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望 - 必安研究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地區中醫診所已遍佈各地,執業中醫師達四千餘人,目前中醫醫療已列入全民健保範圍,國內亦 ... 今天台灣地區中醫藥的蓬勃發展,先人的遠見與大力提倡,功不可沒。
GotoTop
BrionMobile
首頁
關於必安研究所
檢測服務
現代漢方
藥材展示
方劑遊戲
公開資訊
Home/現代漢方/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全部文章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台灣中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望
日期:2010-07-21
原載《順天醫藥》第4期,民國94年4月
林永農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前言
中醫為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醫學,數千年來一直照護著人民的健康,延繫民族的命脈,對世人的健康貢獻有目共睹。
儘管近百年來西方醫學發達,政府大力提倡西醫,且納入完整的教育體系,使西醫在國內快速成長,主導了全國衛生行政與醫療保健‧惟中醫深受民間的信賴和肯定,政府為應社會大眾對中醫醫療的迫切需要,陸續開辦中醫勞保公保及全民健保,提供中醫醫療服務。
台灣地區中醫診所已遍佈各地,執業中醫師達四千餘人,目前中醫醫療已列入全民健保範圍,國內亦有中醫界及民間共同籌設一流中國醫藥大學及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培育現代化中醫師人才。
中醫學系、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後中醫師及中醫碩博士加入中醫行列注入新的活水,壯大中醫醫療團隊。
在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積極推動中醫藥研究現代化、國際化,復經本會及各縣市中醫師公會與國內各中醫學會全力配合推動,中醫醫療現代化的步伐,已和世界醫學接軌,中西醫結合提昇醫療品質,裨益世人健康品質。
台灣中醫師人才的培育
回顧中日甲午戰爭後,中國將台灣割讓子日本,在日據時代(1895~1945)台灣地區禁用華文,惟中醫名稱不在禁令。
光緒二十七年(1901),日本政府曾對台灣的中醫師進行過惟一的一次考試,頒發中醫師許可證。
台灣持有從事中醫業務許可證者,由原先1903人降至後來數十人,台灣中醫藥文化幸能在藥肆中薪傳不斷。
1945年我國抗戰勝利後,醫師法中雖明定中西醫師地位平等,但醫藥行政與教育部門仍以西醫為主。
衹有考試院舉辦中醫師檢特考試,藉由自學考試通過的中醫師維繫中醫命脈。
1958年私立中國醫藥學院成立,開啟培育現代化中醫師人才里程碑。
2004年中國醫藥學院改制為大學設有醫學院、中醫學院、藥學院、公衛學院,有二十一個學系、十個研究所之碩士班、博士班,附設醫院兩處(台中、北港)為台灣唯一私辦中醫的最高學府,中國醫藥大學已成為台灣中醫師培育的搖籃,為中醫教育負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之使命。
我國中醫師的養成教育,分七年制中醫學系(加修醫學系者為八年制)及五年制學士後中醫學系兩種制度。
七年制中醫學系,至2003年止,已有畢業生2799人;五年制學士後中醫學系2003年止,已有畢業生1153人。
此外,修習四十五個中醫必要學分之醫學系畢業生,亦得參加中醫師檢覈考試;至2003年底,修畢是項中醫學分之醫學系畢業生有339人,考試及格者86人,另中醫師特種考試及格人數為3199人。
為增進中醫師特種考試及格人員之執業能力,提升中醫醫療照護品質,考試院於1988訂定「特種考試中醫師考試筆試及格人員訓練辦法」乙種,規定筆試及格人員須先接受八個月的基礎醫學訓練及十個月的臨床診療訓練,始可取得中醫師考試及格資格;本項訓練,已由考選部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辦理,並由中醫藥委員會協助訓練事宜。
又為促進中醫正規教育之正常發展,逐步提高中醫師由正規教育養成之比率,協調考試院及立法院於1999年12月29日完成「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法」修法工作,使我國中醫師檢定考試制度於2008落日走入歷史。
台灣中醫醫療的發展
為因應台灣地區廣大民眾對中醫藥的需要,尊重國人患病服用中藥的習性,尤其中醫藥更是祖先遺留下來寶貴的傳統醫藥。
幾十年來社會各界不斷的努力爭取,希望政府衛生保險機關將中醫藥納入保險醫療體系,嘉惠勞工、農民朋友及政府公務人員,使廣大人民有自由選擇就醫機會,並且藉以提昇中醫師的醫療水平,達成中醫現代化,中藥科學化,中西醫一元化的目標。
1983年了月在前資政陳立夫先生推動下,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等中醫師公會,經與政府衛生主管單位暨公立醫院協調籌備成立中醫部(科)事宜,經過不斷地協調溝通,各級民意代表的支援爭取,以及全體中醫藥界同仁共同努力團結奮鬥,終於完成了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省立嘉義醫院、省立基隆醫院、省立新營醫院、省立花蓮醫院等成立中醫部門的醫療業務。
