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什麼擊敗托爾斯泰,成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憑藉年輕時的抒情詩集《孤獨與沉思》,成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當年民間呼聲最高的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落選,一百多年 ...
首頁
可愛鹿
他憑什麼擊敗托爾斯泰,成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20-01-01 可愛鹿
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憑藉年輕時的抒情詩集《孤獨與沉思》,成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當年民間呼聲最高的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落選,一百多年過去了,蘇利•普呂多姆連同他的詩一起淡出文學界。
人們常說好的文學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由此看來《孤獨與沉思》的文學成就似乎算不上高,但為何諾貝爾獎獨獨青睞於他?「因為它們充滿情感與冥思,在難能可貴的感情與理智的結合中呈現出無比的高貴與尊嚴」,這是抒情詩集《孤獨與沉思》的獨特之處,於平凡的生活中創造意象,用詩的語言講述生活哲理,冥冥中探尋著人類命運的走向,和我一同觀賞吧,這枝從孤獨中生長出來的思考之花。
主題的前瞻性詩集《孤獨與沉思》圍繞愛情、孤獨、命運、戰爭、真理等大是大非的問題,這些都是文壇上由來已久的經典主題,蘇利•普呂多姆並沒有如同蘭波、波德萊爾一般,開創新的主題領域,但蘇利•普呂多姆有著難得的思考廣度、深度,他的詩蘊藏著事物發展底層規律,下面以愛情主題詩《破碎的花瓶》為例。
扇子一擊花瓶裂了條縫,瓶里的馬鞭草已經發黃;那一擊實在不能說重,它沒有發出一點兒聲響。
可那條淺淺的裂痕,一天天侵蝕著花瓶,它慢慢地繞瓶一圈,不知不覺,但步伐堅定。
《破碎的花瓶》是蘇利•普呂多姆成名之作,感概在細微末節處的初始變化,造就了愛情悲慘的結局,人的心慢慢失望、愛情慢慢逝去,如同花瓶慢慢破碎、花朵慢慢枯萎,痛心和遺憾的情緒瀰漫內心。
以往的法國愛情詩,例如雨果《來!一隻看不見的笛子》,戈蒂耶《迷人的雙眸》,艾呂雅《除了愛你我沒有別的願望》,習慣以狂熱愛意歌頌稱讚愛人,或是以強烈悲痛悼念愛情,注重個體現象的描寫,和個體情緒的抒發。
蘇利•普呂多姆冷靜剖析人的心理變化,將意識引出個人情感範疇,思考事物發展伊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一,量變引起質變,被蘇利•普呂多姆以花瓶的比喻呈現得唯美動人。
從描寫個體現象轉變為探究群體共性,將單純的情感宣洩轉變為事物客觀規律的揭示,從浪漫主義轉變為理性主義,這就是蘇利•普呂多姆詩作主題的前瞻性。
對意象的獨特感悟所謂意象,是指客觀物象通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也就是說,詩人為了表達情感,需要在萬千世界中找出某物作為情思的載體,主觀情思和外在物高度契合,才能體現詩人的獨具匠心。
蘇利•普呂多姆很擅長從平凡生活中創造意象,《破碎的花瓶》中以破碎的花瓶刻畫人們彼此間細微的傷害造成心靈上的隔膜,《水上》中以水中漂流的花朵刻畫自己徘徊不定的情形,《鐘乳石》中用石頭上的水滴刻畫內心沉重的哀思,花瓶、花朵、水滴都是某種情感的對應物,而《孤獨與沉思》整部詩集裡最出色的意象是以銀河刻畫孤獨。
我好像看到,天上的仙女手舉蠟燭,一身素縞哀傷地列隊而行你們一直在祈禱,你們也受到了創傷因為你們灑下的不是光而是光的淚水古往今來很多人運用「銀河」這一意象,或是感悟它的光亮,或是感悟它的壯闊,但從沒有人像蘇利•普呂多姆一樣,感悟過它的孤獨,在宇宙廣袤無際的黑暗中,銀河是一身縞素的仙女,黑白相間的顏色留在人們心上的情感色彩是哀傷的,每一顆星星投下的光,成了流下的淚珠,不被常規所束縛,蘇利•普呂多姆用想像力賦予了銀河獨特的情感--孤獨。
我與物的對話《孤獨與沉思》詩集中出現過很多次「我」與「物」的對話,這種對話並不是簡單的將物擬人化,而是出於對一首詩主題的深層次表達,「我」與「物」的雙邊關係,在互動中引發讀者對主題思想的進一步探討和升華,還是以孤獨主題詩《銀河》為例。
