鐵衣21。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22,天子坐明堂23。

策勳十二轉24,賞賜百千強25。

可汗問所欲26,木蘭不用尚書郎27,願馳千里足28,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29;阿姊聞妹來30,當戶理紅妝31;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32。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33。

當窗理雲鬢34,對鏡帖花黃35。

出門看火伴36,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37;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8?[1][2]木蘭詩註釋譯文木蘭詩詞句註釋唧(jī)唧:紡織機的聲音。

一說為嘆息聲,意思是木蘭無心織布,停機嘆息。

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當(dāng)戶:對著門或在門旁,泛指在家中。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

機:指織布機。

杼:織布的梭子。

惟:只,另作“唯”[3]。

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可汗(kèhán):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大點兵:大規模徵兵。

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當時北方呼父為“阿爺”。

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指代父從軍)。

市,買。

鞍馬:馬匹和乘馬用具。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辭:離開,辭行。

濺(jiān)濺:水流激射的聲音。

旦:早晨。

暮:夜晚。

黑山:今呼和浩特市東南。

公元429年,《北史·蠕蠕傳》:“車駕出東道,向黑山”。

但聞:只聽見。

胡騎(jì):胡人的戰馬。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啾(jiū)啾:馬叫的聲音。

公元429年,《北史·蠕蠕傳》:“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

戎機:軍機,指戰爭。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度,越過。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朔,北方。

金柝(tuò),即刁斗。

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一說金為刁斗,柝為木柝。

李善注:“金,謂刁斗也。

衛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

鐵衣:古代戰士穿的帶有鐵片的戰衣。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明堂:皇帝用來祭祀、接見諸侯、選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勳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

策勳,記功。

轉,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勳級。

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

百千:形容數量多。

強,有餘。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不用:不為,不做。

尚書郎:官名,魏晉以後在尚書檯(省)下分設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務的官通稱尚書郎。

千里足:可馳千里的腳力,指好馬。

一作“願借明駝千里足”,均指願得良騎速回故鄉。

郭:外城。

扶:扶持。

將:助詞,不譯。

以上二句是說父母互相攙扶著到城外來迎接木蘭。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時發出的聲音。

一說,刀光閃動疾速貌。

著(zhuó):通假字通“著”,穿。

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帖(tiē)花黃:當時流行的一種化妝款飾,把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或在額上塗一點黃的顏色。

帖,同“貼”。

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火伴:古時兵制,十人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

“雄兔”二句: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

撲朔:形容雄兔腳上的毛蓬鬆的樣子。

迷離: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鬆的毛遮蔽的樣子。

“雙兔”二句:當兩隻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時便區別不出它們的雌雄。

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

以上四句透過雄兔雌兔在跑動時不能區別的比喻,對木蘭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讚揚和肯定,傳達了一種“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觀念。

[4-5][6][7][8][9]木蘭詩白話譯文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

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

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

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

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

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

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

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

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勳,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

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裡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

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10]木蘭詩文言常識木蘭詩通假字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貼上。

[11]著我舊時裳:“著”通“著”,穿。

[11]木蘭詩古今異義爺:卷卷有爺名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走:雙兔傍地走古義:為跑,今義:行走。

但: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古義:為只,副詞今義:常用作轉折連詞郭:出郭相扶將古義:為外城今義:僅用作姓氏戶:木蘭當戶織古義:為門今義:人家、門第。

迷離:雌兔眼迷離古義:眯著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11]木蘭詩一詞多義市:東市買駿馬(集市)願為市鞍馬(買)[11]度:關山度若飛(越過)度已失期(估計,考慮)——西漢。

司馬遷《陳涉世家》木蘭詩詞語活用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

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

策勳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11]木蘭詩成語撲朔迷離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

現指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於辨別。

[11]木蘭詩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

(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譯文: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

賓語前置。

)譯文: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11]木蘭詩文章修辭互文交錯(1)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11]復沓(1)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11]頂真(1)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4)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

[11]排比(1)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11]比喻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1]誇張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1]設問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11]對偶(1)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5)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11]反問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1]借代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11]木蘭詩創作背景《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於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於陳。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皆在北方,則其產生之地域在北朝。

