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的第五種可能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她伸出食指在沙灘上畫了一個圈,像是要說服我說她四周也有小精靈一樣。
... 「有阿,有想過。
可是手續很麻煩的,除非是跟旅行團去, ... 阿嬤說:「失戀就要吃香蕉皮!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專欄
泛科授權1.0
泛科授權2.0
精神心理
失戀的第五種可能
海苔熊
・2013/01/30
・6567字
・閱讀時間約13分鐘
・SR值473
・五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分手(25)
失戀(8)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那麼,我們還會再見面嗎?」我問她,聲音卻被吞沒進海風中。
她沒有回答,這卻是我們之間的最後一句話。
鼓浪嶼岸邊的浪花夾著對岸的某一種複雜,深深地隱沒到台灣海峽裡去了。
回到台灣之後,我問自己:「這是一場夢嗎?」
幾年前的夏天,我到廈門開了一場研討會。
雖然說是開會,但也排了幾天的旅遊參訪行程,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她。
我們走訪土樓,在迴廊間探出頭來,請內的的同胞幫忙合影。
伸手撫摸土樓的斑駁,留下一些細細的黃土在彼此的指尖、互抹彼此的臉頰。
我們踏過鼓浪嶼,一邊走一邊開玩笑著說,這麼多遊客,鼓浪嶼要給踏沉了。
信步從中山路走到中華街吃剉冰,沿著老虎城的攤販,挨家挨攤地挑太陽眼鏡,印象中她試了好幾回,直嚷著:「好難選耶,根本沒有一只適合我的呀。
」然後將巨如假面騎士面罩的的深色太陽眼鏡戴上我的臉,揪著臉咯咯地笑著。
今年冬天,舊地重遊,百感交集。
一個人站在廈門大學外面的白城沙灘,望著那個我們曾經聊到忘記時間的虹型天橋,想著幾年前我是多麼辛苦才從那個愕然的經歷中走出來,或者說,是「爬」出來。
沙灘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椰子殼兒,我揀了長得極像台標的一顆,在上面坐了下來,然後側耳傾聽,海浪的聲音。
過去像浪潮般一陣一陣的侵襲,她的影像漸漸清晰。
放下過去,談何容易。
無限的心理空間
我常常覺得,愛情是人生中最為奸詐的東西。
讓你嘗盡甜蜜,卻又夾雜酸辛。
尤其當所有的美好都凋零,回首不堪又回頭不斷,想著放下卻又常常想起。
有時候,一顆心都被自己壓小了,一直想著「為什麼她要走?」、「怎麼連一句再見沒說?」「一直以來,都是我在向前走,她卻一直向後退……」等等,失戀之後的好多疑問,都像是蒼蠅一樣糾結著我們[1-3]。
有沒有一種可能,可以放下過去,看見未來?
為了想要了解「怎樣把過去放下,把心量擴大」這件事情,我們花了很多的心思在想:究竟有沒有可能,透過某一種訓練,把一個人的心理空間變大呢?
萬惡的心理學家,第一個想到的方法當然是先效法「去死去死團」,招募一群熱戀中的人來廈門約會,用盡其極讓他們分手,然後……咳!這樣做是違反倫理的,所以只能改用相對溫和的方法,也是社會心理學上常用的操作:想像。
把拔外遇了?
我們做的研究方法滿簡單的,邀請257人參加一個想像的思考練習。
大概分成個步驟[4]:
(1)首先請他們看這一段話「有一天小花放學回家,發現爸爸正在和一個陌生女子聊天,談得有說有笑的……」,然後請他們幫這個故事接龍寫完。
(2)一半的人請他們寫「五種」可能的結局(實驗組),另外一半的人請他們寫「最有可能」的結局(控制組)。
(3)兩週後,再給他們一段話做開頭:「想像你今天發生車禍,斷了一條腿……」,然後同樣請他們把這個故事寫完。
結果發現,經過了「多種可能訓練」的實驗組,在書寫車禍故事時寫出的「悲傷類字詞」(難過、後悔、差距<1>)比控制組少,也寫到更多的「社會詞」(家人、親戚、朋友、父母)。
此外,實驗組也寫更少的「現在詞」(今天、正在)以及更多的未來詞(明天、以後、之後)。
這似乎意味著,當你開始可以看見一件事情多種不同的可能,就比較能把自己帶離狹小的悲傷,走向更多充滿希望的遠方。
正因為心量擴大了,我們不再關注難過的部分了、不再受困在負面的事件中了,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面對那些磨難,還有家人,還有朋友,還有很多關心你、愛你的人陪你一起走過,給你SocialSupport。
其實,沒有走不出的磨難。
就像是最近很紅的一篇網路文章〈一個職場老手寫給新人的信〉裡面說的:「人這一輩子的幸福與苦難,絕對都在你的承受範圍以內。
生活比你還要瞭解你自己,它可狡猾了,它給你的苦澀,永遠讓你失望而又不至絕望。
而給你的甜蜜,永遠讓你淺嚐即止而充滿想頭。
總而言之,Itsucks,butyouwillloveit.」
當我們終於發現爸爸外遇、車禍斷腿、甚至愛人消失,並沒有真的那麼糟糕的時候,或許自己的心情就會好過一些。
所以,對於還困在多年前傷感回憶的我,只要試著想想,她的離開有沒有更多的可能,似乎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例如:或許她有她的故事、或許她已經有喜歡的人、或許她喜歡的是女生、或許她只是不想要我傷心,於是乾脆跟我斷絕聯繫、或許關於愛情,她也有自己的傷口,自己的議題需要處理,在那之前,她還沒有辦法接受一段新的感情。
多想一點,會更好嗎?
