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淺談青少年憂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另外,根據醫療研究報告證實,有下列特質的青少年也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1.12歲以前有重大失親或失去重要意義的人之經驗。
2.記憶中有遭受過身體或精神上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單位介紹 心衛中心簡介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交通路線 粉絲專頁 LINE帳號
訊息區 最新消息 新聞稿 臺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服務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
報名專區 講座/活動 教育訓練 活動花絮
門診表 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附設精神科門診
心理評量 簡式心情溫度計(BSRS-5) 長者憂鬱量表(GDS-15) 台灣工作者疲勞量表-個人相關過勞分量表 網路使用評量表 台灣人憂鬱問卷-憂鬱傾向篩檢量表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EPDS) 自填式華人飲酒問題篩檢問卷(CAGE)
資源地圖/列表 心理衛生資源地圖 精神醫療院所 心理諮商服務 機構附設心理諮商服務 心理治療(諮商)所 精神復健機構 酒癮治療服務機構 網癮治療服務機構 行為成癮治療諮詢 北臺區域心理衛生資源 性侵害事件處理指定醫療機構 臺北市校園醫療網絡資源
衛教文宣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介紹 孕產期身心調適及憂鬱防治 親職教養/家庭及婚姻關係 友善職場/職場人際/工作壓力 老年生活調適/長者溝通互動 災後身心調適/創傷輔導 壓力調適/情緒管理 自我成長/人際互動 網路成癮/酒癮防治 性別議題/情感關係 憂鬱症議題/自殺防治議題 新移民身心調適 身心障礙家庭身心調適 警廣「心靈能量棒」廣播節目
檔案下載 轉介表單 其他
政令宣導 精神疾病及照護機構管理專區 人口販運宣導專區
外部連結 臺北市政府-市民服務大平臺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內政部移民署-防制人口販運 衛生福利部-心理宣導專區 衛生福利部-育兒親職網 衛生福利部孕產婦關懷網站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新光吳氏基金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社團法人台灣展翅協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 性別友善共融臺北--臺北市LGBT資訊專區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
上方連結 首頁 網站導覽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
::: 上方連結 首頁 網站導覽
字級 小 中 大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單位介紹 心衛中心簡介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交通路線 粉絲專頁 LINE帳號
訊息區 最新消息 新聞稿 臺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服務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
報名專區 講座/活動 教育訓練 活動花絮
門診表 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附設精神科門診
心理評量 簡式心情溫度計(BSRS-5) 長者憂鬱量表(GDS-15) 台灣工作者疲勞量表-個人相關過勞分量表 網路使用評量表 台灣人憂鬱問卷-憂鬱傾向篩檢量表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EPDS) 自填式華人飲酒問題篩檢問卷(CAGE)
資源地圖/列表 心理衛生資源地圖 精神醫療院所 心理諮商服務 機構附設心理諮商服務 心理治療(諮商)所 精神復健機構 酒癮治療服務機構 網癮治療服務機構 行為成癮治療諮詢 北臺區域心理衛生資源 性侵害事件處理指定醫療機構 臺北市校園醫療網絡資源
