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註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基督徒已經成聖了,此字另有「被上帝分別出來做上帝子民」的意思。
◎雖然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靈命不成熟,問題眾多,但保羅仍以「聖徒」稱呼他們。
顯然在保羅眼中 ...
重新查詢 A+放大 A-縮小
/*************************************************************************
這份資料上一版的年代已經無法考察,但應該是與哥林多後書一起查的,哥林多後書第一版
是彙整台中與高雄兩處的查經班研經資料而得,時間在2009年2月25日完成。
哥林多前書應
該是更早之前完成(估計在2008年初)。
這次重新查考哥林多前書,是透過網路查經班來完成。
透過每週用skype來查考,累積成果
而成。
2022年7月25日開始查考。
資料提供者:tjm,ksf,tzeyao,kkang,sunflower,rhlu
這份研經資料,都願意放棄著作權,歡迎轉載、引用,甚至修改。
我想,或者透過這種
Open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話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這份研經資料的肩膀上繼續改進,讓網友可以有更好的資料可以取用。
**************************************************************************/
哥林多前書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保羅,本書的內文和早期教會著作都承認保羅是作者。
西元九十六年,羅馬的
革利免已經證實保羅是本書作者,這也是今日新約學者的共識。
新約書信21封中有13封是他所寫。
(一)旅行傳道共寫「帖前後」、「加」、「林前後」、「羅」。
(二)監獄中寫了「弗」、「西」、「門」、「腓」。
(三)囚禁後亦寫「提前後」、「多」。
二、收信人:哥林多教會。
(一)哥林多城:據估計,在保羅的時代,哥林多城約有二十五萬自由人,四十萬奴隸
,是當日希臘的主要城市。
哥林多古城早已存在,荷馬稱之為「富有
的哥林多」,但這古城在西元前一百四十六年被羅馬所毀。
西元前四
十四年,凱撒猶流派人重建哥林多城。
到了凱撒奧古斯都時,哥林多
城被定為亞該亞省的首府。
因此雖說這個城有悠久的歷史,但事實上
住在哥林多城的人都是保羅寫作前幾十年才為了商業等理由重新又遷
移進來的人。
1.商業:哥林多城位於哥林多地峽口,居商旅要道。
此處有兩個港口,東為堅革
哩,西為哩開翁。
而哥林多城就位居海路和陸路交通要道,為附近商品
的轉運中心,而且本身也以產銅和製造銅器出名。
此地的銅器價值甚高
,比銀子可貴,差不多比金子更貴重。
另外,陶器、染料、玻璃等產品
亦非常有名,此城出產的「燈」是很有名的。
城中的產業主要是服務業
(例如由旅遊業衍生的相關服務業等產業)和轉口貿易、運輸業。
哥林
多每兩年舉辦一次地峽運動會(當時奧林匹克是第一大運動會,地峽運
動會是第二大的運動會),每四年舉辦詩歌朗誦和音樂比賽,宗教朝聖
以及療養所均帶來大量的遊客。
2.文化:哥林多的文化具有典型希臘文化的特徵,當地人醉心希臘哲學,對智慧
極為推崇。
不過因為此地是海港和貿易中心,所以哥林多城也包含了許
多各式各樣的人種、文化、風俗和宗教。
羅馬帝國重建哥林多城後,移
入大量的退役軍人、各地人民等,哥林多成為活力蓬勃的新興城市,所
以此城的主流文化是羅馬文化,有別於周圍其他城市,對各種思潮都能
開放包容,然而希臘時期的文化仍有影響。
移民來此地追求快速致富並
提升自己的社經地位,因此形成相當競爭的社會風氣,不擇手段追求財
富,又由於他們原本出身微寒,追求榮耀(包含權力與維護權利),甚
至到不擇手段與浮誇的地步
3.宗教:哥林多城內至少有十二座神廟,到了保羅時代是不是全部的神廟仍在使
用,我們無法確知。
這些神廟中有一座愛神(Aphrodite)女神的廟,內
有廟妓的制度,依據古代地理學家史特堡(Strabo)之言,說愛神廟蓄有
一千名神妓。
雖然近代學者有人認為這是古希臘時代的狀況,而不是保
羅時代的現象,但廟妓制度的確是影響當日的風俗。
有一座醫藥神亞利
里比阿(Asclepieium)神廟,其中的某些宗教儀式,可能是保羅寫林前
8和10「論吃祭偶像之物」的背後原因。
猶太人在此城中也建立了
一座會堂,各地來的商賈旅客,也常在城中建立各地神祇的廟宇,其宗
教可說是五花八門,可惜的是這些宗教並沒有淨化當地的道德文化,反
而促使其進一步敗壞。
4.道德:哥林多城淫佚放蕩,更因為供奉愛神的緣故,用宗教之名鼓吹嫖妓,使
得淫風更盛。
由於此城淫佚成風,當時希臘文中「哥林多人」有「放蕩
之人」的意思,而「哥林多化」幾乎被當成是「淫亂」或「賣淫」的同
義詞。
在希臘的戲劇中,「哥林多人」則被當成「酗酒者」的代名詞。
(二)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建立的徒18:1-18,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
一年半,直到猶太人群起攻擊他,向省長迦流控告保羅不遂,保羅乃於一段時間
之後離開。
除了哥林多前後書之外,保羅還寫了另外兩封信來給此教會
林前5:9林後2:4。
此教會具有各樣的恩賜,但是因為靈性仍然幼稚,以致內
部問題叢生。
此教會大部份是外邦人,只有少部份是猶太人。
大部份信徒是平民
,有奴隸,也有已得釋放的自由人,也有少數是富有的人,但仍以中下階層的人
為主。
三、寫作時間地點:大約在西元五十五年,寫於以弗所林前16:8。
四、寫作動機:由於革來氏的家人帶來教會紛爭的消息,保羅乃去信糾正信徒分門結黨與
敗壞的道德行為,同時答覆教會來信所提出的問題。
五、保羅與哥林多教會之間的書信來往:
(一)先前的信:林前5:9,保羅提到這封信的內容是勸誡他們「不可與淫亂的人相
交」。
一般認為此信已經遺失,而有些學者認為此信的內容部份保留
於林後6:14-7:1之中。
(二)你們的信:林前7:1,保羅回答哥林多教會來信中所詢問的男女嫁娶事宜。
(三)哥林多前書。
(四)憂愁的信:林後2:1-97:8提到,保羅知道教會問題的嚴重性之後寫的那封信。
(五)哥林多後書:有學者認為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最後一封信是林後1到林後9
,稱之為和好的信,而林後10到林後13的內容則是前項「憂愁
的信」。
六、特色:
(一)哥林多前書是一封很長的信,用了2889個字,雖然羅馬書比哥林多前書篇幅更長,
但當時的書信通常篇幅短得多。
(二)哥林多前書的最早抄本是西元200年的PapyrusChesterBeattyII(P46),除了少
數經文外,整份哥林多前書保存完好,證明此書著作完成150年後就是目前這樣的
形態。
七、哥林多教會發生的問題可能導因於錯誤的末世論與不成熟的屬靈觀,實際表現出以下的
錯誤:
(一)結黨分派林前1:10-4:20
(二)淫亂林前5:1-136:9-20
(三)彼此控訴林前6:1-8
(四)婚姻問題林前7:1-40
(五)信徒參與廟宇祭祀、吃祭偶像之物林前8:1-11:1
(六)女信徒在崇拜中不蒙頭林前11:2-16
(七)聖餐禮出現混亂林前11:17-34
(八)對屬靈恩賜觀念錯誤林前12:1-14:33
(九)不信人在末日復活林前15:1-58
☆參考資料:第一版的無法確認了,以下是2022年的
1.「新視野釋經叢書--細看哥林多前後書」,基納着,紀榮智譯,明道社。
2.「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哥林多前書」,克雷格·布魯姆伯格着,尹妙珍譯,漢語聖經協
會。
3.「天道聖經註釋--哥林多前書」,黃浩儀、何善斌、張達民著,天道書樓。
4.「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5.「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6.「哥林多前書」,戈登·費依著,陳志文譯,美國麥種。
7.「哥林多前書注釋」,張永信着,宣道出版社。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感想與應用
「○」:相關經文
「☆」:特殊注意事項經文: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
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又因你們在他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
他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
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他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
1:1-1:9註釋:壹、序言1:1-9
一、寫信人:保羅,一個奉神旨意蒙召的耶穌基督使徒,以及所提尼1:1
●蒙召作「耶穌基督」:大部分抄本作「基督耶穌」,保羅書信中,只有多1:1作「
耶穌基督」。
●「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直譯是「一個蒙召的耶穌基督使徒」。
●「使徒」:SG652,「使者」,特指「受基督特別差遣的人」。
●「保羅」:SG3972,「少的」,「小的」。
●「所提尼」:字義是「國家的拯救者」,可能是在哥林多因為保羅而被鞭打的那位「
所提尼」徒18:17,他原是管會堂的。
此處保羅提到他的名字,可能
因為他是代筆的,或者是因為哥林多教會認識他。
◎希臘書信一般以發信人、收信人、問安為起頭,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以祝福代替問安。
二、收信人:哥林多教會以及各地的基督徒1:2
(一)哥林多教會:神的教會、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
●「哥林多」:字義是「飽足的」。
●「在哥林多神的教會」:「上帝的教會,在哥林多」的意思(thechurchofGod
whichisatCorinth)。
這個「教會」是單數型態,
可能保羅為了應對哥林多教會的分裂狀況,特別把教會
看成一個整體。
●「成聖」:SG37,「歸為聖」、「使潔淨」,原文時態是「現在完成式被動
語態」,意思是「使成為聖」、「宣告為聖」的意思。
基督徒已經成
聖了,此字另有「被上帝分別出來做上帝子民」的意思。
◎雖然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靈命不成熟,問題眾多,但保羅仍以「聖徒」稱呼他們。
顯然在保羅眼中,基督徒已經在基督裡得了聖潔的地位,成了聖徒,這是何等的
恩典呢!
(二)各地的基督徒:求告基督耶穌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當然也是我們的主)。
●「各處」:SG3956+SG5117,「每一個地方」、「所有的地方」。
●「求告」:SG1941,「呼求」、「呼叫」。
●「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SG846+SG2532+SG1473,直譯是「
他們的也是我們的」,實際上是連接前面
「我主耶穌基督之名」,所以是「他們的
主,也是我們的主」。
三、祝福:願恩惠平安由父神並耶穌基督歸給你們。
1:3
●「恩惠」:SG5485,是「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賜予」。
●「平安」:SG1515,呼應希伯來文SH7965,基本和主要的意義是一種「健全的狀
態」,亦即全人在一終極和末世性的意義上獲得拯救的狀態。
其次(次要
的意義),平安指人因進入了健全的狀態而享受心中的平安。
◎恩惠是根,平安是果。
因為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賜予,人才進入平安的健全狀態之
中。
四、為收信人禱告1:4-9
(一)感謝1:4-7
1.因上帝在基督耶穌裡賜給哥林多教會(收信人)的恩惠。
1:4
●「常」為你們:SG3842,「總是」、「經常」。
●「恩惠」:SG5485,是「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賜予」。
◎此處動詞形態是第一人稱單數,「我」的意思。
表示1:1雖然提到所提尼,但
整個書信主要是保羅個人的意見表達。
◎此處的恩惠不是一般的恩惠,而是特指那些「賜給哥林多教會的恩惠」。
◎我們所得到的恩賜:才能、資源等,都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不應以
此自恃,反而要謙卑感恩,運用這些恩賜實行上帝的旨意,例如:行公義、好憐
憫、為主作見證。
2.就是收信人在基督耶穌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
1:5
●「又因」你們:SG3754,「因為」、「就是」。
●「凡事」富足:SG3956,「每一個」、「所有」。
●「富足」:SG4148,「使富裕有錢」,此處是比喻「屬靈上的富裕」。
●「口才」:SG3056,「話語」,此字就是「Logos(道)」,此處應該是指「修
辭能力」或「方言、翻方言」一類的恩賜。
●「知識」:SG1108,「對事情的理解與知性上的掌握」。
3.保羅為基督所做的見證在收信人心中得以堅固。
1:6
●「我為基督作的見證」:直譯是「基督的見證」,指保羅在傳道中為基督所作的
見證。
●「在你們心裡」:SG1722+SG4771,「在你們裡面」、「在你們當中」。
●「堅固」:SG950,「使之站立」、「使之穩定」。
另外此字可以翻譯為「證
實」,1:6整句可以翻譯成「我們為基督而作的見證、就是這樣在
你們中間得證實的」,或者「有關基督的見證已經堅立在你們當中」。
4.哥林多教會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如人的。
1:7
●「恩賜」:SG5486原文是「禮物」、「恩惠」,指上帝賦予信徒的才幹、能力。
目的是要事奉上帝,恩賜的全備並不表示靈性成熟。
●「不及人」:SG5302,「落在人後」、「遜於」、「缺少」、「匱乏」。
●「等候」:SG553,「殷勤且耐心的等候」,這個字表達一種「迫切的盼望」。
◎「主耶穌基督顯現」,是指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
(二)上帝的計畫1:8-9
1.父神必堅固收信人到底,叫收信人在審判日無可責備。
1:8
●「堅固」:SG950,「使堅固」、「建立」、「確定」。
●「到底」:SG2193+SG5056,「直到終點」、「直到終局」,指「直到耶穌基
督再來的日子」。
●「無可責備」:SG410,「無可指摘的」、「無從責難的」。
◎保羅藉「耶穌基督再來」提醒哥林多教會,今世的得失成敗都會過去,信徒應盼望
耶穌基督再來,那才是人生至終的檢驗。
2.上帝是信實的,基督徒是被上帝所召,好與基督一同得分。
1:9
●「信實的」:SG4103,「值得信賴的」、「忠實的」。
●「被他所召」:SG2564,「呼叫」、「選召」。
●「一同得分」:SG1519+SG2842,「進入團契」,「intofellowship」,「團
契」原指「合夥人」或「合夥關係」,這裡指「一同有分於某事」
。
後來此字進而演變為「交誼」、「親密的關係」。
◎保羅僅僅為哥林多教會的恩賜感謝上帝,但沒有為他們的信心、道德或其他行為表
現感謝上帝,這也暗示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
◎保羅明知道哥林多教會問題頗大,但他還是相信上帝要堅固哥林多教會到底,原因
是他知道上帝是信實的,而且是上帝主動呼召基督徒,是上帝可靠,不是人可信。
經文: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
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紛爭。
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
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我感謝神,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
我也給司提法那家施過洗,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我卻記不清。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1:10-1:17註釋:貳、教會紛爭1:10-4:21
一、分黨分派的現象1:10-17
(一)勸教會成員不要分門別類1:10
●「勸」:SG3870,「把人叫到身邊來」、「敦促」、「勉勵」。
●「都說一樣的話」:SG3588+SG846+SG3004+SG3956,「每一個都說同樣的」
,即「同心合意」之意,此句是希臘政壇的慣用語。
●「分黨」:SG4978,「分歧」、「分裂」,原指「木材的裂片」或「犁的破土」。
此處是表示意見的不同或歧異,應該還沒有到「分黨」的程度。
●「不可分黨」:原文時態是現在式,表示保羅要哥林多教會中間不可繼續再存有分黨
的事。
●「一心」:SG846+SG3563,「同樣的心思與想法」。
●「一意」:SG846+SG1106,「同樣的目的與觀點」。
●「彼此相合」:SG2675,「復原」、「恢復原狀」。
這也是政壇用語,意思是恢復
到動亂前的穩定狀態。
◎保羅提出勸勉的憑藉是「耶穌基督」的名字,其意義就是「受膏者--耶和華拯救」。
(二)革來家中的人告訴保羅關於哥林多教會間的紛爭。
1:11-12
●「提起」:SG1213,「披露」、「使清晰」、「顯示」。
●「革來氏」:原文中沒有「氏」,僅僅是「革來」,字義是「綠色藥草」,是一個女
性名字。
●革來氏「家裡的人」:原文是複數型態,「一些人」。
◎一般認為革來家的一些人應該是以弗所教會的成員,因為生意往來到了哥林多,所以
了解哥林多教會內部的分裂狀態。
●「紛爭」:SG2054,「糾紛」、「不合」。
●你們「各人」說:SG1538,「各個」、「每一個」。
●「亞波羅」:字義是「阿波羅所賜」,徒18:24-19:1記載其事蹟。
●「磯法」:亞蘭文,字義是「石」,就是「彼得」。
◎由此可見哥林多教會以自己喜歡的傳道人為分類的標準,分為四個團體,然而居然有
人自稱是屬基督的,這大概是因為有人不滿於教會分派的狀況,或者要顯出自己比其
他人更高超的地位,因此設立此一黨派。
卻也帶來「褻瀆」的危機。
◎雖然此處提出四派,但後來保羅只將自己與「亞波羅」相比較,但保羅並沒有反對亞
波羅的工作或神學,反而肯定他的貢獻3:6。
很可能保羅與亞波羅只是工作型態上
的差異,神學上沒有分歧,但教會中的信徒因為喜歡不同傳道人的傳講方式,居然就
分派了。
(三)分黨的不合理:1:13-16
1.基督是一個。
1:13
●「分開的」:SG3307,「被分開」、「被分割」。
2.傳道人不是基督,沒有替基督徒釘十字架。
1:13
●「釘了十字架」:SG4717,「釘十字架」。
3.基督徒是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而不是奉傳道人的名受洗。
1:13-16
●「奉」...的名受了洗:SG1519,「進去」,整句直譯是「受洗歸入....的名」。
●「基利司布」:字義是「捲起的」,是管會堂的,事蹟記錄在徒18:8。
●「該猶」:拉丁名字,字義是「主」。
應該是羅16:23記載的該猶。
●「司提法那」:字義是「帶冠冕的」。
◎保羅既然在此特別提出「施洗」的議題,應該是哥林多教會認為誰為他們施洗,就
有一種「除了歸入基督」之外的歸屬,而保羅特別指出只有基督是信仰標的,傳道
人並非是信仰的對象。
◎似乎分黨是人性,當我們說自己是某宗派的或是福音派/靈恩派的信徒,甚或說是
基督派的而排斥其他信徒,不但是在分裂基督的身體,同時,也使自己陷入高舉自
己的宗派或信念超過基督的危險。
◎在初代教會時期,施洗的普遍方式是:傳教者進入未信主之地傳教、為第一批信主
者施洗,其後信主者由其他信徒施洗,然而這些受洗者仍然容易覺得自己是受那位
傳教者的洗,例如徒10:48,耶穌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約4:1-2。
(四)保羅的職分不是施洗,而是傳福音。
1:17
●原不是為「施洗」:SG907,「施行洗禮」,原文時態是「現在主動不定詞」,「
一直施洗」、「不停施洗」之意。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應該譯為「基督不差遣我去施洗」。
●「為傳福音」:SG2097,「宣告好消息」,原文時態是「現在關身不定詞」,「
一直傳福音」之意。
●「智慧的言語」:SG4678+SG3056,「言語的智慧」,指演說家的言語與雄辯的技
巧,也就是「修辭學」。
●「落了空」:SG2758,「使成為空虛」。
◎既然基督是大家的元首,而傳道人都不是基督徒敬拜與認同的對象,就沒有因為喜歡那
個傳道人而分門別類的必要才是。
◎1:17說明信仰的核心就是「基督的十字架」,任何讓這個核心成空的傳福音方式(豐
盛、民主、人本.....),都應該避免。
◎保羅很清楚自己受差遣是去傳福音而非去施洗,信徒都受差遣去完成大使命,但我們清
楚自己在大使命裡受差遣所要在的位置、從事的事情嗎?我們是否容易執著於傳福音的
方法、話術、成果,而不是倚靠基督?