今年,在開會時我甫報告完這麼光明美好的答案,內地一位研究大腦與認知的老師立刻舉手提問,嚇得我差點站不穩。
「真的是這樣嗎?想多一點可能真的有幫助嗎?可是就我們汶川大地震賑災的經驗,那些第一線的心理師,有些也採用這樣的方法,請那些災民們想想,縱使在這樣的悲劇發生之後,還有沒有別的可能?事情真的有這麼悲慘嗎?結果發現,這樣的方法不但沒有辦法幫助那些人,還可能產生負面的效果。
你覺得,這樣的操作方式真的能幫助這些孩子嗎?真的能幫助那些失戀的人嗎?要想這麼多可能,不是燃燒更多的認知資源(cognitiveresources)嗎?」
老師說的沒錯,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事實上,當我一邊想著她離開我的第五種、的六種、甚至的七種可能,不但幫助不大,還越想越難過。
想著想著,她的離去不但住進我的心裡,也存在我嬸嬸的腦海裡。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提一下一個概念:止觀(Mindfulness)。
在這系列的研究中,確實是要我們多把注意力關注在當下,許多研究也發現,當你越能活在當下,越覺得幸福、越不會被負面情緒抓住[5]、甚至,更有機會擁有一段美好的戀愛[6]。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悲傷難過無以復加,當分手、失戀、被拒絕的傷痛徹心扉,當你深愛的人離開、甚至沒有留下任何一句話,究竟是要「活在當下」,細細品嘗感受這個傷,還是想想未來,告訴自己:下一個會更好?
兩階段,走出悲傷
「其實,這兩種觀點都需要,只是先後順的問題。
」我老闆看我在台上結結巴巴,終於舉手來解救我。
「止觀涉及的其實是兩種歷程:『止』,和『觀』。
如果我們面臨一個大到無法承受的創傷,我們必須先『停下來』,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時候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接觸悲傷是非常必要的,太急著去想、去看未來的可能,反而會被反噬;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永遠在悲傷裡定居,因為這樣就會走向反芻(rumination)、走向憂鬱[7,8]。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終究要學會出來面對,站在一個比較遠的距離,觀看自己的傷口[9-11]。
這兩個過程都是重要的。
」
原來,我們應該把傷口分成兩種,淺的只需要「觀」,深的卻一定要「先止再觀」。
如果這傷口並不是很深,或許並不需要停下來,光是拉開視野、想像多種可能就有效;是如果這是一個極大的傷痛,總是要慢慢來,一步一步地走出來。
例如在911事件之後,一群心理學家收集了大量的部落格日記文章(lifejournal.com),發現雖然所有的人一開始都壟罩在強烈的負向情緒中,但輕微受創者(LowPreoccupationwith911),在事發當日的文章裡面,就提到的家人、朋友等社會性字詞(socialword)就達到了頂峰,但心靈受創嚴重的人(HighPreoccupation)則要等到9/14、9/15才達到最高值[12]。
並且,所有人的日記在事發的那幾天都用許多冠詞(article)、複雜的名詞,並且提到比較少的「我」,試圖和該事件保持距離,似乎在避免傷痛的侵襲,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他們才願意逐漸貼近這個災難,觀看它。
先止,然後觀,是我們面對巨大傷痛時,習慣採用的方式。
我們先前做的車禍想像研究之所以有效,一部分是因為那些實驗參與者不是「真的」出車禍,對他們來說,不需「止」這一步,光是訓練他們想像多一點可能,就可以協助他們打開心理空間<2>。
但如果這車禍、這傷痛是真實發生的,這樣的方法可能無濟於事。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身邊的朋友剛失戀的時候,你對他說「看開一點」、「下一個會更好」幾乎沒有用,甚至還可能會被揍。
不過,如果他已經分手了一段時間(例如半年),這樣的「展望未來」可能就有些效果。
「其實,誰也沒有資格說誰的傷不夠重,誰的苦惱只是pieceofcake。
」一位老師說。
的確,每份痛苦都該被平等地被照顧、被對待,不論是震災、空難或是失戀、被裁。
因為沒有人是你,你擁有對痛苦的最高解釋權。
一個新的海岸
不知道在海邊吹了多久的風,一個女孩在我身邊蹲了下來。
「我以前也常常一個人來這裡看海噢!你也喜歡白城沙灘嗎?」她把兩隻腳直直地向前伸,完全不顧慮似地直接坐在沙灘上。
抬起頭來看她臉頰的時候,我倒吸了一口氣。
也太像了吧!