衛教文宣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介紹 孕產期身心調適及憂鬱防治 親職教養/家庭及婚姻關係 友善職場/職場人際/工作壓力 老年生活調適/長者溝通互動 災後身心調適/創傷輔導 壓力調適/情緒管理 自我成長/人際互動 網路成癮/酒癮防治 性別議題/情感關係 憂鬱症議題/自殺防治議題 新移民身心調適 身心障礙家庭身心調適 警廣「心靈能量棒」廣播節目
檔案下載 轉介表單 其他
政令宣導 精神疾病及照護機構管理專區 人口販運宣導專區
外部連結 臺北市政府-市民服務大平臺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內政部移民署-防制人口販運 衛生福利部-心理宣導專區 衛生福利部-育兒親職網 衛生福利部孕產婦關懷網站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新光吳氏基金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社團法人台灣展翅協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 性別友善共融臺北--臺北市LGBT資訊專區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首頁 衛教文宣 憂鬱症議題/自殺防治議題 專題文章
專題文章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淺談青少年憂鬱
淺談青少年憂鬱 民國92、93年行政院教育部研究調查發現,國內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盛行率高達8.66%,且女性的盛行率是男性的2.5倍!青少年曾有自殺意念比率達14.41%,其中實際採取自殺行為的比率更高達3%(教育部;2004)!!青少年(指15-24歲)主要死亡原因排名,自殺已由2003年第三位前進到2004年第二位(李明濱;2004)!!!這麼多聳動的數據與驚嘆號,似乎一再提請我們,快樂無憂的青澀校園生活,已經漸漸被沉重的深藍色憂鬱給掩蓋,也悄悄在青少年的求學歷程裡褪去。
我們不禁想問:現在的青少年為何會比以前容易憂鬱,更容易自殺?!原因很多也很難在此逐一分析。
有關探討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行為的成因,存在諸多理論模式與假說,不過,大致上可歸納出從個人內在與外在社會文化來探討。
Mattr&Matter認為,「自殺」是青少年企圖在一個極度無力與無助感的環境中,獲取掌控權所採取的一種溝通模式,最終企圖用自殺的方式表達處境的艱難與困擾。
SigmundFreud則認為,青少年的憂鬱與自殺行為,是把自己對內化對象的憤怒與攻擊性情緒,轉而投向自己所致。
心理學家霍爾則認為青少年期是個體身心全面發展的時期,“此時的男孩和女孩們處於一個騷動的年齡,一個與情緒衝動、精神混亂有著必然聯繫的發展階段”。
此外,E.H.Erickson以心理社會八大發展階段的觀點,認為青少年時期面臨的發展任務為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此階段發展任務的主要決定因素為同儕團體。
倘若發展順利,青少年則有明確的自我概念整合與肯定的生涯規劃,反之則否。
另外,有專家指出,一般亞裔的青少年憂鬱症高罹患率的原因,來自於繁重的課業壓力與父母的不當嚴格管教有密切關聯性,因為這些父母常不懂得鼓勵自己的孩子,卻只一味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子女身上,而未注意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Allberg&Chu(1990)亦提到及,家庭因素是影響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相關因素之一。
若從家庭系統的觀點來看,自殺代表一個家庭系統的病症(吳英璋、金樹人、許文耀,1994),如呈現家庭的解組、家庭內缺乏有效的溝通、家人的忽略與漠視而感到不被關心等。
正處於狂飆時期的青少年,無論來自青春期生理的變化,或面對內在心理需求的挫折,如成就需求、自主需求、關愛需求、認同需求、歸屬感的需求…等,或再者面臨來自人際關係挫折、經濟困境、學業、家庭關係的解組或衝突,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多元文化價值的衝擊等多元壓力,而有內心絕望、沮喪等無助—無望的低落性情緒或憂鬱心情(Depressionmood)表現,甚至是尋求自殺或自傷的行為,儼然成為其逃避困境或作為情緒抒發、調適壓力的另一種「出口」。
心情憂鬱不代表就已經罹患憂鬱症,上述的因素都會導致一個人心情容易感到憂鬱,但當生活中的壓力源累積到無法承受的程度時,便容易誘發憂鬱症的引爆。