詩中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語。

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

據此,《木蘭詩》中之戰事,當發生於北魏與柔然之間。

柔然是北方遊牧族大國,立國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間,與北魏及東魏、北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

而最主要之戰場,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帶。

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北史·蠕蠕傳》,蠕蠕即柔然。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

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1][12]木蘭詩作品鑑賞木蘭詩文學賞析《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

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此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儲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聲,唯聞女嘆息。

”唧唧是嘆息聲。

木蘭當戶織,卻不聞機杼聲,這暗示木蘭此時已無心織造。

唯聞女嘆息,進而暗示木蘭內心憂思深重。

以“唧唧復唧唧”開頭,則此一暗示,效果突出。

起唱已見出手不凡。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兩問實是一問,出以排比,便扣人心絃。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問得那樣關切,回答卻如此平靜,可見木蘭性格之沉著,亦意味著木蘭內心之憂思,經過激烈衝突後,已毅然下定決心。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徵兵文書連夜發至應徵人家,這說明軍情十分火急,顯然是敵人大舉進犯。

可汗大徵兵,則千家萬戶皆有關係。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軍書指徵兵名冊,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誇張,言父親應徵,冊上有名,千真萬確也。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撐門戶唯有木蘭。

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

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之凝聚,亦為巾幗英雄本色之發露。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連下四個排比句,鋪陳四市購買鞍馬,尤其“駿馬”、“長鞭”二語,極有氣派地寫出木蘭出征之前的昂揚士氣。

士氣,原是士兵的生命。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暮至,不必坐實為一日內事,此言曉行夜宿,征途之長,行軍之急。

此四句展開巨幅出征情景。

先言其情。

古時一少女離開閨閣遠赴沙場,不異投入另一世界。

旦辭爺孃,暮宿黃河,黃河激流濺濺之鳴聲,代替了平日父母親切之呼喚,這層層描寫,將一女性出征之後全幅生活翻天覆地之變化、全幅心態之新異感受,一一凸現出來。

唯其如此,所以真。

再言其景。

黃河邊上,暮色蒼茫之中,一位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十分蒼涼而又悲壯之境界。

此種境界,在中國詩史上稀有。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此四句與上四句為一排比,但意脈已大大發展。

暮至黑山,言至而不言宿,暗示我軍已經前敵。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直提起戰鬥即將打響,亦意味著木蘭昔日之兒女情懷,從此將在戰爭中百鍊成鋼。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上二句寫我軍征戰之奮勇,“赴”字、“度”字、“飛”字,極有氣勢。

中二句寫宿營之戒備警惕,亦點出戰地生涯之艱苦卓絕。

四句雖寫全軍,木蘭自在其中。

下二句以將軍之戰死,襯凸木蘭生還之不易。

“百戰”、“十年”皆非實數,概言戰事頻繁,歲月漫長也。

此六句,寫盡木蘭從軍生涯,筆墨異常精煉。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

策勳即記功,勳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轉,十二轉者,誇張連升之速也。

百千強,言賞賜之物成百成千還多。

寫天子對木蘭之優遇非常,一則暗示木蘭戰功之卓著,一則襯凸木蘭還家之心切。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定是木蘭對於勳位賞賜全無興趣,故天子怪而問其所欲,木蘭則告以不用作官,只願還鄉。

願借千里足(指快馬),婉言歸心似箭也。

木蘭不受官職,固然可謂鄙薄官祿,但也應知她還隱蔽著女性之身份,在當時條件下,女子又豈能做官(從軍本是萬不得已)。

尤其長期離別父母,女兒之情深切矣。

辭官一節,仍是緊扣木蘭作為一女性來寫的。

第五段,以濃墨重彩大書木蘭還家與親人團聚。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妹聞姊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描繪全家歡迎木蘭,一氣鋪陳三排六句,喜慶歡騰遂至高潮。

然而箇中仍極有分辨,須加體會。

十二年過去矣,父母更加衰老,故彼此相扶出城來迎。

阿妹長大成人,故依閨閣之禮,用紅妝隆重歡迎。

既逢喜慶必殺豬宰羊。

一片歡樂和祥,而又長幼有序,此中深具傳統禮俗之美也。

木蘭喜慰,可想而知。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帖花黃即在面額上貼花塗黃,是當時婦女流行之容飾。

