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香港政治由香港開埠開始,社會發展便同時受臨近的中國大陸和英國,形成有別於中國大陸和英國而自成的香港政治制度。
目录. 1 概要; 2 主权移交后; 3 參考來源; 4 參見 ...
香港政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7年11月14日)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香港政治系列條目
政府
憲制文件
《英皇制誥》
《皇室訓令》
《中英聯合聲明》(有争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行政長官:李家超
行政長官辦公室
行政會議(成員)
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政府部門
政府總部(所在地)
政治任命官員
主要官員
決策局
常任秘書長
公務員
立法會(現屆)
地區直選
功能界別
超級區議會
選舉委員會界別
立法會主席
司法機構
香港法律制度
香港法例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獨立法定機構
廉政公署
審計署
申訴專員公署
公務員敍用委員會
參見:香港公營機構
地方行政參見:香港行政區劃
市政局/區域市政局
區議會
民政事務處(專員)
地區管理委員會
新界鄉議局
鄉事委員會
榮譽制度
授勳及嘉獎制度
排名表
太平紳士
政治
選舉
行政長官選舉(上屆/下屆)
選舉委員會選舉(上屆/下屆)
提名委員會
立法會選舉(上屆/下屆)
區議會選舉(上屆/下屆)
鄉郊代表選舉(上屆/下屆)
政治派系
民主派(組織和人士)
溫和民主派
進步民主派
自決派
本土派
港獨派
修憲派
中間派
建制派(組織和人士)
商界
親共派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改革
對外事務
香港對外事務機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香港駐京辦
香港經貿辦(中國大陸)
香港經貿文辦(臺灣)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香港經貿辦(海外)
香港貿易發展局
政府總部禮賓處
香港參與中國全國性事務人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中央政府香港事務機構
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在港政治角色)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中央政府駐港國家安全公署
軍事:駐港英軍·駐港解放軍
其它香港系列條目
經濟
文化
歷史
地理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图集政治主題查论编
香港政治由香港開埠開始,社會發展便同時受臨近的中國大陸和英國,形成有別於中國大陸和英國而自成的香港政治制度。
目录
1概要
2主权移交后
3參考來源
4參見
概要[编辑]
香港
歷史
史前
早期
明朝
清朝
割讓
開埠
20世紀
日佔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00年代
10年代
地理
氣候
生態
郊野
海岸
島嶼
山峰
海灣
河流
湖泊
水庫
行政區劃
土地利用
新市鎮
地方
政治
特別行政區
基本法
一國兩制
獨立運動
軍事
政府
政府部門
法制
立法會
區議會
政黨
司法機構
選舉
對外
社會
人口
出入境
治安
教育
人權
供水
通訊
建築
度量衡
女性
老人福利
文化
語文
飲食
媒體
電影
音樂
粵劇
文學
體育
賽馬
宗教
古蹟
假日
經濟
就業
漁業
農業
工業
商業
證券
貨幣
稅收
匯率
金融管理
物價
外匯基金
品牌
旅遊
內地赴港個人遊(自由行)
酒店
景點
地標
博物館
海灘
交通
港口
巴士-的士
鐵路
渡輪
航空
幹線
其他
授勳及嘉獎
評級
香港之最
主題首頁香港維基人佈告板查论编
大英帝國的構成是由英國作為中心,由東印度公司殖民統治的印度,以及各殖民地大體複製英國政治制度架構共同組成。
英國有三個法律主權機構分支,各殖民地各自也有三個法律主權機構分支,英國有一個國家元首(英國君主),各殖民地各自也有一個元首代表(總督),英國有自己的政治社會和政治社群,各殖民地也各自有自身的一套政治和社會風貌。
香港在二戰前的政治制度參與者主要是洋人,不過華人上流社會人士也有組織起來尋求政治權力。
當時的政治組織有香港憲制改革協會和九龍居民協會。
事件有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拘捕胡志明、楊慕琦計劃等。
香港在二戰後,港英政府開始大幅開放權力,推進本土化,華人政治參與也逐漸增加,由中上層及中產階層,教師和大學生為重要的參與者。
早期的政治組織有香港民主自治黨、聯合國香港協會,後期則有教協、港同盟。
事件有雙十暴動、九龍騷亂、六七暴動、香港前途談判、八八直選、一百萬人遊行等。
社會運動有中文運動、保釣運動、民主運動。
主权移交后[编辑]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因為《中英聯合聲明》承諾五十年不變,所以制度大體沿用港英殖民地時期,继续實行港英殖民地法律,政治社會和政治社群仍不同於中國大陸。
1997年後,租務管制被取消,1999年香港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被廢除,1995年已經廢除全部委任議員香港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是普選產生,加上有自主財政實權及土地使用權[1][2][3],2012年政改方案獲通過及2015年香港區議會取消委任制,但雙普選遙遙無期[4][5],「中港融合」和「深港同城化」亦被政府積極提倡。
政治參與普及至草根階層和中學生。
左翼思潮與本土主義興起[6]。
社會運動有香港本土運動、新媒體運動等。
大型示威有2003年七一大遊行、2014年雨傘革命、2016年旺角騷亂、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個人政治事件有斯諾登事件、銅鑼灣書店事件、林榮基事件等等。
政治議題有西九内地口岸区爭議、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国民教育科、普教中[7]、禁止參選立法會事件[8],逃犯條例修正案[9][10][11]等
社會問題有貧富懸殊、世代衝突、中港矛盾、警民衝突、雙非問题、學童自殺潮、樓價過高、人權及自由度下降等等。
2020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引起了多方質疑,認為香港原來的一國兩制已經變成「一國一制」[12]。
2021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香港選舉制度发生极大改变,部分人認為一國兩制正式邁向一國一制[13][14]。
參考來源[编辑]
^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修訂版)-第74頁.[2019-02-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是誰拿走了香港的市議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提供市政服務(重組)條例草案委員會(文件).[2019-02-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參看1617雙普選、2015年香港立法會政改表決事件
^曾鈺成.香港治困局.2016-04-02[2020-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邱兆麟.政治光譜2016.香港電台通識網.2016-05-25[2018-04-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1).
