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是種超能力》| 我們不需要變成外向者 - 關於Yun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為內向者的我,從小到大對於內向性格很困擾,也一直試圖改變自己,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接受自己的性格,《安靜是種超能力》的作者告訴我們不需要扮演成 ... 閱讀分享 《安靜是種超能力》|我們不需要變成外向者 byyuna 1612月,2020 writtenbyyuna 1612月,2020 身為內向者的我,從小到大對於內向性格很困擾,也一直試圖改變自己,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接受自己的性格,《安靜是種超能力》的作者告訴我們不需要扮演成外向者,其實內向者在職場上也有許多優勢。

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在走廊上遇到同事或同學時,總是眼神迴避無法大方地打招呼比起透過說話溝通,更喜歡用文字表達無法一心多用,一次只能專注做一件事情在戶外一整天後需要休息對記憶相貌比較不在行,有臉盲情形 最近重溫這本書與第一次閱讀時有很多不同想法,上一次閱讀時覺得書裡滿滿都是內向者的職場守則對於還是學生身分的我來說有點枯燥乏味,經過了兩年探索自己也更加認識自己的過程,對於書中的內容有跟以往不同的想法。

同時聽到podcast佐邊茶水間對作者張瀞仁的訪談,透過Podcast聽到作者溫柔而親切的聲音,與我對於領導人的想像完全不同,她雖然有高達98%的內向性格但同時也是管理二十幾個亞太區主管,作者在三十歲時才真正地接受自己為內向者,接受自己無法當個外向的人,一路上在職場上吃了很多悶虧,想要透過寫書幫助很迷惘或感到沒自信的內向者。

Podcast連結:#46安靜是種超能力:內向者與高敏感族的職場生存之道/張瀞仁 基本上我是個謹慎內向的工程師,我花了很多力氣練習上台不結巴,身為CEO,我必須這麼做。

特斯拉創辦人ElonMusk 內容目錄 你並不是不如人,因為你本來就不是那樣的人沒有人是絕對內向者內向者的優勢傾向深度思考較富有同理心,容易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事情不易起衝突善於傾聽內向者的自我提升不要急著證明自己而是要發展自己不要相信「演久了就是真的」適度放下完美主義比起有意識的要求自己跨出舒適圈,擴大能力範圍才是更重要的事 你並不是不如人,因為你本來就不是那樣的人 從小到大,最常聽到父母和師長對我說「你很成熟、很獨立、很乖、但就是太安靜、害羞了」,所以內向的特質一直困擾著我,當進入一個新環境會試著假裝自己不是那麼內向但久了之後開始覺得疲乏又變回原本的我,直到現在看到很多工作的條件,應徵條件都希望找活潑大方、熱情積極的人格特質,內向特質好像不管在職場或是學生時期都不被社會主流文化所接受,會講話的人比較有領導能力、比較有主見,甚至連自己都會為自己貼上「內向者」的標籤,像是我不合群、我很孤僻、我沒有想法…….。

沒有人是絕對內向者 做了MBTI職業性向測驗,測驗結果顯示自己有高達90%傾向內向,僅有10%傾向外向,但你只要大於50%傾向內向,就是屬於「內向者」。

另一個簡易判斷方法可以從你上班一整天下來,和朋友出去吃飯逛街比較放鬆還是回家看書追劇,我絕對是選擇後者,整天和不同人相處的能量消耗太快了,需要一個人靜一靜補充能量。

推薦內向者可以看這本書,作者的生活經驗讓我感同身受,看到類似的經驗心中會不斷產生「對對對…..我就是這樣」的共鳴,原來自己不是孤獨的,其他人也有面臨到一樣的情況,在大環境中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測驗連結:MBTI職業性向測驗 內向者的優勢 傾向深度思考 內向者在說話前都會再三斟酌自己的用字遣詞,不會衝動行事、不會說出不經思考的話,表達意見之前會深思熟慮。

其實我不只在說話前,就連在傳訊息時,打字時都會刪刪減減,深怕語意傳達的不夠明確或是怕傷害到對方,很多人都認為內向者時常沉默不發言,內向者的確不會主動發言不想打斷交談或是改變別人的想法,但如果你主動問他們的想法,內向者是會樂意分享的,或是分享的方式不同,像是透過文字寫部落格。

較富有同理心,容易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事情 這一點可以和第一點作連結,在進行深度思考時會從對方立場切入,能夠察覺對方的情緒、理解對方的觀點,但另一方面也會模糊掉自己的立場,所以內向者溝通時必須要溫柔而堅定。

不易起衝突 內向者大多不喜歡激烈的措辭或言論,當面臨到與人立場不合時,只會溫溫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對方是和你恰恰相反的人,嗓門大、喜歡高談論自己想法的人,內向者會一時之間受到太大的刺激,當下完全無法思考,同時腦袋又有大量的資訊需要整理,這時我們通常無法言語,就會把對方逼得更急,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叫「討論」、「溝通」,但對於我們來說那叫「吵架」,以前我曾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不愛溝通,直到看到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我不是不愛溝通,只是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激烈的討論」只會讓我們更想迴避衝突。