◎聖經其他地方又提到要分辨太7:16路6:44約一4:2來5:14與分別林後6:17。
那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宗派」和教義上的不同見解呢?此處所提到的分黨,明顯是指信
徒因為傳道人的緣故而分成幾個派別。
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段經文的教導限制在「不應該
為非基要的理由分門別類」。
至於為了真理的緣故的分裂,應該不是這段經文所要批判
的。
而應該使用其他的經文,支持在真理上的堅持。
經文: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1:18-2:5註釋:二、福音與屬世智慧1:18-2:5
(一)十字架的道理在滅亡的人為愚拙,但對基督徒而言,卻是上帝的大能。
1:18
●十字架的「道理」:SG3056,「道」、「話」,「Logos」。
與1:17「『言語』的
智慧」同字。
●「愚拙」:SG3472,「愚昧」、「愚笨」。
◎在這段中,保羅認為世上只有「滅亡的人」與「得救的人」。
(二)聖經也說明上帝要用世人當作是愚拙的道理來拯救信的人。
1:19-21
●我要「滅絕」:SG622,「毀滅」。
●「我要滅絕....」:引自七十士譯本的賽29:14。
原指亞述入侵時,世上掌權者無
一能與之抗衡。
●「智慧」:SG4678,「智慧」,此字雖然也能指「屬神的智慧」,不過此處應該是
指哥林多教會所崇尚的,世間思辨、哲學、知識相關的智慧。
●「廢棄」:SG114,「廢除」、「棄絕」。
●「聰明」:SG4908,「聰智的」、「通達的」。
●「智慧人在那裡....」:保羅引用賽33:18,不過不是直接摘錄經文。
●這「世上」的辯士:SG165,「世代」、「時代」。
●「辯士」:SG4804,「辯論者」、「詭辨家」,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1:20列出三種人,「智慧人」可能指着希臘的哲學家,「文士」指着猶太的經學教
師,「辯士」聖經中僅出現於此,指得應該就是哥林多教會喜愛的「口才好、修辭能
力佳」的演講者。
●叫這「世上」的智慧:SG2889,「世界」、「宇宙」。
●「變成愚拙」:SG3471,「成為傻子」、「舉止像傻子」。
●「不認識神」:SG3756+SG1097,「不認識神」,實際的意義是「不能認識神」。
●「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SG3588+SG3472+SG3588+SG2782,直譯是「所傳之
道的愚拙」。
●「這就是神的智慧了」:SG1063+SG1722+SG3588+SG4678+SG3588+SG2316
,直譯是「的確在上帝的智慧之中」。
(三)猶太人追求神蹟,希臘人追求智慧,基督徒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一個不被一般
人接受的信仰。
1:22-23
●要「神蹟」:SG4592,「記號」、「表徵」,神蹟成爲上帝權能的「記號」。
●傳「釘十字架的基督」:SG5547+SG4717,「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意思是傳揚的
內容就是「被釘十字架的基督」。
●「絆腳石」:SG4625,「陷阱」、「觸犯」、「使厭惡」,因為猶太人期待一位政
治性的彌賽亞,所以基督的十字架替死,就把猶太人陷入網羅中,觸犯
猶太人,他們不期望、不能接受一個被定罪與釘十字架的基督。
●「愚拙」:SG3472,「愚昧」,對追求智慧的希臘人而言,一個死而復活的基督,
是可笑的。
◎猶太人認為彌賽亞要會顯神蹟,希臘人認為神要符合邏輯理智,都是用自己的框架去
檢視基督,我們是否無意間也帶著不合適的框架去期待上帝?
◎猶太人要「記號」(神蹟),因為他們自以為是真理的擁有者。
而希臘人要智慧,他
們自稱是真理的追求者。
這兩個民族本於人的眼光與喜好,有自己對信仰內涵的偏好
,但造物者才是主體,祂就選擇用十字架來解決信仰問題,一個真信仰應該要放下人
本的喜好,而追求上帝的方式。
繼續堅持自己對信仰的偏好(智慧、口才),就顯出
信仰上的幼稚。
(四)但是對上帝所召基督徒而言,基督是上帝的能力與智慧。
1:24-25
●「蒙召的」:SG2822,「受呼召」、「受邀請」。
●神的「能力」:SG1411,「力量」、「大能的行為」、「神蹟」。
◎「神的愚拙」、「神的軟弱」:都是用反諷的語氣來說基督釘十字架的替贖行動。
◎基督徒都是蒙上帝呼召的,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功勞而可以換取「得救」的結果。
(五)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沒有太多世俗智慧與能力,上帝卻揀選軟弱和卑賤的,讓那些自以為
有智慧的在上帝面前不能自誇。
1:26-29
●「按著肉體」:SG2596+SG4561,「依據肉體」,意思是「以世俗的標準來看」。
●「智慧」:SG4680,「聰明」、「經驗」,指「與哲學家有關的學問」。
●「能力」:SG1415,「能力」、「強大」,指「權勢」。
●「尊貴」:SG2104,「家世良好」、「貴族世家的」,指「人的地位和出身」。
●「揀選」:SG1586,「挑出來」、「選擇」。
原文是關身語態,顯示上帝「為自己
挑選」。
●「廢掉」:SG2673,「使變成無用」、「廢除」、「使失效」。
(六)而基督徒得以在基督耶穌裡,是出於神。
上帝又使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
救贖。
1:30-31
●「本乎神」:SG1537+SG846,「出於他(神)」。
●使他「成為」:SG1096,「變成為」、「被做成」。
◎上帝使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而不是我們本質上擁有什麼智慧
、公義、聖潔與救贖。
◎1:31前有一「因此SG2443」,和合本聖經沒有譯出。
因為我們一切所有的都是上
帝給的,所以我們無法自誇。
◎1:31引用的是耶9:23-24。
(七)保羅剛到哥林多教會宣教時,沒有用高言大智來宣傳上帝的奧秘,因為要強調基督的十
字架替贖。
2:1-2
●「高」言「大」智:僅有一個SG5247修飾「言」與「智」,「出眾」、「優越」,在
此指「過分華麗」。
●「言」:SG3056,「話語」,就是logos。
●大「智」:SG4678,「智慧」。
◎「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Lightfoot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用修辭學的
技巧堆砌美麗的辭彙,也不用哲學上的精緻安排
」。
●「定了主意」:SG2919,「決定」、「選擇」。
●不「知道」別的:SG3608a,「認識」、「經歷」。
●「他釘十字架」:SG3778+SG4717,「這個釘十字架」。
◎保羅福音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的替死代贖。
關於上帝奧秘的其他討論,當然不是不能討
論,但是整個福音的中心應該是基督的十架替死。
這一點,我們也許可以常常反省一下
,畢竟我們身邊多的是把「豐盛」、「拯救被壓迫者」等當成是福音本質的教導。
◎許多人把這一段當成是保羅在雅典傳福音徒17:16-34的反省,甚至認為保羅覺得自
己在雅典的講道方式是錯誤的。
事實上保羅熟悉希臘文化,此處他也是受到希臘文化追
求修辭與智慧的挑戰,雅典更是希臘文化的中心,因此保羅在此想到雅典的經歷是可能
的,但由聖經中看不出保羅或路加(使徒行傳的作者)認為雅典的講道是失敗的,反倒
路加用大篇幅來記載保羅的雅典講道,背後比較可能是認為保羅的講道很成功,他要記
錄下來幫助希臘文化背景的人。
(八)保羅在哥林多教會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詞,而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使哥林多
教會基督徒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而在乎上帝的大能。
2:3-5
●「我在你們那裡」:直譯是「我以前到你們那裡的時候」。
●「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SG1722,「在....裡面」。
●「軟弱」:SG769,「疾病」、「能力或經驗不足」。
●「懼怕」:SG5401,「害怕」、「驚駭」。
●「戰兢」:SG5156,「顫抖」。
●「甚」戰兢:SG4183,「大量的」、「嚴重的」。
●「說的話」:SG3056,「話語」、「道」。
●「講的道」:SG2782,「宣講」、「傳講」。
●「委婉」:SG3981,「有說服力的」,聖經僅出現於此。
●「大能」:SG1411,「能力」、「力量」。
●「明證」:SG585,指「法庭辯述時所舉的證據」,聖經僅出現於此。
●你們的「信」:SG4102,「信仰」。
●不「在乎」智慧:SG1510+SG1722,「是藉著」、「是在....之內」。
◎這段暗示哥林多人在保羅的傳揚之下信了福音,就已經證明了聖靈的能力。
因為保羅用完
全不符合希臘文化標準的狀況來傳道,還是有龐大的果效,就表示聖靈的能力強過人間的
智慧,而且還順便證明哥林多人的得救跟人間的智慧無關。
既然一開始無關,後來也就不
用一直強調非要用人間的智慧才能怎樣有效進入真理了。
◎此段經文看起來和分黨分派沒有直接關係,但其實哥林多教會會分黨分派,就是因為有人
過分高舉某些人的能力、智慧或口才。
以至於彼此無法合一認同。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一切
的能力無法拿來當誇口的憑藉,也與救贖無關,我們都是一同領受基督的替贖與上帝的選
召,那又何必爭論那個領袖具備的能力比較值得跟隨呢?
經文: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
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
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祕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
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
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
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
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或譯: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
2:6-2:16註釋:三、福音與屬天的智慧2:6-16
◎這一段中,保羅應該是用哥林多人的觀念與辭彙來導正他們的觀念,所以看起來有點抽象,
還將人分成「屬靈」和「屬血氣(天然、不成熟)」兩等。
簡單的說,保羅要告訴哥林多人
:只有救恩、聖靈才能帶來真智慧,人世間的智慧無法認識神與屬神的事、屬神的人。
(一)在完全人中,保羅也講智慧,講一個不是這世上擁有的智慧。
2:6
●「完全」:SG5046,「長大」、「成熟」、「充分發展」來5:14,用以與3:1的「
嬰孩」對比。
●「這世上」:SG3588+SG165,「這世代」、「thisage」。
●「有權有位」:SG758,「統治者」、「領袖」、「官員」。
●「敗亡」:SG2673,「失去效用」、「無能」、「無用」。
◎2:6保羅改用複數的「我們」,其內涵應該不是指保羅和哥林多教會,而是指保羅及其
同工,或者保羅及其他使徒。
◎「這世上的智慧」:每個世代都有其特有的熱門理念與偏好,但上帝的智慧是永恆的,不
像世代的智慧一樣,會隨時間而失去效用。
(二)保羅所講的智慧是「上帝的救贖計畫」。
這智慧是從前隱藏的,也就是上帝在萬世以前預定
要基督徒得榮耀,這是世人所不知道的,但聖經為這奧秘作證。
2:7-9
●神「奧祕的」:SG1722+SG3466,「在奧秘中」、「在祕密裡」。
保羅用這個詞,通
常是指以前被隱藏,現在透過耶穌死裡復活被啟示出來的福音。
●「萬世以前」:SG4253+SG3588+SG165,指「時間以前」或「世代以前」。
●「預定」:SG4309,「預先決定」。
●「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直譯是「就是上帝在萬世以前,為我們的榮
耀所預定的」。
●「有權有位」:SG758,「統治者」、「領袖」、「官員」。
●「知道」:SG1097,「知道」、「認識」,不過此字在聖經中與舊約SH3045相似,意
義是「藉由經驗中體認」,聖經甚至以此字來描述「性行為」。
太1:25路1:34也用此字來委婉指「性行為」。
●「經上所記」:SG2531+SG1125,「如所記」、「如所寫」,並沒有說是舊約聖經的
記載。
◎2:9保羅所引的經文出處不詳,有人認為是出於偽經「以利亞默示論」或「以賽亞升天記
」。
不過這兩本書的寫作日期比保羅晚,所以保羅不可能引用。
另有人主張這句話取自
賽64:4,而保羅用基督徒的方式說出來。
又有可能保羅把賽64:465:1752:15的經
文隨意綜合使用,如同他在羅3:10-18的用法一樣。
●未曾「想到」:SG305,「上升」、「進入心裡」。
(三)聖靈向基督徒顯明上帝的奧秘。
2:10-13
1.聖靈有資格向我們顯明上帝的奧秘,因為聖靈鑒察萬事。
2:10
●2:10之前有個連接詞「因為SG1063」或「但SG1161」沒有被和合本譯出。
●向我們「顯明」:SG601,「啟示」、「顯露」、「揭示」。
●「參透」:SG2045,此字的名詞原指「專業的搜尋工作報告」,由此字變化成的另一
字是指「海關的專職搜查官員」。
此字的意思是「檢視」、「搜尋」、「鑒
察」。
羅8:27的「鑒察人心」也是用這個字。
●「深奧的事」:SG3588+SG899,「那深度」、「那深奧」。
2.聖靈知道神,正如人的靈知道人一樣。
2:11
◎此處的「人」包括男性和女性。
●此處用「人『裡頭SG1722』的靈」來表達人的靈,卻沒有用「神裡頭的靈」來表達上
帝的靈。
所以不單單指在上帝裡頭的自我意識,而是指具有位格的聖靈。
●「知道」:SG3608a,「認識」、「經歷」。
◎不過此處保羅並非要討論人的組成,而是要用「同類相知」的原則來說明要瞭解上帝的
奧祕,「聖靈」才是關鍵,「人的靈」只是用來「類比」、「舉例」。
3.基督徒領受的是由神來的靈,所以能知道上帝要讓他們知道的事(上帝的救贖奧秘)。
2:12
●「領受」:SG2983,「接受」,原文的簡單過去時態表示過去曾經發生的某個事件。
◎「世上的靈」:應該是指「屬於人類智慧的靈」。
●「知道」:SG3608a,「認識」、「經歷」。
●「開恩賜給」:SG5483,「白白給予」、「白白賜給」。
◎有聖靈的人不是就一定完全清楚明白關於上帝的一切,而是知道「上帝開恩賜給我們的
事」。
4.傳講這些事的保羅等人有資格傳講,因為他們用聖靈指教的言語解釋屬靈的事。
2:13
●「指教」:SG1318,「教導」。
●「解釋」:SG4793,「合在一起,合宜的配在一起」、「比較」。
七十士譯本用來指
「解夢」,可能指藉著比較以判斷夢的意思。
●「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SG4152+SG4152+SG4793,原文無「話」字,
SG4152(屬靈的)原文可以是陽性或中性,如果第一
個「屬靈的」是陽性,那本句應該解釋為「對屬靈的人
解釋屬靈的事」或「將屬靈的事配合屬靈的人」。
若是
中性,則可解釋為「用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
而後
者比較可能,因為前後文都在討論修辭學的事情。
◎保羅的意思是連他講解上帝奧秘的言語都是聖靈所教導的。
(四)結論:基督徒能看透世人所不能瞭解的事。
2:14-16
1.世人不能理解聖靈的事,反而以為愚拙。
2:14
●「屬血氣的」人:SG5591,「天然的」、「屬世的」。
◎「屬血氣的人」:是指拒絕十字架真理,尚未得救的人,與「屬靈的」相反,他們只有
天然的生命。
原文是單數形態,指「一個屬血氣的人」。
●「不領會」:SG3756+SG1209,「不接受」、「拒絕」、「排斥」。
◎此處暗示哥林多教會用希臘智慧的角度來批判保羅傳講的方式。
2.屬靈的人能接受聖靈的事和查驗萬事,卻沒有一人能查驗他。
2:14-15
●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纔能看透」:SG4153+SG350,「要屬靈地辨識」。
●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SG4153,「屬靈地」、「按屬靈的方式」、「被聖靈感
動的方式」。
●「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SG3754+SG4153+SG350,「因為(這些事)要以屬
靈方式被判斷」。
●「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SG4152,「屬靈的人」、「屬靈的」。
◎2:15「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相對,指「基督徒」。
●「看透」:SG350,原意是指「過濾的過程」,通常指一個法官審理案件時,仔細調
查、分析、找出事實真相的過程。
有為了「判斷」或「審判」尋找事情真相
的意思。
●「沒有一人」:SG3762,「沒人」,實際上是指「沒有一個屬血氣的人」,因為屬靈
的人上文已經提到能夠查驗萬事。
◎此處表示保羅認為屬血氣的人不能對他有正確的判斷與評價。
◎有些比較重視聖靈經驗的派別,把這一段解釋為「擁有靈恩經驗的人是教會內的精英」
,一般基督徒則是「屬肉體的人」,並藉此認為他們是神特別認可,不能被理解批判的
一群。
事實上整個哥林多前書是反對這樣的想法的,任何憑藉智慧、經驗高抬自己而分
裂教會合一的事情,都是保羅反對的。
3.有誰能知道基督的心思呢?基督徒已經有了基督的心思。
2:16
●主的「心」、基督的「心」:SG3563,「心思」、「想法」、「意見」。
●「教導」:SG4822,「指導」、「教導」、「勸告」。
◎「誰曾....教導他呢」:引自七十士譯本的賽40:13。
◎2:16的意思是神的智慧遠超過世人,基督徒已經分享了神的智慧。
經文: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
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
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
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
」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3:1-3:4註釋:四、傳道人的身份3:1-4:5
(一)哥林多教會是不成熟的3:1-4
1.保羅以前把哥林多教會信徒當成是一般人,而不是成熟的基督徒。
3:1-2
●「屬肉體」:「肉體的人」、「血肉之軀」。
2.但是到如今哥林多教會還是只能吸收比較軟性的東西。
3:2
●「餵」:灌溉。
●「飯」:指一切「硬」的食品。
◎由上下文看起來,「奶」應該指著對一般非信徒或初信者所講的信
息。
3.哥林多教會不成熟的表現是嫉妒、分爭,分黨分派。
這樣的舉動和世
人一樣。
3:3-4
●「屬肉體的」:與第一節不同,意思是「採用」或「適應」肉體,
也就是「順著肉體而活」、「受肉體支配」。
●「嫉妒」:原意是「熱心」,由「水滾」一字變化而來。
後指對人
或事由於熱愛所產生的嫉妒。
這樣的嫉妒本沒有什麼不
對(如夫妻之間的合理嫉妒),但可能因為不受上帝真
理管轄而變成紛爭的來源。
●「分爭」:爭辯。
●「有說」:直譯是「因為當有人說」。
●「世人」:泛指一切受造之人,是屬肉體,沒有重生的。
◎保羅剛到哥林多教會時,哥林多的信徒還不是基督徒,因此當然是
一般未重生的屬肉體之人,而不是屬靈的基督徒。
然而到現在哥林
多信徒仍然是順著肉體而活,這就是嚴重的問題了。
本該是屬靈的
人卻仍然順著肉體而活,令人想到到底這樣的重生是不是真實。
經文: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
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
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3:5-3:15註釋:(二)保羅與亞波羅的職分3:5-15
1.傳道人是僕人,照上帝的恩賜來引導信徒相信神。
3:5
●「什麼」:原文不是問保羅算什麼人、亞波羅算什麼人,而是問保
羅和亞波羅做些什麼事。
●「執事」:原意是「快跑揚起塵土」,在福音書中這個字的意思是
「僕人」或「用人」。
此字用來指教會中的執事,是後
來才發展出來的。
◎傳道人不但只是僕人,而且他們能力的來源是出自神,而不是自己
