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懺的涵義-附:大悲懺的起源@ 這是簡國城的部落格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何《大悲寶懺》在廣東人心念上這樣尊敬呢?因為,昔日鼎湖山二代祖明.宏贊律師與華山見月和尚是同參師友,當時在鼎湖山修建大悲壇 ... 這是簡國城的部落格這裡記錄了我的點點滴滴!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104061331禮懺的涵義-附:大悲懺的起源?楞嚴/大悲咒禮懺的涵義 不著法師 附:大悲懺的起源 善業當修惡業當棄】  禮懺者,禮拜三寶以懺悔過去所作的罪業。

“懺”則懺除過去宿業﹑“悔”則不造未來新罪;所謂改往修來,善業當修,惡業當棄。

亦即佛陀所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如《地藏經》云:“凡夫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又云:“惡業結習,善業結果”。

況且,自有生以來,念念不停,所結罪業重如大地,我們由三業所感之果報,若有實質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證明眾生造業之多,無量無邊。

過去諸罪,現在眾惡,例如:我們在平常日用中,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作善者少,作惡者多,與道相違。

但業影隨形,除非不造業則已,造業則要受果報。

  如在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雖然成無上正等正覺,仍然要受三月馬麥之供,此證明業影隨形而不捨離。

因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一念迷真,在凡夫地,“莫問貴賤,罪相無量,或因三業而生罪,或從六根而起過”,妄起貪﹑瞋﹑痴,做身﹑口﹑意三業,因三業而招感果報。

眾生由身口意三業,作諸過非;由惑造業﹑由業招苦。

“惑”即三惑煩惱,“業”即善惡諸業,“苦”即生死之苦果。

由此惑﹑業﹑苦三種連帶關係,而使眾生於三界生死中輪轉不停,永無休止。

【復本心源 究竟清淨】  如何能消滅三業之過失?令我們復本心源,究竟清淨?歷代祖師﹑大德,注疏不同之懺法行儀規則,如《大悲懺》﹑《藥師懺》﹑《慈悲三昧水懺》﹑《淨土懺》等等,使行者依著懺法去薰修,懺悔宿生之罪業,今日志誠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祈求諸佛菩薩慈悲加護,未作之罪,不敢更作。

使善業逐漸增長,惡業逐漸消除。

依經中所載,懺悔有三種:   一﹑作法懺。

謂選擇一所道場(寺院),建壇場,禮請戒德法師,依律作法,自己坦誠陳述所造之種種罪孽,無有覆藏,生大慚愧之心。

此時行者要眼觀壇儀,耳聽羯磨法(為行者說懺悔之法),心無餘緣,別無雜念妄想,就能產生“無作之戒體”表於心田中。

故此懺悔後切莫再造,眾罪自然可以消滅。

  二﹑取相懺。

謂昔日百里千里內,都沒有道場(寺院),沒有戒德法師可作羯磨法,自己就於晝夜六時,以清淨三業,向佛菩薩像,五體投地,如大山崩,發露懺悔自己所作罪業,運心觀想,三年五載,乃至一生,必期見光見華種種瑞相,而諸眾罪遂即消滅。

  三﹑無生懺。

謂眾生所作一切諸業,皆從念起,但觀現前一念,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三處既空,罪福無主。

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前二種作法懺和取相懺屬“事”懺,無生懺屬“理”懺。

“事”則別懺身口七支(即身三,殺生﹑偷盜﹑邪淫;與口四,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所作之罪業,屬小乘法。

“理”則總懺意中三毒(貪心﹑瞋恨﹑愚痴)之罪行,屬大乘法。

【理事圓融 名真懺悔】  小乘法中雖唯“事”懺,亦稍兼“理”,如取相懺中,期見光見華,行者必須心與真諦理相應故。

若大乘法,必須圓修三懺,具最上根者,唯觀無生,便能頓超聖地,是隨眾生各根機利﹑頓而有所不同。

“事”是助懺,如洗衣要加肥皂等;“理”是正懺,如洗衣純用清水。

又小乘法中,雖然說是懺七支罪(身三﹑口四),而三毒亦必兼懺。

以先降伏意業,而身業﹑口業方能清淨。

又取相懺亦兼“理”,是依“理”而起觀,故此三種懺法,俱由“理”起,理能成事,“事”懺精誠,“理”方明顯,理事圓融,是名真懺悔。

  如《慈悲三昧水懺》上卷中云:“如凡夫之人,舉足動步,無非是罪。

又復過去生中,皆悉成就無量惡業,追逐行者,如影隨形,若不懺悔,罪惡日深,故知包藏瑕疪,佛不許可.?因煩惱故,所以起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是故今日至心懺悔。