「我、噢、沒有啊……妳是這裡的學生嗎?」我猜我的大腦還在驚訝當中,只能擠出像這樣的預設值(default)回應。
從臉頰、嘴唇、到笑起來的酒窩,都像極了她的臉孔──雖然我心底清楚知道,現在的她當然不可能出現在這裡。
「嘻嘻,我是從漳州來的,跟著老師一起來開會。
不過我本科是在這兒念的沒有錯。
怎麼,我臉上有東西嗎?」
「沒、沒有哈。
只是你很像我以前的一個朋友。
她笑起來的時候,像是會從棉被裡面冒出幾個小精靈來在她身邊繞圈子一樣。
」我說,她抬起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我,海邊的大黃燈在她的眼眸裡閃爍著。
「嘻嘻,那我的身邊有小精靈在跳舞嗎?」她伸出食指在沙灘上畫了一個圈,像是要說服我說她四周也有小精靈一樣。
我們兩個都笑了,這年頭,能陪我這傻B幻想的人已經不多了,講話最後會帶一個「噢」的人也不多了。
「我在讀本科的時候,也認識一個從台灣來的朋友噢。
我們一起去逛了曾厝垵、一起搭長長的火車到我老家看戲、吃生燙當早餐。
他說,等他論文寫完,再來大陸的時候一定來找我。
可是不曉得是這兒的電話和你們那邊不通還是怎麼著,後來就沒有他的消息了……現在想起來,還是有點可惜噢。
」
「那,你後來有想過到台灣找他嗎?」
「有阿,有想過。
可是手續很麻煩的,除非是跟旅行團去,不像你們來大陸這樣方便,我是很懶惰的人啊,嘻嘻……你看看,我們這邊對你們是不是很好啊!」
「不會有些遺憾嗎?」我問她,然後別過頭去,望向遠方無盡的海。
不會有些遺憾嗎?其實同時也是在問自己。
「你有聽過一句話嗎?『陷在愛中,是盲目的;而去愛,是去看見』<3>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樣講的,但總之大概是這意思。
雖然我承認當時還滿喜歡他的,但一直想著他、等著他、想他什麼時候回來、還會不會跟我聯絡,我覺得自己都快要變成灰矇矇的了。
所以後來,我學會了開始去愛別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留在廈門繼續升學,選擇回到漳州讀書。
」
「你呢?你的故事是什麼?」她睜著板栗一樣大的汪汪眼睛盯著我。
我從袋子裡面取出早上在西校門口買的沙糖桔,分了幾顆給她,然後開始說著我的故事。
說著說著,一些曾經迷惘混沌的,似乎都變得明朗許多。
心裡暗暗讚嘆,敘事的療癒力量真不是蓋的[13,14]。
我想,與其去想、去猜、去參透當時的她為什麼最後會離開我,不如轉個身,看見更多的可能。
我發現,或許我並非走不出過去的鮮明,而是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走出去(Don’tDeservetoFeelBetter)[15]。
把自己困在回憶裡的,不是回憶本身,而是自己。
原來,真正練習說再見[16],不是去想當初她離開我有哪些原因和可能、兩人之間還有沒有可能,而是想想「自己還有哪些可能」。
「還想再去一次曾厝垵嗎?」我問她,低著頭,把沙糖桔剝開,一瓣一瓣珍惜地吃著。
香甜的味道在舌尖化開,沁進喉頭的血管裡。
海風吹動她的髮絲,靜默像是一只沉睡的海象,慢慢地啃蝕著呼吸與吐息。
「不如,一起去鼓浪嶼吧?」她說,臉上洋溢著89%左右的燦爛笑容。
好吧,總是要來的!先止,然後觀。
我在心底默默對自己說。
[註解]
<1>差距字詞如「不應該、後悔、本來、如果」等等,這些字詞常常用來表達當前狀態與理想(或可能)狀態之間的差距,所以在這個研究脈絡中,把它當成是一個比較負面的指標。
圖片中的**表示p<.01>此研究尚未正式發表,解讀時請謹慎小心。
這篇研究是以「中庸」當作心理空間增加的指標,也是此行開會的目的。
不過,這個中庸可能和大家腦袋裡想像的不盡相同,這裡指的是,當一個人的中庸傾向越高,越能夠以較廣闊的觀點來看待事件,考慮他人的想法,不再侷限於「小我」,而能看見更多的「大我」。
細節請參閱其老師們發表的文章[17-19]。
<3>無獨有偶地,回台灣之後剛好在臉書上看到一位心理師轉錄這句話,終於確認它的確切文字與出處。
是作家(哲學家、宗教治療師)海寧格的話語[20,21]。
<4>文中的統計數字與性別差異,均只描述平均值。
尚須注意個別差異。
<5>為顧及隱私與行文順暢顧,文中所有個案與章首末故事均已經當事人同意改編重新繕寫並經模糊化處理,無可供指認之虞。
<6>圖片取自這裡、這裡與我的相機(拍攝地點是芙蓉隧道與曾厝垵)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 羅子琦與賴念華。
大學生走出愛情分手困頓經驗之心理歷程研究。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
2010(9):p.1-32.
2. 郭燕黛, 被動分手者愛情分手經驗之失落反應與調適歷程研究。
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輔導學系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2008,:台南.
3. 王慶福、王郁茗, 分手的認知及調適之評量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007. 20(3):p.205-233.
4. 程威銓. 看见更多可能:多元化结局思考对学生中庸思维的影响。
於第二屆中庸心理學研究.2013.廈門.
5. Williams,J.M.G.,etal., Themindfulwaythrohghdepression:freeingyourselffromChronicUnhappiness.2007,台北:心靈工坊.
6. Wachs,K.andJ.V.Cordova, Mindfulrelating:Exploringmindfulnessandemotionrepertoiresinintimaterelationships. JournalofMaritalandFamilyTherapy,2007. 33(4):p.464-481.
