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 - 通識·現代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着全球化在近數十年的發展,跨地域經濟活動日漸頻繁,世界各地企業及經濟體系互相影響,依賴日深。

由於資本和科技於全球流通,令商品和服務貿易變得 ... 概念與知識 全球化/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 現代中國 全球化 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 國際分工 跨國企業 A A A 2010年,內地視頻網站優酷網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圖片來源:中新社)   經濟全球化economicglobalisation 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活動跨越國界的全球現象。

隨着全球化在近數十年的發展,跨地域經濟活動日漸頻繁,世界各地企業及經濟體系互相影響,依賴日深。

由於資本和科技於全球流通,令商品和服務貿易變得更加頻繁,形成了跨越國界、將不同國家的經濟整合起來的全球市場。

其中大型的跨國企業、國際經濟組織,以及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可說是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徵象。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商品市場一體化 隨着科技進步、運輸系統發展完善,以及貿易壁壘逐漸消除,跨地區經濟活動成本降低,跨國貿易活動愈趨頻繁。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國際貿易量大幅增長,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自由經濟、市場導向成為不少國家的採納的經濟政策。

例如,時任美國總統列根(R.Reagan)、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Thatcher)都主張自由經濟、市場導向的管理模式。

其後,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更將這套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向世界各國推廣,令國際貿易總值在過去40年間激增。

世界各地市場開放,加上運輸技術及互聯網銷售的應用,跨國企業務求賺取豐厚利潤,以全球為基礎來採購,製造,推廣及銷售,產品亦頗為雷同,結果是世界各地商品市場的差異收窄,形成一體化。

  資本市場一體化 全球一體化的金融投資市場,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具雛形。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歐洲、美洲、東亞、澳紐等地均先後開放本土金融市場,又放寬了資本管制,加快了金融全球化的進程。

人們能夠在不同國家及地區自由進行各類金融活動,例如企業可通過外地的股票市場上市集資,或在其他國家及地區收購不同的企業。

金融全球化打破了地域限制,令全球金融活動24小時無間斷地進行,加速了資本市場趨向一體化。

國際分工 在全球化下,經濟活動突破了地域限制,加上科技進步及運輸系統發展日趨完善,不少大型企業會透過投資、外判工序、策略聯盟等,將不同類型的經濟活動,分散到世界不同地方,以節省成本。

例如,企業會按照不同地方的特點及優勢,將不同工序分散到不同的地區進行,產品研發及設計會在科技水平較高的國家進行,而生產工序則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從而形成了國際分工。

此外,全球化提高勞工流動性,人們可因應個人需求轉至其他國家工作。

現今人才跨國流動日漸普遍,促成勞動市場一體化。

國際經濟組織出現 在全球一體化大勢下,愈來愈多的經濟活動不再局限於單一國家的境內。

同時,跨國跨地區的貿易活動愈趨頻繁,於是各個以協調國際貿易及經濟合作的組織相繼出現,成為經濟全球化下的一個趨勢。

國際經濟組織的功能,主要是推動市場主導的自由貿易發展,減少國與國之間因經濟活動所引起的紛爭,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合作。

國際經濟組織大致可分為全球性及區域性,全球性的國際經濟組織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等。

區域性的國際經濟組織包括有歐洲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上海合作組織等。

(有關內容可參考本網「概念與知識」欄目中的「多邊組織」)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正面影響 促進全球財富增長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全球貿易及各種經濟活動,促進經濟發展,使全球財富得以增長。

例如,通過國際經濟組織協調國際貿易,推動市場主導的自由貿易發展,減少國與國之間因經濟活動所引起的紛爭,減少國際間惡性競爭的情況出現。

這樣可減少貿易的成本之餘,還可以創造更多的商機。

帶動各地產業發展 經濟全球化令經濟活動不受地域所限制,不少跨國企業會按照不同地方的特點及優勢,將不同工序分散到不同的地區進行。

例如會把生產工序安排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利用這些國家的土地及低勞動成本,降低生產成本,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同時,通過引入管理技術及資金,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此外,各地企業可通過外地的股票市場上市集資,推動產業發展。

增加消費者選擇 隨着科技進步、運輸系統發展完善,跨地區經濟活動成本降低,國際貿易活動愈趨頻繁。

通過便利的運輸系統,使世界各地的商品能分銷全球。

消費者的選擇不再局限於本土及鄰近地區的商品,而是享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近年,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各地民眾可以足不出戶,通過互聯網購買世界各地的商品,增加了消費者選擇。

負面影響 全球性經濟危機湧現 經濟全球化令商品市場及資本市場一體化,各國經濟體系變得連繫緊密。

然而,在高度相互依賴下,當一國及一區域的經濟出現問題時,便會引發連鎖效應,波及其他國家,最終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觸發全球金融海嘯,就是經濟全球化帶來負面影響的一個經典例子。

全球貧富懸殊加劇 經濟全球化雖然推動了全球貿易及各種經濟活動,使全球財富得以增長。

然而,這些經濟成果大多數落入大資本家及跨國企業手中,導致各國內部及全球都出現貧富懸殊問題。

例如部分跨國企業會通過剝削、壓搾等手段,降低生產成本,從而賺取最大的利潤。

在這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百姓往往成為被剝削的一群,得不到合理的回報。

此外,經濟全球化亦導致各國財富分配不平均,特別是已發展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雖然現有一些以協調國際貿易及經濟合作的組織,但這些組織及機構大多由已發展國家主導,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加速了全球貧富懸殊的情況。

跨國企業壟斷 在全球化下,經濟活動突破了地域限制,跨國企業能在世界各地進行各類型的經濟活動。

然而,跨國企業往往憑着豐厚的資本、較先進生產技術等優勢,獲取甚至壟斷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及資源。

例如跨國企業通過收購、合併等形式在發展中國家擴張市場,擠壓了本土企業的發展。

  上載日期:2020年4月20日 延伸資料 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回應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憑着充裕的勞動力及龐大的消費市場,令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時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多年來,中國推行多項措施,回應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及挑戰。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央政府依據世貿的要求而修改國內的相關規章和法例,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與全球經濟接軌。

例如,中國按照入世承諾逐年下調進口關稅,全部履行入世降稅的承諾,關稅總水平由入世前的15.3%降至2010年的9.8%,降幅達36%。

中國入世後,為境外服務商提供包括金融、電信、建築、分銷、物流、旅遊、教育等准入機會,在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分類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開放了100個。

推動「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種國際合作新模式,倡議結合沿線各國,促進彼此在多方面範疇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建構開放、包容、均衡、互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及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2017年及2019年,中國兩次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提升中國對外開放的水平。

創立及參與國際經濟組織 改革開放後,中國恢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的代表權。

先後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及亞洲開發銀行。

與中亞國家及俄羅斯組成上海合作組織,推動亞洲地區經濟合作。

延伸閱讀 熱浪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從眾 人類命運共同體 載入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