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社會大眾單方面拒絕接受患者生病的事實 · 對憂鬱患者的污名化 · 缺乏精神醫療和社會支持資源,讓病患和家屬沒有喘息空間.
心理健康
【投書】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作者
花花
2018-12-1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到美國留學不久後,我因為經濟、學業的雙重高壓,得了憂鬱症。
剛開始我只覺得有異常的嗜睡問題,於是到校醫處做抽血檢查。
結果出來後一切正常,醫生就說,或許我可以去跟學校心理諮商師談談。
接著,憂鬱症的其他症狀開始發作。
除了常見的情緒低落之外,身體方面,有頻繁的惡夢、心悸、胸悶、想吐和呼吸困難;大腦認知方面,開始有間歇性失語症,閱讀書寫的能力也喪失了。
在那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連閱讀中文文章都有問題,一個個從小熟悉的中文字,成為了沒有意義的符號。
在和學校教授、主任與諮商師的討論後,我決定接受自己生病的狀態,暫時休學回到台灣休養,等康復後再回到學校繼續學業。
在本文,我想從我的經驗出發,探討台灣社會給予憂鬱患者的二次傷害。
社會大眾單方面拒絕接受患者生病的事實
回台灣後,我最常聽到的是「你確定嗎?你說不定只是暫時_____而已。
妳想太多了。
」
很弔詭的,生病的是我,在專業心理諮商師跟精神科醫師的鑑定下,我確定我得了憂鬱症,然而大家卻不相信。
相比之下,我在美國大學的經驗很不同。
當我的朋友和教授知道我即將因憂鬱症休學時,反應都是:「這對你來說一定很難受。
不過生病了就該休息,有什麼我可以幫上忙的都能告訴我。
」又或者與我分享他們自身或朋友的憂鬱經驗,告訴我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會有生病的時候。
學校休學的程序也很簡單,只要跟自己的指導教授談過,上網花5分鐘填一個表單就可以了,其餘的事情學校會代為處理。
因病休學的期限也很彈性,非病假休學有2年年限,病假則無。
家裡有特殊情況和病假的學生可以申請把在修的課改成Incomplete(未完成),Incomplete則可以延長作業繳交甚至考試的完成期限,以避免生病學生因考試時身心狀況不佳,而落得成績太差被退學的處境。
憂鬱患者在生病時已有很多生活上的困難需要面對,這時候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社會大眾直接根本性拒絕承認我們生病的事實,被強迫繼續過著正常的生活。
拒絕承認憂鬱症是件邏輯很怪異的事,難道當一位朋友說他發燒,需要請假休息的時候,會有人認為他一定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他根本沒有發燒,而應該要繼續工作嗎?
對憂鬱患者的污名化
若從歷史追溯起精神病患遭受到的污名化,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就是19世紀時歐洲對於歇斯底里症(hysteria,希臘文子宮之意)的研究。
當時社會認為這種普遍發生在女性身上的疾病是來自女性子宮的擾動,使得她們精神異常、尖叫、意識錯亂。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從事歇斯底里症研究時,對患者進行訪談,發現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至少一次「過早的性經驗」,這些女性的精神異常可能源自被強暴的創傷經驗,而非她們被認為是萬惡之源的身體。
佛洛伊德在當時保守的社會中,窺探到了逃避性侵和家庭性暴力竟如此普遍的現象,但他選擇了逃避,進而推翻自己累積起的研究成果。
他聲稱,那些病患在訪談中所敘述的性侵經驗都是杜撰出來的,為的是掩蓋她們自身生理劣性的事實。
至今,仍有人使用「歇斯底里」來形容他們認為「情緒化」的女性,隱含著不講理和不體面的意思。
如同歇斯底里症一樣,台灣社會對於憂鬱患者也有許多污名。
常見的有:認為憂鬱患者是「太有空,才有時間憂鬱」、抗壓性低、找藉口偷懶、甚至是因為「有髒東西,快去收驚」。
並沒有人選擇要憂鬱。
憂鬱症是一個大腦分泌情緒穩定物質功能失衡的狀態,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與是否被鬼神附體和抗壓性低沒有關係。
關於憂鬱症患者的「低抗壓性」和「想太多」,我們常有誤解。
事實上,很多憂鬱患者是因為一直以來有著高於常人的抗壓性,且需要單獨承擔很多家庭和經濟責任,才會在經年累月之下,一夕崩潰。
至於「太有空、想太多」,人在有創傷經驗或高壓之下,很難控制自己的頭腦去想和不去想什麼。
我在憂鬱症之後被惡夢所苦,每每在尖叫中驚醒。
我試圖實踐從諮商師那學來的情緒穩定技巧,比如說深呼吸,和想像一個令人安心的回憶。
在我醒著的時候,有時這些技巧能有限度的控制我的情緒,但在睡著之後,沒有任何是我能做的。
在這種情況下,大腦通常有兩種反應,一是過度去回想負面的回憶;二是完全隔離負面情緒,讓患者有選擇性心性失憶、或感覺麻木。
與一般人認知的情況不同的是,憂鬱患者常常有腦袋空白和感覺不到情緒的時候。
由於台灣社會對於憂鬱患者的污名化,我必須隱藏自己憂鬱症的事實,才不會讓別人對我有錯誤的猜測。
因為不想讓父母承擔被親戚說話的壓力,所以在回台灣之後,我搬出中部的家到台北與朋友租屋居住。
過去一年半來,我跟父母達成了年節我不回家過節,而是他們來台北找我遊玩的共識。
我像是一個必須隱形的人一樣,在台灣社會中努力維持和照顧自己的生活。
且作為一個年輕女性,外表精神狀態不佳,也帶給我了多次被性侵加害者意圖攻擊的可怕經驗。
缺乏精神醫療和社會支持資源,讓病患和家屬沒有喘息空間