7. Paleari,F.G.,C.Regalia,andF.Fincham, Maritalquality,forgiveness,empathy,andrumination:Alongitudinalanalysi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005. 31(3):p.368-378.
8. Kross,E.,O.Ayduk,andW.Mischel, Whenasking“why”doesnothurt–Distinguishingruminationfromreflectiveprocessingofnegativeemotions. PsychologicalScience,2005. 16(9):p.709-715.
9. Kross,E.,etal., Theeffectofself-distancingonadaptiveversusmaladaptiveself-reflectioninchildren. EmotionJul,2011(Pagination):p.NoPaginationSpecified.
10. Ayduk,O.andE.Kross, FromaDistance:ImplicationsofSpontaneousSelf-DistancingforAdaptiveSelf-Reflection. 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10. 98(5):p.809-829.
11. Ayduk,Ö.andE.Kross, EnhancingthePaceofRecovery:Self-DistancedAnalysisofNegativeExperiencesReducesBloodPressureReactivity. PsychologicalScience,2008. 19(3):p.229-231.
12. Cohn,M.A.,M.R.Mehl,andJ.W.Pennebaker, LinguisticMarkersofPsychologicalChangeSurroundingSeptember11,2001.PsychologicalScience,2004. 15(10):p.687-693.
13. 周志建。
解構生命故事、從生命困境中解脫.2010;Availablefrom: http://tw.myblog.yahoo.com/joechour/article?mid=1131&prev=-1&next=1125.
14. 周志建。
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2012:心靈工坊.
15. Wood,J.V.,etal., ThisMoodIsFamiliarandIDon’tDeservetoFeelBetterAnyway:MechanismsUnderlyingSelf-EsteemDifferencesinMotivationtoRepairSadMoods. 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9. 96(2):p.363-380.
16. 自轉星球編輯部。
練習說再見。
練習。
2013,台北:自轉星球文化.
17. 楊中芳。
中庸實踐思維體系探研的初步進展。
本土心理學研究。
2010(34):p.3-96.
18. 楊中芳。
一個中庸、各自表述. 本土心理學研究。
2010(34):p.159-165.
19. 吳佳煇與林以正。
中庸思維量表的編製。
本土心理學研究。
2005(24):p.247-300.
20. Kutschera,I.andC.Brugger, What’sOutofOrderHere?(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2010,台北:生命潛能.
21. Hellinger,B.,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2011,台北:海寧格機構.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海苔熊
70篇文章
・
454位粉絲
+追蹤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etJoséphine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202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奬】復現尼安德塔人消逝的DNA,也映襯我們何以為人
1
1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2
3天前
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模擬器
1
4天前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6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失戀要吃「香蕉皮」,原來是真的?不但營養,還可以做甜點!
想看格雷嗎?在那之前應該要知道的5件事
當深愛變成殺害:恐怖情人,要的到底是什麼?
七夕分手潮:我們還能當朋友嗎?
怎樣走出失戀陰影?失戀三大成癮對症下藥
1
2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2
0
失戀要吃「香蕉皮」,原來是真的?不但營養,還可以做甜點!
Evelyn食品技師
・2022/09/30
・3699字
・閱讀時間約7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失戀(8)
抗性澱粉(2)
營養(21)
色胺酸(1)
血清素(9)
餅乾(2)
香蕉(13)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香蕉皮太難吃?磨成粉就好啦!
香蕉氣味芬芳、味甜爽口、肉軟滑潤,幾乎人人都愛吃。
通常大家吃完香蕉後,剝下的香蕉皮,都直接扔進垃圾桶。
然而,根據外媒ScienceDaily的報導,其實香蕉皮的營養價值很高,被丟掉實在太可惜了!
香蕉皮因纖維含量極高(纖維質約佔了一半),不適合生吃,但ACS食品科學與技術期刊上最新的研究發現,這些香蕉皮乾燥後,磨成一種富含纖維、鎂、鉀和抗氧化物的「香蕉皮粉」,即可廢物再利用。
科學家們嘗試將香蕉皮粉取代一部分的麵粉,加入甜餅乾的麵糊中,製作成香甜的香蕉皮餅乾。
結果發現香蕉皮粉取代麵粉比例愈多的餅乾,纖維、酚類物質含量愈高,抗氧化活性更好。
其中,以7.5%香蕉皮粉取代麵粉所做出來的餅乾,風味甚至比只用麵粉烘烤的餅乾更加美味[1]。
如此看來,我們似乎可以利用香蕉皮粉替換掉麵包、蛋糕或餅乾配方中的精緻麵粉,使這些邪惡的烘焙點心變得更營養。
香蕉皮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及食品業者共同開發的香蕉皮餅乾產品「Happy蕉朋友」。
圖/遠見雜誌
香蕉營養又好吃,其實「皮」比果肉更營養?!
