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謝嘉心:殷海光對抗強權的立論至今仍發人深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殷海光當年用論述的方法破除容易迷惑人的錯假訊息,在他過世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持續啟發著面臨中國認知作戰的台灣人們(圖/殷海光基金會提供).
Skiptocontent
殷海光當年用論述的方法破除容易迷惑人的錯假訊息,在他過世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持續啟發著面臨中國認知作戰的台灣人們 (圖/殷海光基金會提供)
by林志鴻2021-12-052021-12-03
ShareTweetPinitShareEmailMore
謝嘉心,七年級生,高雄市小港區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職為「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近期與游擊文化出版社合作,將碩士論文改寫成書籍《我的黑手父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與生命》。
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謝嘉心/圖:謝嘉心提供。
殷海光,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大師。
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年赴台。
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他是1950-1960年代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因而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台灣自由思想的領袖」。
殷海光著作極豐,他的著述以深刻的思想、縝密的邏輯,以及充滿激情的文字,影響海外的知識界與民眾,代表著作有《海耶克和他的思想》、《思想與方法》、《邏輯新引》、《怎麼判別是非》、《中國文化的展望》等。
殷海光畢生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圖:報呱記者林志鴻翻攝於殷海光故居。
今天(12/05)是殷海光102歲的冥誕。
《報呱》記者專訪執行長謝嘉心,暢談她眼中殷海光的樣貌、基金會營運狀況、疫情對故居造成的影響以及對轉型正義的看法。
以下是訪談內容:
▍教科書沒教的歷史人物?
嘉心在進入基金會任職之前,曾北上參加過基金會舉辦的系列講座,當時她還在新竹念書,對於殷海光其實不太認識。
以前在提到《自由中國》的時候,大部分的人其實第一時間腦中浮現的都是雷震和胡適,比較少人會想起殷海光,而在臺灣基礎教育的過程中,也沒有機會認識到殷海光。
直到研究所畢業、工作滿一年之後,時任基金會執行長魯貴顯主動寫信聯繫嘉心,表達前任執行秘書因身體狀況不佳萌生退休念頭,希望接替的人選是年輕人,一起規劃組織轉型:不再侷限於學術類型的系列講座、嘗試寫計畫案去執行更多元的活動,所以邀請她來擔任執行秘書,這才開始與殷海光結下不解之緣。
自從進入基金會後,嘉心透過眾多活動、導覽老師的解說、基金會董事們的口述、殷海光家人的回憶,將這些經驗彙梳理並彙整成自己對殷老師的認識。
提到《自由中國》大部份的人想到的是雷震和胡適,比較少人會想起殷海光/圖:報呱記者林志鴻翻攝於殷海光故居。
▍台灣自由思想的領袖
嘉心認為,殷海光的思想是真正和土地相連結的,他對時政的批評,顯示他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並且堅持到底,這種對抗強權的風骨,值得讓人崇敬。
殷海光不到五十歲就英年早逝,也受限於當年的時代背景,導致他的思想無法面面俱到,可以完全對應到現在台灣正在面對的新問題。
不過,在傳統議題上:比如要如何對抗威權?殷海光當年用論述的方法去破除容易迷惑人的錯假訊息,而距離他過世已經五十多年了,這些問題都還沒有結束,是我們到現在都還在面對的事情。
殷海光也曾經說過,他個人沒有什麼學術貢獻,不過他在思想上其實有很多我們可以參考的地方,至今還能在他的文章中找到蛛絲馬跡來當作評判的依據。
他的作品其實還蠻值得一讀的,雖然文字有點舊了,講的也是比較早期的故事,但如果懂得舉一反三,順著思路去思考,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
嘉心說,台灣人應該要更認識曾經在這座島嶼發生的事情,「補足歷史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自由中國》當年有三傑:雷震、殷海光、夏道平,如果沒有雷震,他們可能無法一直堅持自己的論點、運作這麼長久,但如果少了殷海光,雜誌就像少了骨肉,所以如果台灣人到現在都還只認識雷震,就意味著我們對歷史的認知不夠全面。
嘉心指出,台灣人應該要更認識曾經在這座島嶼發生的事情,補足歷史是很重要的/圖:報呱記者林志鴻翻攝於殷海光故居。
臺灣現在逐漸在本土化、找回自己過去的歷史,越來越頻繁地談論228和白色恐怖。
當年殷海光並沒有真正被定罪,他是被軟禁在臺大教職員宿舍,巷口隨時都有特務在監視,這樣的情況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可能還不算是受害人,但「事實上他就是遭受國家暴力侵害了阿」。
