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楚辞》篇章)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 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渔父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7个义项)
展开
收起
添加义项
▪《楚辞》篇章
▪宋教仁字号
▪北宋苏轼作品
▪《史记》中一个靠捕鱼为生的老人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作
▪五代南唐诗人李中七言律诗
▪《庄子》篇章
▪词牌名
▪明代李贽散文作品
▪五代十国南唐国君李煜作品
▪张志和诗作
▪南宋诗人苏泂诗作
▪唐代诗人汪遵诗作
▪香港歌手关正杰演唱的粤语单曲
▪岑参诗作
▪微课课程
▪清代张英诗作
渔父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楚辞》篇章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
[1]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
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
[2]
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
蔡靖泉《楚文学史》
[3-4]
亦引以上观点。
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
今人姜亮夫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
[5-7]
诸书中亦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
《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
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
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
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百科星图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
渔父
外文名
Fisherman
作 者
屈原,一说为战国期间的人所作
创作年代
战国时期
作品出处
《楚辞》
文学体裁
散文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注释译文
▪
词语注释
▪
白话译文
3
创作背景
4
作品赏析
5
后世影响
6
作者简介
渔父作品原文
编辑
播报
渔父屈原既1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3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4。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5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6?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7?”屈原曰:“吾闻之,新沐8者必弹冠,新浴9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10,受物之汶汶11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12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13而笑,鼓枻14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15,可以濯16吾缨17;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18,不复与言19。
[8]
渔父注释译文
编辑
播报
渔父词语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5.淈(gǔ):搅浑。
《说文》:“淈,浊也。
从水,屈声。
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6.哺:吃。
糟:酒糟。
歠(chuò):饮。
《说文》:“歠,饮也。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成语:哺糟歠醨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
举,举动。
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8.沐:洗头。
《说文》:“沐,濯发也。
”9.浴:洗身,洗澡。
《说文》:“浴,洒(xǐ)身也。
”洒,古同“洗”。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9]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
.鼓:拍打。
枻(yì):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
"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可能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古歌谣。
16.濯:洗。
17.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
去:离开。
19.不复与言,复:再。
渔父白话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
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渔父创作背景
编辑
播报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10]
《渔父序》在末尾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为楚人因怀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诗词互相传赠。
这说明《渔父》在秦汉以前已经广为流传。
渔父作品赏析
编辑
播报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
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
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
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
[11]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
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
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当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
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
一问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反问以认定身份。
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
由此一问,引出屈原的答话,并进而展开彼此间的思想交锋。
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
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
针对屈原的自是、自信,渔父提出,应该学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醨”,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
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
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
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渔父》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
司马迁将《渔父》的文字作为史料载入屈原的传记中,当也是有见于所写内容的真实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贯之的思想性格的。
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
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
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
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他唱的歌,后人称之为《渔父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三卷将此歌作为《渔父歌》的“古辞”收入),也称《沧浪歌》或《孺子歌》。
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
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
最后这一部分,不见于《史记》屈原本传中。
从全篇结构来说,这一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
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
但从全文的描写、尤其是从这一结尾中,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贬抑渔父的意思。
《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
后世众多诗赋词曲作品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使我们联想到楚辞中的这篇《渔父》。
[12]
渔父后世影响
编辑
播报
屈原的《渔父》与楚辞中的其它作品中的宏大的神仙世界相比,其艺术成就相对是逊色的。
幻想的神话世界无疑蕴含了一种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形象感染力。
相比之下,屈原的《渔父》更具说理成分而大大减弱了艺术性。
这与屈原表达的“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也要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主旨密切相关。
但如果从思想内涵的角度而言,《渔父》对中国诗歌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就一点也不能小视了。
必须注意到《渔父》中有两个文化原型或者说母题,贯穿了整部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是清浊之辩既梦与觉,二是渔父意象。
[13]
《渔父》中有关清浊、梦觉的辩论,是中国文学中最经典的表述之一。
这就是以“梦”与“觉”对应,以梦为梦化、为迷醉、为浊、为醉;以觉为醒悟、为生觉、为苏世、为独醒,喻指精神的醉和醒悟。
这成为了中国文学中清官思想的源头。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把自已政治上的不得势,归于自已“清”与“醒”。
因为独”清”,独“醒”而被流放。
屈原在这里显然表达出已超出了万物的思想观念达到道的境界,采取的是十分明显的黄老道家入世观念,矛头指向的是当下的,现世的,此岸的政治;而渔父所言:圣人不凝滞于物,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虽然也并没有超出这种入世情怀,但却具有明显的老庄道家情怀为屈原指出了一条现实超脱的道路。
《渔父》之后,清官与清流思潮,基本上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历代文学大多鲜有出其窠臼者。
[13]
而后世中以渔父为艺术“原型”触发情思的诗作多,从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到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从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到韩愈的“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湘中》)以至于张志和的《渔父》词“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虽手法不同,情趣各异,却都是从楚辞“原型”的深根上勃发出来的。
更值得一提,一代大文豪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与客夜饮归途,乘醉吟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的词句,来表达对渔父那般自由隐逸生活的神往。
所有这些诗句都非抗争的姿态,都非追问的姿态,而使原本楚辞中“渔父”的形象逐渐的走向了内敛,来抒发作者心中那位独特的渔父。
[13]
渔父作者简介
编辑
播报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
名平,字原。
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
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
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被谗,遭放逐。
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中的《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12]
但近代有学者认为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者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并非屈原所作
[4]
。
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诸书中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
《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
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
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分享你的世界
查看更多
古典诗词名句300+
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傅玄《杂诗》
你们的郝老师
新学能国际训练中心|古诗名句分类集锦,一定要收藏学习!