香蕉果肉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鉀、鎂、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B6、色胺酸及膳食纖維等。
果肉柔軟香甜,無種子且易剝皮,如此方便又營養的水果幾乎人人愛吃[2]。
而香蕉皮的營養價值更勝果肉,除了擁有果肉原本的營養素之外,還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蛋白質、色胺酸、血清素與其它生物活性物質。
據研究,香蕉在成熟的時候,香蕉皮中的血清素濃度是果肉中的三倍[3]。
傳統上,香蕉皮被視為一種中藥材,〈中藥大辭典〉中提到《廣東中藥》如此記載:「蕉皮為芭蕉科植物甘蕉之果皮,原植物見香蕉條。
秋季收拾蕉皮曬干。
果皮,鮮者黃綠色,干者黑褐色,呈不規則之條塊狀,軟而韌,纖維眾多,具有較長的果柄,柄之纖維性較強,長約4至5厘米。
以干燥、潔凈者為佳。
主產廣東。
內服治痢疾。
炒過煎水服,治霍亂肚痛。
煎水洗治皮膚瘙癢。
」
而在現代藥理上,許多動物實驗已證明,香蕉皮具有抗氧化、改善情緒、治療憂鬱症、抗腫瘤和降血壓等效果[4]。
香蕉在成熟的時候,香蕉皮中的血清素濃度是果肉中的三倍。
圖/Unsplash
阿嬤說:「失戀就要吃香蕉皮!」,真的假的?
說到香蕉皮具有改善情緒的效果,讓人不禁想起有一種說法是「失戀要吃香蕉皮」,這是為何?
因為香蕉皮中含有豐富的兩種物質,分別是色胺酸與血清素。
色胺酸(tryptophan)是無法經由人體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而來。
其可減少抑鬱症狀和焦慮、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時間、改善經前症候群、調節腸道微生物組成和多樣性、抗發炎、抗氧化等作用。
而色胺酸亦是「血清素」的前驅物,血清素(serotonin)是人體中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
色胺酸在腦幹中的縫核神經細胞被轉化為5-羥基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5-HTP在血液中被運送到大腦轉換成血清素,也稱為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
血清素是大腦的一種快樂因子,可幫助穩定情緒和抗抑鬱、減緩神經活動,達到身體放鬆,引起愉悅和睡意的作用。
另外,香蕉所含的維生素B6也可刺激血清素的產生[2,5]。
香蕉皮含有血清素,可以幫助穩定情緒和抗抑鬱。
圖/Pexels
青香蕉抗性澱粉可替代麵粉做成更營養的甜點
雖然香蕉皮營養價值高,又可以幫助心情變好,不過應該沒有消費者會想直接吃皮…
不用擔心,其實我國早在2003年,就利用國產青香蕉加工,連皮攪碎、過濾水份,去除雜質使澱粉沉澱,反覆脫水再磨成細粉,製成具高含量抗性澱粉的「青香蕉高纖維粉」[6,7]。
它具有顏色白、吸水性低的優點,可應用於麵包及糕點等烘焙製品,強化膳食纖維並調整產品質地,提升產品附加價值[6]。
但之所以使用青香蕉,而不是黃熟香蕉,是因青香蕉的抗性澱粉(resistantstarch,RS)含量較高。
抗性澱粉,是一種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澱粉,與膳食纖維具有類似的效果,除了不易消化吸收,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道蠕動。
還能抑制餐後血糖升高,降低胰島素分泌,增加脂肪代謝速率,不易囤積脂肪,是良好的澱粉選擇。
據研究,以青香蕉抗性澱粉取代部分麵粉所製成的吐司,不但降低吐司的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GI)[註],且風味、口感及色澤比一般的吐司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8]。
在臺灣,香蕉一年四季都盛產,但有時產量過剩造成價格低落,利用這套技術,就可以解決部分香蕉滯銷的問題[6]。
國產青香蕉高纖維粉富含抗性澱粉。
圖/參考資料6
國產青香蕉高纖維粉製成的高纖涼麵。
圖/參考資料6
香蕉皮健康又營養,由它做的點心就可以放心吃嗎?
不過就算香蕉皮營養價值這麼高,也不代表我們可以盡情享用香蕉皮做的烘焙點心。
以先前提到的研究結果為例,香蕉皮餅乾確實比一般的餅乾營養價值高,但本質上仍是餅乾,一樣含有麵粉、油與糖的精緻食品,一樣會吃進許多熱量與油脂,最終導致肥胖。
所以香蕉皮做的點心還是適量解饞就好,不能因為它比較健康就吃得太過分囉!
除了香蕉皮之外,其實許多水果果皮的營養素比果肉來得多,這是因為果皮通常含有更豐富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指的是存在於植物中的天然化學物質,為植物天然色素和氣味的主要來源,人體無法自己製造,必須從各種食物中攝取[9]。
植化素在人體中可以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降低發炎反應或提升抵抗力,而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種類的植化素,像是蘋果皮含有多酚類、槲皮素、花青素(紅蘋果才有)[10];葡萄皮含有多酚類和花青素(紫葡萄才有)[2]。
紅蘋果含有多酚類、槲皮素、花青素;紫葡萄含有多酚類和花青素。
圖/Pixabay
不過這些營養的植化素經過加工後,可能或多或少被破壞、流失掉。
一般來說,光線、空氣,還有pH值變化、溫度和接觸到金屬陽離子等,都是影響植化素變質的因素。
當然,除了蘋果和葡萄之外,水梨、蕃茄、桃子、李子等都是很適合連皮一起吃的水果。
這樣不但省了削皮的麻煩,還可以攝取到豐富的植化素及膳食纖維,更減少廢棄物的產生[11]。
不過要注意的是,記得要將果皮刷洗乾淨後再分切,以避免刀子將果皮細菌帶進果肉喔!
