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郡望堂號
戴姓戴姓,中華姓氏之一,西周時期的宋國君主宋戴公為戴姓的姓氏始祖。
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
在大中國區及海外華人中皆有分布,其中華東地區約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
中文名稱戴姓外文名稱Dai源出源自商王族建立的宋國君主的諡號得姓始祖後世尊宋戴公為戴姓始祖遷徙分布豫、皖、鄂、蘇、湘、粵、川家譜文獻湖南資陽戴氏支譜四卷開國將軍戴克敏,戴季英等近代名人戴季陶、戴笠等歷史文化名人戴德、戴聖發源地河南商丘戴氏祖廟三陵台姓氏源流戴(Dài)姓源出有四:戴姓書籍1、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謚好為氏。
據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啓(子姓)于商的舊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國。
宋國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謚為戴公。
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及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
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鄭國,一說亡于宋國。
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3、殷氏改戴姓而來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
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國),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
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來如滿洲達爾充阿氏、戴佳氏,鄂溫克族塗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扌為。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啓于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
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後謚號曰戴公,其庶子扌為以王父謚號為氏,稱戴扌為。
後世亦沿用戴姓,並尊戴扌為為戴姓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遷徙分布先秦時期,戴姓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一帶繁衍發展,戴扌為數傳至戴雲升時,戴雲升由宋遷居譙郡亳州,之後世代留于此,並形成戴姓歷史上的第一個郡望——譙郡。
西漢時,戴姓有從豫東遷豫南的,如時稱“關東人豪”的戴遵為慎陽(今河南正陽)人。
而世居譙郡的戴姓為避戰亂由亳南遷至廣陵(今江蘇揚州),並形成廣陵郡望。
另有一支由豫東遷山東半島,因這裏原是齊國故地,有濟水和黃河交匯,這支戴姓以濟會為郡望。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廣陵戴姓有戴烈因擔任三國時吳的左將軍而徙江南,其孫戴淵被司馬睿引為心腹,而居建康(今江蘇南京)。
隨著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中原烽火連天,中原戴姓大舉南遷,譙郡戴姓也有被迫南遷者,居譙郡釒至縣(今安徽宿縣)的戴逵南遷至會稽嵊縣西南,東晉時的戴洋為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縣東)人,後遷湖北荊州並定居。
可見,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戴姓不僅在江浙一帶分布更為廣泛,而且有徙居今安徽、湖北的。
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陳元光婿為戴君胄,為將佐,子為戴仁,父子二人自河南固始隨軍征討,後在福建落籍,是為戴姓入閩之始。
盛唐之際,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戴姓在陝西、山西、湖南、江西等地均得以發展繁衍。
宋元之際,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騎兵侵擾,原居于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的戴姓人有南遷福建、廣東者。
蕉嶺一世祖戴玉麟,原居福建漳浦縣,于元代徙居鎮平(今廣東蕉嶺)招福鄉黃泥崛,子孫昌盛,傳至十二世,有仁忠、仁恭兄弟遷往台灣屏東,十三世、十四世中又有數十人遷往台灣高雄、新竹、桃園、內浦等地。
明洪武年間,戴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遷于陝西、安徽、山東、河北、東北、江蘇等地。
清代時還有福建戴姓陸續不斷遷往台灣。
此後,又有戴姓族人移居海外者。
如今,戴姓已分布于全國各地,主要以江蘇、浙江兩省為多,這兩省的戴姓人口佔到全國漢族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
家譜文獻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牒、家乘、世譜,是一個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譜,即用以記載宗族世系事跡的歷史典籍,舉凡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人口興衰、人物掌故、風物人情都可以入譜,可以說是宗族的發展史。
家譜大致包括以下內容: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誥敕、像贊、別傳、墓志、祠堂記、祠規、家規、宗約、家訓、家範、義田記、義庄記、墓記、墓圖、藝術、著作等。
同其他姓氏一樣,戴氏自得姓以來都有自己的譜牒,由于年代久遠和戰亂等因素有影響,現存戴氏家譜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家譜。
通過家譜,可以了解戴氏各支系的發展繁衍情況。
南朝宋時大臣戴僧靜後裔居蕭山(在今浙江)。
《蕭邑苧蘿戴氏宗譜》,清榮席堂木活字本,殘本,記事至清光緒年間。
譜載:一世祖僧靜,仕南朝齊,歷官至高平太守,卒葬蕭山道源裏土地廟後,子孫因留居于此。
居道源二十四世綱,宋元易代之際避亂由道源裏移家苧蘿十八都蔣橋村,為苧蘿始遷之祖。
存冊載系圖、行傳。
宗祠門楣“註禮名家”源出戴姓顯祖西漢入戴德與侄戴聖一同學“禮”于後蒼,漢宣帝時兩人均立為博士。
戴德曾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編成《大德禮記》八十五篇,開創“大戴學”,世稱“大德”,戴德任信都王劉器大傅,又稱“大傅禮”。
戴聖,世稱“小戴”,他又選集古代有關禮儀等的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
《禮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古文名篇“苛政猛于虎”、“教學相長”等即選自《禮記》。
為頌揚威德、戴聖文章道德風範,故戴姓正門題“註禮名家”。
家訓格言家訓格言之一:存心要忠厚,切勿刻薄。
要誠實,切勿狡詐。
尤要靜養,切戒妄念。
敦倫在家在國,長幼親疏,恩義相維,情文備至。
謹言勿恃敏妙,毋字詼諧,一切荒謬戲謔忤人猶顯神怒其徵。
失儀猶小,遺害者大。
凡事關廉節情屬疑議者,尤不可輕易。
寡欲戒淫一節,儲善中,諄諄誥誡,甚詳且盡。
即正色,亦有戒期,宜常讀而時懍之。
惜字男婦老幼,皆當奉行,我輩讀書,尤宜加倍。
學業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學。
勿始勤而終怠,勿泛騖而淺嘗。
家訓格言之二:讀書好讀書必讀五經孟孔之書,及韓柳歐蘇之文。
能得其奧可為聖賢。
諸子百家之書皆可讀,毋一暴十寒,欲取科第,則讀先正文章。
近日時文表判策之類,亦為有益。
惟釋老之書,異端之說,不可讀。
此真儒之學也。
行善好善與惡反,不善則惡。
欲行善,先去惡。
其勢不容竝立。
善無論大小,皆當行之。
做好人忠臣孝子,為世間第一好人,勉斯二者,其餘不難矣。
行好事大事綱常名教,小事日用飲食,俱有至理存焉。