第一先應懺悔煩惱障,而此煩惱,皆從意起,所以者何?意業起故,則身與口,隨之而動。

意業有三:一者慳貪,二者瞋恚,三者癡闇。

由癡闇故,起諸邪見,造諸不善,是故經言,貪瞋癡業,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受苦?意業既有如此惡果,是故今日至心歸命十方諸佛,求哀懺悔。

”由此可知,事理相兼,事障既除,理性即顯。

【信解行證 涅槃妙果】  現今很多學佛行者,往往閱讀佛經典籍,祇信佛理深奧難測,竟作學術研究或博學資料,將經語潤文著色,專執於“理”,而昧於“事”者,理亦不甚了知,捨事執理,並不著重禮誦薰修,常於考證推理方面鑽研,缺乏身體力行驗證。

佛教必須經過真修實証的歷程,所謂信﹑解﹑行﹑證。

信仰佛法,修學佛法,明白佛陀所說之法,作為自己身心的修持軌範,實現自心的清淨與自在;學佛的目的,是透過修行(修正自己的言行和品德),從而達到與佛陀一樣圓滿的智慧。

所謂懺悔者,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眾生凡夫居世,誰能無過,但智者先覺,便能改悔,愚者覆藏,所以罪障積習,不曉不悟,無有了期。

若能慚愧,發露懺悔者,不單只是懺除過去﹑現在所造之業障而矣,最重要的是時刻警惕自己不再作惡,而廣修諸善,增長無量功德,便能成就如來涅槃妙果。

  然則如何至心歸命頂禮十方諸佛?求哀懺悔呢?  依勒那三藏Ratnamati法師所言有七種禮:   一、我慢禮:謂依位次,以無恭敬,心馳外境,五輪不具,如碓上下。

即身雖禮拜,然無敬心,外觀似恭,而內懷我慢。

  二、唱和禮:粗正威儀,心無靜想,身輕急禮,或身惰心疲,或心散唱和而矣。

又稱求名禮,欲得修行之名譽,詐現威儀,常行禮拜,口稱佛名,而心實馳外境。

  三、身心恭敬禮:聞唱佛名,便生念佛想,身心恭敬,精進無怠。

口唱佛名,心存觀想,恭敬供養,而無雜念。

  四、發智流淨禮:達佛境界,隨心現量,禮一佛,即禮三世一切佛,禮一拜,則遍禮十方法界,以佛法身融通故。

簡稱智淨禮,內外清淨,虛通無礙,諸佛之法身,本來融通,故一拜之禮,遍通法界。

  五、遍入法界禮: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生佛平等,今禮一佛,即禮法界諸佛。

自己身心等之法,不離本來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無有增減,禮一佛,即通於諸佛。

  六、正觀禮:禮自性佛,不緣他佛,以一切眾生,本來各具圓滿佛性等真覺。

又名正觀修誠禮,雖攝心正念,對於佛身而禮自身之佛也。

以一切眾生皆有覺性,與佛平等,隨於染緣而迷失己性﹑自性﹑本性,認妄為惡,明知此理,則得解脫。

  七、實相平等禮:前面六種禮法,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 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故禮拜觀想偈云:“能禮所禮性空寂”。

