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基金會陷困境人權會伸援手陳菊 - 信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由民主大師、台大已故教授殷海光故居,今(8日)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做完整的人. 殷海光基金會陷困境人權會伸援手陳菊:殷海光多活20年台灣會更不一樣「殷海光故居」位於溫州街上的小巷尾端,斑駁的建築與櫻花樹盛開,時常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拍照,故居的招牌立刻變得非常顯目。

(攝影/趙世勳)人權議題趙世勳2021-03-0817:29小中大「殷海光故居」位於溫州街上的小巷尾端,斑駁的建築與櫻花樹盛開,時常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拍照,故居的招牌立刻變得非常顯目。

(攝影/趙世勳)監察院長陳菊今天說,台灣民主運動中有三人貢獻很大,包括雷震、傅正及殷海光,三人的人格、風骨非常值得台灣社會高度讚揚、尊重;政府應該與民間對話、合作,推動人權教育。

國家人權委員會、殷海光基金會、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上午在殷海光故居,舉辦「做完整的人─海光人權講堂」啟動記者會,這也是人權會成立後,第一個與民間團體、學術單位的合作計畫,並以殷海光在1958年發表的社論文章「你要不要做人?」作為合作案名稱。

雷震、傅正、殷海光,台灣民主運動貢獻很大的三位智者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指出,台灣早期民主運動中,雷震、傅正、殷海光貢獻非常大,都是非常有風骨的前輩。

這三人之中,可惜殷海光在1969年過世,當時陳菊才從宜蘭到台北,跟殷海光沒有機會做任何接觸,但殷海光的人權宣言到現在已73年,仍深深影響人權工作,「相信殷海光先生多活10年、20年,台灣會更不一樣,一定會有更充足進步」陳菊說。

陳菊以殷海光所寫的「我們究竟是否為完整的人,端視我們是否保有人權而定」,強調唯有大家努力合作、對話,才能夠讓台灣朝著所期待的美好社會發展。

殷海光故居一帶多為台大宿舍區,位於18巷16弄的屋舍外觀樸素。

(攝影/趙世勳)拒商業化成殷海光基金會經營困難主因殷海光故居是國內自由主義學院派的搖籃,卻一度傳出經營困難,陳菊知道後相當關心,是她極力促成國家人權委員會和民間的第一個合作案,未來將舉辦海光人權講座,繼續推動殷海光一生追求的民主人權。

因為拒絕商業化,一直讓民眾免費參觀,一度傳出有財務危機,陳菊表示,如今有了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挹注,將透過人權講座、海光書談等,讓殷海光一生堅持的自由人權更加深化。

位於殷海光故居,庭院中央為水泥桌椅「殷夫子讀書台」。

(攝影/趙世勳)殷海光曾在他的溫州街故居住了13年,1969年、50歲過世,他的妻子、女兒在這裡又住了幾年後才搬去美國。

實際來到殷海光故居庭院,皆由他一磚一瓦打造的後花園,包括愚公河、孤鳳山、山丘上的水泥桌椅「殷夫子讀書台」,為愛女砌造的戲水池與滿園的花卉樹木,依舊散發昔日光彩。

故居內的後花園,皆由殷海光為愛女殷文麗一磚一瓦所打造。

(攝影/趙世勳)曾在溫州街定居13年,與雷震、傅正並列「自由中國」三傑當時殷海光與雷震、傅正被認為是「自由中國」三傑。

殷海光曾參與當時雷震組建新黨「中國民主黨」事業,雖然功敗垂成,但他言行合一,不斷追求自由民主的典範,深深影響台灣、香港、中國及亞洲華語世界許多爭取民主人權者。

殷海光1958年為了呼應「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10週年,在「自由中國」雜誌發表社論「你要不要做人?」結尾表示,「我們究竟是否為完整的人,端視我們是否保有人權而定。

凡願意做個人的,都應該為伸張自己的人權而奮鬥。

」殷海光故居客廳內,擺放著配偶夏君璐女士遺像。

(攝影/趙世勳)很可惜在「自由中國」停刊,殷海光無法繼續鍾愛的台大教職,也無法出國交流抑鬱而終,在1969年9月16日、50歲因胃癌過世。

故居內仍然保存殷海光所撰文稿與筆跡。

(攝影/趙世勳)陳菊說,她與雷震是忘年之交,當年做了很多接觸,雖然在特務24小時監控下,他視若無人、抬頭挺胸,連頭都不回,永遠沒有忘記台灣需要忠誠的反對黨;傅正則在她出獄後,請她與周清玉一起吃飯,參與1986年建黨秘密小組。

社群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