也許大家會覺得事情都過去了,時間也久了,就沒有想要去深入去挖掘,不過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其實很精彩,而且很多是當年威權體制和現在的政府都沒有好好處理的,就這樣放著不管、封在箱子裡,並不是好的做法,因此,基金會才會堅持要營運故居,希望可以推廣殷海光的思想,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到他。
▍書本中的海光印象
被問到殷海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著作,嘉心認為是《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因為書中呈現的點滴,與大眾對殷海光的印象對比,反差實在是太大了。
一般人比較容易看到殷海光眉頭深鎖、鬱結的那張照片,而且他在批判國事和評論政治上是非常犀利的,平時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嚴格;不過,只要翻開書信錄,你就會感受到字裡行間散發出他和夫人彼此之間的情感,「他們相處時也偶爾會開點小玩笑,還滿可愛的」。
殷海光的文章寫起來很嗆辣,很多人看他批評國民黨和時事會感到非常痛快,但他當年使用的白話文並不是很好閱讀,文字也不算親民。
不過,殷海光的譯作《到奴役之路》,就翻譯品質而言,放到現在來看還是很不錯的,他並非逐字逐句翻,而是選擇呈現海耶克的精要和主旨,偶爾再加上自己的評述,把感想寫在裡面,這本書也不厚,能一次看到殷海光和海耶克兩人的思想,其實很值得閱讀。
嘉心認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著作是《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而《到奴役之路》的翻譯內容放到現在來看還是很有品質/圖:報呱記者林志鴻攝。
▍海光人權講堂
嘉心坦言,基金會曾經有一段時間營運狀況比較辛苦,2020年曾有過財務危機,新聞出來後收到滿多各方的好意,由於監察院的陳菊院長和雷震先生關係很深,跟《自由中國》也有些淵源,因此院長還滿重視這件事的,基金會這邊也有去聯繫。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當時想跟民間團體有更多接觸,而基金會剛好是他們掛牌後的第一個合作團體,所以今年才會有「做完整的人-海光人權講堂」的系列合作案,雖然遭受疫情影響,造成有些活動不太順利,但嘉心依然認為這樣的合作模式能讓國家人權委員會更友善地去接觸NGO團體。
「做完整的人-海光人權講堂」系列合作案主視覺/圖:殷海光基金會提供。
▍基金會的營運現況
至於明年的規劃,嘉心希望可以回歸到基金會本身的專業。
這次海光講堂的內容有很多是過去基金會不太熟悉的人權議題,而這些議題已經有很多資深且經營良好的團體在處理,所以未來還是會回歸熟悉的領域,這樣才能和其他團體做出區隔。
嘉心說,明年會把將過去《海光書讀》的課程以及舉辦過的演講錄音檔重新整理和編輯過,錄製成podcast節目。
另外,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沒什麼舉辦到讀書會,不是很適合讓大家聚集在小房間裡上課,希望明年狀況允許的話可以順利重開。
目前官方網站有找廠商配合,正在進行更新當中,而新的常設展應該還等待一段時間,看看有沒有經費和機會來完成這件事。
營運上最大的困難就是財務跟人力,「最大的關鍵是錢,有錢就有人,就什麼事情都可以解決了」。
基金會每年都跟台大有簽約,就殷海光故居本身的經營權來說,台大對我們還滿友善的,所以持續營運下去沒有問題。
現在房子需要再整理一次,因為是古蹟的關係,要提報文化局,有很多行政流程要處理,房子找過專家來勘查過狀況,平時都有在使用和保養,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還算滿堅固的,但還是存在一些油漆和裂縫的小瑕疵,還是要請建築專家來持續保養。
故居找過專家來勘查過狀況,只有一些油漆和裂縫的小瑕疵,未來會請建築專家持續保養/圖:報呱記者林志鴻攝。
▍海光人文書院
嘉心說,讀書會的規劃是在她來故居之前就有了,當年是時任董事們決議的,想跳脫傳統學術論壇型活動,希望藉由深入閱讀書本來推廣思想,透過收費機制讓大家珍惜資源,願意付錢來的人在培養黏著度上會比較有效果。
這幾年辦下來嘗試過許多不同的領域,和殷老師比較相關的哲學、政治、社會科學等議題,通常效果都不錯,會有一定的客群。
再來就是女性主義,不一定每本書都會很受歡迎,會來的人數相比之下少一些。
我們也陸續嘗試過精神分析、文學,因為現在跨領域、跨學科越來越受重視,其中政治和社會議題也可以探討。
有些老師來開課就會很快滿額,比如張君玫老師,之前也邀請過蔡英文先生、謝世民董事、長期配合開課的鄭志成老師,領域雖不盡相同但都很受歡迎。
海光書讀也曾直接讀過殷海光的著作,林正弘老師有上過「初階符號邏輯」,和殷海光當年學的很接近;陳瑞麟老師有來帶過《中國文化的展望》以及專題性的「殷海光與科學哲學」。
其實,滿多老師在準備指定閱讀書籍時都會提及殷海光,可以感受到他對學術界的影響至今都還存在。
海光人文書院透過收費機制,在培養黏著度上會比較有效果/圖:殷海光基金會提供。
▍深耕地方文史活動