关于写作
新学能记忆力
屈原的《天问》是史诗雏形,但中国为何没有诞生史诗?
屈原的诗歌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楚骚传统,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李泽厚曾将“楚汉浪漫主义”与“先秦理性精神”并列,将屈原提到了与孔子老子同等重要的高度。
但是,同样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屈原的影响力还是远远不如孔子和老子。
我们主要把屈原当作一个诗人来看待。
新京报
新京报社官方帐号
文学史上最美的“水仙”词,清新脱俗,动静有情,美到令人心醉
水仙,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位列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水仙也是最花如其名的一种植物,它只需要一盏清水,便可以茁壮成长,还深冬时节为人们送来淡雅的清香。
它袅袅婷婷的身影,耸立于清波之中,宛如仙子一般清新脱俗。
也正是因为如此,水仙也被称为“凌波仙子”。
三顺说名著
《传说》:每个说故事的人都变成传说的创作者
文:读阅评说
读阅评说
屈原:涛涛汨罗江,悠悠文人魂
一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可能率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便是离乱与动荡,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那个四分五裂,战争不断的年代里,尽管会有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但是各国间的主基调仍然是战争与竞争,而在这种较为紧张的环境下,却也孕育出了一位又一位名誉后世的文人武士,而其
文史漫今生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中国八大诗人》-读书笔记
作者:胡怀琛
文化小百科
诗经遇上楚辞:越古老,越美好
中国诗歌的源头,就是《诗经》和《楚辞》两部作品。
林泉观
王维《终南别业》: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才算得上自由
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同的人便有不一样的人生哲学和观点。
正因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选择,又发生了很多的故事。
一藻读书
对仗工整的5副对联,字里行间都是文化,令人叹为观止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不过,由于时间的原因,不少好对联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等待着有缘人的发掘。
真游泳的猫
文化领域创作者
税声悦耳|人生况味品渔父
“甘肃税务”微信公众号有副刊栏目了!
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柳宗元最为孤寒的一首诗,写尽今古文人的浮沉命运
严羽在《沧浪诗话》曾这样评价柳宗元:“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子厚为柳宗元的字,而骚学意指《楚辞》和《离骚》所蕴含的精神气韵,那么何为深得骚学,即称赞柳宗元深得离骚和楚辞的精神余韵。
其实表现最突出的即为柳宗元的名诗《江雪》。
作者张权
参考资料
1.
殷光熹.《楚辞渔父》考论[J]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学报.2007
2.
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卜居》、《渔父》二篇,首句皆云“屈原既放”.明为他人之词,而风格又绝不类《离骚》、《九章》,认为伪作,当无不洽。
”
3.
蔡靖泉.的产生与屈原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4.
蔡靖泉.楚学文库·楚文学史.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4.
5.
《屈原赋校注》
6.
《楚辞今绎讲录》
7.
《屈原赋今译》
8.
杜家骊.楚辞:中华书局,2009
9.
魏建功.新华字典[G].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10.
朱瑜章.《渔父》:屈原痛苦而崇高的灵魂自传[J].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2005.6
1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College,2008年04期
12.
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
.邵阳市第一中学网[引用日期2013-12-05]
13.
章晓宇.论楚辞《渔父》的文学史地位.[J]长沙.北方文学(下半月).2009三月刊.
展开全部
收起
图集
渔父的概述图(1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65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内江双喜文化
(2022-05-13)
1
作品原文
2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白话译文
3
创作背景
4
作品赏析
5
后世影响
6
作者简介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延伸文章資訊
- 1伏魔真經合輯(心經、彌勒真經) - Google 圖書結果
... 明辨清流滌世志同道合愿立道宏君仁臣忠國有禎祥君霸臣奸民不聊生敦仁秉德以化暴戾修禮陳義君臣一心德載百姓心繫萬民清正廉明一路福星晏子春秋其心明鑑屈原撣塵不污 ...
- 2屈原名人故事 - 瑞文网
屈原虽然被楚王流放在外,但是他却仍然一心眷恋着楚国,怀念着怀王,从来就 ... 葬身在鱼腹之中,也不愿意让我高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滓的污垢!”.
- 3漁夫《楚辭》屈原既放,游於江潭 - 華人百科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④。 ... 屈原說: "我聽說,. 剛剛洗過頭髮的人,一定要撣去帽子上的塵土 ... 老子說:"和其光,同其塵。
- 4撣塵詞語解釋 - 漢語網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漢族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后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 ...
- 5渔父(《楚辞》篇章)_百度百科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 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