「憂鬱」指的是一般人都會出現的一種低落、感受到不愉快、沮喪的情緒。
許多人描述憂鬱的心情就像籠罩在一團烏雲裡;然而,「憂鬱」(depression)要被視為一個症狀,必須是超過至少兩週時期為主要的情緒狀態,且伴隨有生理與心理特徵的症狀,是一種疾病。
校園青少年憂鬱症症狀常見的異常反應有:表現在生理上的反應,例如體重降低、食慾不振或吃的多、睡眠狀況不佳以致體力降低、上課注意力不足、專注力缺乏而無法集中,記憶力則減退,以至於課業成績開始變差等現象;在情緒反應部份,則常有敏感、暴躁易怒、焦慮煩躁、自我價值感低落、悲觀想法、忽視、冷漠,或在不經意或刻意的言語中,透露出絕望與無力的感受等;在人際關係上則會跟同學間互動明顯減少、課外活動參與意願低落等現象。
另外,根據醫療研究報告證實,有下列特質的青少年也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1.12歲以前有重大失親或失去重要意義的人之經驗。
2.記憶中有遭受過身體或精神上的嚴重虐待或忽略經驗。
3.有家族憂鬱症、酒藥癮或精神疾病史。
4.青少年本身有嚴重或慢性生理病痛。
5.本身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表達溝通能力上具有缺陷。
6.較其他青少年承受更多來自生理、情感或社會的壓力。
而容易罹患憂鬱者,也較傾向於用單一角度來看待事情,對事情的判斷過於兩極化(非黑及白),較僵化無彈性、過於執著、對自我要求過高,完美性格、人際網絡或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缺乏可以吐露心事、傾訴的知心朋友,親子之間互動溝通少,或常被家人拿來與其他手足比較,而常感到孤單與不被重視。
但「青少年憂鬱症」不同於成人的憂鬱症狀,青少年憂鬱症容易出現情緒暴躁易怒、缺乏耐性。
因此,青少年的憂鬱症或憂鬱傾向,並不像大人們一樣有明顯的症狀,且青少年們也可能因為情感表達方式,或溝通方式的不成熟,青少年憂鬱症狀之所以不容易被發現,主要與而常被家長或是老師們誤解為是青少年叛逆期行為的表現,僅一時鬧情緒等解讀方式給輕忽帶過,以致延誤了重要的治療時機! 此外,要強調的是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或有憂鬱傾向者的自殺率很高。
據統計,有50%的自殺成功者於自殺前一個月曾經就醫,但是由醫療單位在事發前,評估其自殺危險性程度,並提供即刻預防性的協助,實屬不易。
雖然,臨床上已經有許多評估青少年憂鬱程度與自殺危險性的衡鑑工具與量表,但就初級預防觀點出發,實際上在臨床的應用困難度高,容易上手的量表鑑別力也顯不足。
由此可知,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的預防,僅靠醫療單位是絕對不足的。
針對校園青少年的精神衛生服務,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要在協助學校輔導室的轉介、或由青少年自行主動求助,或家長協同求助的青少年時,精神醫療團隊成員中的精神科醫師,將會針對青少年提供緊急醫療上的評估,例如:評估憂鬱程度、自殺危機評估等相關精神健康的面向,而對青少年在臨床表現上作出適切的診斷,作為判定當下狀況是否需要透過藥物控制或是住院觀察,接受進一步治療;並協請臨床心理師做進一步的青少年心理狀態的衡鑑。
事實上,許多憂鬱症發生在對壓力之後的反應是很明顯的。
症狀初期,將由精神社工師聯繫家庭成員與學校輔導單位,甚至是對教師與同學進行訪談資料的收集,以利分析與評估青少年在家庭內或校園裡,可能引發憂鬱或自殺傾向的生活壓力事件,亦會評估是否需要轉介心理師介入,提供個人的短期心理治療,或是由社工師進行的家族治療,調整家庭關係、評估支持系統與提供相關的社會資源。
目的除了在降低青少年本身憂鬱狀況,教育其養成合宜的情緒管理,尋找適合的抒壓管道或情緒出口,壓力調適與因應方式外,社工師也會協助溝通家屬、學校輔導室、班導師或同學,共同組織青少年在家庭與校園內的支援照護網絡,以避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再度亮起紅燈。
青少年在校園的求學歷程是人生心理社會發展中具關鍵中的關鍵階段,除了生理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更需面對自我認同與統整、人際關係、生涯規劃的發展課題。
因此,校園青少年會比其他階段更需要適切的關懷與協助。
該如何協助其度過此一風暴期,降低校園憂鬱症的防治工作?筆者建議,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或是老師們,處理青少年憂鬱症狀或自我傷害或自殺行為的第一步,必須對青少年憂鬱傾向或憂鬱症與自殺行為的處理防治有所認識與覺察,應多觀察青少年的身心變化,注重與青少年的互動、傾聽孩子們的聲音並跟孩子溝通互相的期待,並在合適的時候提供引導與支持;學校老師與家長更應定期聯繫了解青少年的心身狀況,亦可藉由醫療單位與民間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福利機構的教育與協助,提升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與處理能力,只有建立校園、家庭與醫療單位的聯繫與合作,並充分發揮醫療單位積極後援的角色,才能提供青少年們一個優質的成長環境。