,所以人們不應該為他們結黨或分爭。
2.保羅做「栽種」的工作,亞波羅做「澆灌」的工作,但使教會生長的
關鍵是上帝。
3:6-7
●栽種、澆灌兩詞原文時態是表示保羅和亞波羅已經完成他們的工作
,而上帝仍然繼續他使教會生長的工作。
◎「栽種」:徒18:1-18記載。
◎「澆灌」:徒18:24-19:1記載。
3.工作雖有不同,但都是上帝的執事,將來要得自己的賞賜。
3:8
●「一樣」:也是中性單數的形容詞,是指保羅和亞波羅都是為一樣
的目標努力。
4.傳道人是與上帝同工,而信徒就是上帝所要建設的目標。
3:9
5.保羅有如工頭,立了耶穌基督為根基,然後別人在此根基上建造。
3:10-11
●「工頭」:今天英文的「建築師」就是由此字變化而來,這裡的意
思是所有的工人都是在「工頭」的計畫之下工作。
●「立」好了根基:「放置」。
●「在上面建造」:表示是在此根基上面建造,不必再立新的根基。
6.傳道人所建造的要受考驗,決定得救後的賞罰。
3:12-15
●六種材料中有三種耐久的材料:金、銀、寶石,用來建造皇宮。
另有三種易壞的材料:草、木、禾秸,用來建造泥地上的茅屋。
●「那日子」:指審判的日子。
●「火」:指「試驗」,因為一方面舊約中也曾用火做比方(
但7:9瑪4:1),施洗約翰也用過(
太3:12路3:16),而且前面所提的
幾種材料是建築材料,火本質上就是一種極好的測試工具
。
●「賞賜」:可以譯為「工資」。
●「虧損」:破壞、損失。
這裡所指的應該是指損失了他本來可以得
到的工資。
●「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可能是希臘成語,有「死裡逃生」之
意。
意思是一切會在上帝純正的公義
與審判下化為烏有。
◎此段是講到傳道人的服事狀況。
如果一個傳道人在基督的根基上建
立的建築是空洞而不持久的,則審判的日子他將一無所有。
但是他
自己是一個得救的基督徒,這是不能改變的。
當然,如果一個傳道
人所建立的建築是經得起考驗的,那上帝會把他應得的工資給他。
經文: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
人不可自欺。
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
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
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
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
3:16-3:23註釋:(三)基督徒的本質3:16-23
1.基督徒是上帝的聖所(傳道人應該建立的),上帝的靈住在基督徒
中。
3:16
●「殿」:應該譯為「神的聖所」,是指四週圍起來的,歸神為聖的
地點。
這裡所講的是和3:9所提的房屋有關。
2.如果有人毀壞基督徒,上帝要毀壞那個人,因為基督徒是上帝聖潔的
殿。
3:17
●「毀壞」:敗壞、損傷。
●「毀壞那人」:無法確定是指今生或來世的毀壞。
●「聖的」:聖潔的,亦即分別出來歸上帝使用的。
3.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不要提倡世界的智慧,因為上帝看這世界的智慧
是愚拙的。
3:18-20
●「人不可自欺」:這警告暗示讀者已經有人犯了這樣的錯誤。
●「意念」:「理論」或「爭論」。
●「虛妄的」:「徒勞無功之嘗試」。
4.因此不要拿人來誇口,因為萬有都是基督徒的,而你們是屬基督的。
3:21-23
◎所以所有的傳道人都是屬於每一個基督徒,所以不應該自以為有世界
的智慧而分黨結派毀壞上帝的殿。
基督徒的生命本是豐富的,不應該
自己限制只有一個傳道人是屬於自己的,而且所有的人都是屬基督,
沒有人能比其他人還屬基督。
經文: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
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
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
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
4:1-4:5註釋:(四)結論4:1-5
1.傳道人是基督的僕人,是神奧秘的管家,對傳道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忠
心」。
4:1-2
●「執事」:此字的意義與3:5的執事不同,原意是「船奴」,依
照船主的指示,在底艙划船的奴隸。
●「管家」:指在家裡做服事或管家的人,通常是由「奴隸」擔任,身
份是在家主之下,但在其他奴隸之上,管理家中其他奴隸
的人。
2.保羅不以自己或別人的論斷為重要的事情,唯有主才能正確的判斷人。
4:3-4
●「被別人論斷」:原文是「人的日子」,與「主的日子」結構相當,
「日子」是指「審判的日子」,可以翻譯為「被人
間的法庭審判」。
●「論斷」:此處的「論斷」意思是「考驗」而不是「審判」,當然考
驗後還是會有「評判結果」。
●「極小的事」:指「微不足道的事」。
3.不要論斷,要等主來顯明隱情,那時候各人要由神那裡得稱讚。
4:5
●「照出」:把光照在黑暗中所隱藏的東西上。
●「論斷」:此處的論斷就是「審判」的意思。
◎「論斷」可以分成兩個字,一個SG350,一個SG2919。
a.SG350:指「詢問」、「審查」,泛指一般的詢問或法庭的審查。
另一意義是:「審查和判斷」、「要求說明」、「辨別」。
此字比較是指追求真相的過程,以及對單一事件的審問。
聖經不反對基督徒做這種「判斷」。
b.SG2919(此字以Κ開頭):此字多半指「判定」的動作,或者是
「判斷」的習慣。
因而聖經常常多次
提醒基督徒不可有此行動及習慣。
其基本意義為:
(1)分開、區分,引伸為「揀選」、「寧可要」的意思。
(2)判決、認定、考慮。
(3)決定、目的、打算。
(4)作為法律用語:審判、判決、定罪。
(5)指人們習慣的對其友人之生活和行動的判斷(因而想去影響別
人)。
(此資料引自浸宣出版社的「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
經文:弟兄們,我為你們的緣故,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免得你們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
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你們已經飽足了!已經豐富了!不用我們,自己就作王了!我願意你們果真作王,叫我們也得與你們一同作王。
4:6-4:8註釋:五、使徒的呼籲4:6-21
(一)要學習保羅和亞波羅,不要自高自大4:6-8
1.保羅為哥林多教會的緣故拿以上的比喻來說明自己和亞波羅的職分。
希
望讓哥林多教會學到兩位傳道人「行為不超過聖經所記」的榜樣,以免
有人自高自大。
4:6
●「過於所記」:可能是當時的慣用語或格言,大概是指「聖經所記」
。
●此處的意思可能是:「保羅要哥林多教會學習他們『行為不超過聖經
所記』的榜樣」。
或者「學習他們的榜樣,不能
超過聖經所記的範圍」。
●「自高自大」:原意是「吹氣球」、「灌氣」。
2.基督徒怎能自誇呢?一切都是由上帝所領受的。
4:7
●「與人不同」:意思是「篩選」。
3.哥林多教會的表現有如已經豐富滿足做王了,保羅希望哥林多教會是
真正的做王,而不是自以為做王。
4:8
●「飽足」:常常是指「吃的非常多,十分滿足的感覺」。
●「我願你們果真做王」:正確的翻譯是「我願你們至少已經做王」
,這是和過去事實相反的條件句。
經文: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你們在基督裡倒是聰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藐視。
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並且勞苦,親手做工。
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
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4:9-4:13註釋:(二)使徒的地位4:9-13
1.上帝把使徒當成是壓軸的戲碼,好像判死刑的人進競技場。
使徒成了
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4:9
●「明明列在」:「展示」、「陳列」、「供公開觀看」。
此處的背
景是指在競技場上的公開表演,而保羅和其他使徒
有如是壓軸好戲一般的被排在最後做最重要的展示
。
2.傳道人為基督的緣故成了愚笨的、軟弱、被藐視的。
而哥林多教會卻
成了聰明、強壯、受尊敬的。
4:10
3.使徒們到現在還是飢渴、漂流、勞苦、被咒罵、被逼迫、被毀謗,被
當成是世界上的殘渣。
4:11-13
●「勞苦」:原意是指「工作到精疲力盡」。
●「污穢」:原指「掃除」、「掃地」、「除污穢」,後來轉而指打
掃過後的「垃圾」。
●「渣滓」:原意是「削去四周」,後來轉變為「被削下的碎片或垃
圾」。
◎希臘人鄙視靠手工藝為生的人,被毀謗而善勸的行為在希臘人的心
目中是弱者的表現,但保羅認為這是基督徒的美德表現。
而顯然當
世代的人不認同這種看似卑微軟弱的美德。
經文:我寫這話,不是叫你們羞愧,乃是警戒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
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
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
因此我已打發提摩太到你們那裡去。
他在主裡面,是我所親愛、有忠心的兒子。
他必提醒你們,記念我在基督裡怎樣行事,在各處各教會中怎樣教導人。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為我不到你們那裡去;然而,主若許我,我必快到你們那裡去,並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語,乃是他們的權能。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
你們願意怎麼樣呢?是願意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呢?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4:14-4:21註釋:(三)警戒與訪問的計畫4:14-21
1.保羅寫這些話目的不是要哥林多人羞愧,而是要警戒哥林多教會,如
同父親警戒兒女一樣。
4:14
2.保羅是哥林多教會屬靈的父親,所以保羅要求哥林多教會效法他。
4:15-16
●「你們....雖有」:原文型態顯示是與事實不合但有可能成為事實
的假設句,所以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假如你們
有」、「即使你們有」。
●「師傅」:指古羅馬時代的家庭教師,負責照顧小孩子和帶小孩子
上學。
●「效法我」:直譯是「我的仿造品」。
3.保羅已經打發提摩太去過哥林多,好提醒哥林多教會。
4:17
●「已打發」:可能此時提摩太已經去過或已經動身前往哥林多了。
因為「打發」的動詞是第一簡單過去式。
4.有人以為保羅不會再去哥林多,但保羅計畫如果上帝允許他要到哥林
多教會去。
4:18-19
5.保羅要去看看那些自高自大之人到底有什麼權能,因為上帝的國度與言
語能力無關,而在乎權能。
4:19-20
●「言語」:一般指人說話的技巧與藝術,在此可能指希臘人慣用的演
講技術。
●「權能」:應該是指聖靈帶來的能力。
應該是指「生命品質」或「愛
」的能力。
6.保羅質問哥林多教會是否願意改變,好讓保羅去的時候可以用溫柔慈愛
的心,而不是責備的心。
4:21
◎這一段的嚴厲言詞,和林前5所提到哥林多教會內部的敗壞應該有相當
的關係。
所謂的自高自大,與哥林多教會面對罪惡而妥協並不在乎的情
形有關。
經文: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
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
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我身子雖不在你們那裡,心卻在你們那裡,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已經判斷了行這事的人。
就是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也同在。
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
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
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或譯:陰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5:1-5:8註釋:參、道德混亂(5:1-6:20)
一、淫亂的事(5:1-13)
(一)亂倫之事5:1-8
1.保羅風聞在哥林多教會有人和繼母同居,而哥林多教會沒有處理這件
事。
5:1-2
●「風聞」:直譯是「聽說」。
原文此字前有一「的確」沒有被譯出
,因此保羅實際的意思是「的確聽說」。
●「這樣的....」:原文顯示這是一件特別而值得注意的事情。
●「淫亂」:此字用來指「一般淫亂的罪」。
●「收了」:「擁有」的意思,而且原文的時態顯示他是繼續擁有,
持續保持那種亂倫的關係。
●「繼母」:直譯是「他父親的一個太太」,可能不是他的生母,而
有可能是他父親的姨太太,也有可能他的父親已經死了
或與這女人離婚了。
●「哀痛」:指「帶有羞愧的哀痛」,此字原意是指為死去的人哀痛
。
●「從你們中間趕出去」:應該是指「逐出教會」、「開除教籍」。
●「外邦人」:在此指「非基督徒」。
◎「連外邦人中也沒有」:本來基督徒應該要試圖帶領其他人歸向基
督,但哥林多教會信徒的道德生活甚至比
哥林多城中的其他人還不如。
羅馬演說家
西塞羅說亂倫的事情在羅馬社會中是絕無
僅有的。
◎這樣的罪惡,按照猶太人的律法(利18:820:11申22:30
)應該用石頭打死。
◎「自高自大」:可能指著哥林多人以教會成員能夠擁有自由,脫離
一般道德捆鎖為榮,視之為上帝的恩典。
◎這女人應該不是教會的成員,因為保羅沒有提到如何懲治這女人。
2.保羅認為要把這樣的人開除教籍。
5:3-5
●「判斷」:判決、審判(正是K開頭的那個審判)。
●「聚會」:指「正規而嚴肅的聚會」。
可能指著信徒聚集討論教會
懲治的聚會。
●「交給撒但」:意思是「趕出教會」、「開除教籍」。
可參考5:2,11
。
亦即放棄這罪人,趕出教會、讓魔鬼隨意
攻擊這人。
●「敗壞他的肉體」:可能指「肉體受苦」或指「克服肉體上的敗壞
欲望」。
比較可能是指後者。
●「主耶穌的日子」:指末日基督再來時。
◎5:3-4可能是保羅假想自己是教會會員大會的主席,和哥林多
教會信徒用主耶穌基督的名和權能來審判這罪人,決定開除其教籍
(新譯本偏向此譯法)。
◎「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末日可以得救」:可能指的是因為
正式被逐出教會,此人將因極度痛苦而悔改,願意放棄他罪惡的生
活。
而另一種說法認為上帝將允許撒但使這人肉身受苦,希望導致
他悔改。
不管如何,整個開除教籍的舉動目標是要這人悔改得救,
而不是要毀滅這人。
3.哥林多教會這樣的舉動是不好的,應該除去所有的罪惡。
5:6-8
●「酵」:在此用來形容罪惡的影響力。
除了少數的例外,「酵」
在猶太文學中代表不良的影響,因為當時的酵是用上一
次製餅時剩下的麵團來做,因此酵就與腐化意義類似。
●全「團」:指麵粉加水揉成的麵團。
●「除淨」:原文的語態顯示要哥林多教會「現在就除淨」、「快快
的除淨」。
●「我們守這節」:原文表示意願,意思是讓我們繼續守這節期,使
它變成永久的節期。
●「誠實」:此字的意思是「剛直」或者是「拿起來對著太陽光審視
」。
引伸為「動機純潔」或「誠實」。
●「真正」:意思是「真理」、「毫無隱藏、沒有秘密」。
在希臘人
的觀念中,真理就是可以攤開來談的東西。
◎「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指一點點罪惡可能可以使整個教會
的道德敗壞下去,影響力不能小看。
◎在此保羅使用了一個猶太的習俗來當象徵:逾越節之前,要把房子
內當成酵使用的舊麵團清理掉,這樣一來,下一年的穀物便有一個
全新的開始(出12:1513:6-7)。
而逾越節所吃
的餅是完全無酵的。
另外保羅又引用逾越節羊羔替死的觀念來表達
基督的替死,猶太人在逾越節前就已經除掉酵了,而基督有如逾越
節的羊羔已經被殺替死,基督徒更應該除掉舊的罪惡習性。
◎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大概靠近逾越節(10:115:2016:8
),因此用逾越節羊羔來象徵比喻,應該更有影響力。
經文: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
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
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5:9-5:13註釋:(二)要與行惡的弟兄分別出來5:9-13
1.保羅前一封信所教訓的不是要哥林多教會信徒與一切不信耶穌的人分
離,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5:9-10
●「相交」:「混合在他們中間」的意思。
●「淫亂的人」:原意是「出賣」,引伸為「出賣肉體以供發洩情慾
的男人或女人」。
●「不是....一概」:不是絕對的,不是所有的。
●「勒索的」:意思是「搶奪的」、「殘暴的」。
◎保羅所謂的「前一封信」應該已經失傳了。
2.保羅的意思是要信徒與行惡的弟兄分開。
5:11
3.因為基督徒沒有權力審判非基督徒,那是上帝的事情,但是基督徒可
以決定把作惡的基督徒趕出教會。
5:12-13
●「與我何干」:表示不在保羅的管轄權之下。
●「審判」教外的人:指上帝的最後審判(見5:13)。
●「審判」教內的人:應該不是指最後的審判,而是指執行教會懲戒
,或者決定開除教籍一類的審判。
◎保羅在此告訴基督徒對教外的人應該寬容接納,因為他們不認識上
帝,所以行惡也是當然。
然而稱為弟兄的基督徒,卻仍然行惡,就
表示他並不在乎上帝的標準與恩典,這時就不應該接納他,而要明
顯與之保持距離,以幫助他悔改。
經文: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嗎?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既是這樣,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嗎?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
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斷弟兄們的事嗎?你們竟是弟兄與弟兄告狀,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
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
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吃虧呢?你們倒是欺壓人、虧負人,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
6:1-6:8註釋:二、訴訟之事(6:1-11)
(一)關於基督徒間的爭端6:1-8
1.基督徒相爭怎麼會在非基督徒的面前求審呢?6:1
●「敢」:「膽敢」。
●「事」:此為法律上的用語,指「一個案子」。
●「不義的人」:指「非基督徒」。
◎這裡應該是指基督徒間關於財物的爭端,而非刑事案件。
在保羅時
代政府允許猶太人在處理財物紛爭時使用猶太律法,而當時的羅馬
政府尚未把基督徒由猶太教中分別出來,所以基督徒也可以享有自
己處理財務紛爭的權利。
2.基督徒要審判世界和天使,怎麼會需要把今生的爭論放在非基督徒的
面前求審判呢?6:2-5
●「審判世界」:在末日,聖徒和主耶穌要審判世界(太19:28
路22:30)。
●「審斷」:「判斷」或「決定」的意思。
●「審判天使」:似乎沒有其他資料提到這樣的事情,可能是保羅所
蒙受的獨特啟示。
●「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可能是指「非基督徒的法官」或是用諷刺
的語氣指「教會中最微小的人」。
如果是
後者,意思就是審判世界和天使是基督徒
未來的責任,那處理今生的事情應該隨便
找個人來審判就好了吧?