星星們答道:「我們孤獨……」你以為我們彼此很近,其實我們相隔甚遠;姐妹們溫存美麗的光芒,在自己的家鄉無人見證。
「她們內心似火的熱情,已在冰冷無情的太空熄滅。
」我對它們說:「我能理解!」「我」是個體,「銀河」是群體,「我」是主觀存在的,「銀河」是擬人的,蘇利•普呂多姆在一開篇就借銀河之口為群體吶喊,20世紀到來之際,人與人之間關係被異化,蘇利•普呂多姆用詩人的敏銳發覺其實每個人都很孤獨,這將是20世紀一個宏大的文學主題,群體性孤獨已然成為整個時代的共性特徵。
一句「我能理解」是個體與群體進行的心靈溝通,因青梅竹馬的表妹出嫁,蘇利•普呂多姆從此終身未娶,孤獨是他的生存狀態,他將個人的孤獨融入群體意識之中,並不展開來寫個體的感受,他感悟出最最孤獨的處境是如同銀河一般的孤獨:物理距離看似很近,實際距離很遙遠。
就像他和表妹,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惡作劇的女孩就是我提起來就忍不住要流淚的那人她愛揚起頭用嘴中的氣息吹去我的夢我就是那所謂的詩人可要是沒這一吹我就什麼也不是失去的愛是蘇利•普呂多姆平生最大的痛,他被情感影響,卻不被情緒淹沒,用理性思考追求人世的真善美。
他的抒情短詩獲得諾貝爾獎的認可,主題的前瞻性、對意象的獨特感悟、我與物的對話,全是出於情與理的結合,充滿了情感與冥思的詩,如同一顆顆滄海遺珠,散落於文學長河。
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flrLdG8BMH2_cNUgi-xb.html
反抗父權、接受教育,垃圾堆里爬出來的女孩,成了劍橋大學的博士
2020-05-01
美國高中經典讀物《寫出我心》:普通人該如何寫出自我?
2020-04-11
《談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藝術美,與社會認同感無關
2020-03-19
《談美》:如何避免成為一個俗不可耐的人?
2020-03-17
《生與死的故事》:一個「瘋子」詩人的美學
2020-03-17
《下游老人:月薪過萬仍有可能老無所依》:95後需要擔心養老嗎?
2020-01-19
他憑什麼擊敗托爾斯泰,成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20-01-01
帶未婚妻見以前的情人?別跟這個男人一樣犯傻
2019-12-28
淺析古代詭辯論興亡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2019-11-26
延伸文章資訊
- 1列夫·托爾斯泰 - 维基百科
- 2【文學史上最使人扼腕的諾貝爾獎落選人】 誰錯過了托爾斯 ...
一個世紀來,這個世界每一個有文明的角落,都一定有人持續從托爾斯泰的作品中領會文學的深度和高度。讀者從沒有錯過托爾斯泰,只有諾貝爾獎錯過了他…
- 3托爾斯泰為何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上) - 每日頭條
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一生創作了多部經典作品, 高爾基曾說: "不認識托爾斯泰者, 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圖為托爾斯泰在自己的莊園中讀信。
- 4托爾斯泰為何與諾獎無緣--理論--人民網
最近兩個月,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起國人熱議。由此,我想到了首屆(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它頒給了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而不是列夫· ...
- 5为何站在世界巅峰的文豪托尔斯泰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1902年1月,就在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后仅过了一个多月,42位瑞典著名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联名表示抗议,并给托尔斯泰写了一封公开信:“鉴于诺贝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