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黽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水黽(英語:waterstrider)俗稱「水馬(臺灣話:tsuí-bé)」、「水蜘蛛(臺灣話: ... 它們跗節上的毛使得它們可以藉助表面張力在水面上非常快地運動,而不會下沉。

水黽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黽蝽科化石時期:始新世–現代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水黽Gerrisremigis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 昆蟲綱Insecta 目: 半翅目Hemiptera 亞目: 異翅亞目Heteroptera 下目: 黽蝽下目Gerromorpha 總科: 黽蝽總科Gerroidea 科: 黽蝽科Gerridae(昆蟲)Leach,1815 屬 Aquarius Eotrechus 黽蝽屬(Gerris) 海黽屬(Halobates) Limnogonus Limnoporus Metrobates Neogerris 黃黽屬(Rheumatobates) Trepobates 12隻水黽聚集在一起吃一隻淹死的蜜蜂 一對水黽以及它們的腳造成的「水窪」形成的影子 水黽(英語:waterstrider)俗稱「水馬(臺灣話:tsuí-bé)」、「水蜘蛛(臺灣話:tsuí-ti-tu)」、「水鉸剪(臺灣話:tsuí-ka-tsián)」、「豆油(臺灣話:tāu-iû)」,是黽蝽總科水黽科(學名:Gerridae,又名黽蝽科)物種的通稱,為椿象界的「兩棲椿象」[1],是生活在水面上的一類昆蟲。

牠們能在水面上行走,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濕自己的腿。

水黽以極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以捕捉獵物。

牠們在水面上每秒鐘可滑行100倍身體長度的距離[2] 。

(最多1公尺) 目次 1特徵 2分布 3生活方式 4發育 5外部連結 6參考文獻 7延伸閱讀 特徵[編輯] 水黽科昆蟲成蟲長八至十毫米,其軀幹與寬黽蝽科類似。

它們的軀幹非常瘦長,軀幹上被極細的毛,這些毛厭水[3]。

它們跗節上的毛使得它們可以藉助表面張力在水面上非常快地運動,而不會下沉[3]。

後面的一對腿可以用來控制滑動的方向,中間的一對腿則是驅動的腿,它們特別長。

前面的一對腿比較短,只被用來捕獵。

水黽科昆蟲的複眼非常發達,視力非常好。

不同種的翅膀發展程度不同,甚至在同一種內不同個體的翅膀發展也會非常不同,從完全消失、發育不全一直可以到完全發育。

控制這個翅膀發育的因素是幼蟲階段的光強度。

只有翅膀完全發育的昆蟲能夠飛[4]。

分布[編輯] 水黽一般生活在靜水中,往往成群出聚集在水面上。

有些種也專門生活在流水中。

海黽屬的昆蟲多生活在海岸,但是也有個別中生活在海洋裡,它們將卵產在浮物上。

生活方式[編輯] 水黽以落入水中的不同的昆蟲為食。

通過它們腿上非常敏感的器官它們可以感受到落入水中的昆蟲的掙扎[5]。

通過滑動它們的中間的一對腿它們可以在水面上運動,它們可以達到1米/秒的速度,此外它們可以30至40厘米高和遠跳動。

發育[編輯] 水黽於春天至初夏交配。

此後數個月中雌蟲在水表面附近的植物產卵。

幼蟲變態五次[6]。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水黽科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水黽科 Gerridae.ITIS.  Largeformatpictures:wingedandwinglessvariet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ow,Row,RowYourBug[失效連結] videoofwaterstridermovements 參考文獻[編輯] ^Cheng,L.BiologyofHalobatesBiologyofHalobates(Heteroptera:Gerridae)請檢查|url=值(幫助).AnnualReviewofEntomology.1985,30(1):111–135[2014-03-30].doi:10.1146/annurev.en.30.010185.00055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Andersen,NilsMoller&Cheng,Lanna.ThemarineinsectHalobates(Heteroptera:Gerridae):Biology,Adaptations,DistributionandPhylogeny(PDF).OceanographyandMarineBiology:anAnnualReview.2004,42:119–180.(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1-08-20).  ^3.03.1Ward,J.V.AquaticInsectEcology:1.Biologyandhabitat.NewYork:Wiley&Sons.1992:74,96,172,180.  ^Andersen,N.TheEvolutionofWingPolymorphisminWaterStriders(Gerridae):APhylogeneticApproach.Oikos.1993,67(3):2412–2428.JSTOR 3545355.  ^Stonedahl,Lattin.1982.TheGerridaeorWaterStridersofOregonandWashington(Hemiptera:Heteroptera),OregonStateUniversity,Pp1-36. Gerrida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lingenberg,C.1996.IndividualVariationofOntogenies:ALongitudinalStudyofGrowthandTiming.Evolution,Volume50(6).Evol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水黽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分類單元識別碼 維基數據:Q270322 維基物種:Gerridae AFD:GERRIDAE BioLib:17079 BOLD:90114 BugGuide:163 EoL:588 EPPO:1GERRF FaunaEuropaea:12817 FaunaEuropaea(new):76cf814f-5f6e-44fd-9a51-f91d9ae77315 Fossilworks:176540 GBIF:7881 iNaturalist:59653 IRMNG:100264 ITIS:103801 NBN:NBNSYS0000040170 NCBI:36161 NZOR:d34ebb06-7a0b-4229-9322-834e9d67e62e Plazi:A94D7D64-5970-7126-FF29-3F44AB48FCDC WoRMS:16026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水黽科&oldid=71333691」 分類:​異翅亞目水生昆蟲黽蝽科半翅目1815年描述的分類群隱藏分類:​含有網址格式錯誤的引用的頁面含有拉丁語的條目物種微格式條目含有閩南語的條目自2022年8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 其他語言 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Башҡортса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CatalàCebuanoDansk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Lietuvių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DinébizaadLivvinkarjalaИрон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Kiswahili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West-VlamsWalonWinaray吴语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