點閱數:2838
資料更新:107-11-2220:20 資料檢視:107-11-2220:20 資料維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回上一頁
::: 單位介紹 心衛中心簡介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交通路線 粉絲專頁 LINE帳號
訊息區 最新消息 新聞稿 臺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服務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
報名專區 講座/活動 教育訓練 活動花絮
門診表 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附設精神科門診
心理評量 簡式心情溫度計(BSRS-5) 長者憂鬱量表(GDS-15) 台灣工作者疲勞量表-個人相關過勞分量表 網路使用評量表 台灣人憂鬱問卷-憂鬱傾向篩檢量表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EPDS) 自填式華人飲酒問題篩檢問卷(CAGE)
資源地圖/列表 心理衛生資源地圖 精神醫療院所 心理諮商服務 機構附設心理諮商服務 心理治療(諮商)所 精神復健機構 酒癮治療服務機構 網癮治療服務機構 行為成癮治療諮詢 北臺區域心理衛生資源 性侵害事件處理指定醫療機構 臺北市校園醫療網絡資源
衛教文宣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介紹 孕產期身心調適及憂鬱防治 親職教養/家庭及婚姻關係 友善職場/職場人際/工作壓力 老年生活調適/長者溝通互動 災後身心調適/創傷輔導 壓力調適/情緒管理 自我成長/人際互動 網路成癮/酒癮防治 性別議題/情感關係 憂鬱症議題/自殺防治議題 新移民身心調適 身心障礙家庭身心調適 警廣「心靈能量棒」廣播節目
檔案下載 轉介表單 其他
政令宣導 精神疾病及照護機構管理專區 人口販運宣導專區
外部連結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性別友善共融臺北--臺北市LGBT資訊專區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
更新日期111-07-05 瀏覽人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作商業用途
Copyright©®2012-taipeicommunitymentalhealthcenter.allrightsreserve
建議使用瀏覽器IE6.0以上版本;最佳螢幕解析度:1024*768
地址:臺北市金山南路1段5號│諮詢專線:(02)3393-7885
延伸文章資訊
- 1心理健康 - 衛生福利部
當身邊親友有心理或情緒困擾、憂鬱症或精神疾病、自殺、藥癮、酒癮、疑似家庭暴力及性侵害等問題時,可藉由本手冊,提供民眾、家屬、相關單位參考,以獲取所需行政資源 ...
- 2相關網站-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包括認識憂鬱症、憂鬱症治療方式、日常生活的互動、網路資源、相關知識與克服憂鬱症。 網站連結. 中華忘憂草身心促進協會. 0800-885-115(幫幫 ...
- 3董氏基金會地區求助資源
憂鬱症防治-待業者求助資源 ; 憂鬱症防治-求助單位資訊 ; 生命線24小時專線 1995. 張老師專線 1980. 自殺防治專業諮詢電話. 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
- 4【投書】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社會大眾單方面拒絕接受患者生病的事實 · 對憂鬱患者的污名化 · 缺乏精神醫療和社會支持資源,讓病患和家屬沒有喘息空間.
- 5網站導覽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5-4. 網路使用評量表 · 5-5. 台灣人憂鬱問卷-憂鬱傾向篩檢量表 ... 行為成癮治療諮詢 · 6-10. 北臺區域心理衛生資源 ... 多媒體資源 · 7-11. 憂鬱症議題/自殺防治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