註解
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GI):是以「食用純葡萄糖後的血糖增加值」為基準,和「食用其他食物後血糖之增加值」來比較所得之指數,可藉以評估食用不同食物後,對餐後血糖造成的影響。
一般來說,葡萄糖的分子小,容易被腸胃道吸收,因此會引起較大的血糖起伏,GI值也會比較高[12]。
參考資料
Shafi,A.,Ahmad,F.andMohammad,Z.H.2022.EffectoftheAdditionofBananaPeelFlourontheShelfLifeandAntioxidantPropertiesofCookies.ACS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81355-136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9。
10香蕉/15葡萄。
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
Gonçalves,A.C.,Nunes,A.R.,Alves,G.andSilva,L.R.2021.Serotoninandmelatonin:plantsources,analyticalmethods,andhumanhealthbenefits.RevistaBrasileiradeFarmacognosia31:2162-175.韋婕婷,2013。
香蕉果皮與一枝香之生物活性成分之探討。
國立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宜蘭。
高澔宇,2019。
香蕉花、皮、果肉作為機能性食材之可行性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3。
國產青香蕉高纖維粉之開發與應用。
農政與農情第258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3。
國內第一家青香蕉製成抗性澱粉獲日本人青睞。
農業知識入口網。
陳麒升,2021。
綠香蕉加工對香蕉產業影響的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產業暨傳播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臺北。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1。
天然蔬果抗疫給力吃出五彩人生。
行政院衛生署。
蘋果記憶之果的營養成分。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
低碳飲食愛護地球守護健康國健署提供選購三原則讓減碳從飲食做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碳水化合物。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fierycloud
2022/09/30
回覆
只是,不少多酚,其實也會結合胺基酸相關包含生物鹼沉澱?類似兒茶素茶黃素其實也會結合咖啡因沉澱?但是到腸道鹼性環境可能就會釋出,結果,變成非預期分解的進度,比如說到小腸才釋出咖啡因?類似,有的氨基酸鍵結,是胃蛋白酶、糜蛋白酶切割的範圍?不是胰蛋白酶、小腸胜肽酶能切的範圍?
Evelyn食品技師
15篇文章
・
12位粉絲
+追蹤
一名食品技師兼研發專員,對食品科學充滿熱忱。
有鑒於近年發生許多食安風暴,大眾對於食品安全的關注越來越高,網路上卻充斥著不實資訊或謠言。
希望能貢獻微薄之力寫些文章,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食品科學的正確知識!想獲得更多食品營養資訊可追蹤作者的粉絲專頁喔!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6016756421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202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奬】復現尼安德塔人消逝的DNA,也映襯我們何以為人
1
1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2
3天前
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模擬器
1
4天前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6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來趟蕉心之旅?購買有產地履歷的香蕉好安心
大口吃肉也OK!認識「間歇性斷食法」
香蕉也有身分證!找到抗黃葉病品種的DNA特徵,保護台蕉專利權
喝牛奶就拉肚子,乳糖不耐的人缺鈣怎麼辦?
迎戰大腸癌!營養充足才能「腸」保健康
0
0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0
1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還當朋友,怎樣才能過得好?──依附理論系列(十八)
貓心
・2020/08/05
・5130字
・閱讀時間約10分鐘
・SR值484
・五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依附關係(3)
分手(25)
分手後關係(1)
調適(4)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我們每個人,都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們,有著不同程度的依附關係。
而分手後與前任的聯繫,更是有可能剪不斷理還亂,依附系統不會那麼快就善罷甘休的!分手後如果跟前任保持互動,對於生活或情緒是好事嗎?跟依附又有怎麼的關聯呢?本篇文章就要來介紹我研究論文的主題!
在此感謝眾位填寫量表的人,以及教授們的協助,我的畢業論文終於產出來了。
這一篇論文的主題,可想而知圍繞在依附理論,而且還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分手後與前任依附關係的調查!
分手還保持聯繫,你說奇怪不奇怪。
圖/giphy
有些人可能會直覺反應:分手後,還與前任有所聯繫,聽起來不是怪怪的嗎?別著急,在國外的文獻上早就發現,有許多人在分手之後還會和對方當朋友,甚至是繼續維持著性愛的關係。
但國內呢?很抱歉,在我做這篇研究之前,國內的資料數是0。
所以,欲知國內情況如何,請看下面敘述分解!
分手後能不能繼續聯絡,與「交往時」的逃避程度有關?
交往時的依附風格,會影響「分手後會不會持續聯繫」。
我們無法鐵口直斷說事情就是這樣,只能說在研究結果上,有著這樣的傾向。
在我的研究中,用了所謂的ANOVA,透過分手後的關係類型,來回推交往時的依附分數是否有所差異。
由於我的樣本收集的緣故,因此懂研究方法的人就知道,這不能推論說交往時的依附風格會影響分手後的關係類型。
用個簡單一點的比喻就是:
我今天走進一座果園,A果園的橘子比較多,B果園的芒果比較多,但我不能保證說,A果園的土壤一定比較適合種橘子,B果園的土壤比較適合種芒果。
(聽不懂統計方法的就跳過這句話吧!)