並於1983年了月在台灣地區分北中南東四區先開放勞保醫療門診,使帽藥納入正式勞保醫療體制中。
今天台灣地區中醫藥的蓬勃發展,先人的遠見與大力提倡,功不可沒。
為使各地方欲接受中醫藥照護的民眾,能透過中西醫學結合的方武,獲得完善的服務,並透過中藥臨床療效評估制度的實施,確認中醫治療效果,進而提升中醫照護品質,現台灣各教學醫院已普遍附設中醫部門,並將中醫部(科)納入正式編制;經衛生署於2002年度評鑑合格之120家教學醫院中,已有59家附設中醫部(科);其中醫學中心10家,區域教學醫院36家,地區教學醫院13家。
依2003年子12月衛生署統計,已領有中醫師證書者計9972人,其中執業中醫師共有4266人;中醫醫療院所合計2840家,其中中醫院36家,中醫診所2732家,西醫醫院附設中醫部72家。
台灣中醫醫療保險的沿革
台灣地區的勞保業務,於1956年7月1日起開辦,先辦理西醫住院業務,再擴大至西醫門診,中醫的勞保則至1978年1月起才開始試辦中醫傷科門診業務,當時診療範圍僅限於單純骨折與脫臼兩項,給付為每次60元;於1983年7月,擴大診療科目至增有內科、婦科、針灸科,給付金額調高至200元,1985年因中藥價格上漲,每人次調至240元,1987因中藥價格下跌且多採濃縮中藥,給付又降為200元,1991年中醫診所200元,中醫院220元,科別縮為中醫科,後來給付金額調為中醫診所及醫院一律220元,並增加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甲狀腺腫、氣喘等五種慢性病的專案給付,即七至十四日,每人次平均費用350元,十五日份每人次500元。
1993年中醫公保農、漁、福保,也依勞保中醫的逐漸開放而開辦,給付金額和中醫勞保大致類同,只是中醫公保之申請特約條件之一是要符合中醫醫院以上的設置,另中醫公保的慢性病種類不設限,傷科、針灸科可拿一張公保就診單而連續使用三次,為主要差異處。
中醫保險逐漸擴大普及特約醫療院所,其中也是經歷過許多艱辛的爭取路程,在中醫界前輩大老的不畏艱困,執著爭取中醫保險的全面開放,並加上中醫同仁們的夜宿勞委會,走上街頭於立法院抗爭等等,如此的對國家中醫保險制度發出怒吼的抗議,冀望國家中醫保險制度能及時檢討,中醫保險政策有初步的大轉變,擴大辦理至此照西醫方武辦理,而有中醫勞保的全面開放,使開業中醫師,有基本的立足點去執行中醫醫療業務。
為順應國人對中醫醫療的迫切需要及落實憲法增修條文「政府應推行全民健康保險,並促進現代和傳統醫藥之研究發展」,政府於1995年開辦全民健康保險將中醫和西醫同樣納入保險給付,全面開放中醫診所承辦全民健保,使需要的患者得到中醫的醫療照護。
為配合政府健保政策,本會於2000年7月承辦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爭取中醫專業自主,並因縝密研議經協商取得較優勢的總額分配,使全國中醫院所,在社會一片不景氣的環境中,仍能使病患得到妥善的中醫醫療照護。
自1995年政府開辦全民健保以來,中醫的醫療照護甚受民眾肯定。
為永續推動全民健保業務,全民健保法第四十七條至五十四條明訂應實施總額支付制度,基於醫療資源之合理分配及落實專業自主精神,中醫師全聯會於2000年7月1日 承辦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
中醫師公會負責專業審查,健保局負責行政審查。
為推動總額支付制度,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成立中醫總額支付制度研議小組,及品質、資訊、法規、審查分組,訂定成立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保險委 員會。
依中央健保局六個分局轄區公會,成立中醫總額支付制度台北區、北區、中區、南區、高屏區、東區分會。
公會制訂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品質確保方案、中醫醫療院所病歷紀錄規範、諮詢及申訴檢舉處理機制、中醫醫療院所中醫門診就診須知、各科臨床治療指引;為提升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之專業審查水準,制訂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審查注意事項、審查醫師管理要點、審查醫師遴聘辦法、抽審作業要點、修訂中醫專業審查核檢理由代碼、專業審查輔導辦法;為有效推動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之醫療費用控制,訂定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醫療費用控管辦法實施要點;為落實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之同儕制約,訂定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幹部自律管理要點、會員自律公約、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特約院所會員同儕自治公約。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執行預算總額支付制度於2002、2003年成果,經衛生署及全民健保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評鑑為特優級,展現中醫醫療的優良傳統特色。