3.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居然是弟兄和弟兄互相告狀,而且是在不信主的人面
前告狀,這本質上就是大錯,為什麼不願意受欺壓和受虧負呢?6:6-8
●「受欺」:指「不公平的對待」。
●「吃虧」:被搶劫、被剝削,指在產業上受的冤屈。
◎這一段的目的應該不是要討論基督徒到底可不可以接受政府司法管轄
,而是要基督徒願意吃虧忍耐,而不要彼此欺壓對方。
至於政府要不
要行使司法權,就不在討論的範圍。
不管政府要不要審判,教會應該
先有所判斷才對。
經文: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
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
6:9-6:11註釋:(二)不義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度6:9-11
1.不義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度,在這件事情上不要自欺。
6:9-10
●「姦淫」:指「婚外性行為」。
●「做孌童的」:指被人當作女性來玩弄的男子。
●「親男色的」:雞姦者。
在同性性行為中扮演主動角色的。
◎在此以「罪行」為一個人的形容詞,表示這個人應該是習慣性的犯
這樣的罪,而不是偶爾失足誤犯的。
2.哥林多教會中雖然有人以前也是不義的人,但如今透過基督與聖靈,
已經在地位上成聖,被宣判為義了。
6:11
●「你們....已經洗淨」:可以解釋為「你們洗淨你們自己」或「你
們洗淨你們的罪」。
●「成聖和稱義」:原文動詞時態都是指過去曾發生的事。
●「稱義」:被宣判為義。
◎一個得救的人應該是認定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不好,而無力自救,
因而可以透過接受基督的替死稱義。
所以如果這樣的人還習慣性的
犯某些罪,顯然原來的悔改應該是有問題的,其把上帝當上帝的信
心恐怕也是虛假,所以其得救也值得懷疑。
經文: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
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神要叫這兩樣都廢壞。
身子不是為淫亂,乃是為主;主也是為身子。
並且神已經叫主復活,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叫我們復活。
6:12-6:14註釋:三、身體的正當運用6:12-20
(一)以上帝為中心的身體運用6:12-14
1.基督徒有自由,但所行不一定都有好處,而且不應該受其他事物的轄
制。
6:12
●「凡事我都可行」:像是一句格言,可能是哥林多人的口號,或者
是保羅說過而被斷章取義的一句話。
而保羅在
此為這句格言加上限制。
◎如果「凡事都可行」是一句既有的口號,那顯然這裡的凡事並不包
含前面所說「不道德的事」或者其他明顯不道德的事情。
2.食物和欲望並不永恆,而基督徒的身體要為主而活,所以應該避免淫
亂,上帝最終會讓基督徒的身體復活。
6:13-14
●「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這應該是哥林多人引用來放縱
情慾的藉口。
●「廢壞」:原文是未來式。
意思是「使之不發生效力」、「廢掉」。
◎此處可能哥林多人以諾斯底主義的觀念,認為身體和靈魂是分離的,
因此身體的享受與犯罪並不影響靈魂的美善,而上帝單單關注人的靈
魂狀況。
所以放縱與享樂是可以的。
然而保羅以身體並非與上帝無關
,不但基督徒的身體應該為主而活,而且上帝在末日要叫身體也復活
,身體並非與上帝無關,也是要存到永恆的。
也有可能「食物和肚腹....」是保羅拿來反對猶太律法主義的一個理
由,要幫助哥林多人不必再被舊約的飲食條例所限制。
但是哥林多人
將之諾斯底化,認為淫行和身體也是暫時的,只有靈魂才是永恆的。
經文:豈不知你們的身子是基督的肢體嗎?我可以將基督的肢體作為娼妓的肢體嗎?斷乎不可!豈不知與娼妓聯合的,便是與她成為一體嗎?因為主說:「二人要成為一體。
」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
你們要逃避淫行。
人所犯的,無論甚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
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
6:15-6:20註釋:(二)要逃避淫行6:15-20
1.基督徒的身體是基督的肢體,所以不能與娼妓行淫聯合,反倒要與主聯
合。
6:15-17
●「肢體」:指人身上的四肢。
●「身子」:指一個人的全面性格或人格,而不單指身體。
●「將....作」:意思是「拿走」或「偷走」。
●「一體」:和娼妓行淫就等同於和娼妓聯合為一體。
這是創2:24
的觀念,耶穌在太19:5也引用過同樣的
觀念。
◎保羅在此說明人的身體不單應該為基督而活,而且根本就是聯合在基
督身上,是基督的肢體。
◎與娼妓行淫等同於把屬於基督的肢體偷走,拿去當娼妓的肢體。
◎顯然在保羅的觀念中,性行為不只是身體的接觸與滿足,還包括身心
的聯合,表達一種整個人的委身。
而基督徒透過接受基督的救贖,願
意把上帝當上帝,決定降服於基督之下,這也是一種委身與聯合,而
且是屬靈的聯合(比性行為更高更深入)。
2.因此應該逃避淫行,因為淫行乃是得罪自己的身體。
6:18
●「人所犯的,無論甚麼罪,都在身子以外」:這可能是保羅的立論
或者也有可能是哥林多人犯罪的藉口。
3.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而且我們是屬於神,是基督重價買來的,因
此要在自己的身體上榮耀神,不要行淫亂得罪自己的身體。
6:19-20
◎身體是聖靈的殿,所以嫖妓就是褻瀆聖殿。
另外當地的神妓是事奉
管理愛情和性事的希臘愛神(Aphrodite)。
與神妓發生性關係更是
公開表明自己追求愛情與性過於尊重上帝。
◎到了6:18-20,保羅似乎把身體的意義擴大到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
保羅的「人觀」本來就是「一體論」。
因此保羅認為性方面的犯罪
,會導致一個人的內在人格受影響。
經文:論到你們信上所提的事,我說男不近女倒好。
但要免淫亂的事,男子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
丈夫當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
妻子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
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
我說這話,原是准你們的,不是命你們的。
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
7:1-7:7註釋:肆、論婚姻問題(7:1-40)
◎第七章開始,保羅一一回答哥林多教會在給保羅的信上所提的問題。
因此要正確
瞭解保羅真正的想法,應該要思想哥林多教會所問的問題是什麼。
而因為保羅顯
然是為要解決當地教會的問題,所以可能有許多的教導是因地制宜性質的(例如
7:2),如果比照其他書信的教訓,可以比較容易分辨出哪一段是因地制宜
的性質。
一、一般性的原則7:1-7
(一)單身是一件不錯的事,但為了避免給自己試探,最好都有婚姻。
7:1-2
●「近」:「碰」、「摸」。
有「性行為」的意思,但在此應該是指「
婚姻」。
●「要免淫亂」:可能跟當地的環境和人自己的軟弱有關。
而不是保羅
把婚姻的主要目的當成是「防止淫亂」。
●「好」:有「值得讚許」的意思。
而不是比較好的意思。
●「妻子」、「丈夫」:都是單數,顯示保羅認為一夫一妻是合宜的。
當時有許多猶太拉比鼓吹一夫多妻制。
◎這一段可能有另外一種翻譯法,把「男不近女倒好」當成是哥林多人
信上的話,因此整段變成「你們中間有人說:『男人不與女人發生性
關係』是好的很的事情』」。
如果這樣解釋,那保羅在此就是要解決
當時哥林多教會中有人以為「要做一個屬靈的好基督徒必須拋棄一切
肉身的慾望,因此不應該結婚」所引發的問題。
不過顯然保羅並不認
為非結婚不可(7:6-7)。
(二)夫妻不應該隨便分房,而應該合理的彼此對待。
7:3-5
●「合宜之分」:直譯是「責任」。
●「有權柄主張」:指對某物擁有主權。
●「不可虧負」:「不可搶奪」、「不可除去」。
●「兩相情願」:「互相同意」、「互相協議」。
●「暫時」:即使互相同意也不可過長。
當時的拉比允許夫妻分房一到
兩個禮拜。
●「專心」:指「輕鬆」或「寬裕」。
因此「專心禱告」是指比較有寬
裕的時間禱告。
●「免得撒但引誘你們」:原文時態顯示「免得撒但繼續不斷試探你們
」。
●「情不自禁」:「沒有自我控制」、「缺少自我控制」。
◎保羅認為夫妻之間應該維持合理的性關係。
(三)保羅說這些話,是要准哥林多基督徒可以自己選擇,而不是一種命令,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7:6-7
●「准」:「容許」、「讓步」。
●「不是命」:不是命令基督徒一定要結婚。
◎保羅當時沒有結婚(參考林前9:5),不過在徒26:10
中保羅提到自己「出名定案」,因此保羅當時可能是公會議員
之一,如果是這樣的話,保羅一定結了婚才可以擔任這個職分。
因此如
果是這樣的話,保羅可能結過婚而太太去世了。
但實際的情形沒有人可
以確知。
經文:我對著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
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
7:8-7:9註釋:二、對未婚者與寡婦的意見7:8-9
●「沒有嫁娶的」:是陽性的複數,因此是指男人。
●「禁止」:指「控制自己」。
●「慾火攻心」:原意是「被火焚燒」。
可以翻譯為「慾火焚身」,或者是
「因犯淫亂罪而被地獄之火刑罰」。
但因為這信是寫給基
督徒,因此翻譯為「慾火焚身」比較合適。
經文:至於那已經嫁娶的,我吩咐他們;其實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說:妻子不可離開丈夫,若是離開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
丈夫也不可離棄妻子。
我對其餘的人說(不是主說):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妻子也情願和他同住,他就不要離棄妻子。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願和她同住,她就不要離棄丈夫。
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原文是弟兄)成了聖潔。
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
倘若那不信的人要離去,就由他離去吧!無論是弟兄,是姊妹,遇著這樣的事都不必拘束。
神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
你這作妻子的,怎麼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這作丈夫的,怎麼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只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
我吩咐各教會都是這樣。
有人已受割禮蒙召呢,就不要廢割禮;有人未受割禮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禮。
受割禮算不得甚麼,不受割禮也算不得甚麼,只要守神的誡命就是了。
各人蒙召的時候是甚麼身分,仍要守住這身分。
你是作奴隸蒙召的嗎?不要因此憂慮;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
因為作奴僕蒙召於主的,就是主所釋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僕。
你們是重價買來的,不要作人的奴僕。
弟兄們,你們各人蒙召的時候是甚麼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這身分。
7:10-7:24註釋:三、離婚的討論7:10-24
(一)結婚的不可以主動離婚。
7:10-11
●「已經嫁娶的」:原文時態顯示這是指「現在仍維持婚姻狀態的人」。
●「吩咐」:「命令」、「教導」。
在當時的用法中,此字常用來當成軍
事上的「命令」。
●「主吩咐」:可以參考太5:3219:3-9等經文。
◎保羅在這裡沒有提及太5:32的例外情況(因為淫亂的緣故)
,可能是因為讀者中間所發生的離婚理由都不充分。
也有可能耶穌的婚
姻教訓在當時是廣為人知的,因此保羅只要大略提出,哥林多人就知道
保羅所引用的耶穌教訓及其完整的內容。
(二)如果信仰不同,而對方並不主動提出離婚要求,就不要離婚。
7:12-14
●「不是主說」:不是要表示保羅這裡的意見比較沒有權威,而是表明
保羅在這裡並沒有基督的教訓可以作為根據。
●「離棄」:應該譯為「送走」或「推開」。
●「成為聖潔」:「分別」、「使潔淨」。
◎這一段經文是一段難以解釋的經文,主要的困難是「成為聖潔」的解
釋。
顯然這裡不可能是指「得救」,比較可能的解釋應該是指不信主
的一方因著信主的一方的緣故,在婚姻關係上也成為上帝悅納(聖潔
)的另一半。
因此這樣的「婚姻關係」也是聖潔的、性生活也是聖潔
而不污穢的,所以所生的兒女也就不是不合法、不潔淨的,而仍然是
蒙神悅納的。
(三)如果信仰不同,而對方主動提出離婚要求,就任由對方離去,因為上帝
呼召我們是要我們平安。
7:15
●「拘束」:原意是「作奴僕」。
原文時態顯示是「不要繼續被當作奴
僕」。
●「和睦」:原文是「平安」或「和平」的意思。
而強迫維繫這樣的婚
姻,不會帶來和平或平安,而只會帶來爭執與煩擾。
(四)不必堅持婚姻的另一理由是因為不能確定另一半是否會得救,因此可以
依照所面對的情況做決定。
7:16-17
●「吩咐」:軍事用語。
◎7:16可以解釋成「怎知不能救另一半呢?所以應該要守住婚姻」
或者是「怎知一定能拯救另一半呢?婚姻不是用來當傳福音的工具,
所以應該坦然離婚」。
而後者似乎比較可能,也是比較多解經者採用
的立場。
◎「我吩咐各教會都是這樣」,這句話顯示出保羅的意識中具有「外邦
使徒權威」的觀念。
他認為他有權柄吩咐教會做當做的事。
(五)割禮與救贖沒有什麼直接的因果關係,因此不必受也不必廢。
7:18-19
(六)要安於自己的身份,但奴隸如果能得自由最好。
7:20-24
●「所釋放的人」:原文專指「得到自由的奴隸」。
◎保羅在7:23中特別提到他自己對奴隸制度的看法,基本上保羅是反對
奴隸制度的。
然而這自由也不是非爭取到不可的東西,如果沒有擁有
,也應該先安於現狀。
經文:論到童身的人,我沒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憐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見告訴你們。
因現今的艱難,據我看來,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
你有妻子纏著呢,就不要求脫離;你沒有妻子纏著呢,就不要求妻子。
你若娶妻,並不是犯罪;處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
然而這等人肉身必受苦難,我卻願意你們免這苦難。
弟兄們,我對你們說:時候減少了。
從此以後,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樂的,要像不快樂;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
沒有娶妻的,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
娶了妻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
婦人和處女也有分別。
沒有出嫁的,是為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丈夫喜悅。
我說這話是為你們的益處,不是要牢籠你們,乃是要叫你們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沒有分心的事。
若有人以為自己待他的女兒不合宜,女兒也過了年歲,事又當行,他就可隨意辦理,不算有罪,叫二人成親就是了。
倘若人心裡堅定,沒有不得已的事,並且由得自己作主,心裡又決定了留下女兒不出嫁,如此行也好。
這樣看來,叫自己的女兒出嫁是好,不叫她出嫁更是好。
丈夫活著的時候,妻子是被約束的;丈夫若死了,妻子就可以自由,隨意再嫁,只是要嫁這在主裡面的人。
然而按我的意見,若常守節更有福氣。
我也想自己是被神的靈感動了。
7:25-7:40註釋:四、守獨身的問題7:25-40
(一)保羅回答關於守獨身女子的問題,認為保持現狀比較好。
7:25-27
●「童身」:指「守獨身的女子」,原文是陰性名詞。
●「意見」:指「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據我看來」:表示這意見不是一個硬性的命令,而是一個建議。
●「艱難」:原來指「外在或內在的沈重責任」。
這字在聖經中用來指
基督第二次再來前的災禍,保羅也用來指他所受的「困苦
患難」。
本節可能兩方面的意義都有。
由希臘文的時態看
來,這「艱難」已經開始,並且繼續存在。
●「纏著」:指「捆綁」或「約束」的意思。
●「不要求」脫離:有三種可能的翻譯,「不要立刻求」、「不要常常
求」、「不要繼續求」。
◎顯然保羅建議採取這種政策的理由(保羅在其他地方的意見並不相同
,例如處理寡婦再嫁的事)深受「現今的艱難」的影響。
如果我們完
全沒有考慮當時可能將要發生某些特別艱難的處境,大概會以為保羅
認為主很快就要再來。
但保羅在其他地方對主再來的日子似乎又沒有
表示出時間上的立即性(帖後2:2),因此現今的艱難
可能應該解釋成當時保羅預見哥林多教會將要面臨的一大困難,所以
要哥林多的基督徒不要改變自己的婚姻狀況。
(二)婚姻不是罪,雖然婚姻會帶來身體的苦難。
7:28
●「受」苦難:「有」。
●受「苦難」:「壓力」。
●「受苦難」:「有壓力」。
●「我卻願意你們免這苦難」:直譯是「我正設法免除你們....」,原文
並無「這苦難」,但意義是如此。
(三)因為末日將到,不管有沒有婚姻都沒有差異。
7:29-31
●我對你們「說」:此字有特別嚴肅的意思,表示所要說的話很嚴重。
●「用世物」:意思是「完全使用世上的物」,或者是指「把世界上的
物用到極限」。
●「樣子」:指「外表」。
●「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此句可以翻譯成「因為這世上的情
況都要過去」、「因為現有的這個世界快要過去了」。
「過去」是現在
式,表示真理。
所以此句不是指「這個世界即將要在這個苦難中過去」
,而是形容「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會過去的」。
◎「時候減少了」,意義可能是指7:26所提到的「艱難」危機所帶來的
影響。
(四)獨身可以便於專心服事主。
7:32-35
●「掛慮」:「憂慮」、「懸念」、「關心」,「為別人的好處著想而侍
奉關心」、「關心某事或某人的福祉」。
在此可能混雜使用
正面(關心)與負面(憂慮)的意義。
●「籠」牢:原意是「拴動物時,把繩子穿過動物的鼻子」。
●籠「牢」:意思是「丟在其上」。
●「籠牢」:意思是把對方當成是俘虜,強迫對方做不願意做的事。
●「沒有分心的事」:意思是「不叫你們心裡忙亂」。
●「婦人和處女也有分別」:這一段聖經是相當難解的聖經,比較可能的
翻譯如下:「這樣他就分心了。
沒有結婚的
婦女和守獨身的女子,掛念的是主的事,好
讓身體和心靈都成為聖潔」。
意即「也有分別」翻譯成「分心」跟7:33連
在一起,「沒有出嫁的」和「婦女」和在一
起翻譯成「沒有結婚的婦女」和「處女」。
◎保羅認為不結婚可以少受騷擾,專心服事主,因此在特別苦難的日子,
單純的安於現狀比較是明智之舉。
(五)如果自己的女朋友要結婚,他就應該結婚沒有關係,如果沒有結婚的必要
理由,打算不結婚,這樣也不錯。
7:36-38
●過了「年歲」:指「生命中的黃金時期」。
●「過了年歲」:指過了青春年少的適婚年齡。
●「自己」、「他的處女」:有兩種比較可能的解釋,一是父親和女兒,
一是一對訂婚的男女。
另外一種解釋成「一
對屬靈婚姻的男女」(結婚沒有性行為),
但這比較不可信,一方面違反第五節的教訓
,一方面也沒有證據說當時有這種情況。
(六)寡婦可以再嫁,但是應該要嫁給基督徒。
但是保羅認為如果能夠不再嫁
而守節,那就更有福了。
7:39-40
●更有「福」:「快樂」。
●「自己是被神的靈感動了」:直譯是「擁有神的靈」。
●「守節」:「守寡」。
◎保羅在提前5:9-13中鼓勵年輕的寡婦再婚。
經文: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
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
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
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
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
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
其實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
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
若有人見你這有知識的,在偶像的廟裡坐席,這人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嗎?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
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8:1-8:13註釋:伍、論祭偶像之物(8:1-11:1)
一、基本原則(8:1-13)
(一)知識不是解決此問題的重點,必須考慮「愛」的因素。
8:1-3
1.對於祭偶像之物,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都有知識。
8:1
●「知識」:個人經驗得來的知識。
●「我們都有知識」:可能是保羅由哥林多人的信上引用下來的句子。
2.但單單有知識會讓人自高自大,唯獨愛心能夠造就人。
8:1
3.一個人若自以為自己知道些東西,其實比起他所應該要知道的,他也只
能算是不知道。
8:2
●「以為」:自以為。
4.但如果有人愛上帝,那這個人就是認識上帝的。
8:3
●「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另可譯為「上帝乃是這人所認識的」。
◎保羅認為這問題要用愛心的原則來解決的理由有三:
(1)單有知識會叫人自高自大,愛心能造就人。
(2)現在擁有的知識是不完全的。
(3)愛心的意義與內涵,非常深遠。
◎保羅在此所討論的知識與愛心,是針對倫理抉擇所採用的判斷標準而
論,並非是要貶低知識高舉愛心。
(二)就知識而論:只有一位神,並且偶像不是神。
8:4-6
1.我們知道偶像在世間不算什麼,而世間只有一位真神。
8:4
2.即使真的有其他稱為上帝的,但對我們而言實際上只有一位神,就是
天父。
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
8:5-6
●「雖有」:直譯是「即使真的有」。
●「本於他」:「fromwhom」,宇宙萬物都是由天父而出。
●「歸於他」:意思是「以他為目標」?