善於傾聽 內向者在說話時,大多時不會和別人有眼神交流,因為腦中一直在整理自己所講的話,想著要如何好好表達,但在聽別人說話時會有較多的眼神交流,因為我們在接收別人傳達的訊息。

以前我從不覺得「傾聽」是件重要的事情,畢竟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接收別人的資訊,像是聽朋友分享他的生活煩惱。

直到有一次我主動分享了我的事情時,朋友卻在我還沒講完時就打斷我,急著想要分享他的事情、想要把話題轉到他身上,我那時候意識到原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專注聽別人說話的。

內向者的自我提升 不要急著證明自己而是要發展自己 我們不夠主動的表現自己所以沒辦法在初期就受到肯定,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讓別人看見,但有時內心又很慌張希望有人挖掘你、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時候更要沉得住氣繼續增進自己。

不要有反正我們就是「內向……所以不適合這種場合、不適合待在這工作的想法。

」不要讓內向變成阻擋前進的藉口。

「了解自己的個性,但不要被束縛。

越理解自己時,越要更要有意識地去突破自己的極限,不要被外向和內向這種標籤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華盛頓商學院AdamGrant 不要相信「演久了就是真的」 許多內向者會想扮演成為善於交際的人,直到社交活動結束後覺得自己氣力用盡,但這些「表面行為」只會帶來負面情緒,扮演出來的角色短期有效,但長期下來,甚至會讓自己陷入「冒名頂替症候群」,認為自身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有能力或才幹而是因為運氣、時機、誤會或是還沒發現自己是冒牌貨。

這也讓我想到柯佳嬿在訪談時曾說過的一句話:「你原本是向日葵的話,何必一直拚命開成玫瑰的樣子。

」因為自己是女明星的身分,故曾試圖要裝出明星該有的氣場,但後來覺得很辛苦,才開始順應自己的個性發展。

延伸影片:70%的人有慣性懷疑自己的困擾,如何克服?|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Syndrome|艾爾文 延伸影片:柯佳嬿x理科太太–內向的人只能在角落畫圈圈嗎? 適度放下完美主義 如果沒有好好了解自己或是身邊沒有人鼓勵你,內向者很容易產生無法符合社會期待的羞恥感、沒有自信,不喜歡被發現錯誤、不喜歡在還沒準備好的情形下回答問題,怕自己在別人的眼中不夠聰明,這些其實都源自於心中對自己有「完美」的標準,在細節上拘泥很久,這時候記得適度放下完美主義,在工作效率和完美主義之間取得平衡。

「自信是相信自己即使不知道解決辦法,仍然可以處理;是知道不管碰到什麼情況,都有能力解決;自信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仍然相信自己(即使需要多花一些時間)」美國企業顧問IliseBenun 比起有意識的要求自己跨出舒適圈,擴大能力範圍才是更重要的事 很多人誤會內向者是保守或膽小的,但其實內向者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冒險。

作者在文章提到:「對於內向者來說出門就算是踏出舒適圈了」雖然這句話有點浮誇,但的確在生活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對我來說都不是很舒適,我們是用自己的「策略」在生活著。

但如果一次接受太大外界環境刺激會焦慮到承受不了,更加質疑自己。

以上這些對內向者說的話同時也是在跟自己說,我也還在學習當中,如果喜歡我今天分享的內容,非常推薦大家去買本書來看看,書中分享更多內向者在職場中會遇到的難題和改善方法,但目前我還沒正式踏入職場,無法提出內向者在職場的相關見解,之後踏入職場也許會重溫這本書。

點這裡看更多閱讀分享 內向者優勢安靜是種超能力書評閱讀心得 0留言 0 FacebookLINEEmail yuna previouspost 德國生活週記#1,從0開始 nextpost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有聽過習慣迴路嗎?一起從科學角度來看待習慣養成三步驟吧! Youmayalsolike 《跟著柴鼠學FQ... 283月,2021 《原子習慣》|複... 173月,2021 《象與騎象人》|... 282月,2021 《為什麼要睡覺?... 142月,2021 《正念飲食》|與... 42月,2021 《也許你該找人聊... 241月,2021 《僧人心態》|... 201月,2021 《脆弱的力量》|... 81月,2021 《別讓現在的壞事... 3112月,2020 《刻意練習》|一... 2412月,2020 AboutMe Yuna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PopularPosts 1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

241月,2021 2 《僧人心態》|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201月,2021 3 《象與騎象人》|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還幸福 282月,2021 RecentPosts 《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為投資新手打好基本功 283月,2021 《原子習慣》|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173月,2021 《象與騎象人》|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還幸福 282月,202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