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腳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烏腳病(英語: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民間俗稱烏乾蛇,為1950年代末期,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血管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烏腳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7月23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9年7月23日)請協助補充內容以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烏腳病(英語:blackfoot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民間俗稱烏乾蛇,為1950年代末期,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血管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其中又以八掌溪下游南北兩岸的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臺南縣學甲鎮、北門鄉(今臺南市學甲區、北門區)等4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1] 烏腳病很早就確定為飲用深井水有關,隨著自來水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當地深井水中含有高量砷,被懷疑是可能之致病因,然烏腳病其真正致病原因仍未明確,據臨床研究、文獻報告、病理組織、流行病學、動物實驗以及生物統計學顯示可能與井水中的砷中毒,螢光物質(fluorescentcompounds)、土壤中的腐質酸(humicacid)、麥角生物鹼或其他營養遺傳基因等生態循環有關聯。

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烏腳病在近年已漸控制和遺忘,但40年後(1996年)又在宜蘭縣頭城鎮與五結鄉沿海發現地下井水含砷量過高,出現20餘例疑似烏腳病的病人。

此外,由於菲律賓、蒙古、羅馬尼亞、智利、阿根廷及墨西哥等地工業污染河川,居民改飲含砷井水,導致其他地區產生亦產生烏腳病類似案例。

[2] 目次 1背景 2起源 3症狀 3.1流行分級 4治療方式 5著名人物 6著名機構 7相關 8註釋 9外部連結 背景[編輯] 北門、學甲、布袋、義竹等鄉鎮彼此毗鄰,皆位於八掌溪出海口附近,其土壤帶有甚高的鹽。

由於近海,淺層井水質過鹹不適飲用。

當地居民遂掘深井,引進一種以粗徑竹筒連接打入地下約深度100~200米,汲取低鹽分的深層地河水飲用。

然而,此種深井水經研究發現,砷含量竟高達0.4至0.6ppm,遠超過臺灣官方標準──0.005ppm以下。

亦證明烏腳病與其他相關皮病變,都是慢性砷中毒引起之不同病徵。

至於砷為何存於地下水中則未有定論,可能是自然即有。

自來水普及後,烏腳病不再發生。

起源[編輯] 烏腳病早在日治時期1920年即有零星案例,稱為「自發性脫疽症」。

惟當時患者不多、醫療設施落後,未引起注意。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4年才由高聰明、高上榮兩位學者,以「特發性脫疽」發表於醫學雜誌。

[1] 但真正引發政府衛生部門注意的關鍵,是1956年所傳出臺南縣安定鄉(今臺南市安定區)「復榮村」所傳出之怪病。

當時全村553人中,有490人出現皮膚色素沉著過多,及角化現象,比例達九成以上。

政府最終以集體遷村至3公里外,新建「大同村」。

而隨著1958年起媒體開始跟進報導,此後醫學界方投入研究,例如臺大醫院及公共衛生研究所,組團下鄉進行調查,並於臺大醫院外科病房設有六床烏腳病患者的免費病床。

1960年5月30日,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在台南北門鄉設立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又名「憐憫之門」),治療烏腳病患者,其免費診所起初設在王金河診所,由「台灣烏腳病之父」王金河出力,孫理蓮出錢,謝緯醫師也每週從埔里來為病患動手術,三人開始近25年的醫療服務,孫理蓮、王金河及謝緯因此被稱為臺灣早期烏腳病醫療的「鐵三角」。

期間免費診所最高紀錄曾收容80多人,病患大多來自烏腳病最猖獗的布袋、北門、學甲及義竹四地區。

[3][4] 症狀[編輯] 烏腳病可以簡略歸類一種地區性、流行性的血管疾病。

初期由於四肢末端血液不流通,無法獲得足夠之營養及氧氣,皮膚會變成蒼白或紫紅色。

患者會感到末端麻痺、發冷及發紺等症狀,若受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間歇性跛行等。

病情更進一步會造成靜止組織的營養缺乏,產生劇烈的疼痛。

其疼痛程度可讓活人生不如死-痛到顏面變形、身體扭曲、在地上打滾。

此時症狀為趾部發黑、潰爛、發炎,甚至造成壞疽再自然脫落。

嚴重者發炎區域會擴散,腳組織可能悉數壞死,只能以手術切除。

此外亦有手指罹症的案例,尤以成人居多。

流行分級[編輯] 臺大教授陳拱北將烏腳病流行分級訂為三級(1~3),並據此擬定防治策略:[5] 第一級:若沒有烏腳病個案,也未發現砷中毒皮膚症狀者,僅砷含量超過0.35ppm,則為第一度流行地區。

這裡不一定會有烏腳病例產生,但可能性極高,須儘早展開防治工作,防患於未然。

第二級:若是地下含砷量已達0.35ppm,但未發現病例,僅出現慢性砷中毒皮膚病徵兆的個案,或沒有類此症狀,僅少烏腳病例,則可列為第二度流行地區。

在這些地方,砷的危害才剛開始,若及時展開防治行動,或可避免傷害持續擴大。

第三級:若地下水含砷量超過0.35ppm,且出現中毒病例及發現兒童有慢性砷中毒皮膚症狀者,即列為第三度流行區,此時傷害已然造成,防治為時已晚,應致力於尋求補救之道。