^李永康.香港政治的深層次問題.蘋果日報.2013-07-17[2018-04-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1).
^王松蓮.香港政治權利大躍「退」.人權觀察.立場新聞.2018-02-01[2020-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香港《逃犯條例》爭議持續立法會鬧出雙主席風波.2019-05-15[2019-05-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英国英语).
^【專訪】政府倡容單次移交逃犯到大陸吳靄儀質疑違人權公約憂無23條也可被移交治罪|立場報道|立場新聞.立場新聞StandNews.[2019-05-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英语).
^單次移交逃犯倡適用兩岸特首啟動程序取代立會把關須交法庭審議-20190213-要聞.明報新聞網-每日明報dailynews.[2019-05-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中文(繁體)).
^日本自民黨關注港區國安法 擬要求取消習近平主席訪日.RTHK.2020-07-03[2020-07-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今次人大將審議香港選舉修改案.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21-03-04[2021-03-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消息:香港特首選委北京倡增至1500席取消區議會席位 立法會擬增至90席取消超區界別.明報.2021-03-04[2021-03-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參見[编辑]
香港政治制度
香港政黨
香港的三權分立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區政治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文莱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賽普勒斯
埃及
格鲁吉亚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馬爾地夫
蒙古
缅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塔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观察员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茲
阿尔察赫
中華民國(臺灣)
北賽普勒斯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阿克罗蒂里和泽凯利亚
英属印度洋领地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香港
澳门
查论编香港主题历史
史前
漢代至元代
明代
清代
割讓香港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香港保衛戰
日佔時期
香港重光
香港回歸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災難史
地理
行政區劃
地方
海灣
海灘
建筑
海峽
郊野公园
生态
港灣
島嶼和半島
湖泊
海岸公園
山脈和山峰
公園和花園
水庫
河流
鄉村
新市鎮
气候
人口
女性
政治
基本法
中英聯合聲明
一国两制
政府
部門和機構
駐港部隊
與大陸關係
對外事務
出入境
司法
法律
選舉
立法會
區議會
政黨
獨立運動
自治運動
社會
人權
民主運動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
公務員
教育
消防處
醫療
警察
海關
经济
銀行
公司
港元(貨幣)
就業
港口
證券交易所
通訊
積極不干預政策
聯繫匯率制度
洋行
旅遊業
地標性建築和旅遊景點
迪士尼樂園
海洋公園
港澳個人遊
交通
航空公司
機場
巴士
小巴
渡輪
主要道路
鐵路
的士
文化
文化
次文化
核心價值
建築
博物館
飲食
哲學
語言
傳媒
漫畫
電視/電視劇
電影
音樂
粵劇
粵語流行音樂
節日與公眾假期
宗教
購物
體育
足球代表隊
橄欖球代表隊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榮譽系統
國際評級
分类
主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香港政治&oldid=71751522”
分类:香港政治隐藏分类:CS1英国英语来源(en-gb)CS1英语来源(en)自2017年11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EnglishFrançaisעברית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TiếngViệt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香港議會政治走入窮途末路 - 台北論壇
香港經過暴烈的民主抗爭之後,中共為了收拾局面,邁向全面管治,由人大常委會通過並頒布港區國安法。緊接著,中共中央與特區政府多方面展開強硬措施,檢控違背國安法和 ...
- 2香港政治 - 端傳媒
縱使香港政府多日來全力催谷投票,地方直選投票率只錄得30.2%,為1997年後有直選 ... 北京在香港國安立法上的強勢政治干預,與同一時期在國內改革議題中釋放出來的積極 ...
- 3香港政治社會的形成
從上述移民社會和殖民政權的特. 質看來,香港社會對政權無所求,香. 港政府對社會大眾無所為,那麼社會. 當然就不會政治化,政治社會也沒有. 機緣產生。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
- 4「反送中」後香港政治犯人數破千過半未滿25歲
美國港人遊說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周一(24日)發表首份研究報告,統計了香港自「反送中運動」以來,政治犯的人數已突破1千,並預計數字 ...
- 5香港民主委員會:港逾千名政治犯總刑期772年 - 聯合報
位於美國華盛頓的香港人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自2019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已經有超過1000名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