●「藉著他」:「throughwhom」,指耶穌是創造的媒介。
◎「主」和「神」,應該是修詞學上的用法,指同樣的地位。
(三)就愛心的角度而論,我們必須體諒沒有知識人的軟弱。
8:7-13
1.人不一定都有這樣的知識,有人因為過去的習慣,還是認為自己在吃
祭偶像之物,因此良心就被污染了。
8:7
●「軟弱」:「缺少力量」、「沒有力氣」。
●「污穢」:玷污、污染。
2.其實食物不是重點,但有知識的人應當謹慎,以免成了軟弱者的絆腳
石。
8:8-9
●「自由」:允諾、許可、權柄、特權、權力或自由。
3.如果被軟弱的人看見有知識的基督徒也在廟裡吃宴席,恐怕就會讓他
因為我們的知識被破壞了。
8:10-11
●「放膽」:「建造」、「加強」或「使堅固」。
●「因你的知識」:直譯是「在你的知識裡」。
●「沈淪了」:「破壞」或「摧毀」。
應該不是指「滅亡」,而是指
靈命的大損傷。
4.因此這樣不顧軟弱弟兄的作法是得罪基督,如果食物會叫弟兄跌倒,
就應該極力避免。
8:12-13
●「傷了」:意思是「用拳頭、棍子或鞭子擊打」。
◎同樣的問題可以參考羅14:1-15:13。
其中詳細提到
信心軟弱的人不確定吃祭偶像的東西會不會得罪神,卻選擇了吃,這
樣的舉動本質上就得罪上帝。
因此軟弱的人看到剛強弟兄的舉動而參
與,等於是剛強的弟兄引誘軟弱的弟兄跌倒犯罪。
雖然這自由本是基
督徒的權利,但為了堅持這種無謂的自由傷害弟兄,就是得罪上帝了
。
經文:我不是自由的嗎?我不是使徒嗎?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嗎?你們不是我在主裡面所做之工嗎?假若在別人,我不是使徒,在你們,我總是使徒,因為你們在主裡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證。
我對那盤問我的人就是這樣分訴:9:1-9:3註釋:二、應用實例(9:1-27)
(一)保羅自由的根基。
9:1-3
1.保羅是自由的基督徒,也是使徒,並且見過主耶穌,哥林多信徒是他
的工作。
9:1
◎「使徒」:顯然是表示保羅應該擁有比一般基督徒多的特權。
2.保羅使徒的身份有哥林多信徒來當證明。
9:2-3
●「分訴」:辯護。
經文:難道我們沒有權柄靠福音吃喝嗎?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嗎?獨有我與巴拿巴沒有權柄不做工嗎?有誰當兵自備糧餉呢?有誰栽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有誰牧養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我說這話,豈是照人的意見;律法不也是這樣說嗎?就如摩西的律法記著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
」難道神所掛念的是牛嗎?不全是為我們說的嗎?分明是為我們說的。
因為耕種的當存著指望去耕種;打場的也當存得糧的指望去打場。
我們若把屬靈的種子撒在你們中間,就是從你們收割奉養肉身之物,這還算大事嗎?若別人在你們身上有這權柄,何況我們呢?然而,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嗎?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嗎?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
但這權柄我全沒有用過。
我寫這話,並非要你們這樣待我,因為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
9:4-9:15註釋:(二)保羅理應擁有的自由與權柄。
9:4-15
1.保羅可以靠福音吃喝。
9:4
●「權柄」:意思是「選擇的自由,行事的權利」,亦即「把個人資
產按自己意願決定如何處置的權利」。
2.保羅可以娶信主的姊妹,並同得經濟支持。
9:5
●「帶著一同往來」:領著在四處走。
保羅說這話的意思是要信徒也
支持傳道人的家人與妻小。
3.保羅應該可以不做一般勞力的工作,倚靠傳福音養生。
9:6-7
●「不做工」:通常指「體力勞動」,這裡可能是指「勞力的工作」。
●「當兵」:「在軍中服役」。
●「糧餉」:原指「日常的食物或口糧」,後來指軍人所領取的糧餉。
4.律法上也證明靠福音養生是理所當然的。
9:8-11
●「牛在場上踹穀」:引自申25:4的經文。
●「籠住」:這動詞是由名詞「牛或狗的罩嘴」演變來的。
意思是堵住
嘴巴。
5.保羅不用權柄的理由是「為免得基督的福音被攔阻」。
9:12
●「忍受」:原文由「屋頂」變化而來,後來轉為「遮蓋」、「隱藏」
或「忍受」的意思。
●「阻攔」:「切入」或「切除」。
6.結語:上帝命定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保羅卻沒有用過這權柄。
9:13-15
●「命定」:「下命令」或「吩咐」。
◎所以在經濟上支持傳道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應為任何理由苦待傳
道人。
經文: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
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甚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
9:16-9:18註釋:(三)保羅傳福音的心態9:16-18
1.保羅認為自己傳福音沒有可誇的,因為不傳就有禍了。
9:16
●「不得已」:被迫、必須。
●「我是不得已的」:直譯是「『必須』現在正加在我身上」。
●「有禍了」:有「災禍」或有「不利」,指任何形式的懲罰。
◎保羅認為因為耶穌已經呼召了自己,所以保羅別無選擇,因此他傳
福音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勞。
如果不傳福音,他自己就會有壞處(
背棄上帝的呼召,顯然會有損失)。
2.如果保羅甘心傳福音,就有賞賜,不甘心也不能逃脫責任。
9:17
3.保羅的賞賜就是傳福音不求酬勞。
9:18
●「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應該翻譯為「就是說不享受傳福音
應得的權利」、「這樣,我就沒有用過傳福音可以享有的權利了」
、「免得我在福音上一味享用我的權利」。
也就是這裡與保羅的傳
福音權柄無關,而是加強前面「傳福音不求酬勞」用。
經文: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
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
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
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9:19-9:23註釋:(四)保羅為福音放棄他應有的自由9:19-23
1.保羅為了福音的果效放棄他應有的自由。
9:19
2.為了福音的緣故,保羅認同傳福音的對象。
9:20-22
●「作」:「成為」。
●「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或可譯為「是在基督的律法之下」
。
不管意義為何,基督徒得救後不是沒有任何行為規範,我們仍然是
要以活出上帝明文標準所定規的生活。
●「無論如何」:「用所有的方法」。
◎「作軟弱的人」:所以他願意不吃祭過偶像的食物。
3.總結:保羅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要與其他人分享福音的好處。
9:23
●「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直譯是「為要我得以和別人在福音
上成為合夥人」。
經文: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
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9:24-9:27註釋:(五)應該為不壞的冠冕奔跑,並節制自己的權利。
9:24-27
1.在運動場上賽跑的人,為了勝利就願意放棄許多自由,我們為了不能壞
的冠冕而跑,更應樂意放棄許多自由。
9:24-25
●「場」:六百零六又四分之三呎長的競技場,大部份希臘城市都有這
種賽跑用的競技場。
◎「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保羅在此用這比喻,不是說基督徒中只有
一個人能得獎賞,而是說跑和得獎賞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
所以基督
徒必須盡力的跑。
2.我們奔跑努力的目標是確定的,所以我要好好的訓練自己的身體,叫身
體服從我,免得我把福音傳給別人,自己反而被廢棄了。
9:26-27
●「攻克」:「重重擊打」。
●「傳」:宣佈。
●「棄絕」:指物質經不起考驗而被廢棄。
◎這裡不是說保羅努力奔跑的目標是「克制自己的身體」,而是形容保
羅如何奔跑這條天路,新譯本翻譯成「我要克制自己的身體,叫身
體服我」,意義是保羅要訓練自己的身體,叫身體可以服從自己。
◎「廢棄」應該不是指得救,而是指自己因為沒有好行為,而被上帝看
為不合格的選手(也許就是得救像被火燒過的那類基督徒),沒有資
格得獎賞。
經文: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
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但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
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也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
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
」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也不要試探主(有古卷:基督),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
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
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我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我好像對明白人說的,你們要審察我的話。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
你們看屬肉體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豈不是在祭壇上有分嗎?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甚麼呢?或說偶像算得甚麼呢?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
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
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我們比他還有能力嗎?10:1-10:22註釋:三、以歷史為警戒(10:1-22)
(一)希望弟兄記得出埃及事件。
10:1-5
1.以前的祖宗們也都受洗過了。
10:1-2
●「我們的」祖宗:
1.可能指他自己和其他的猶太基督徒。
2.可能指外邦人成了基督徒以後,已經成了神的
子民,與猶太人擁有共同的祖先。
3.可能保羅直接引用猶太人對出埃及記的解釋,
而沒有加以修飾。
●「受洗」歸了摩西:有些證據顯示當時的猶太人也認為過紅海相當
於某種洗禮。
●受洗「歸了摩西」:應該是保羅根據教會的習慣把「受洗歸入基督
」改寫為「受洗歸了摩西」。
2.也都吃了靈食、靈水,而且是由基督領受的。
10:3-4
●「靈食」:指「嗎哪」。
●「喝」:第一個「喝」是過去式,第二個「喝」是過去不完成式,
表示他們繼續得著超自然的供應源頭。
猶太拉比們有一個
傳說,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時,有一塊十五呎高的磐石一直
跟著以色列人,流出水來給百姓喝。
●「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保羅是利用這個傳說,將之屬靈化作
為基督的預表。
3.但仍然倒斃在曠野。
10:5
●「倒斃」:在睡榻上躺臥伸直,或伏臥在地面。
(二)我們應該以歷史為鑑戒,不貪戀惡事、不拜偶像、不行姦淫、不試探主
、不發怨言。
10:6-11
●「也不要拜偶像」:直譯是「不要成為拜偶像的人」。
●「我們也不要行姦淫」:直譯是「讓我們停止行姦淫的作為」。
●「兩萬三千人」:依照民25:9的記載,當時一天之內死
了兩萬四千人,而非兩萬三千人。
而早先的拜金牛
犢事件中,則有三千人被殺。
●「發怨言」:此字含有「審判神」、「定罪神」的意思。
●「鑑戒」:「預表」、「預像」、「被模仿的榜樣」。
●「我們的鑑戒」:精確的翻譯是「給我們作鑑戒」。
(三)要謹慎,免得跌倒,因為你們過去所遭遇的試探,不過是人本來就可以
承受的。
當然上帝會開路,不會給我們過度的試探。
10:12-13
●「站立的穩」:原文是「安置」、「站住」的意思。
●「須要謹慎」:原文時態顯示這裡的意義是「必須繼續謹慎」。
●「試探」:原文與「試煉」相同,在此比較可能是指「試煉」。
●「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直譯是「無非是屬人的」。
意思是在人的能力
範圍或忍受程度之內。
●「出路」:指「逃脫之路」。
◎開路不一定表示在試煉中的人不跌倒,而是表明上帝會控制試煉的程度
在人應該忍耐的下去的程度。
◎也許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自以為夠堅定了,但保羅要他們謹慎,不要像
當日的以色列人自以為穩固,卻反而跌倒了。
而過去哥林多人所勝過的
試探,不是因為他們對試探的抵抗力特強,而是上帝的施恩與憐憫。
(四)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10:14-15
●「逃避」:「逃往安全之處」、「避開」、「迴避」。
●「明白人」:此字有「理解」、「聰明」、「敏感」和「作決定之能
力」的意思。
(五)聖餐儀式不是沒有意義,乃是一同有分於基督的血與身體。
10:16-18
●「我們所祝福的杯」:直譯是「我們所祝福的福杯」。
指聖餐時的「
杯」。
「祝福的杯」是一個猶太人的專有名詞
,指宴席結束前所喝的那杯酒。
保羅採用此專
有名詞,來指聖餐時同喝的杯。
●「同領」:意義是「合夥人」、「一同有分的人」,也可以用來指
「交通」、「相交」、「團契」、「fellowship」。
●「有分」:跟「同領」的意義相當。
◎聖餐的儀式就顯示出我們與上帝的交往與關係。
(六)不應該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
10:19-22
1.不信者所獻的祭不是祭神,,保羅希望信徒不要與魔鬼有分。
10:19-20
●「鬼」:原文應該譯為「非神」或「鬼魔」。
◎這裡保羅認為獻祭的後果不在乎吃喝,而在乎「有分」,意即「個人
關係的建立」。
保羅在10:19的意思是說他的立論不是要肯定偶像和
祭偶像之物有其地位,而是要表明獻祭的本質是一種交往。
2.因為我們不能與基督有分,又與魔鬼有分。
因此我們要逃避魔鬼的宴席
,不可惹上帝的嫉妒。
10:21-22
●「惹憤怒」:「惹發嫉妒」、「引起某人嫉妒」。
經文: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凡市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
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你們若願意去,凡擺在你們面前的,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
若有人對你們說:「這是獻過祭的物」,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
我說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
我這自由為甚麼被別人的良心論斷呢?我若謝恩而吃,為甚麼因我謝恩的物被人毀謗呢?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10:23-11:1註釋:四、實際生活中的應用(10:23-11:1)
(一)要為別人的益處而努力。
10:23-24
●10:23和6:12的說法幾乎一致。
●「乃要求別人的益處」:直譯是「乃要求別人的事務」。
◎保羅倫理學的原則是「造就人」、「利益別人」。
(二)市場上所賣的食物,不須要禁忌,因為萬物都是上帝的。
10:25-26
●「市」:指「食品市場」,指「市場中賣肉和其他食品的商店和攤
子」。
◎當時祭祀過的肉有些部份流入市面出售,保羅的意思是不必為自己
的良心緣故去詢問那一份食物是不是獻祭過的。
也就是不須要過分
關心到底市場上的食物有沒有獻過祭。
(三)在不信之人的宴席之中,也可以坦然的吃。
10:27
●「宴席」:這裡指的是一個普通的宴席,而不是在廟裡的宴席。
(四)如果有人提醒自己吃的是獻祭過的物,就為對方的良心不吃。
10:28-30
●「謝恩」:「帶著感恩的心」。
●「毀謗」:「說壞話」、「破壞人的名聲」。
◎當有人提醒自己,表示提醒的那人在乎基督徒吃或不吃祭偶像的食物
。
因此基督徒應該為這樣的人不吃,因為這樣的人可能因為基督徒吃
祭偶像的東西而論斷或毀謗基督徒或者因而立場動搖。
(五)吃喝或做事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10:31
●「榮耀」:字義是「光明」、「光輝」、「燦爛」,引伸為「名望」
、「聲譽」、「尊榮」。
此處是「尊榮」的意思。
◎「榮耀神」也是保羅的倫理學準則之一。
(六)避免讓他人跌倒,求他人的益處,目標是要人得救。
10:32-33
(七)保羅要哥林多信徒效法他,正如他效法基督一樣。
11:1
●「你們該效法我」:直譯是「你們要作我的模仿者」。
◎這裡提到三種情況,廟中的宴席有祭祀鬼神的成分,所以不宜參加。
一般市場買的肉可以隨意而吃。
一般家庭中的宴席,如果沒有人特別
聲明與偶像有關,就可以吃,如果有人聲明食物與偶像有關,就應該
為在場的人內心的疑慮而不吃。
經文:我稱讚你們,因你們凡事記念我,又堅守我所傳給你們的。
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
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或譯:說預言;下同),若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
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
女人若不蒙著頭,就該剪了頭髮;女人若以剪髮、剃髮為羞愧,就該蒙著頭。
男人本不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
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並且男人不是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為男人造的。
因此,女人為天使的緣故,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
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
因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萬有都是出乎神。
你們自己審察,女人禱告神,不蒙著頭是合宜的嗎?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男人若有長頭髮,便是他的羞辱嗎?但女人有長頭髮,乃是她的榮耀,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
若有人想要辯駁,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規矩,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
11:2-11:16註釋:陸、論教會崇拜(11:2-34)
一、女人蒙頭的問題11:2-16
(一)保羅稱讚哥林多信徒,紀念保羅並堅守保羅所傳的。
11:2
●「我所傳給你們的」:直譯是「我所傳給你們的傳統」。
(二)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
11:3
●原文在第三節開始有一「但是」和合本沒有譯出。
●「男人是女人的頭」:可以譯為「丈夫是妻子的頭」。
●「頭」:舊約中「頭」可以指一群人的領袖,不過此書的收信人是希
臘人,而真正的希臘文用法中,「頭」並沒有「領袖」的意
思。
而是指:
(1)指一個整體中較特出的部份,也就是較具決定性的部份。
(2)來源或源頭。
而本章保羅的意思比較可能是指「來源」或「源頭」。