台灣中醫的未來展望
中醫為我國固有的傳統醫學,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更明訂「政府應推行全民健康保險並促進現代和傳統醫藥之研究發展」,近年來中醫深受國際醫界的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5月發表「2002年至2005年傳統醫藥全球策略」,建請全球780餘會員國家,將傳統醫藥納入國家醫療政策。
目前台灣地區中醫遍佈各地,執業中醫師達四千三百餘人,而全國每年約有三分之一人口接受中醫診治,服用中藥已成為國人生活習慣,況且中醫倡導養生保健,提倡預防醫學,可彌補西醫之不足,充分彰顯了中西醫學整合的迫切性,與廿一世紀醫療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及現代文明疾病的年輕化,中西醫結合已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潮流,為順應預防醫學時代的來臨及光大中醫的文化精髓,開創中醫的新契機,下列幾點將是中醫未來發展的重點。
推動中醫診斷現代化一隨著科技的發展,先進的醫療器材設備不斷更新,如脈診儀、舌診儀、聞診儀、良導絡檢查儀、紅外線照射燈、紅外線熱像儀、微循環血流儀、ARDK經絡檢查儀、脈波檢查儀、電針機X光、心電圖、干擾波、低週波、牽引機等,受過訓練的中醫師應准予使用及判讀。
中醫院所能夠在科學儀器的輔助下,讓病患獲得更適切的醫療照護。
推動中醫藥臨床療效評估一中醫藥為一經驗累積而成的經驗醫學,尚未依西方科學的方法,提出足夠的證明數據來驗證其有效性,故一直為現代醫學所詬病。
因此,中醫藥臨床療效評佔,確立中醫為證據醫學的地位,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當前應針對已在應用的方藥,推動臨床療效評估,證明其真正具有的療效與適應症,定期對外發表研究成果,使我國傳統醫藥,能為現代醫學所接受。
成立中醫臨床教學中心一現行中醫實習醫師、住院醫師訓練,受限於國內缺乏中醫住院環境,僅接受中醫門診見實習訓練,影響中醫師執業素質。
為健全中醫臨床教學環境,應持續推動中醫師繼續教育計畫,俾使中醫醫事人員培育過程制度化,全面提昇中醫醫療品質,加強中西醫結合,藉由推動「住院病人使用中醫中藥之療效評估計畫」,進而建立中西醫結合住院之醫療體系,將是促進中醫學術發展之原動力,提昇中醫醫療服務品質。
結語
未來世界醫學發展已由「治療疾病」,逐漸走向「健康促進」趨勢。
中醫在免疫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老年疾病及婦女疾病等方面,皆頗具治療特色及成效。
且中醫在「養生保健」及「兼顧治病與身體調養」,以及「減少藥害」等方面,皆頗符合此一潮流。
中醫藥我國固有傳統醫藥及世界醫學珍貴的資產,具有獨特的醫療價值,歷久彌新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如何擇優汰劣,進而增進人類健康及生活福祉,端賴政府及民間各界共同合作,運用現代科技方法來發揚光大。
由衷期望在廿一世紀中醫藥在未來醫學發展的舞台上,扮演者更重要的角色,做出對人類更大的貢獻。
回上一頁
Copyright©2013財團法人台灣必安研究所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7號3F(台北矽谷)電話:(02)8978-5688 信箱:[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推薦連結│聯絡我們│
延伸文章資訊
- 1直面大趨勢/中醫產業的下一步- 今周刊
無可諱言地,中醫的發展之路在現代走得並不順暢,臺灣健保制度施行以來,多數醫療院所和經營者的思維,已經落入既定的模式。許多同業跟黃福祥閒聊時, ...
- 2臺灣中醫藥發展推動背景、 規劃過程與未來展望
註67:徐瑜璟,〈台灣中老年人的中醫醫療利用以及挑戰〉,《台灣老年學論壇》2014;21。 註68:列舉2010年至2018年中醫醫療計畫及照護模式:2010-2012年小兒氣喘、小兒腦性 ...
- 3中醫優質發展計畫(109 ~ 113 年) - 衛生福利部
為避免台灣在國際傳統醫學崛起洪流中喪失原有領先地. 位,亟需加強挹注資源及人力,以促進傳統醫學發展。 為中醫健康照護優質化,本部將持續精進中醫師臨床訓練制度、 ...
- 4台灣中醫藥進步的現況與發展優勢顧明津線上分享| 健康元氣
中華民國中醫醫學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顧明津日前受邀參加外貿協會舉辦的線上「泰馬中醫藥市場和法規分享會」,在此次的國際研討會中,與各界線上的中醫藥 ...
- 5台灣中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望 - 必安研究所
台灣地區中醫診所已遍佈各地,執業中醫師達四千餘人,目前中醫醫療已列入全民健保範圍,國內亦 ... 今天台灣地區中醫藥的蓬勃發展,先人的遠見與大力提倡,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