治療方式[編輯] 昔日對於烏腳病的治療方式: 內科採用藥物治療,如止痛藥、防止血小板凝聚或血管擴張劑等。

外科以截趾、截肢或局口傷口治癒為主,有些病患術後仍有燒灼、刺痛或發冷的感覺,須再次截除。

然而此術會造成病患殘廢,日漸改用抗血栓藥品及前列腺素治療,有顯著成效。

近年外科則有腰部交感神經切除術、深股動脈整型術等新療法。

著名人物[編輯] 王金河:「台灣烏腳病之父」之稱,成立王金河診所奉獻50年,在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治療烏腳病患長達25年。

李秀綢:15歲就來到北門鄉隨王金河醫師義診的護士,堅守烏腳病工作崗位,據稱半數病患皆沐其照料。

[6] 陳拱北:「公共衛生之父」之稱,臺大教授,制訂烏腳病流行分級標準,分為三級。

曾文賓:將臨床診斷標準予以統一判定,提高與其他疾病之鑑別度。

孫理蓮: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於台南北門設立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提供診所的營運費用。

謝緯:「臺灣史懷哲」之稱,每星期自南投縣到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義診,為烏腳病患動手術。

著名機構[編輯] 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現為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的一部分 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憐憫之門免費診所」,現改為北門嶼免費診所紀念館。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的正門 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相關[編輯] 文學作品 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 小說《烏腳庄》(楊青矗) 其他 偏亞砷酸鈉 註釋[編輯] ^1.01.1認識烏腳病.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2010-07-19[2012-12-04].  ^[1],WHO,2001 ^陳正美、黃宏森主編•王金河口述,《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回憶錄》,台南: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2009。

^鄭維棕.楊淑清,《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台北:啟示出版,2019。

^烏腳病防治(PDF).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2012-12-04](中文(臺灣)).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立法院厚生會.www.hwe.org.tw.[2020-11-23].  外部連結[編輯] 烏腳病新知 閱論編臺灣社會運動 人權運動↗(勞工運動↗·原住民族運動↗·農民運動↗·性別平等運動↗) 政治運動↗·司法改革運動↗·媒體改革運動↗·環境運動↗·文化保存運動↗·學生運動↗·食品安全運動↗·體育改革運動↗ 環境議題環境運動·低碳經濟·環境影響評估·國土三法反核議題臺灣反核運動·臺灣反核遊行·核四建廠及運轉爭議·核四公投運動環境污染與公害事件2000年前中石化安順廠污染事件·新竹李長榮化工廠事件·花壇鄕窯業工廠空氣污染事件·綠牡蠣事件·RCA事件·烏腳病事件·米糠油中毒事件·鎘米事件·林園事件·輻射鋼筋事件2000年代2000年昇利化工高屏溪污染事件·2001年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2002年紅毛港抗爭事件·2005年毒鴨蛋事件·2008年大發工業區空氣污染事件·2009台塑仁武廠汙染事件·香山綠牡蠣事件2010年代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2013年日月光廢水污染事件·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大林蒲遷村事件開發爭議政府1987年後勁反五輕運動·宜蘭反六輕·反六輕運動·反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七輕)·反美濃水庫·反湖山水庫·反蘇花高速公路·2005年美麗灣渡假村爭議·大埔事件·阿朗壹古道·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反國道七號·宜蘭蜜月灣開發爭議·搶救神岡浮圳民間1986年鹿港反杜邦設廠事件·反拜耳事件·反國光石化開發案(八輕)·苑裡反英華威瘋車運動·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遠雄臺北大巨蛋移樹爭議·反龍燈事件·中央公園護樹護地運動·墾丁悠活開發爭議·飛雁新村護樹運動·內湖山老鼠事件大型自然災害1990年前八七水災·八一水災1990年代八一八風災·九二一大地震2000年代七一一水災·九一七水災·七二水災·七一八水災·八八水災保護組織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臺灣環境保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臺灣綠黨·時代精神運動·綠色陣線協會·看守臺灣協會·臺灣環境資訊協會·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臺灣千里步道協會·臺灣護樹團體聯盟·臺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臺南社區大學·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保護人士陳椒華·徐世榮·鍾鐵民·馬以工·廖永來·張國龍·林俊義·高成炎·林義雄·文魯彬·蘇煥智·鍾淑姬·朱天衣·王鐘銘·張宏林·潘翰聲·潘翰疆·楊長苓·吳晟·李根政·廖本全·齊柏林·劉麗蘭·洪輝祥·粘錫麟·鄭明能·鄧豐洲·陳炯霖·楊木萬·邱花妹·崔愫欣·趙家緯·房思宏·劉惠敏·黃小陵·賀光卍·劉念雲·楊國楨·利梅菊·游藝·陳家宏·詹順貴·黃煥彰·晁瑞光·吳仁邦·吳柏瑋·王南昕行政機關環保署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烏腳病&oldid=68349460」 分類:血管系統疾病公害病中毒砷臺灣公共衛生史臺灣水污染隱藏分類:自2019年7月需要專業人士關注的頁面自2019年7月部分地區的觀點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