●「各人」:應該譯作「各男人」,指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在內。
●此處保羅提出的是一系列起源和順服的關係:神、基督、男人、女人。
(三)男人禱告和講道時不能蒙頭。
11:4
●「蒙頭」:猶太人公開禱告時戴著「tallith」(這是一條四方形的巾
、鑲邊,每邊有八個繸子,每一挑繸子上打個五個結),而
希臘人不論男女都不蒙頭。
不過當日的猶太人是否有禱告蒙
頭的習慣,現在是無法確定的。
●「羞辱自己的頭」:可能是指「羞辱基督」或「羞辱自己的頭」。
也有
可能兩種含意都存在。
(四)女人禱告或講道時必須蒙頭,否則就羞辱自己的頭,有如剃髮一樣。
11:5-6
●「不蒙著頭」:直譯是「未加蓋棚的頭」。
而這裡「女人蒙頭」的意
義是指公眾崇拜時,把頭和上身都遮著,而不是只有
遮著臉。
●「羞愧」:赤裸、羞辱。
●「女人若以剪髮、剃髮為羞愧」:直譯是「若剪髮、剃髮對女人是羞
愧的」。
◎在希臘人中,有不少妓女,哥林多城內尤其多,這些妓女不蒙頭在外
四處行走。
女奴則是剃光頭,當時對犯姦淫的女人之懲罰也是剃光頭。
(Findlay的資料)
◎所以保羅在這裡可能引用當時的習慣,表明女性在公開場合不蒙頭,
有如把自己的身份當成是妓女,那乾脆就剃頭表示自己是犯姦淫的好
了。
◎保羅這裡的教訓顯示當時必然有女性到各不同地點公開禱告或講道,
並且保羅必然不反對女性公開禱告和講道(這樣的結論顯然和
林前14:33-36提前2:11稍有出入,但這裡的確
顯示出這樣的狀況)。
(五)由創造論男人不蒙頭、女人蒙頭的理由:11:7-10
1.男人是上帝的形象和榮耀,女人是男人的榮耀。
11:7
◎男人是上帝所造萬物中最特別的,因此彰顯出上帝的榮耀。
而女人
由男人而出,男人的身上可以產生這樣細緻精密的女人,因此女人
是男人的榮耀。
2.起初女人由男人而出。
11:8
●「起初」:應該翻譯為「因為」。
3.女人為男人而造。
11:9
●11:8-9應該是來補充「女人是男人的榮耀」用的。
4.女人為天使的緣故應該有服權柄的記號。
11:10
●「因此」:直譯是「因這理由」。
●「女人為天使的緣故」:一般說來有以下幾種解釋
(1)指創6:2的「神的兒子們與人的女子交合的事」,但這
解釋並不合理,一方面此創世記經文的解釋未必與天使有關,另
一方面這解釋似乎也沒有理由解釋為何只在講道、禱告時才需要
蒙頭。
(2)天使乃被造之物的守護者,因此天使最厭惡看到的就是11:3
所提到的起源和順服原則受到違反。
也有學者引用死海古卷的資
料,指出天使臨在聚會中,違反原則和秩序的事乃是對天使的冒
犯。
這樣的說法比較可能。
●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原文是「主動式」,亦即不是「服權
柄」,而是「有權柄」。
●「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原文直譯是「保持其頭上的權柄」。
因為女人是男人的榮耀,男人是上帝
的榮耀,因此在公開的聚會中應該高
舉上帝的榮耀而不是高舉男人的榮耀
,所以蒙頭是在上帝面前表示遮蓋男
人的榮耀,也是表示在上帝的權柄下
所給予女人的教導權柄。
另有一說是說女人藉著蒙頭表示正式
承認男人的權柄。
藍賽爵士表示:在東方,面巾是婦女
的權柄、尊貴、威儀。
一個戴上面巾
的婦女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5.但是男和女不是有絕對的地位差異,而萬有都是來自神。
11:11-12
◎此處是用來限定前面的思想,表示男女不是有絕對的地位與角色差
異,女性出於男性、男性也出於女性,兩性也是彼此需要。
(六)由本性論蒙頭的理由。
11:13-15
1.人自己審查就能知道女人公開禱告蒙頭是合宜的。
11:13
2.人的本性顯示男人不應蒙頭,女性應蒙頭。
11:14-15
(七)眾教會都是如此遵行。
11:16
●「想要」:「似乎是」、「想作」、「試圖去作」。
●「辯駁」:「喜好爭辯」。
◎顯然的保羅在此要解決的是婦女在公眾聚會時要不要蒙頭的問題,首先他
由當時的風俗習慣來談為什麼男人不應該蒙頭,而女人講道應該蒙頭。
因
為要顧慮當時的人的看法,所以女人公開聚會時應該要蒙頭。
然後保羅由
上帝的創造與榮耀的角度來談蒙頭問題,表示公眾崇拜的場合,應該要彰
顯上帝的榮耀,而遮掩男人的榮耀。
並且為了維護創造的次序與原則,女
人公開講道或禱告時,應該戴上面巾以表示其尊重上帝的榮耀並彰顯上帝
給予的權柄。
最後,以當時人的本性來佐證其立論,並說明當時其他教會
婦女參與公眾聚會都是蒙頭的。
◎今天,我們的社會中「戴面巾」不再有當日「服權柄」和「遮掩榮耀」的
意思,不蒙頭也不再是一種放蕩或淫亂的表示,蒙頭也不再顯示婦女的權
柄與尊貴。
因此我們也就不需要用一個小帽子來代替長長的面巾為要遵守
保羅的教訓。
但這裡所提的,我們是不是由心中遵守?我們是不是順服「
基督─男人─女人」的來源與順服原則?在公眾聚會中是不是遮掩人的榮
耀,高舉上帝的榮耀?我們是不是願意為今日的一些不違背上帝心意的風
俗放棄自己的部份自由?這些遠比死守蒙頭教訓重要多了。
經文:我現今吩咐你們的話,不是稱讚你們;因為你們聚會不是受益,乃是招損。
第一,我聽說,你們聚會的時候彼此分門別類,我也稍微地信這話。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
你們聚會的時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為吃的時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飯,甚至這個飢餓,那個酒醉。
你們要吃喝,難道沒有家嗎?還是藐視神的教會,叫那沒有的羞愧呢?我向你們可怎麼說呢?可因此稱讚你們嗎?我不稱讚!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
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原文是睡)的也不少。
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
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
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
若有人飢餓,可以在家裡先吃,免得你們聚會,自己取罪。
其餘的事,我來的時候再安排。
11:17-11:34註釋:二、守聖餐的問題11:17-34
(一)以下所說的不是稱讚,因為哥林多教會的聚會是招損。
11:17
●「吩咐你們的話」:原意是「把信息一個接一個的傳達下去」。
此字
特別用於軍隊裡,指揮官下達的命令,屬下層層
傳達下去。
●「聚會」:「聚集」或「前來聚集在一起」。
(二)聚會時分黨,這是錯誤的,但也難以避免。
11:18-19
●「聚會」:本節中用的「聚會」與前一節不同,意思是「一起來教會
的時候」。
●「我聽說」:原文的時態表示保羅不斷的聽到他們之間分黨結派的事。
●「不免有」: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應當有」。
表示哥林多教會的情況不
是很好,所以應當會有這種問題。
●「分門別類」:「分裂」的意思。
●「我也稍微的信這話」:表示保羅對傳聞有所保留。
●「分門結黨」:原意是「選擇」、「支持某一邊」。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原文直譯是「在你們中間也應該
有分門結黨的事」。
●「有經驗的人」:指那些「經過試驗,被證實為真實的人」。
●「顯明出來」:「敞開在眼前」、「視力所可以看見」、「明顯可
見」。
◎分門結黨的事會讓真正經的起考驗的人被顯明出來,到底誰真正為上帝
的國著想,誰是真正容忍該容忍的,堅持該堅持的,因為分黨的情況,
慢慢的就會被顯明出來。
(三)哥林多教會的愛筵混亂,算不上是吃愛筵。
11:20-22
●「主的晚餐」:可能是指「愛筵」或指紀念主的「聖餐」。
不過當時
的愛筵,是在聖餐前或聖餐後所舉行的教會聚餐。
●「先吃」:在別人之前先拿。
●「那沒有的」:可能指「貧窮人」。
◎當時的愛筵,是各人把自己家中的食物帶來分享給弟兄姊妹,而哥林
多教會富有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理會貧窮的弟兄的缺乏,就自己大吃大
喝起來。
當時貧窮的弟兄可能要做工,或者是奴隸的身份,所以可能
會晚點到達愛筵,而富有的弟兄早就已經開始吃喝了(反正食物大概
大部份也是他們準備的)。
這樣的舉動不但藐視教會的合一關係,也
傷害貧窮的基督徒。
◎在愛筵的時候,有些人自私的先吃起東西來,甚至吃到酒醉,而後到
的人沒東西可吃,以致飢餓。
這種自私的行為,怎麼算是紀念主的行
動呢?這樣的自私行為,讓前面或後來的聖餐也變得沒有意義了。
許
多的資料告訴我們,這樣在宴席中有人喝醉,有人飢餓的情形就連在
非基督徒的吃飯聚會中都不會發生。
難怪保羅如此憤怒。
(四)真正的聖餐來歷是由耶穌所領受的,是耶穌被賣前一夜設立的。
11:23-26
●「領受」、「傳」:兩字是「承襲傳統」和「傳遞傳統」的技術性字
眼。
保羅的意思是「我接受的傳統來源是主自己
」。
●此段記錄與路22:17-20幾乎完全一致。
●「這」是我的身體:是中性的代名詞,應該是指「全句的整個行動」。
●「記念」:「提醒」、「記念」、「回憶」。
●「約」:是指「兩邊同意的事或合約」。
此字也可以用來指「遺囑」。
(五)聖餐的意義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再來」。
11:26
●「表明」:「口頭宣告」、「公開宣告」。
(六)因此不按理吃聖餐就是觸犯基督的身體和血了,因此人應當謹慎省察。
11:27-29
●「不按理」:原文亦可譯作「不配得」。
在此應該是「用不合適的態
度」。
●「干犯」:「得罪」。
●「省察」:「試驗」的意思。
●吃喝自己的「罪」:「審判」、「定罪」。
◎「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若不辨明聖餐是代表主的身體。
(七)干犯聖餐的結果,導致上帝的懲治。
11:30-33
●「懲治」:「訓練孩童」,「用言語、責打或受苦來管教孩童」。
◎這裡的受審,不是指末日的審判,而是指被上帝懲治管教的事,應該
是指30節中有些人生病或死亡的事情。
這些苦難是因為犯錯而臨到,
目標是要基督徒成長,而不是要基督徒滅亡。
(八)因此聖餐聚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其他細節保羅到訪時會安排。
11:33-34
經文: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
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隨事被牽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啞巴偶像,這是你們知道的。
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12:1-12:3註釋:柒、論屬靈恩賜(12:1-14:40)
一、恩賜的本質與功用(12:1-31)
(一)恩賜的評定12:1-3
1.關於屬靈的恩賜方面,保羅希望哥林多教會知道以下的真理。
12:1
●「屬靈的恩賜」:也可以翻譯為「屬靈的人」。
不過意義差異並不
大,因為都是指著擁有並使用聖靈恩賜的人。
◎12:1的語法和8:1幾乎完全一樣,顯然也是為了回答哥林
多教會的特殊問題。
◎自古以來,人們公認有些人比較與靈界接近,有時候這些人會有奇
特的表現,整個人仆倒、說話痴狂等等。
這類奇怪的表現成為這些
人內在之神靈的標記。
自聖靈降臨以後,也有不少基督徒表現類似
的屬靈恩賜,「方言」在周遭環境的信仰經歷影響下,也成為初期
基督徒所認為的「屬靈人」標記。
但保羅在此提出的觀念是與當時
一般人的觀念不同的,他認為聖靈的恩賜是以不同的型態臨到每一
個基督徒的,而且「方言」不是最重要的屬靈標記,甚至也不必然
與屬靈程度有關。
2.哥林多基督徒以前雖然敬拜偶像,但是在聖靈說話的,沒有不說耶穌
是主的。
12:2-3
●「被牽引」:「用暴力帶走」。
●「被神的靈感動的」:意思是「靠著神的靈說話的」或者是「在神
的靈裡說話的」。
●「咒詛」:本意是「收藏的東西」,後來引伸為「供物」。
因為供
物的所有權已經轉移給神而不屬於人,所以後來又有了
「毀滅」的意思,尤其經常使用於「宗教性的毀滅」上
。
因此此字就有「咒詛」的意思。
●「主」:通常是指神,但是在羅馬當時的皇帝崇拜中,也經常使用
「主」這個詞來稱呼羅馬皇帝。
◎評判是不是出於聖靈的標準,不在於說話的方法,而在說話的內容
,看到底這人是不是尊耶穌是主。
我們周遭的信息到底是不是出於
聖靈的呢?經文: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
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
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
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12:4-12:11註釋:(二)恩賜的合一12:4-11
1.恩賜、執事、功用可能有差異,但來源確是相同,三一神在眾人中運
行一切的事。
12:4-6
●「恩賜」:此字是指「聖靈把特別的品質給與特選的人」。
此字與
「恩典」同一字根,可以翻譯為「恩惠的禮物」。
●「有分別」:指「差異」、「不同」。
●「聖靈卻是一位」:直譯是「卻是相同的靈」。
●「執事」:由「僕人」變化而來,指「服事的工作」。
●「主卻是一位」:直譯是「但卻是相同的主」。
●「功用」:原意是「運作」、「功用」、「使發生力量」。
這裡是
指做了某一件事情以後所產生的結果。
●「神卻是一位」:直譯是「但卻是相同的神」。
2.聖靈在每個人身上彰顯不同的工作,目標是叫人們得益處。
12:7-10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直譯作「給與個人聖靈的顯明」或「每個
人都蒙給與『聖靈的彰顯』」。
●「智慧的言語」和「知識的言語」之間的分別並不是很清楚,也難
以確定。
甚至有人認為根本是同一件事,這裡不過是修詞上的用法
而已。
●聖靈賜他「信心」:應該不是指得救的信心,而應該是指13:2
行神蹟的信心。
●「醫病」的恩賜:原文是複數,可能代表醫每一種病有不同的恩賜
。
●「先知」:不一定是說預言或預告未來的事,而是指在聖靈的帶領
下,把上帝的信息表達出來。
●「能說方言」:原文意思是「多種語言」,原文中「語言」這個字
可以指「舌頭」,也可以指「語言」。
這裡未必指
某種特定的舌音,而可能包含各地真實使用的語言
(徒2:5-21)。
◎恩賜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有的,而非少數人所特有的。
3.恩賜都是聖靈隨自己的意思分給每個基督徒的。
12:11
●「分給」:「主動分配」。
●「己意」:「意志」或「決定」。
這也表達出聖靈是有位格的存在
,而不只是一股能力而已。
◎這裡明顯表示各樣的恩賜是聖靈隨自己的意志分給基督徒的,與靈
命高低、行為好壞並無直接關係。
經文: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
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
」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
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
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
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
12:12-12:31註釋:(三)恩賜的多面性與分工12:12-31
1.基督徒之間的關係有如身體有不同的肢體一樣,既分工又合一。
12:12-14
●「基督」:在此是修辭上的用法,指「藉基督而結合,並以基督為根
基的團體」。
●「從一位聖靈受洗」:原文應該是指「聖靈的工作範圍或環境」而不
是指「聖靈是工作的經辦者」。
此處表明只要
是真基督徒,就已經由聖靈受過洗了(原文時
態表示過去某一時間發生的事),因此可能是
指「基督徒新生命的誕生」、「聖靈的內住」
或者「表明接受耶穌為救主的洗禮」。
●「飲於」一位聖靈:原意是「灌溉」,引伸作「豐富的供應」的意思
。
2.各種肢體不能因為不是某種肢體就不屬於身子。
12:15-16
◎可能哥林多教會有某些基督徒覺得自己不夠有恩賜,所以以為自己不
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懷疑起自己的得救。
而保羅在此特別聲明,不
論是自己的看法如何,不同恩賜的基督徒還是屬於同一個基督的身體
。
3.分工是為了照顧到身體各方面的需要。
12:17-18
●「隨自己的意思」:直譯是「按他所願」、「按他的意志」。
4.肢體共同屬於一個身子,每個肢體不能說自己不需要對方。
12:19-21
◎可能有些自以為擁有大恩賜的人看不起比較沒有恩賜的人,而保羅
在此澄清:不能因為功用的低微或不同就可以被捨去或忽略。
5.我們照顧軟弱和不體面的肢體,上帝也這樣加意照顧有缺欠的肢體。
目標是希望肢體之間能夠彼此相顧,而避免分門別類。
12:22-25
●「配搭」:「調和」、「混在一起」。
●「相顧」:「思慮」、「憂慮」。
●「分門別類」:在此應該解釋成「毫無感覺」、「蔑視」、「嫉妒
」。
6.在人身上,只要有一個肢體受苦,就是身體受苦,就是所有的肢體受
苦,得榮耀也是如此。
而基督徒的集合就是基督的身體,每個基督徒
都是其上的肢體。
12:26-27
7.上帝在教會中也設立了各樣的職分與恩賜,總不可能每個人都擁有一
樣的職分吧。
12:28-30
●「先知」:指「為上帝和基督說話的人」。
●「教師」:「教導人的人」。
●「幫助人的」:可能指當時執事所負責的工作之一,亦即幫助窮人
和病人。
●「治理事的」:指「管理的工作」或「管理的恩賜」。
◎此處保羅似乎特別看重「使徒」、「先知」、「教師」三個恩賜。
◎此處的「使徒」到底是指「耶穌設立的十二使徒」還是指「被差派
出去傳福音的」,並不確定。
如果是前者,今日應該已經沒有此職
分了,如果是後者,那還會有此職分。
8.保羅鼓勵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追求那些更大的恩賜。
12:31
●「切切的求」:原意是「貪戀」、「嫉妒」、「熱切的願望」。
而且
原文是現在式,表明保羅鼓勵基督徒不斷的渴望更好
的恩賜。
●「更大的恩賜」:原文中「恩賜」是複數,亦即並非指第十三章的
「愛」,而是指12:28的恩賜排名。
◎極有可能哥林多教會把最後的「說方言」恩賜當成是最重要的恩賜
,而保羅鼓勵哥林多教會信徒追求前三項恩賜。
◎保羅雖然強調基督徒應該追求更有用的恩賜,卻也沒有忘記把恩賜
的所有權歸給聖靈與上帝。
因此雖然我們熱切的求,卻也應該尊重
上帝的主權。
◎「最妙的道」:應該就是指十三章的「愛」。
經文: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13:1-13:3註釋:二、愛的原動力(13:1-13)
(一)沒有愛,所有恩賜能力與善行都失去意義。
13:1-3
●「萬人的方言」:指「多人的多種方言」。
●「並」:可以譯為「不但....並且也」。
亦即能說人懂的方言以及天
使的言語。
●我就「成了」鳴的鑼:原文的時態是表明「已經變成」而且「現在也
是這樣的人」的意思,而不是「將要變成」的
意思。
●「鳴」:「echo」、「響聲」或「迴音」。
●「鑼」:原文是「銅」,引伸為「銅製品」。
●「算不得甚麼」:並非指「算為沒有用的人」而是指「根本就等於
不存在」。
●「賙濟」:原意是「餵養」或「飼」。
●「捨己身叫人焚燒」:雖有抄本上的差異,但還是解釋成「叫人焚燒
」比較合理,意思是不惜以最痛苦的方式自我
犧牲。
●於我無「益」:指「得益處」或「有價值」。
◎仁愛:詳情可見林前13所記。
希臘文有四種愛
a.第一個是「eros」指兩性之間的愛情,此字總是含有性
愛的意思。
此字沒有在新約中出現。
b.第二個是「storge」指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
,及親戚之間的愛,此字也沒有在新約中出現。
c.第三個是「philia」,描寫一種同時涉及身心靈的熱情
,親密而溫柔的關係,係人間最高的愛,但它的光仍會
搖曳不定,它的熱仍然可以冷卻。
此字是非宗教的希臘
文文獻裡最高的「愛」字。
d.第四個是「agape」,此字是新約作者常用的「愛」字
,此字的名詞從來沒有在非宗教的希臘文文獻中出現過
。
●agape和philia之間的區別在於後者是較為本能性,較多涉
及自然流露的感情或強烈的愛的感覺。
前者則意味著經過思
考而做出選擇,並且有敬重、尊崇的含意。
所以新約提到人
對上帝的愛時,都是用前者。
但是論到上帝愛祂的兒子,則
前者、後者(約5:20)都有使用。
●agape的基本意義:
a.一種普及萬人的善意及相應的行為。
b.有責任及能力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去尋求別人的最高利
益,不管那人是誰,也不論他所做或曾做的是什麼事,也
不計較他對此愛的回應如何。
換言之,「功過應得之賞罰
」這個觀念在基督化的愛中是沒有地位的。
c.此愛與人間的愛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後者是一種「
不由自主」的反應,但前者乃是一種整個人的操練,不是
一種毫不費力便自然產生的情感上的回應。
而是以意志克
服自己,使自己能愛人的自我征服。
d.一種熱誠而深切的關心別人,設身處地的關心別人的愛。