台北的精神醫療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有許多精神門診和專業諮商師的資源可以利用,然而我的經驗是:台北精神照護的醫療品質依然很參差不齊。
而且比起社會的不支持,來自「專業人員」的傷害可能更大。
剛到台北,我接受在台大就讀的朋友推薦,到台大心輔中心合作的校外診所看診。
在任何一個精神科的初診,醫生都會詢問患者的整體狀況。
我簡單說我在美國學校看診的狀況,講到一半,醫生打斷我,說:「你不要跟我講壓力,現在城市人誰沒有壓力的?」過程中他多次否定我的感受,並質疑我的經歷和生病的正當性。
看診出來,我馬上抱著我的朋友大哭。
我以為專業的醫生會理解我的狀況,並給我專業的照護,結果完全相反。
除了上述家中狀況,還因為經濟原因,我沒有在家裡住。
剛到台北時,我仍需要找工作,才能支付高額的醫療費和生活費。
在台灣的心理諮商治療是沒有健保給付的。
少數醫學中心有提供健保補助的心理諮商,然而名額少得幾乎排不到。
雖然後來找到一間好的精神診所,和一位我負擔的起的心理諮商師。
我的狀況仍時好時壞,照顧責任則落到了跟我一同租屋的朋友身上。
為了緩解在她身上的壓力,我很努力尋求外界的幫助。
我查找過是否能聘請看護?不行,並沒有針對年輕心理疾病者的看護。
即使我需要的只是有人可以陪我出門買生活用品、看醫生和張羅三餐,並在我情緒不穩、心悸和呼吸困難的時候幫我拿緊急用藥。
我查詢過社會局醫療補助,台北市有針對台北市民的補助,然而在我的戶籍地政府並沒有提供。
我打過所謂的自殺防治專線,然而夜深人靜時得連續打一小時才打得進去。
打進去之後還是一位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先生接的,他聽上去就跟我家鄉的長輩一樣,覺得我想太多,不接受我生病的事實。
最誇張的一次,是我有次情緒狀況非常不穩。
我覺得我要失控了,很可能會在白天同住朋友去上班時做出憾事。
於是我請朋友請假一天,陪我到台北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專門院區)。
當時的我認為我需要專業人員照護我至少幾天,監控我的狀況和及時調整用藥,因為我的意識狀況已經差得無法自己判斷情況吃緊急用藥的地步,且快要失去所有意識了。
我用盡了全身力氣和勇氣去找醫生,告訴她狀況,但她表示我不夠嚴重,不能進精神科專門病房,除非真的忍不住真的想死了,刀已經拿在手上了,或是已經做出自殘行為,不然現在只能按順序排普通病房。
她說我只是缺一個人照顧我,幹嘛不回家讓家人照顧就好?那天晚上回家後,我的自殺慾望到達了高峰。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
當精神科醫生只是有什麼症狀開什麼藥,而缺乏同理心和完整照護病患的概念時,會給病患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甚至身體上的傷害。
在台灣我聽到很多人跟我一樣,因為忍受不了每天吃眾多藥物的副作用(因為同時要吃很多藥,醫生會同時開胃藥)自行停藥,而產生難以忍受的身體戒斷作用。
當社會支持不夠,而尋求專業醫生也得不到全面的幫助時,憂鬱症患者和家屬只能孤軍奮戰。
我的結論是:面對當今社會的各種挑戰,精神疾病比我們想像的普遍。
當我們想像自己生病時想要得到如何的對待,就能在面對憂鬱患者時,能多一份體諒、少一份批評。
(作者為憂鬱休學的大學生。
)
瀏覽次數:55934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圖書館的藍臉女孩──理解、信任與陪伴,是憂鬱症孩子的三大需求
【投書】明天別再來敲門?為何陪伴憂鬱症的人如此困難
我是不是沒有資格悲傷?那些心理學教我的事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憂鬱症
憂鬱
心理諮商
心理疾患
健康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1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2
台灣所得分配惡化隱藏不了
3
出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4
「把孩子丟到山裡面,他就能活著走出來」:自然體驗教育讓他們拋開憂鬱、找到力量
5
畢業季的回憶:從小到大的老師,你還記得幾個?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延伸文章資訊
- 1【投書】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社會大眾單方面拒絕接受患者生病的事實 · 對憂鬱患者的污名化 · 缺乏精神醫療和社會支持資源,讓病患和家屬沒有喘息空間.
- 2專題文章-淺談青少年憂鬱
另外,根據醫療研究報告證實,有下列特質的青少年也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1.12歲以前有重大失親或失去重要意義的人之經驗。 2.記憶中有遭受過身體或精神上 ...
- 3網站導覽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5-4. 網路使用評量表 · 5-5. 台灣人憂鬱問卷-憂鬱傾向篩檢量表 ... 行為成癮治療諮詢 · 6-10. 北臺區域心理衛生資源 ... 多媒體資源 · 7-11. 憂鬱症議題/自殺防治議題.
- 4【整理包】生命好難!我想求救,哪些資源可以幫幫忙?
- 5董氏基金會地區求助資源
憂鬱症防治-待業者求助資源 ; 憂鬱症防治-求助單位資訊 ; 生命線24小時專線 1995. 張老師專線 1980. 自殺防治專業諮詢電話. 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