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福音派(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新興派別,而非一個教派,其與自由派、基要派等相區別,常被視為自由派和基要派兩個基督教派之間的第三立場。
福音派
語言
監視
編輯
福音派(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新興派別,而非一個教派,其與自由派、基要派等相區別,常被視為自由派和基要派兩個基督教派之間的第三立場。
源自希臘語「ευαγγελιον」,原文意思就是「好消息」,無教派之意。
福音派強調基督徒個人跟耶穌基督之關係,並把社區和信仰連結。
有別於其他基督教主流教派,其主要特徵是直接通過傳播基督來到的福音及傳遞基督的信息,達成耶穌教義的傳播。
另外大有基督徒不同意說福音派和基要派有區別。
因為自由神學不相信超自然事情,所以基督教圈子產生反彈,基要派出現,支持傳統的信仰。
後來,基要派慢慢有人認為,基督徒應該強調傳福音,不強調神學辯論,所以又叫福音派。
事實上,他們二者的信仰基本相同,而都和自由神學對抗。
福音派與傳福音均有福音二字,但屬於不同類別的名詞。
「福音派」是指派別,目的是通過直接接觸社區及社會,使基督教價值觀融入主流社會;而「傳福音」則是指社會活動,以宣傳基督教聖經中的福音為主要內容。
整體來說,福音派恪守新教傳統教義,重視《聖經》權威和學術研究,但不願被人視為固執無知。
福音派比基要派相對更願意接觸社區及迎合主流社會,使福音派逐漸成為主流社會的一部分。
在20世紀70年代末,福音派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教派,逐漸參與主流政治,相比於其他信眾減少的主流教派,福音派在世界各地呈日益增長的趨勢。
福音派常與不同的基督教教派合作,但也認為應該限制教會對政治決策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影響,強調「聖經無謬」(infallibilityoftheBible)。
1994年,福音派與天主教會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書《福音教派與大公教合一》,同意以包容手段接納天主教[1]。
福音派教會對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有相當的參與,但其內部對此仍存在意見分歧。
目次
1沿革
2美國
3基要信仰
4主要工作
5與基要派的差別
6批判
6.1政治動員參與
6.2與天主教的關係
7參考文獻
7.1引用
7.2來源
8外部連結
9參見
沿革編輯
在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的跟隨者,自稱「福音派」,自命為福音的傳揚者。
當時,這個字詞大概表明是改革派或復原派的意思。
在其後的各個宗教改革運動中,如18世紀在德國的敬虔主義(Pietism)、英國的循道主義(Methodism)和在美國的大覺醒運動(TheGreatAwakening)都一再引起福音派覺醒(EvangelicalAwakening)。
其中大覺醒運動的領導人,如愛德華滋(JonathanEdwards)、佈道家芬尼(CharlesFinney)和德懷特·萊曼·穆迪(DwightLymanMoody)等人都被視為福音派的重要人物。
19世紀,隨著自由主義神學的興起,使正興起的福音派一度衰落。
但是,20和21世紀,反而是自由神學衰落的時代。
美國編輯
美國的福音派(英語:EvangelicalismintheUnitedStates)在戰後的宗教及政治運動取得在共和黨左右的投票力量,自1980年代以來約70%的福音派教徒支持共和黨候選人,褔音派在許多關乎避孕、墮胎、同性戀權利及政教分離的議題上發揮關鍵的政治遊說及影響力[2][3][4][5]。
從1940年開始,福音主義在基督教基要主義中興起。
基要主義慢慢分化出正式的基要派和福音派。
到1940-50年代,主要透過不同的傳播媒體、佈道大會、神學院及著作,使此勢力再度掀起新浪潮,其影響一直持續。
到20世紀的後期,福音派穩定增長。
葛培理佈道團更積極倡辦國際福音會議。
1966年在西柏林舉行的國際福音會議中,發表了福音派宣言,劃定福音派立場。
在1974年,在洛桑舉行的國際福音會議中,福音派成為了美國的主流教派。
1994年3月29日,福音派領袖在美國舉行的一個宗教會議上公開稱天主教徒為「弟兄」,並和天主教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書《福音教派與大公教合一》。
不少認為部分褔音派主張與天主教合作和解,主要是希望和天主教合作,團結教會保守力量對抗民主黨和自由派的社會政治力量。
基要信仰編輯
聖公宗著名神學家巴刻曾指出基本信念:
聖經的至高地位
耶穌基督的榮美
聖靈的主權
得救的必要性
佈道的優先
團契的重要巴刻是福音派中較為傾向基要派,並且較不接受近年研究成果。
主要工作編輯
福音派更常傳教於發展中國家和被忽視及受壓迫的人民中,如曾反對奴隸制度。
英國自1562年開始有奴隸的交易,直至1770年,從西非運來的奴隸中幾乎有一半會送往英國。
實際上,許多英國人也認為奴隸貿易與大英帝國的商業貿易及民族安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6]在1807年,經過一番的努力,英國最終廢除了奴隸貿易。
1834年英國屬地的黑奴被解放後,反對奴隸制度成了英國人一致的立場。
在這個廢奴運動中,最致力於其中的,莫過於威伯福士,他在1780年當選成為國會下院議員。
在歐洲大陸旅行期間拜讀英國不從國教牧師杜理其的《靈魂深處信仰的興起與進步》,使他開始以基督救贖工作為其信仰的中心,由於他的歸信基督,使得他開始參與反對販賣奴隸的運動,並且成為此運動的領導者。
同時,他也是克拉番派,即福音主義其中一派的領袖。
他的影響不僅如此,還有在1813年使傳教士得以進入印度宣教,在英國立法是佈道家可不受政府干擾的旅行佈道。
這些都有助益於福音工作的推展。
[7]
與基要派的差別編輯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的基督教台北龍江路福音堂
「基要主義」或「基要派」一詞在二十世紀上半期與福音派基本上是一個意思,嚴格講,當時的是「傳統福音派」。
但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葛培理領導的越來越妥協的福音派運動(現在英文的福音派,中文嚴格說是「新福音派」,也有人稱之為「妥協派」)興起後,基要派和福音派便開始指代兩個很不同的運動,走的道路截然有別;基要派強調的是與世俗分別,不與自由派和天主教對話來往,非常保守,批判異教及天主教和自由派,具有戰鬥精神,而福音派主張的是與世俗融合、包容、妥協,與自由派和天主教對話來往,尊重其他宗教,從中去吸納信徒。
對聖經無誤謬性上,基要派與福音派的差距也很大。
就以創世記第一章六日神創造天地為例:前者會理解為字面上的六天(每天廿四小時),而從之引申出年輕地球創造論和智慧設計論等說法;而後者則理解為傾向主流科學所理解的數十億年。