行事在心,行好心斯行好事。
歷史名人戴望舒戴嵩:唐朝畫家,擅畫田家、山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與韓畫馬齊名,世稱“韓馬戴牛”。
戴震:安徽省休寧人,思想家,學者。
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
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
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
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採,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逵: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銍縣(今安徽省宿縣)人。
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
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裏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
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德、戴聖:戴德系戴公(子撝)的二十二世孫。
戴聖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聖二人為西漢時梁(今河南省商丘)人,家族顯赫。
戴德、戴聖是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
由于二人在禮學上的重大貢獻,也被後人尊稱為儒宗。
戴德、戴聖同學于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金壇、句容戴氏為戴聖之後。
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
戴聖{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世稱“小戴”。
戴笠:浙江省江山人,黃埔軍校肄業,軍統特務頭子,1946年3月因飛機失事而亡,時人有“雨農(戴笠字)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說。
戴名世:安徽省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
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復古: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省)人。
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遊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
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
也能詞,風格雄放。
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表元:奉化(今屬浙江省)人,元代文學家,其文章高雅,時稱“東南文章,首推表元”,有《郯源戴先生文集》。
戴第元:大庾(今江西省大餘)人,乾隆進士,與弟均元、長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繼入翰林,時稱“西江四戴”。
戴望舒: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戴季陶:浙江省吳興人,出生于四川廣漢,曾任國民黨宣傳部長,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戴安瀾:號海鷗,安徽省人,抗日名將,曾任國民黨旅長、師長。
先後參加過台兒庄、武漢、昆侖關等戰役。
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同固一役,戴師抗擊五倍于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餘,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鬥之一”。
受傷殉國,時年38歲。
1943年4月1日,在廣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國葬儀式,由國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持,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挽詩、挽詞和挽聯。
戴克敏:湖北省黃安人。
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
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第七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75師政治委員等職。
戴軼謙:貴州省瓮安人。
中共黨員,現任瓮安縣林業局綜合科政工職務,待人謙和,禮賢下士,望戴姓同胞能開枝散葉,發展壯大。
成為一個家族興旺的姓氏,為家族榮譽添磚加瓦。
郡望堂號1、郡望譙郡:東漢建安末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州),三國時相當今安徽、河南兩省靈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間地。
廣陵郡:西漢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今揚州)。
東漢建武中改為郡。
相當今江蘇省、安徽省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以東,泗陽、寶應、灌南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地區。
清河郡:治所在清陽(今清河東南)。
元帝以後相當今河北清河及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區。
2、堂號獨步堂:或曰“避貴堂”,都是源自後漢戴良的事跡。
戴良有高才,議論與一般不同。
他曾經說:“我獨步天下,誰能與我比?”舉他為孝廉,他拒不接受。
再請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幹。
州官郡官強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裏躲起來。
譙國堂:東周時,宋國貴族戴雲升遷居譙郡,其後代留居于此,以譙郡為郡望。
譙國堂號源此。
另外,戴姓的堂號還有:“廣陵堂”、“清河堂”、“清華堂”、“清河堂”、“賜禮堂”、“榮席堂”、“紫薇堂”、“註禮堂”等堂號。
相關詞條代姓戴文彬代宋氏夏姓潘戴克林方姓崔穆杜熊姓傅姓黃姓成毛姓倪岑謝姓蕭姓薛姓曹姓齊姓貝姓屈姓梁相關搜尋代姓戴杏芬戴興農黛姓逮姓歹姓戴興其它詞條20歲BrianMcCannIWILLRogerthatSoldierxp主題下載乖乖牌鳳山城隍廟唐山寵物店巨魔芋微軟開發者網路換季松隆子椰子水氣球派對白石由希虛擬專用網路蟲洞超級碗戴姓@華人百科戴姓
延伸文章資訊
- 1《姓氏尋宗》戴姓——歷史來源 - 每日頭條
01姓氏源流戴(Dài)姓源出有四:1、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 ...
- 2戴姓起源,戴姓氏來源 - 喜蜜滋算命網
戴姓的另外一個起源是出自子姓,是商朝宗室微子啟的后代。周公旦封微子啟在商朝舊都商丘,建立宋國,微子啟的第十一代孫,死后謚號是“戴”,史稱宋戴公。他的子孫中,就有人 ...
- 3戴姓來源
另外,戴姓的堂號還有:“廣陵堂”、“清河堂”、“清華堂”、“清河堂”、“賜禮堂”、“榮席堂”、“紫薇堂”、“注禮堂”等堂號。 編輯本段. 戴姓名人.
- 4戴姓 - 求真百科
郡望堂號
- 5戴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onfusion grey.svg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載姓或載信。 ... 堂號, 譙國 ... 戴姓是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116位,按人口計算排名第96位(2007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