總而言之就是呢,我把分手後與前任的關係分成了四種:
無聯繫型:在分手之後,彼此幾乎或完全不再有聯絡。
被迫聯繫型:當事人無意願繼續連繫,但因為一些外力因素(如上課、社團),使得彼此被迫有所交集。
分手後友誼型(post-dissolutionalfriendship):在分手之後,彼此成為普通朋友。
似戀關係型:分手後彼此的互動仍然和情侶很類似,例如會接吻、牽手、擁抱、做愛等等。
在我收集到的樣本裡面,有494人和前任毫無聯繫,87人屬於被迫聯繫,還是朋友的高達161人,而似戀關係的也有20人。
結果呢,根據分析發現,不同分手後的類型,在交往的時候,他們的焦慮分數平均值分別是:3.45、3.36、3.43、3.78,在統計上不具有顯著的差異。
看到這邊,你或許會想問:「欸~不是應該交往的時候越焦慮,分手之後越會去跟對方勾勾迪嗎?怎麼分手後有聯繫的人,焦慮分數和沒有聯繫的一樣呢?」這是因為,你要勾勾迪,也要對方願意配合你演出啊!如果只有你單方面想跟對方保持聯絡,對方卻不想的話,那也連絡不下去啦!
至於不同分手後類型的人,在交往時的逃避分數,就有明顯的差異了:無聯繫型的平均逃避分數是3.15,被迫聯繫型是3.26,分手後友誼型是2.74,似戀關係型是2.50,很顯然的,前面兩組看起來就比後面兩組高。
聯繫或是不聯繫。
圖/pixnio
如果精確一點的用事後比較來看,確實,無聯繫型跟被迫聯繫型的逃避分數,都比分手後友誼型跟似戀關係型來得更高。
也就是說,老子、老娘在交往的時候就越不想跟你親近、越是逃避,分手後自然就不會想跟你做朋友或糾纏不清啦!
唉!俗話說的好,交往是兩個人的事情,分手是一個人的事情,分手後能不能聯繫下去,也得雙方都願意才行!
排除分手時間超過一年的結果:還是一樣
欸~等等,我剛剛好像忘了說一件事情,這份問卷裡面,與前任分手時間的範圍居然有0個月到104個月啊!天啊,有些人分手不到一個月,心還在淌血的寫我這份問卷,有的人分手104個月……那就是快9年了,這樣的資料真的準嗎?順便提一下平均數跟標準差吧,這群人平均分手了24.74個月,標準差則是22.42個月。
沒關係,那我就把所有分手超過12個月的人全部刪掉,再重新跑一次,看看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吧!
結果發現,刪掉了分手超過12個月的資料之後,比例上幾乎沒有變化嘛!
好,沒關係,我們再來看看分手後的關係類型跟交往時的焦慮分數與逃避分數有沒有關係呢?
分析顯示,焦慮分數還是沒有顯著差異,而逃避分數有著顯著差異。
無聯繫、被迫聯繫、分手後友誼、似戀關係的平均值分別為3.05、3.23、2.66、2.59,前三者的逃避平均差異就沒有篩選前的數據那麼顯著了,而似戀關係和前兩者則沒有顯著結果。
當然,如果用嚴謹一點的統計來看,14個人的似戀關係組,樣本過小,要顯著本來就有一定的困難度,所以參考價值也就沒有那麼高嘍。
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差異?
啊,說到這裡,好像又該討論一件事情:樣本包含同性戀和異性戀,這兩者會不會有所差異?
在我收到的樣本之中,有663名異性戀,99名同性戀(更精確的來說,應該說是前任是同性或異性)。
四種類型對應到同異性戀的人數與平均數如下表:
異性
逃避平均
同性
逃避平均
無聯繫
438
3.17
56
3.02
被迫聯繫
69
3.29
18
3.15
分手友誼
136
2.78
25
2.51
似戀關係
20
2.50
0
—
有些謠傳認為同性戀的關係比較糾纏不清,結果事實上卻顯示:所有的似戀關係都來自於異性戀呀!
結果顯示,不同分手後關係類型,在交往時的逃避分數上有所差異;至於同性戀/異性戀,則不會影響逃避分數的差異的啦!
以後別做朋友?分手後做朋友真的會過得比較差嗎?
如果只是把研究問題放在交往時的依附關係與分手後的關係類型,這篇論文未免也太無聊。
事實上,我更好奇的是,分手之後跟對方當朋友,到底好不好?我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困惑:既然有20%的人在分手後和對方做了朋友,那麼周興哲苦苦相勸要我們「以後別做朋友,朋友不能牽手」不就白搭了嗎?(誤)
那就來看看,不同分手後關係類型的人,在情緒適應與生活適應上的差別吧!
分手後的適應可以分為情緒適應與生活適應。
圖/giphy
咦,適應就適應,還有分情緒適應跟生活適應的喔?
是阿,情緒適應指的是「經歷分手事件之後,各式負面情緒出現的頻率」,得分越高代表情緒適應越差(邏輯上應該要再做轉換,姑且讓我偷懶吧)。
而生活適應指的則是「在經歷分手之後,能夠回歸日常生活、如平時一般面對日常生活的程度,或是將生活重心轉移至感情之外的其他層面的程度」,生活適應得分越低,代表在經歷分手後,在生活中適應得越好。
好吧,就讓我們來看看分手後的情緒適應吧: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無聯繫
494
2.78
1.28
被迫聯繫
87
3.04
1.21
分手友誼
161
2.83
1.21
似戀關係
20
3.77
1.07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到,分手後和對方斷絕聯繫的人,情緒適應的平均分數是2.78、被迫聯繫的人則是3.04、分手後做朋友的人是2.83、分手後和對方勾勾迪的人則是3.77。
很明顯的,似乎只有似戀關係的人,在情緒適應上來得比較差!在經過事後比較之後,也確實顯示了前三者的情緒適應沒有顯著差異,但前三者都比似戀關係適應得來得更好。
所以說,周興哲,你錯了!分手後也是可以好好做朋友的!