面對福音派對基要派保守主義的批評,基要派的回應是,當代基督教的問題是過於自由,過於隨便,而不是過於保守,所以無需擔心保守的信仰。
批判編輯
政治動員參與編輯
褔音派通常支持保守派政黨(例如美國共和黨),動員教友參與社會運動,被指是希望團結教會保守派力量對抗日益壯大自由派的世俗勢力,以及團結基督教保守的力量反對墮胎和同性戀權利,因而受到批評。
因為福音派若干作為宗教團體牽涉政治,近年開始受到較大的爭議,當中不少褔音派教徒已開始反思教會的政治和社會參與,並開始反思如何調整自身參與,嘗試和社會的不同團體進行對話。
與天主教的關係編輯
由於福音派聽取不同的觀點,基要派認為此舉失去了福音派自身的教義和立場。
尤其在福音派領袖與天主教的合作一事,便引起其內部及基督教教派間的紛議,基要派更視此為離經叛道。
美國在1994年3月29日舉行的一個宗教會議中指:「我們藉著共同的認知共聚一堂;這認知是所有在基督耶穌裡的弟兄姊妹,藉著上帝的恩典真實地相信耶穌基督是救主與主的。
」福音派領袖公開地宣稱天主教徒為「弟兄」,並和天主教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書《福音教派與大公教合一》,當中同意停止改變對方接受己方信仰。
一些福音派的領袖[8]認為此舉乃時勢所趨的作法,以包容手段接納福音派原先所反對的異端教義。
由於福音派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成為美國的主流新教教派,而福音派信仰強調信徒個人跟基督之關係,這令福音派信仰只有少許可辨認或必需的神學元素。
神學院教授戴衛‧韋爾斯(DavidFalconerWells)在《真理無立足之地》中,曾將情況形容為「福音主義的衰落現象」。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EvangelicalsandCatholicsTogether:ANewInitiative.ChristianityToday.com.[2017-11-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1)(英語).
^RonaldJ.Sider.ScandalofEvangelicalPolitics,The:WhyAreChristiansMissingtheChancetoReallyChangetheWorld?.BakerBooks.1February2008[24December2012].ISBN 978-0-8010-6837-9.
^DavidP.Gushee.TheFutureofFaithinAmericanPolitics:ThePublicWitnessoftheEvangelicalCenter.BaylorUniversityPress.2008[24December2012].ISBN 978-1-60258-071-8.
^BarryHankins.AmericanEvangelicals:AContemporaryHistoryofaMainstreamReligiousMovement.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28April2009[24December2012].ISBN 978-0-7425-7025-2.
^KennethD.Wald;AllisonCalhoun-Brown.Religion&PoliticsinUS5ed.Rowman&Littlefield.2007:207–[24December2012].ISBN 978-0-7425-4041-5.
^《基督教會史》,布魯斯‧雪萊著,劉平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17-8。
^《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紀至當代》,陶理博士主編,(香港:海天書樓有限公司,2004),562-3。
^EvangelicalsandCatholicsTogether.ReligiousTolerance.org.[2017-11-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1).
來源編輯
網頁黃士哲:論福音派領袖與天主教的合作
PeterJ.Leithart著,方嘉明譯:福音派神學到底發生了甚麼?(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張毅勤:回應胡志偉牧師,談「為何基督徒不像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外部連結編輯
認識福音派信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福音派基督徒論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參見編輯
基督教主題
新教主題
加爾文主義主題
基要派
福音、傳福音、基督教歷史
基督教派系、基督教運動
新教神學、福音主義
新福音派、新靈恩運動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福音派&oldid=72857775」
延伸文章資訊
- 1福音派 - Wikiwand
福音派(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新兴派別,而非一个教派,其与自由派、基要派等相区别,常被视为自由派和基要派兩個基督教派之間的第三立場。
- 2福音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音派(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新興派別,而非一個教派,其與自由派、基要派等相區別,常被視為自由派和基要派兩個基督教派之間的第三立場。
- 3福音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音派(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新兴派別,而非一个教派,其与自由派、基要派等相区别,常被视为自由派和基要派兩個基督教派之間的第三立場。
- 4Evangelism (甚麼是福音派) - 聖經網AboutBible.net
1910年,北美長老會提出五項基本教義:1)聖經無謬;2)基督由童貞女生;3)基督在十字架的代死贖罪;4)基督的肉身復活;5)神蹟的歷史性。此五項基要信仰,為保守信仰的 ...
- 5【信仰解毒丸系列之三】如何擺脫福音派與靈恩派的困擾?
不論時代洪流如何,基督教論壇報始終堅持清新、客觀、深度、平衡、精簡、溫暖等報導原則,持守信、望、愛的三大生命價值,傳播基督救世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