一氣又是四排句兩偶句,鋪寫木蘭恢復女兒身之樂。

十二年未入之閨閣,未坐之床,未著之衣裳,未理之雲鬢,未貼之花黃,今日百度俱興矣,其樂何若!這意味著,木蘭來之不易的女性之復歸。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古代兵制十人為一火,火伴即同火之士兵。

火伴們能不驚惶?誰知道十二年來一同征戰出生入死之木蘭,原來竟是門前這位光彩照人之女郎!全詩懸念至此解開,原來十二年裡,木蘭是女扮男裝從軍作戰。

此一節最具喜劇性效果,亦是全幅詩情之最高潮。

然而又令深思。

十二年沙場之出生入死,難。

十二年喬裝而不露痕跡,更難。

木蘭內心之精神力量,該是何等之大!第六段,用比喻作結。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撲朔是跳躍貌,迷離是兔眼眯縫貌,此二句互文。

雄兔撲朔而又迷離,雌兔迷離而又撲朔,兩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誰又能辨其雌雄!木蘭與大夥一道征戰,裝束舉止與男子並無二致,大夥又豈能知道我是女子呢?此一機智幽默之比喻,是木蘭女扮男裝之奇蹟的圓滿解釋,亦是喜劇性詩情之嫋嫋餘音,此餘音之有餘不盡,仍在於意味著木蘭之英雄品格。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五、六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三、四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

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

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此詩在寫法上運用了較多的修辭手法,主要是對偶、排比及互文。

其中互文是此詩極有特色的修辭手法,在刻畫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二句,單從字面上看是不合邏輯的,上下文互文互補而增義:“開我東閣門,坐我東閣床;開我西閣門,坐我西閣床。

”由於互文手法的運用,省略了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表現了木蘭一別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這裡坐坐,到那裡看看,看到曾經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滿親切之感,又有說不清的滋味。

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透過動作細節的描寫,刻畫人物心理。

又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二句,如果把“當窗”和“對鏡”分開理解,顯然不合女子梳妝的實情。

“當窗理雲鬢”應“對鏡”,“對鏡貼花黃”也要“當窗”。

這裡的互文手法如同“蒙太奇”一樣變換鏡頭,表現了木蘭脫下戎裝的動作之迅速、麻利,渲染了她經過十年的軍旅生涯,急切地想找回女兒家感覺的興奮之情。

再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二句,對偶兼用互文,高度概括了十年征戰的曠日持久和激烈悲壯,突出了木蘭出生入死,英勇善戰的英雄形象。

又如“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二句,“腳撲朔”是雄兔的特徵,“眼迷離”是雌兔的特徵,分辨雌雄本是一目瞭然的事,但二兔上述的特徵兼而有之,就很難區別了。

這裡暗示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和男人一樣馳騁疆場,巾幗不讓鬚眉,表現了木蘭的機智勇敢,照應了上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使這個傳奇式的女英雄的形象更加豐滿,含蓄而富於浪漫色彩。

又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幾句,排比兼用互文,表現出一種急促跳蕩的節奏,一種躍躍欲試的意態,表現“可汗大點兵”的軍情緊急,渲染了出征前的緊張氣氛和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而有序。

這些互文手法的運用,不僅詞約意豐,詳略得當,而且從敘事上跨越時空,加快了情節的推進,使行文富於節奏感,跌宕生姿,增強了表達效果。

《木蘭詩》是中國詩史上罕有的傑作,詩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

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

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木蘭完滿具備了英雄品格與女性特點。

天性善良勇敢,沉著機智,堅忍不拔,是木蘭英雄品格之必要內涵,對父母對祖國之無限愛心和獻身精神,則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同時,全詩緊扣“木蘭是女郎”,從“不聞爺孃喚女聲”到“木蘭不用尚書郎”,從“木蘭當戶織”到“著我舊時裳”,始終不失其為女性之特點。

故木蘭形象極為真實感人。

《木蘭詩》創具一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其特質,乃是中國人傳統道德精神、樂觀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