●此種愛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a.應是基督徒生活的氣氛、是基督徒行事為人不變的動機。
(弗5:2西3:12,14林前16:14)
b.此愛是基督徒合一的秘訣。
(西2:2)
c.愛是持守真理應有的態度,基督徒的自由應受愛的支配。
(弗4:15)
d.愛是帶來實際行動的,導致實際的捐輸與真誠的寬恕。
(林後8:7,8,24)
e.此愛不是受感情左右、軟弱無力的東西,而是具備敏銳的
洞察力,能辨別是非,在需要時也不避諱嚴詞譴責和警告
。
(腓1:9-10林後2:4)
●這樣的愛不是人自己可以產生出來的,而是聖靈的產品。
基督
徒需要追求愛(林前14:1),亦即追求被聖靈引導、順著聖靈
而行(加5:16,18)。
◎保羅在此先提到「方言」,應該是因為這本是最小的恩賜,卻最受哥
林多人的看重。
◎此處的幾個假設句,都是「有可能成為事實的假設」,我們豈能不謹
慎?
經文: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13:4-13:8註釋:(二)愛的真諦13:4-8
●「恆久忍耐」:意思是指「在行動或情緒發洩之前,在內心隱忍一段
相當長的時間」、「堅毅不拔,不輕易放棄」、「在
發火焚燒之前,長期的按耐」。
●「恩慈」:意思是「有用的」、「慈惠的」、「和藹的」。
在此指「
行為上的溫柔」。
●「嫉妒」:原意是「水滾開」,引伸為「強烈的嫉妒」的意思。
●「張狂」:原意是「吹脹」,這裡是指「一個人自我膨脹,好像風箱
鼓滿氣一樣」。
●「害羞的事」:指「不合宜或不合體統的行為」。
●「輕易發怒」:指「急躁、心裡不安」。
●「計算」:「記錄」、「記在帳簿上」。
意思是把對方的惡記錄下來
,準備報復對方,把帳目算清楚。
●「包容」:原意是「屋頂」,引伸為「像屋頂一樣能遮蓋、保護、容
忍一切」。
●「凡事相信」:「不懷疑人」、「對人有信心」、「不多疑」,但並
非「容易受人欺蒙」。
●「凡事盼望」:總是看事情的光明面,不失望、不絕望。
●「凡事忍耐」:不是指「漠然無奈的忍耐」而是指「主動積極的剛毅
」,意思是「堅毅不拔,像一個意志堅定的軍人,勇
往直前,不灰心、不氣餒」。
●「止息」:「跌倒」。
經文: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是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
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13:9-13:12註釋:(三)愛是永遠不會過去的13:8-12
●「歸於無有」:原意是「使荒廢」、「使不發生作用」。
●「有限」:應該譯為「局部」、「部份」,指「整體出來之一部份」。
●「完全的」:相對於前面提到的「局部的」。
●「丟棄了」:原文和「歸於無有」是同一個動詞。
●「模糊不清」:直譯是「如同猜謎」。
●「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原文是「如同我被完全知道」。
◎「鏡子」:當時的鏡子是用金屬磨光製成,哥林多城就以出產鏡子聞名
。
這種金屬鏡的效果比較差,影像模糊。
◎保羅在此用大人丟棄小孩子的思想與心思和人們選擇清晰的面對面代
替模糊的鏡中影像來說明當完全的臨到,我們就不須要再汲汲於現在
這些不完全的東西了。
經文: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13:13-13:13註釋:(四)結論: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但其中最大的是「愛」。
13:13
●「常存」:也可以翻譯為「所剩的」。
●「如今常存的」:是指今日所有的一切,最後會剩下的,就是「信、
望、愛」。
●「信」:這裡的「信」與前面的「信」不同,是指「把上帝當上帝」
那種關乎救恩的信。
●「望」:就是加爾文所謂的「信裡的堅忍」。
「望」就是信裡所強調
的未來部份,指向尚未看到的事。
經文: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
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
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
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
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
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
14:1-14:5註釋:三、兩種恩賜的比較(14:1-25)
(一)要羨慕作先知講道的恩賜過於說方言的恩賜。
14:1-5
1.一方面要追求愛,另一方面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尤其是先知講道的
恩賜。
14:1
●「追求」:原意是指「獵人之追逐獵物」,原文時態是現在式,表
示「繼續不斷的追逐」。
●「切慕」:與林前12:31的「切切的求」是同一個字,原意是
「貪戀」、「嫉妒」、「熱切的願望」。
在此也是指「
繼續不斷的切慕」。
◎保羅把愛心和一般的恩賜分開,似乎對保羅而言,愛心是運用恩賜
的基本原則。
◎保羅在此指出除了「信望愛」以外,一切的屬靈恩賜中,以「作先
知講道」最重要。
2.說方言:
(1)不是對人說、沒有人聽出來。
14:2
●「聽出來」:直譯是「聽」、「知道」、「瞭解」。
可以指「聽到
聲音」也可以指「瞭解聲音的含意」,在此的意義應
該是後者。
(2)是對神說、心靈裡講說各樣的奧秘。
14:2
●「在心靈裡」:可以譯為「在心靈裡」或「藉著聖靈」。
(3)造就自己。
14:4
◎這裡討論的方言顯然不是徒2中的「方言」,而是一種
人聽不懂的語言。
3.先知講道:
(1)對人說。
14:3
(2)為要造就、安慰、勸勉人。
14:3
●「造就」:意思是「建立」、「建造」。
●「安慰」:意思是「鼓勵」、「呼召到身邊來」。
●「勸勉」:意思是「激勵人的話」。
(3)造就教會。
14:4
4.原則是造就教會的恩賜比造就自己的恩賜強,所以作先知講道的恩賜比
說方言強。
14:5
●「使教會被造就」:直譯是「使教會能接受造就」。
◎所以方言的內容很有可能讓人得益處,只是要經過翻譯的手續,才能
使人聽懂。
經文: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裡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你們講解,我與你們有甚麼益處呢?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或簫,或琴,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甚麼呢?若吹無定的號聲,誰能預備打仗呢?你們也是如此。
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怎能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呢?這就是向空說話了。
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
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
14:6-14:11註釋:(二)說方言對人的悟性沒有幫助,對福音也沒有直接的幫助。
14:6-11
1.如果以前保羅到哥林多教會只說方言而不用人可以明瞭的方式傳福音
,對哥林多基督徒有什麼幫助呢。
14:6
◎保羅在此處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哥林多教會應當追求可以造就別人的恩
賜。
2.如果聲音沒有分別,人聽不懂,就不能領會,聲音就沒有意義了。
14:7-8
●「有聲」:直譯是「只發出一個聲音」。
●「無氣」:「沒有魂」、「沒有生命」。
●「簫」:指「管樂器」。
●「琴」:指「弦樂器」。
●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指人或樂器所發出的樂音。
●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不同」。
●「無定的」:「不確定的」。
3.人的舌頭也是一樣,如果說的話讓人無法明白,就失去說話的意義與
溝通的可能了。
14:9-11
●「容易明白」:「清晰」、「明白」、「記號清楚」。
●「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直譯是「你若不藉著舌頭發出清晰
的話」。
●「向空說話」:原文時態顯示是「繼續不斷的向空氣說話」。
●「無意思的」:「含義不明的話語」。
●聲音的「意思」:「力量」。
「聲音的意思」是指「聲音的力量」。
●「化外之人」:原指「不懂的言語」(聽起來像一串「barbar」的
語言),後來引伸為「野蠻民族」。
◎樂器的聲音如果讓人聽不懂,那就失去了意義,這是眾人皆知的
道理。
那人說話讓人聽不懂,有什麼意義呢?徒然造成雙方的誤
會,並使雙方彼此看輕罷了。
經文:你們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
所以那說方言的,就當求著能翻出來。
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
這卻怎麼樣呢?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
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
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
14:12-14:19註釋:(三)既然渴慕恩賜,就應當多求能有造就教會的恩賜。
先知講道能直接造就
人,而說方言如果沒有透過翻譯,就不能造就人,因此應當追求前者。
14:12-19
1.既然切慕屬靈的恩賜,就要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
14:12
●「當求」:原文的時態顯示是「應當繼續不斷的追求」。
●「多得」:「豐富」、「增加」。
2.因此說方言的應當求能夠翻譯出來。
14:13
3.用方言禱告是靈在禱告,但是我們應該「思想」和「靈」兩者兼顧,
以免其他人無法與你共享禱告也無法受造就。
14:14-17
●我的「靈」:可能是指「人相對於肉體那部份表現」,或者指「賜
給我的聖靈」。
兩者都有可能。
前者的問題是保羅沒
有使用過這種說法,後者是「我的靈」這樣的用法奇
異。
●「悟性」:指「知識和思想」、「理性」。
●「沒有果效」:「沒有結出果子來」。
●「那在座....的人」:指「那充滿該地方的人」。
●「不通....的人」:指「沒有技巧」、「不會」的人、「門外漢
」、「業餘人士」、「普通人」。
●「阿們」:「真實」的意思,這裡表示聽禱告者的回應,表達這
禱告也是聽禱告者真實的心聲。
4.保羅說方言比哥林多教會多,所以他有資格下如此的結論,就是在
教會中用思想教導人遠強過說方言。
14:18-19
●「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直譯是「但在教
會中,我寧可用悟性說五句話,以便教導別人」。
●「萬句」:是希臘文數字符號中的最大數目,這裡的意思接近於今
日的「無限多句」。
經文: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
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
律法上記著:主說: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雖然如此,他們還是不聽從我。
這樣看來,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不信的人;作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信的人。
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若都作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他心裡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神,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
」14:20-14:25註釋:(四)在心志上要作大人,應該多追求先知講道的恩賜,不要反而切慕說方言
的恩賜過於一切。
14:20-25
1.應該在思想上當大人,在惡事上作嬰孩,不要無法分辨是非。
14:20-21
●「心志」:指「思想」或「理解」。
●「不要作」:原文的時態顯示「停止!不要繼續在心志上當小孩
子」。
●「大人」:「成熟」或「完全」。
◎顯然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執著於追求方言恩賜的努力實在是「思想
上幼稚」的舉動,因此保羅阻止他們繼續這樣的追求,而要他們能
夠有成熟的想法。
2.聖經上的教導說明說方言是為不信的人當證據,而作先知講道是為信
的人當證據。
14:21-22
●此段取自賽28:11。
●「外邦人的舌頭」:直譯是「別的方言」。
●「證據」:原意是「記號」。
●「作證據」:可能是指「作審判的記號」。
◎這一段的用意難解,以賽亞書的原意是說「以色列人既然輕視上帝
的話,上帝就要透過外族人來審判並教育這些不信的以色列人」
。
因此這裡保羅的意思應該是「方言成為不信者的審判證據,表明
他們不聽上帝的話,上帝就用他們聽不懂的語言來表達他們不聽的
奧秘與救恩」。
先知講道呢?可能是用人聽的懂得的話講述上帝的
奧秘與救恩,來成為那些願意聽上帝話的人的蒙恩證據。
3.教會聚會的時候,方言不能勸服外人,而先知講道能夠幫助人認識上
帝。
14:23-25
●「癲狂了」:「發瘋了」、「發狂了」。
●「勸醒」:「經過試驗,使確信」,意思是「在強烈的證據下,使之
確信」。
●「審明」:「檢驗」、「重複的檢查」。
有如在法庭中,一個人經過
法官的盤問,調查。
◎兩種恩賜發揮到極至時,方言沒有積極的效果,而先知講道有積極的
效果,因此應該追求先知講道,而避免拚命追求花俏的方言恩賜。
經文: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
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
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
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
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
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14:26-14:33註釋:四、公眾敬拜守則(14:26-40)
(一)聚會時發言的原則14:26-33
1.聚會時不管有任何表達或儀式,都應該以造就為原則。
14:26
●「你們聚會的時候」:意思是「每當你們聚會的時候」。
●「詩歌」:指當場即席著作唱出來的詩歌。
●「教訓」:指的是「基督徒信仰的教導」。
●「啟示」:指的是上帝對某些基督徒的特別指示,也許是先知講道
或類似的信息。
●「翻出來的話」:指「方言的翻譯」。
●「造就人」:原文無「人」,而可能指「造就教會」。
2.說方言時要少數人輪流說,並且要翻譯出來,否則就應該閉口私下
說。
14:27-28
●「閉口」:原文的時態指「繼續閉口」。
◎這裡顯示出哥林多教會聚會時可能有許多人同時說起方言來,而保
羅在此禁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另外保羅在此命令說方言者在某些情況下閉口,表示方言恩賜並非
無法控制的恩賜,而且說方言的人應該預先會知道自己將要說方言
,才有可能預先找翻譯方言的人。
3.講道時也必須是少數人輪流說,其他人要慎思明辨。
14:29
●「慎思明辨」:「分開」、「區別」、「判斷」。
4.要禮讓後得啟示的人,一個一個有秩序的講,因為先知的靈是順服先
知的,而且神不是叫人混亂,而是叫人安靜。
14:30-33
◎可能聚會時會排定某位先知講道,而如果在場有人有特殊的感動,
就可以出來發言。
◎「啟示」:這裡的「啟示」應該是指上帝在某些人心中動工,讓他
知道怎樣表達上帝的話。
啟示和先知講道是一致的事情
,而先知講道和理性與思想是一致的(見14:1-25
),因此這種啟示大概不是突如其來的超自然感應,而
可能是上帝在人心中做感動的工作,讓人可以把上帝的
話有系統的表達出來。
◎「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表示先知應該可以自我節制,也能
控制自己的恩賜。
如果一個先知不能控制自己的恩賜,恐怕就有問
題了。
因為先知能夠控制自己的恩賜,所以停下講道,禮讓後得啟
示的先知,是可能的。
經文: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因為不准她們說話。
她們總要順服,正如律法所說的。
她們若要學甚麼,可以在家裡問自己的丈夫,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
神的道理豈是從你們出來嗎?豈是單臨到你們嗎?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或是屬靈的,就該知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
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14:34-14:38註釋:(二)聚會時婦女要閉口不言14:34-38
1.婦女要閉口不言,像眾教會中一樣。
婦女要順服有如舊約聖經所說
的。
14:34
2.婦女如果要學習什麼可以在家中問丈夫。
14:35
◎這一段經文有頗多爭議,保羅在林前11中顯然允許婦女禱告和講道
,這裡很可能是因為有婦女混亂了教會的聚會,例如14:35可能是因
為有婦女在聚會中隨意發言問問題,或者在聚會中公開和先知講道
者抬槓,因此造成聚會混亂。
而非是一種原則性的作法。
此段夾雜
在保羅講述聚會秩序的經文中,應該不是一般的情況。
◎另外,當時大部份的婦女並沒有受教育,可能也的確需要依靠丈夫
作更細節的教導。
3.保羅要哥林多信徒知道他所寫的東西是上帝的命令。
14:36-38
◎單臨到「你們」:是指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們,而非指前面的婦女
。
表示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有時太自以為是。
◎這裡所提的,應該是保羅對先知講道以及說方言等的教訓,當時應
該有許多人以為自己是有上帝獨特恩典的人,主張可以隨時隨意講
話或說方言、問問題,而保羅認為這與他的教訓相抵觸的,都是有
問題的。
◎除了以上解釋外,還有人認為14:34-35是保羅引用哥林多教會某些
人的看法,然後用14:36,37駁斥,這種說法有效的解決保羅在前面
允許婦女說話,而在這裡居然寫出禁止婦女發言的講法。
經文: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也不要禁止說方言。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
14:39-14:40註釋:(三)結論:要切慕作先知講道,也不要禁止說方言。
14:39-40
●「規規矩矩」:「合宜的」、「端正的」。
◎方言雖然重要性較低,但既然是上帝的恩賜,因此也不要禁止。
經文: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
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
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
不拘是我,是眾使徒,我們如此傳,你們也如此信了。
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
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
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
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
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
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
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
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
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
因為經上說:「神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
」既說萬物都服了他,明顯那叫萬物服他的,不在其內了。