以上所說的七種禮拜,我們平常禮佛﹑拜懺中,反省一下自己是以何種“禮”?據經中所言:欲為懺悔時,當起七種心。

  一、生大慚愧心。

我與釋迦牟尼佛,同為凡夫,現在世尊成道以來,已經數劫,但我仍然於生死道中輪轉,無有出期,以此為慚愧。

  二、恐怖心。

我等凡夫身口意之業,常與罪相應,以此因緣,命終之後,應墮於地獄﹑畜生﹑餓鬼道中,受無量諸苦,以此為恐怖。

  三、厭離心。

我等於生死之中,虛假不實,如水上之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

此身為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以此為厭離。

  四、發菩提心。

欲得如來之身,當發菩提心,救度眾生,身命財寶,無所慳惜。

  五、親平等。

於一切眾生,無分親,起慈悲念,無彼我之相,平等救度,以此心為懺。

  六、念報佛恩心。

一切諸佛菩薩,往昔於無量劫中,為我等故修諸苦行,如此恩德,實難酬報,須於此世,發菩提心,勇猛精進,不惜身命,廣度眾生,入於正覺,以此為念。

  七、觀罪性空。

罪性本空,無有實體,但從因緣顛倒而生,可知罪性,非內外,非中間,本來是空,故無實體,以此為觀。

我們試想觀察一下自己,禮佛拜懺之時,有否有生起以上所說的七種心?是否如法禮拜?如法懺悔呢? 《大悲心咒懺法》:大悲懺的起源  《大悲懺》乃隋代.四明尊者所撰。

四明尊者居住於天台山,一生致力研究天台宗學說,所以在《大悲懺》法文中云:頂禮天台教觀四明尊者法智大師。

就是撰述此部《大悲懺》法之人。

因其所居住的地方是四明,所以後來被人稱為四明尊者,名字是法智大師。

  此部《大悲懺》之發起因緣,為便利修行學道,於二六時中(晝夜十二時辰),能勤修懺悔,所以法智大師,就撰寫一本《大悲心咒懺法》。

法智大師有感於娑婆世界之眾生,與觀世音菩薩特別有緣。

所以就依照觀世音菩薩之大悲行門,著造大悲懺法。

因為觀世音菩薩,在四大菩薩之中,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為菩薩以大悲心為行門,尋聲救苦。

例如在《妙法蓮華經》上,釋迦牟尼佛對無盡意菩薩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因為觀世音菩薩,在此娑婆世界中尋聲救苦,所以與娑婆世界之眾生特別有緣。

所謂:家家觀世音。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娑婆世界之眾生,常常祈求菩薩慈悲救護。

因為娑婆世界是眾苦充滿。

“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娑婆世界之眾生,既然生長在眾苦充滿之濁惡世界,處身在痛苦逼迫之環境裡面,常受諸苦煎迫,所以眾生在眾苦逼迫當中,就希望菩薩慈悲救護。

所以法智大師,就撰寫此本《大悲心咒懺法》,令眾生依懺法去修,藉著菩薩大悲行法加持,令到眾生業障消除,身心清淨,就是造《大悲懺法》之因緣。

  修大悲懺法之行門,與念佛是無異,同是求生西方淨土之修因,念佛是求生淨土;修禮大悲寶懺,目的亦是求生西方。

雖然是懺除我們之宿業,現生之罪障,宿業﹑罪障既能懺除,令到身心自然清淨,得生蓮邦。

因為觀世音菩薩,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的教化菩薩。

所謂西方有三聖: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觀世音菩薩,就是西方淨土之中一位上首菩薩,以其大悲心愍念法界一切眾生,猶其是對於娑婆世界之眾生,特別加護。

所以在經中說:“眾生若能於一日一夜,受持觀世音名號者,是人能在夢中,見菩薩放微妙寶光,令行者三業清淨,悉皆順境”。

因菩薩有此不思議之力,所以我們對於《大悲心陀羅尼行法》,要特別虔誠禮拜。

因為在禮拜當中,一方面能懺除我們以往之宿業,另一方面能感到菩薩之慈悲加護,使善業增長。

修禮《大悲寶懺》以廣東人來說,比諸其它地方更加禮敬。

為何《大悲寶懺》在廣東人心念上這樣尊敬呢?因為,昔日鼎湖山二代祖明.宏贊律師與華山見月和尚是同參師友,當時在鼎湖山修建大悲壇場,集四眾弟子在此修禮《大悲寶懺》。

如是經三七日(廿一日),至法會完滿當日,於壇場中供奉之一尊手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聖像放大光明,因此廣東人感覺得特別因緣殊勝。

gvchen/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印光大師關於大悲咒的開示......|日誌首頁|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上一篇印光大師關於大悲咒的開示...下一篇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w2091125's新文章搬家到PIXNET啦靠每天1000拜克服腦性麻痺的韓國畫家大悲咒共修開示同英國壽命計算法算算您能活多久?一枚古錢幣的靈異故事(轉載)好心好報不再是“迷信”科學家找到證據一位醫生見證的恐怖因果故事:捕鳥得怪病!慚愧,我家的貓在佛堂等我做晚課人有福報要來,三年前就有預兆!念佛感應:一生都蒙佛菩薩照顧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w2091125'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姓名:簡國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