這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實與以諷刺為特徵的西方喜劇大不相同。

《木蘭詩》充分體現出中國民歌之天然特長,鋪排、誇張、象聲、懸念的突出運用,對於渲染氣氛、刻劃性格,效果極佳。

過去多認為《木蘭詩》所產生之基礎,為北朝尚武之社會風俗。

但是,北朝歷史發展之主流,是入居北中國的遊牧民族接受農業文明,進而接受中國文化,最終為中國文化所化。

就此詩言,即使木蘭之家原為鮮卑民族,也早已漢化。

“木蘭當戶織”,是一證。

木蘭還家,全家喜慶之中所深具之禮意,是又一證。

尤其木蘭替父從軍、高度體現對父母之愛心與對祖國之忠心,實為高度體現中國文化之精神。

故應當說,《木蘭詩》所產生之基礎,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北朝尚武風俗之融合,而《木蘭詩》之根本精神,則是中國文化之精神。

[1][5][6][7][8][9][13]木蘭詩名家點評謝榛:《木蘭詞》雲:“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

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絕似太白五言近體,但少結句爾。

能於古調中突出幾句,律調自不減文姬筆力。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

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

(《四溟詩話》)鍾惺:英雄本色,卻字字不離女兒情事。

“問女何所思”四語,妙,妙!“昨夜見軍帖……卷卷有爺名”:質得妙,似《焦仲卿妻》詩法。

“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瑣瑣處分,是女郎暴出門行徑。

“朝辭爺孃去”……“旦辭黃河去”:辭黃河與辭爺孃間句法變得妙。

“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

”初似唐人《紫騮馬》、《關山月》諸律語。

“送兒還故鄉”七句如見。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寫英雄處眾中光景如見。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譚元春:“昨夜見軍帖……卷卷有爺名”:此等敘法不詳不妙。

“暮至黑水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瑣瑣路程中代寫離家顧戀如訴。

尤妙在語帶香奩,無男子征戍氣。

“阿姊聞妹來”:補阿姊小弟關目始妙。

“雄兔腳撲朔……安得辨我是雄雌。

”四語倒在後詠歎一番。

木蘭機警英烈之氣在紙上矣,未可以閒閒比喻讀之。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胡應麟:此歌中,古質有逼漢、魏處,非二代所及也,惟“朔氣”、“寒光”,整麗流亮類梁陳。

又云:《木蘭詩》是晉人擬古樂府,故高者上逼漢、魏,平者下兆齊梁。

如“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尚協東京遺響,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齊梁豔語宛然。

又“出門見火伴”等句,雖甚樸野,實自六朝聲口,非兩漢也。

(《詩藪》內編卷三)陳祚明:木蘭詩甚古。

當其淋漓,輒類漢魏,豈得以唐調疑之。

此詩章法脫換,轉掉自然。

凡作長篇不可無章法,不可不知脫換之妙。

此詩脫換又有陡然竟過處,無文字中,含蓄多語,彌見高老。

(《采菽堂古詩選》)沈德潛:事奇語奇,卑靡時得此,如鳳凰鳴,慶雲見,為之快絕。

(《古詩源》)賀貽孫:敘事長篇動人啼笑處,全在點綴生活。

如一本雜劇,插科打諢,皆在淨醜。

《木蘭詩》有阿姊理妝,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門見火伴”,又是絕妙團圓劇本也。

(《詩筏》)[4][14]木蘭詩編者簡介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有載),北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其先祖為太原陽曲人,高祖郭寧,因官始居鄆州。

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豐七年(一〇八四)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誌銘》)。

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

《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壁”。

(百度網)TAG:木蘭爺孃11火伴不聞上一篇:<>相關文章接下來9天:升職加薪的生肖:財大氣粗,運勢大逆襲《木蘭詩》南北朝(七年級下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該怎麼學?這裡有秘籍木蘭精神詠流傳,古詩文誦讀:《木蘭詩》搜索推薦文章老九採訪筆記|現在的年輕人,是怎樣在夜店蹦迪的?靈應山一晚上出現5個山洞的故事4人喪命,巴拉圭發生食人魚攻擊事件,食人魚又被妖魔化了嗎?家裡的手扶拖拉機,承載著歲月和時代的變遷地平線8號MOMENT雙肩包,大容量輕負擔,出行無憂顶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