萬物既服了他,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
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我們又因何時刻冒險呢?弟兄們,我在我主基督耶穌裡,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地說,我是天天冒死。
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那於我有甚麼益處呢?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
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
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
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
15:1-15:34註釋:捌、復活的教義(15:1-58)
一、復活的確據(15:1-34)
(一)保羅重述以前傳過的福音,基督徒如果能持守這福音就必得救。
15:1-2
●「若不是....能以持守」:原文的句型顯示這是與事實相符的假設,
亦即保羅認為哥林多基督徒應該可以持守
住福音。
●「告訴」你們知道:這話有點責備的口氣。
●「因」這福音:應該是「藉」這福音。
(二)福音的中心就是基督替我們的罪死,第三天復活了,並顯現給眾人看。
15:3-7
1.福音的內容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基督替我們的罪死、埋葬、三天後復活。
15:3-4
●「第一」:不是指時間的先後,而是指事情的重要性。
●「我當日所領受」:直譯是「我也是領受來的」。
原文並沒有「當
日」。
2.基督復活後的證人有彼得、十二使徒、五百位基督徒(有一半證人還
活著)、雅各和眾使徒。
15:5-7
●「顯給....看」:此字的原意是「看見」,而且強調的是「真正的
顯見」而不是虛幻的異象。
◎「十二使徒」和「眾使徒」:十二使徒應該只是一個概括的說法,
當時猶大已經不在了。
而眾使徒的「眾」字是在原文中被強調的一
個字,可能表示包含所有的使徒,包含新選出來替代猶大的馬提亞
在內。
(三)保羅也是基督復活的見證人,這都是上帝的恩典所致。
15:8-10
●「未到產期而生的人」:原意指「流產」或「墮胎」。
保羅在此用來
形容自己是缺乏與基督在世時相處的時間,
有如缺乏孕育的時間一樣。
也有可能這是反
對他的人對他的評語。
●「徒然」:「空洞」、「沒有內容的」。
意思是上帝的恩典使保羅格
外的勞苦過於其他使徒。
●「格外」勞苦:「更多」、「超過所需」。
●格外「勞苦」:「努力工作」、「工作到精疲力盡的程度」。
(四)保羅和使徒所傳的一致,都表明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了,哥林多教會怎
麼會有人認為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15:11-13
●「傳」:原文是現在式,表示「繼續不斷的宣告」。
◎此處我們可以發現基督在保羅的心目中具有完整的「人性」,所以
如果人沒有復活這回事,基督也不會復活。
(五)如果基督沒有復活15:14-19
1.基督如果沒有復活,保羅所傳的就是枉然,基督徒信的也是枉然。
而且保羅和使徒也成了作假見證的。
15:14-15
●「所傳的」:指「所傳的道理內容」。
●「枉然」:「空空的」、「徒然的」。
●「明顯」:「給人發覺」、「被人查出」。
●「妄作見證」:「作假見證」。
2.死人如果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信徒的罪就沒有解決,不但活
的基督徒仍在罪中,死了的基督徒也滅亡了。
15:16-18
●「徒然」:「沒有真理」、「說謊」。
◎「你們仍在罪裡」:基督如果沒有復活,就表示基督不是神,無法
替代所有人的罪,那基督徒還是要為自己的罪負責,沒有任何救贖
可言。
3.這樣的話基督徒就比眾人都可憐。
15:19
(六)基督已經復活,如同死由亞當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基督而來15:20-22
1.然而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將要復活者的榜樣。
15:20
◎「初熟的果子」:表達基督是第一個死裡復活的。
2.如同死由亞當一人而來,復活也由基督一人而來。
15:21-22
●「要復活」:「給予生命」、「恢復生命」。
◎此段可以參考羅5,亞當和基督各是其族群之領袖。
亞當
犯罪,帶來整個族群的滅亡,基督順服帶來整個族群的被稱義並要
復活。
(七)復活的次序與上帝的計畫15:23-26
1.最早復活的是基督,基督再來時是基督徒要復活。
15:23
●「次序」:是軍事專門用語,意思是「排隊列陣」或「一隊軍人」。
●在他「來」的時候:指國王或皇帝駕到訪問,保羅在此是用此字來
論及「基督再臨」。
2.然後末日要到,基督要實行審判、作王。
15:24-25
●「再後」:原文可以解釋成「同時」或者是「接下去的一件事」。
●「都毀滅了」:「作廢無用」、「無效用」。
◎「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應該是指「一切敵對上帝的權
勢」。
◎「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是指上帝以外的權勢
都無效了。
3.最後在審判中將被毀滅的仇敵就是「死亡」。
15:26
●「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直譯是「死,最後的仇敵被毀
滅了」。
◎對於「沒有復活」(亦即死亡永不屈服)的教導,保羅回應以「末
了上帝將毀滅死亡」。
(八)聖經的根據15:27-28
1.聖經提到上帝叫萬物都服在基督腳下,當然萬物不包括上帝在內。
15:27
●「服」:「置於其下」、「制服」的意思。
●「都服了他」:原文顯示是「永久性的歸服」。
◎此處的經文與詩8:6接近。
本是指「人」,這裡用來轉指「基
督」的統治權。
2.萬物服了基督以後,基督也要順服上帝,讓神成為萬物之主。
15:28
(九)以儀式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為例,說明死人復活是確定的事。
15:29-34
1.如果人不復活,那為死人受洗的有何意義呢?15:29
●「為死人受洗」:意思是「替代死人受洗」。
此處解釋分歧,但是
最可能的解釋是「有信徒來不及受洗就去世了,於是有人替代此信
徒受洗」。
不過保羅把自己和這些人區分開來,顯然表達他並不很
贊同這種作法,但也不覺得應該大力反對。
2.如果死人不復活,那保羅的時刻冒險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吃喝快樂,
因為不久大家就要死了。
15:30-32
●「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的說,我是天天冒死」:原文中並沒有「極
力的說」,但原文顯示保羅在此的意思是「我在此鄭重發誓,我是天
天冒死的,這是我在主耶穌裡對你們的誇口」。
●「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那於我有甚麼益處呢」
:應翻譯為「我在以弗所和野獸搏鬥,如果照著人的意思來看,那對
我有甚麼益處呢?」。
(新譯本)
●「同野獸戰鬥」:意思是指「在競技場和野獸戰鬥」。
但保羅是羅馬
公民,應該不會被處以此刑罰,所以應該是象徵性
的寫法,表達他自己在以弗所所遭遇的危險。
3.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隨便的朋友關係會敗壞善行,要自己謹慎行善。
15:33-34
●「自欺」:「領錯路」、「欺騙」。
而原文顯示這是一件正在進行
中的動作,亦即哥林多基督徒正在自欺。
●「不要自欺」:意思是「不要允許自己被欺騙」。
●「濫交」:指「不好的朋友關係」、「濫交朋友」。
●「善行」:「好的德行」。
●「醒悟」:原文的時態表達保羅命令他們立刻清醒過來。
●「為善」:意思是「合宜的」、「真正的」、「真實的」、「實
際的」。
●「醒悟為善」:直譯是:「你們要立刻真正的醒悟過來」。
●「不認識神」:「對神無知」。
◎大概「死人不會復活」這樣的思想是透過與基督徒交往的異教徒傳
入的,所以保羅特別指正哥林多教會的交往關係,要他們謹慎交友
的對象。
經文: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帶著甚麼身體來呢?」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
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
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
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
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
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
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靈:或譯血氣)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
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
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
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
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
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
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
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變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15:35-15:54註釋:二、駁斥幾種反對復活的理論(15:35-54)
(一)敵對者的問題:死人如何復活?死人是帶怎樣的身體復活?15:35
◎有人會問,人死都死了,身體也腐朽了,復活時要帶怎樣的身體來呢?
(二)以種子和植物為例,說明復活的身體是今日所無法想像的。
15:36-44
1.所種的不死就不能生,而且所種的種子形狀與將來長成的形狀不同。
15:36-37
●「無知」:「缺乏知覺」、「蠢才」的意思。
●「那將來的形體」:直譯是「那將要成為的形體」。
●「子粒」:指「穀粒」。
2.形體不是絕對的,每一種東西有自己獨特的形體。
15:38-41
●「凡肉體各有不同」:直譯是「不是所有的肉體都是相同的肉體」。
●「神隨自己的意思」:原文是簡單過去式,表示過去某一時間點上的
行動。
●隨自己的意思「給」他....:原文是現在式,表示一種繼續不斷的動
作,亦即「不斷的給」。
3.死人復活有如種子長成,由必朽壞變成不朽壞,由羞辱變成榮耀,由軟
弱變剛強,由血氣變成靈性。
15:42-44
●「榮耀」:原意是「光采」。
後來指「上帝或人間的榮耀」。
●「血氣的身體」:「血氣」原文意義是「關乎靈魂的」,「血氣的身
體」可以解釋為「天然的身體」。
●「靈性的身體」:「適合靈性需要」、「能夠表達靈性」的身體,而
非「用靈造成的身體」。
◎這裡顯示復活的身體與現在的身體有連帶關係,但基本上是完全不一
樣的。
◎保羅在此分四個部份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1)自然界已經有死裡復活的例子:「種子發芽」。
(2)上帝能夠創造出各樣不同的身體。
(3)復活的身體會比現在的身體更榮耀。
(4)現在的身體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身體是靈性的身體。
(三)以聖經對亞當的描述為例,來說明基督徒終必有屬天、屬靈的身體。
15:45-50
1.亞當是有靈的活人,基督成了使人活的靈,亞當在基督之前出現。
15:45-46
●「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這裡保羅不是用一般的引用公式「如經
上所記」,可能是為了表達這裡不是「
完全對應的引用」。
●有「靈」的活人:「psyche」、「魂」。
2.亞當出於地,屬於土,基督出於天。
亞當如何,世人也如何,基督如何
,基督徒也如何。
15:47-49
3.血肉之體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必朽壞的肉體不能承受不朽壞的。
15:50
(四)在末日,基督徒的肉體要改變成為不朽壞的。
15:51-54
1.我們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經歷死亡,而所有的基督徒卻都要經歷發生在
一瞬間的改變。
15:51-52
●「睡覺」:「死亡」的意思。
●「一霎時」:原意是「不可分割」、「不可切開」。
2.我們必朽壞的身體要變成不朽壞的,以應驗聖經所說的「死被得勝吞
滅」。
15:53-54
●「總要」:「必須」的意思。
●「變成」:「穿戴」。
◎此處「死亡被得勝吞滅」引自賽25:8。
經文: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15:55-15:58註釋:三、頌讚(15:55-58)
(一)死的權勢和毒鉤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15:55-56
●「毒鉤」:指蠍子或蜜蜂尾巴的毒鉤。
◎「罪的權勢就是律法」:請參考羅7。
(二)基督徒可以藉著耶穌基督勝過死亡。
15:57
(三)因此基督徒要堅固不動搖,努力多做主的工作,因為基督徒的勞苦並不
徒然,並非一死百了。
15:58
●「徒然」:「空」、「倒空」、「歸於無用」。
經文: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
及至我來到了,你們寫信舉薦誰,我就打發他們,把你們的捐資送到耶路撒冷去。
若我也該去,他們可以和我同去。
16:1-16:4註釋:玖、實際的計畫與結語(16:1-24)
一、為聖徒捐款的處理方式。
16:1-4
(一)保羅希望哥林多教會和加拉太眾教會一樣有計畫的處理奉獻事宜。
16:1-2
●「捐錢」:「收集捐獻」,特別是指「宗教上的捐款」。
●「進項」:「成就」、「昌盛發達」。
●「照自己的進項」:「照著所得的成就與豐盛」。
●「抽出來留著」:「分一部份出來,存放家中」。
◎很可能此時星期日已經成為基督徒聚會的日子了(徒20:7啟1:10
)。
◎保羅在復活之後提起捐錢的事,可能因為這也是哥林多教會信上的問題
之一(16:1的開始就是「論到」)。
(二)保羅來收集了之後就由教會派代表送去耶路撒冷。
16:3-4
◎保羅對於金錢的小心謹慎,實在是可以當我們的榜樣,以免因為奉獻
處理不當,造成神國的損失。
經文: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裡去,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
無論我往哪裡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
我如今不願意路過見你們;主若許我,我就指望和你們同住幾時。
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
16:5-16:9註釋:二、保羅未來的計畫16:5-9
(一)保羅要經過馬其頓,也要到哥林多去住一段時間。
16:5-6
●「送行」:「預備旅途上所需要的東西」。
◎後來保羅的確在哥林多停留了三個月(徒20:3)。
(二)保羅暫時要住在以弗所,因為有許多傳福音的機會,也有很多反對的人。
另外他希望專程去看哥林多教會而不希望路過拜訪。
16:7-9
●「反對」:「說謊傷害」、「反對」、「抵擋」。
經文:若是提摩太來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裡無所懼怕;因為他勞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樣。
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裡來,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
至於兄弟亞波羅,我再三地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裡去;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
16:10-16:12註釋:三、關於提摩太和亞波羅的事情16:10-12
(一)要尊重提摩太,因為他勞力作主的工。
要為他送行,讓他快到保羅處。
因為保羅期望提摩太來到。
16:10-11
◎可能因為提摩太年輕怯懦,面對哥林多教會許多驕傲自負的人,會有
一點問題,所以保羅在此特別作此叮嚀。
(二)保羅勸亞波羅去哥林多教會,但他現在不願意去,然而以後有機會他一
定會去拜訪哥林多教會。
16:12經文:你們務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
16:13-16:14註釋:四、最後的叮嚀:要在真道上站立的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要以愛心為做事
的動機。
16:13-14
●「儆醒」:「保持清醒」、「保持警覺」。
●「大丈夫」:「勇敢成熟的大人」。
經文:弟兄們,你們曉得司提法那一家,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
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
司提法那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到這裡來,我很喜歡;因為你們待我有不及之處,他們補上了。
他們叫我和你們心裡都快活。
這樣的人,你們務要敬重。
16:15-16:18註釋:五、效法司提法那等好基督徒。
16:15-18
●「專以....為念」:直譯是「他們指派自己」。
●「快活」:指「工作時的中間休息時間」,太11:28耶穌應許
勞苦擔重擔的人到他那裡「得安息」,其中的「得安息」也是
此字。
經文:亞細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
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裡的教會,因主多多地問你們安。
眾弟兄都問你們安。
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
我─保羅親筆問安。
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
主必要來!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我在基督耶穌裡的愛與你們眾人同在。
阿們!16:19-16:24註釋:六、問安與結語16:19-24
●「親嘴問安」:在猶太會堂裡男人和男人親嘴問安、女人和女人親嘴問安
,後來在基督徒聚會中也有這個習慣。
當時的親嘴表達「
友愛」、「相交往」、「感激」的意思。
●「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直譯作「你們要以聖潔的親嘴彼此
問安」。
重新查詢
延伸文章資訊
- 1哥林多前書-查經目錄
哥林多前書・電子書目錄. 46BT00A 哥林多前書相關地圖. 46BT00B 哥林多前書相關圖表. 46BT01 哥林多前書註解(黃迦勒) · 46BT02 新和合研讀譯本哥林多前書簡介(李廣...
- 2哥林多前書第六章註解 - 〔返回講道資料總索引〕
【林前六1】「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 ... 因此有些解經家認為這句話是保羅引用哥林多人說的話,反映出他們輕視犯罪的態度。
- 3歌林多前書的信息 - 盧俊義牧師聖經研經園地
我提過使徒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提到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他說過自己被呼召成為使徒,為的就是要傳十字架的福音,這個福音「在那些 ...
- 4新約書信讀經講義:哥林多前書/ 陳終道著 - 金燈臺
指出哥林多人的錯誤(1:12-13) · 三.保羅的表白(1:14-17) · 貳責備他們不明白十字架的意義(1:18—2:5) · 一.闡釋十字架的道理(1:18-25).
- 5哥林多前書目錄 - 查經資料大全
C · 、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 ; 《丁道爾聖經註釋》 ; 《每日研經叢書》 ; 《活石新約聖經註釋》 ;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