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易經這本書 - | 易學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易經》,或者更精確的來說──《周易》,原本只是「卜筮之書」,但它不僅是許多占卜數術的源頭,還成為中國的科學基礎。

《易經》作者是誰? 移至主內容 導航連結 首頁 關於易經這本書 《易經》,或者更精確的來說──《周易》,原本只是「卜筮之書」,但它不僅是許多占卜數術的源頭,還成為中國的科學基礎。

《易經》作者是誰? 雖然這個問題仍是眾說紛云,但如果我們不去涉及一大堆屬於正統學術,或是各種考證等最嚴謹的問題,只是要為這個問題找到一個合理、讓一般人大致上可以接受的答案,並不困難。

就一般的說法,《易經》可以說是周朝時候占卜時巫師所使用的標準參考書,類似我們現在工程人員時常要帶在身上的「技術手冊」。

然而這樣的標準本並不是在周朝時就有的,雖然《周易.繫辭傳》裡認為《易經》成書於「中古」,當時所謂的中古也就是「殷之末、周之初」。

但一般而言,是伏羲畫八卦,文王「重之」變為八八六十四卦),換句話說,《易經》也就是文王所作。

也因此,我們在談「八卦時」有分伏犧卦和文王卦。

《史紀.周本紀》:西伯(即周文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 乾鑿度:「垂黃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

」   不過這個說法有學者質疑。

《周易正義》整理出總共四種說法,最後並認為伏羲畫八卦時就已重之,換句話說,他認為64卦也是伏羲所制。

伏羲制卦,文王卦辭,周公爻辭,孔十翼也。

以上意思為伏羲設計出64卦;文王為每卦寫卦辭;周公進一步寫每卦每爻的爻辭;孔子為周易作易傳,即十翼,用以解易經。

不論是那一種說法,但仍有神話意味,而且古時著作往往明明並非一人一時所作,但就是會找個最偉大的人來充當作者。

換句話說,以文王為《周易》作者的說法,有可能只是以文王一人當集大成的代表而已。

不過這種說法有很多學者反對,認為《周易》是一人所做。

《易經》在夏朝和商朝時,應有其較早的版本,在夏朝時所使用的卜書叫做《連山》,商朝的版本叫做《歸藏》,到了周朝所用的才叫做《周易》。

所以《易經》的成書最早的版本至少可以回朔到夏朝。

至於《連山》、《歸藏》和目前的《易經》有多少內容相同之處,就不可而得之,不過有人考證出,《連山》是以「艮卦」做為開始,《歸藏》是以「坤卦」,和現在《易經》以「乾卦」做為開始是不一樣的。

由此看來,《易經》的成書至少歷經夏、商、周三代的演變,至於最初版本的集成又是怎麼來的?可推溯到什麼朝代?很難得知。

不過就現行版本的《易經》來看,其取材和所涉及的歷史事跡,都不晚於西周初期,所以就現在的《易經》來看,應該大概成書於周初。

然而個人認為,雖然有人以此否認《連山》和《歸藏》的存在,但是周朝之前也很有可能早就有類似《易經》這樣的書在巫師手上,而當初的取材和經文也與今版不同,也說不定。

如何成書? 至於現在的《易經》是怎麼來的?有位學者推測《易經》的成書歷程,倒是很值得我們作為參考,以下就不再做考證,直接把結果講出來。

話說在古早古早,王室有專門掌管占卜的人,每天將所問的事情,以及所占卜出的現象記載下來,事後並將占卜結果與事情結果相互比較,收藏起來。

然後定期將這些記載拿出來比對整理,將應驗的篩選出來,做為以後比對吉凶禍福的參考依據。

如此經年累月,逐漸累積下來的資料當然非同小可,而經過長期與事實的對照與統計,終於慢慢產生了最為簡要的吉凶斷辭,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卦爻辭」。

「卦爻辭」指的是「卦辭」和「爻辭」,卦辭放在每卦之下統論一卦吉凶,而每一卦都有六個爻,每爻之下又都有論斷該爻吉凶的文字即是爻辭。

知道了《易經》的成書之後,再回顧《易經》的內容就會恍然大悟,由於其取材原本就以王室生活為背景,所以有很多關於政治、軍事、戰爭,等等材料,比如「利建侯」、「利涉大川」、「高宗伐鬼方」等等的;也有些則是取材自自然的事物,或者是人的身體。

然而若是就事情的內容來看,《易經》不論是那一卦,大部份都是用來解釋政治、人事、國家大事等等問題,都會非常地切題,而且很好解釋;但若是碰到我們常問的事業、愛情、財運等等問題,卻往往卜到的卦讓你覺得文不對題,很難用來解釋所要問的事,若要解釋,只能靠聯想力了。

我想,這和《易經》的成書方式與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文章分類 占筮教學 易學原理 貼文請用戶登入或註冊帳號 Search 功能導覽 顯示—功能導覽 隱藏—功能導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