再來看看生活適應吧!生活適應呈現了同樣的結果: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無聯繫
494
4.63
0.89
被迫聯繫
87
4.62
0.90
分手友誼
161
4.55
0.86
似戀關係
20
3.97
1.17
前三者的生活適應沒有顯著差異,但前三者都比似戀關係適應得來得更好。
所以,周興哲,你又錯了!分手後也可以做朋友的,只要不是曖昧不明的關係,做朋友跟斷絕聯絡可以過得一樣好的!
分手後維持聯繫,依附關係差在哪?
不過,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為了針對那些分手後還有聯繫的人,與前任之間的關係品質到底如何,於是我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奇妙的名詞:「分手後依附關係」。
既然依附量表可以以爸爸為對象、媽媽為對象、朋友為對象、曖昧關係為對象、伴侶為對象,那又有甚麼原因不能以「前任伴侶的現行互動狀況為對象呢?」
於是啦,我就讓這些分手後和對方仍然有聯繫的人,填了所謂的「分手後依附關係量表」,來看看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純友誼與似戀關係差在哪?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分手後純友誼跟分手後勾勾迪之間,他們的「分手後依附關係」有何差別吧!
首先先看他們在分手之後,與對方互動的焦慮程度。
在那些分手後和前任是普通朋友的人身上,他們的焦慮程度只有2.20分,但和前任仍然類似於情侶的人,則有3.22分,有著顯著的差異存在。
也就是說,分手後和對方維持聯繫的人,如果你在聯繫的過程中,對對方的焦慮感越高,你就越有可能跟對方糾纏不清!
比較有趣的是,還記得前面說的嗎?這些人在交往時的焦慮分數相差不大──前者是3.43分,後者則是3.78分,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但是,如果把交往時的焦慮分數,與分手後的焦慮分數,丟到皮爾森相關來跑的話,卻會發現兩者之間居然高達0.437的相關,且相關的顯著性高達.00,也就是說,那些交往時越焦慮的人,分手後與對方維持聯繫時,也會是高焦慮的那群人!
交往時既以感受到焦慮,那麼分手仍保持聯繫,可能還會是高焦慮的族群。
圖/giphy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交往時的逃避分數和分手後的逃避分數是否有關連性吧!如果把交往時的逃避分數,與分手後的逃避分數,丟到皮爾森相關來跑的話,會發現兩者之間居然高達.485的相關,且相關的顯著性高達.00,也就是說,交往時越逃避的人,分手後若與對方維持聯繫,也恰巧會是分手後越逃避的人!
而總結上面的這些話來說,當你在分手後與對方維持聯繫,若你的焦慮越高、逃避越低,你們的聯繫就越有可能變成勾勾迪的關係;反之,則比較有可能真的當普通朋友。
分手前的依附關係,將影響你的分手適應
但是,與前任有所聯繫,到底會對分手適應造成什麼樣子的影響呢?
前面提到,如果你是屬於普通朋友的聯繫,那麼你的情緒適應跟生活適應程度,和沒有在聯繫的人相比,是沒有差別的。
但是,與前任有所聯繫這件事情,其實代表著你和她之間依然存在著某種羈絆,只要有羈絆在,就一定會有依附關係。
於是,我把依附量表改寫成適合測量受試者分手後與對方的互動情形的形式,來測量他們在分手後的依附關係,是否會影響分手調適呢?或是只有交往時的依附關係,能夠預測他們的分手調適?
透過回歸分析,可以發現,如果是會和前任做朋友的人,交往時的焦慮程度會影響分手後的調適情形(β=.555,p<.001 https: trending related ct gottman>
延伸文章資訊
- 1More from 差畫家阿畫
- 2差畫家阿畫- 【阿畫】失戀快速恢復的技巧!?聽完「這故事」瞬間 ...
失戀了別哭別哭 我來分享一個故事,讓你走出情傷 如果你還走不出情傷,就來看吧 #失戀小故事#這故事瞬間讓你走出情傷 【YT看阿畫影片】 ...
- 3【1對1無效退費-人生教練】分手劈腿失戀愛情有問題男友怎麼 ...
針對問題,提供可立即執行的計畫,不再迷惘焦慮與原地踏步,啟動人生。 ... 失戀#分手#外遇#小三#不順利#煩悶#吵架#感情#婚姻#無聊#發呆#劈腿#戀愛#陌生人#劈腿#關係 ...
- 4失戀多久會好
什麼樣的情況會無法忘懷過去情感況且,失戀之後,根本不需要「完全好起來」,才回復正常生活。我們正走在復原的路上,每一天,都必須為 ... 完全不愛了就是無縫接軌阿.
- 5阿畫-失戀快速恢復的方法!聽完超扯故事瞬間走出情傷? | 播吧BOBA ...
你失戀是怎麼走出來的? 如果正在失戀的你必看! 聽完『超扯故事』瞬間復原。 合作夥伴:差畫家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