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gangrene)或俗稱「烏乾蛇」的血管疾病,大部份是屬於血管疾病中因末梢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並非傳染所致,有時也會發生在 ...
+回首頁
+English
+日本語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紀念館簡介
認識烏腳病
烏腳病人之父
基金會組織
參訪迴響
活動花絮
線上影像:烏腳病患生活、醫療團隊、人物、小型醫療物品、大型醫療物品
嘉南沿海居民飲用的深井水(地河井)
淺井水(鼓井)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gangrene)或俗稱「烏乾蛇」的血管疾病,大部份是屬於血管疾病中因末梢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並非傳染所致,有時也會發生在手指即所謂烏手病。
烏腳病曾在臺灣嘉南沿海一帶的北門、學甲、義竹及布袋四個鄉鎮所流行,早在日據時代(1920年左右)即已發生,惟當時罹患者不多,1954年由高聰明與高上榮兩位學者以「特發性脫疽(spontaneous
gangrene)」之名,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上,1956年後大量發生,嚴重性引起衛生當局和醫學界的注意。
烏腳病流行地區分布
早期烏腳病病人主要分怖於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以及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
此四處為最發現烏腳病病人的地區,稱「舊流行區」。
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間,陳拱北(1976)調查烏腳病流行情況,發現烏腳病有新的流行區,包括台南縣鹽水鎮、新營市、安定鄉及其他西南沿海鄉鎮,稱為「新流行區」。
因疾病流行程度不一,依標準分類如下,爾後,烏腳病流行症學研究多以此做為判定烏腳病之流行程度。
地理特徵
經流行病學上之研究,烏腳病之發生,和該地區特殊的地下水有關推論已普遍獲專家認同,因此,分析該區的地下水及地質特性可進一步瞭解此病之成因及其防治。
吳建民(1989)分析烏腳病流行地區地理特徵:
此區居民初期鑿取地下水(因其井圍呈圓形,俗稱鼓井)飲用,其後人口增加,下游濱海地區受海水侵浸,民國初年改用較深的受壓地下水,烏腳病於是開始出現。
台灣西南平原地下水之化學性質:台灣西南平原地下水層,其化學成份因「深層」及「淺層」之不同而異;「深層」中含有高濃度之砷及有機性三氯甲烷,三溴甲烷等三鹵化甲烷類及擬似麥角生物鹼、維生素D2等麥角鹽(ergot)物質。
地下水開發和水質之變化:台灣西南平原大規模開發地下水以後,導致淺水井鹽化而不適飲用。
同時使地下水之「深層」和「淺層」互相溝通,致使「深層」之各種無機元素及有機質亦擴散至「淺層」及地面水,各地井水含砷量亦隨之而增高,地下水質更加惡化。
烏腳病發病有閃電式的,也有慢慢進行的,初期患者的腳趾或手指會有冷、麻、癢、蒼白、紫紅、易疲、觸痛、壓痛、熱感及間歇性跛行的症狀(但有時候只有二、三種症狀)
,然後進入疼痛期,這時期雖有急、緩之分,但都帶有激烈的痛楚。
再進入可怕的壞疽期,這期間的壞疽可分成乾性及溼性,並有急緩之差。
乾性的患部其容積萎縮、乾燥而硬化好像木炭,之後症狀停留,在一段時間後就自分界線脫落,但還是很痛。
溼性的患部起初患部腫脹,然後再逐漸縮小,其內部有水腫液體,其臭味極強,比掛在樹上的死貓還要臭,如不加消毒蛆蟲則會蠢動於活人的腳中,而其疼痛是難以形容,因為疼痛的關係,患者常常幾個月不能正常飲食及睡覺,此時患者的身體相當虛弱,心理上的痛苦也極大,雖然還不會因烏腳病立即死亡,但也會因營養不良而併發其他疾病(如肺結核、貧血...等),精神上也大受影響,有時也會發生精神失常等症狀,但精神異狀大多在截肢手術以後,可得痊癒。
壞疽期大約有四、五個月(慢性有要一、二年之久),就進入脫落期,乾性壞疽有可能自然脫落,但溼性壞疽大部份要依靠外科手術切除,這種病狀才算告一段落,但有可能會再復發,或是在另一腳發生。
在未鋪設自來水管之前,因水源有限加上淺井的水質過鹹不適合飲用,為了取得更適合的水源,居民探堀深井汲取深層的地下水。
這些深井砷含量高達0.4~0.6p.p.m.,比起標準0.005p.p.m.以下高出許多.長期喝含砷的地下水,除了罹患烏腳病和心臟病外,體內和皮膚也容易產生惡性腫瘤。
烏腳病的症狀
烏腳病在病理學上是一種末梢血管疾病:
末端缺血症狀,如動脈搏動之消失或減弱,缺血肢上舉時呈蒼白,下垂時呈紫紅等症狀。
由末端缺血引發症狀,如間歇性跛行,靜止疼痛及缺血性神經症等。
症狀包含:
四肢冷感:烏腳病患者常會感到手腳冰冷。
麻感及刺痛:大多數病患會有患肢麻木和刺痛的感覺,這些感覺是因組織缺血所引起,包括肌肉、神經、皮膚、皮下組織及骨骼等。
疼痛的特徵及程度,視閉塞動脈血管病變的範圍和組織受傷程度而定。
間歇性跛行:間歇性跛行指下肢之主幹動脈閉塞時,若經短距離之行走,在腓腹部會產生疲勞感、肌肉緊感,最後會產生激烈疼痛;發病時的感覺是抽筋似的肌肉僵直,會有麻感、疼痛或無力感。
靜止疼痛:靜止疼痛之特徵是劇烈抽痛,像槍刺般或電擊般的疼痛。
這種疼痛常會使病人失眠、食慾不振及憂鬱。
潰瘍及壞疽:
潰瘍:烏腳病所引起的潰瘍大致可分為缺血性潰瘍、神經性潰瘍及鬱滯性潰瘍等三種。
壞疽:壞疽常發生在烏腳病之末期,通常由潰瘍內部或其周圍組織開始,首先大多數發生在單一腳趾,但有極少數會發生在手指,然後會逐漸蔓延。
延伸閱讀:烏腳病導因"砷中毒"、烏腳病防治
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KingHoWangCultureandArtsFoundation.AllRightsReserved.
延伸文章資訊
- 1霧社事件-風中緋櫻
霧社事件-風中緋櫻. 台灣原住民最大規模的抗暴事件. 概述. ○泰雅族擁有的土地領土權被日人剝奪、日人的極權統治、gaya母文化與外來文化衝.
- 2烏腳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腳病(英語: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民間俗稱烏乾蛇,為1950年代末期,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血管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 3霧社事件烏腳病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提供霧社事件烏腳病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霧社事件毒氣、霧社事件烏腳 ... 霧社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霧社事件(賽德克語:Mkuni Paran [mukuni ...
- 4為抗日運動 霧社事件的領導人,1880-) 王金河醫師(烏腳病 ...
莫那‧ 魯道(賽德克族霧社群頭目,為抗日運動──霧社事件的領導人,1880-) 王金河醫師(烏腳病之父,1916-) 蘭大衛(台灣中部現代醫療的開拓 ...
- 5第二節霧社事件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上一節│○彈出的圖片在您切換視窗後會自動關閉○ 霧...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第二節霧社事件 · 霧社事件毒氣 · 霧社事件烏腳病 · 霧社事件西班牙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