公視今年拍了《咖啡與玫瑰》,也提供影片在基金會播放;故居跟附近的文史團體和獨立書店還算滿有聯繫的,近幾年我們開始參與社區經營、地方文史活動,比如有團體需要帶導覽就會互相配合;台北市大安社區大學也曾利用故居的空間開過課程,他們的志工隊舉辦夏令營也有來過,跟我們有正向的互動;台大的部分,除了房子的產權在台大以外,殷海光的全集也是台大出版中心出版的,直到最近都還還有殷老師的選集陸續出版,越出越精華,更符合現代人觀看的習慣。
另外,基金會最近有跟台北地方藝文工作室一起合作「光之屋」,現在也仍然在進行當中,是運用殷海光的故事做成一款帶有奇幻味道的實境解謎遊戲,玩家報名後就集合到故居現場來找謎題和線索,這是比較新的嘗試,用新鮮的方法來推廣殷海光。
附近的臺靜農故居,主要籌備的單位是台大,在籌備期間也曾經諮詢過我們,未來可能會有些互動;大院子是我們的鄰居,偶爾會互相串連,他們有參訪團來的時候會開後門讓訪客進入故居參觀,大院子是花廊和咖啡廳,性質上比較不同,所以是正向的互惠關係。
基金會和台北地方藝文工作室一起合作「光之屋」,是運用殷海光的故事做成一款帶有奇幻味道的實境解謎遊戲/圖:光之屋官方網站。
▍那些來到故居的訪客們
最常被問的是他女兒現在還在嗎?家人都住在哪裡?大家會好奇殷海光的家人現在過的如何,他罹患胃癌過世之後,夫人和女兒的日子過得挺辛苦的,也沒有好理由需要留下,最後就都離台了。
目前基金會和殷家的人還保持良好地聯繫,若情況許可,他們每年會回來掃墓,只是這兩年碰上疫情的關係,狀況就比較艱難,距離上次回台是2019年殷海光逝世100週年的時候。
嘉心說,來到這裡的訪客,免不了會想談論政治、評論國民黨對台灣做的事情,有些人會批評,當年堅持自由主義思想的這群人理想性過高。
對於這些評價,基金會通常不會與他們做太多爭論,除非訪客非常堅持,才會跟他們討論回去。
殷老師已經過世了,他留下來的歷史文獻與資料,基金會一直都很努力在整理,而訪客看完之後要如何評價是屬於每個人的自由。
殷老師對學生和晚輩都很友善,雖然有些論述上的政敵,但到現在也與台灣主流思想比較分離了,所以來這裡的訪客原則上態度都算友善。
來到故居參訪的訪客,免不了會想談論政治/圖:報呱記者林志鴻攝。
▍殷海光與轉型正義: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嘉心說,基金會有跟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過資料,確實是有找到一些檔案,是關於國民黨於黨內會議上如何去應對或評價殷海光當年提出的思想,將其定調為「毒素思想」的會議紀錄。
雖然沒有什麼監視檔案、也沒有被定罪判刑的紀錄,但還是能看到他明確被定義為「異議分子」,被跟誰誰誰綁在一起。
基金會總認為好像不只有這些,但也不知道其他檔案要去哪裡找,可能要去跟臺大挖掘看看,不過難度有點高。
中央心戰指導會議五十五年歷次會議-主席指示事項執行情形匯報表/圖:殷海光基金會提供。
過去基金會陸續都有跟總統府、臺大提過轉型正義的議題,殷老師雖然有被監視,但沒有被判刑,過世是因為病死,殷家後代對於是否拿到賠償已經不是那麼在意。
至於道歉的部分,臺大已經重新把殷海光納入校史當中,在校史室的展覽中也把老師放在重要位置,不再用黑名單的態度看待,國家對殷海光的名譽也已經平反。
現在基金會的立場就是站在推廣角度,希望轉型正義的工程可以再持續下去,無論是促轉會、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國家人權博物館,只要需要基金會的地方都會全力配合。
「我們以前也曾主動舉辦過轉型正義的論壇,期許未來不只有受害者的平反,加害者和檔案的公開都要做下去」,基金會將以民間團體的形式持續發聲,同時也做思想上的傳播,持續監督政府來持續深化轉型正義。
AbouttheAuthor林志鴻γνῶθισεαυτόν
臺北人,現為東吳人權所碩士生
願做獨立的人,做自由的臺灣人
Sendmeanemail!Website
RelatedStories
延伸文章資訊
- 1正義與社會福利: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 - 博客來
書名:平等、正義與社會福利: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3,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7304094,頁數:250,出版社:桂冠,作者:錢永祥, ...
- 2殷海光基金會| YIN HAI-KUANG GOUNDATION
殷海光事1950-1960年代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因而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台灣 ...
- 3殷海光基金會陷困境人權會伸援手陳菊 - 信傳媒
自由民主大師、台大已故教授殷海光故居,今(8日)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做完整的人.
- 4【人物專訪】謝嘉心:殷海光對抗強權的立論至今仍發人深省
殷海光當年用論述的方法破除容易迷惑人的錯假訊息,在他過世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持續啟發著面臨中國認知作戰的台灣人們(圖/殷海光基金會提供).
- 5《台北》主要捐款人收手古蹟「殷海光故居」爆財務危機- 生活
對此,市府文化局長蔡宗雄受訪表示,殷海光故居所有權人是台灣大學,台大一定會提供協助;殷海光基金會可向文化局申請修繕補助,如果無法營運,決定釋出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