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嗎?見臨床心理學家 - Fairy's Heart
文章推薦指數: 80 %
POINT 2:臨床心理學家跟精神科醫生的分別是? 前者是專科醫生,所以專精於藥物(如抗抑鬱藥)及其他生理治療(如腦磁激或電痙攣療法 ...
主頁
搜尋文章
關於我們
支持我們
心理學詞庫
目錄
主頁
搜尋文章
關於我們
支持我們
心理學詞庫
實用建議文章
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嗎?見臨床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師前要注意的8件事!
引子
Disclaimer:因為筆者是香港人,所以文章主要使用香港翻譯,如果是台灣的朋友,請注意「臨床心理學家」等同「臨床心理師」,「輔導心理學家」等同「諮商心理師」。
雖然翻譯不同,但文章裡的建議亦可套用在台灣及其他地區。
「最近的你,過得還好嗎?」
最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你總是心情悶悶的,整個人好像洩了氣的皮球似的,做甚麼事情都提不起勁。
你每天都覺得很累,一回到家只想躺在床上甚麼都不做。
一開始你以為可能只是壓力太大了,應該休息一下就好了,沒想到自己卻怎樣都放鬆不下來。
於是你上網找尋解決方法,甚麼看喜劇片啊,做瑜珈啊,冥想啊,全都試過了,還是一點用都沒有。
終於,你惴惴不安地決定了——不如看「心理醫生」吧?
可是當你上網找資料時,發現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名字,甚麼「心理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輔導員」、「心靈導師」、「人生教練」⋯⋯看到頭都痛了,到底這些名字的差別是甚麼?
還有看到網上有人說,必須要選得特別小心,要是選了個不專業的,病情反而會加重!可是到底應該怎麼選啊,是越貴或越有名就越好嗎?還是該找個有接受電視台訪問或出了書的心理專家?
第一次見臨床心理學家到底該說甚麼好啊?跟陌生人說這麼多心底話,不會很尷尬嗎?萬一說了個半天,對方只覺得我在無病呻吟,那該怎麼辦啊?
如果以上聽上去符合你的情況,不用擔心,大部份人第一次接受心理治療的時候,難免都會覺得有點緊張的。
今天我們會回答關於心理治療的八條常見問題,從怎樣挑選適合的臨床心理學家,到第一次見面的步驟,都會在這篇文章中詳細解答。
延伸閱讀:這篇文章主要是關於心理治療,如果想了解藥物治療和見精神科醫生的注意事項,歡迎看這篇文章
問題一:我是壓力太大還是真的患病?
在決定是否要見臨床心理學家之前,我想大家內心最大的疑問應該是:「我真的有嚴重到需要求診嗎?說不定只要我多點休息,做做瑜伽或冥想,也許問題就消失了呢?」
不用擔心,在這個問題上你絕對不是孤單的!很多人都分不清自己是壓力太大,還是偶爾遇到挫折想不開,抑或是真的患上了需要治療的情緒病。
甚至有病友曾私信詢問我:「我很想看臨床心理學家,但是又不敢去⋯⋯萬一其實自己是我想多了,不就太丟人了嗎?」
那要怎樣解決呢?為了幫助患者檢測自己的情況,心理學家發明了很多自我檢測(Self-administered)量表,目的就是在沒有專業人士的情況下,普羅大眾依然可以簡單地測試自己有沒有患病的風險。
以下是Fairy’sHeart推介的、具有權威性的情緒病測試:
抑鬱症:病人健康問卷PHQ-9(英文版&中文版)焦慮症:焦慮程度評估GAD-7(英文版&中文版)躁鬱症:心境障礙問卷MoodDisorderQuestionnaire(英文版)中文大學鬱躁症自我測試(中文版)強迫症:耶魯布朗強迫症量表Y-BOCS(鏈結)飲食失調:進食態度測試EatingAttitudeTestEAT-26(英文版&中文版)精神分裂症:前驅期問卷(簡版)ProdromalQuestionnaire-BriefVersion(英文版)危險因素識別、管理和教育項目篩查問卷PRIMEScreeningTest(中文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量表全部都只能視為參考用途。
畢竟我們不是專業人士,對自己的徵狀未必有準確的判斷,所以不論最後量表分數如何,如果你感覺那些徵狀已經為你帶來困擾,我建議還是直接看專業人士的哦!
問題二:心理醫生,臨床心理學家還是輔導員?
很好,那現在你決定了要向專業人士求助了,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到底要見哪個專業人士了。
然而,市面上好像很多不同的「專業人士」,像是心理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員、輔導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看著都覺得頭暈了,到底它們的分別是甚麼?沒關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的差別:
臨床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生輔導員輔導心理學家/諮詢心理師英文ClinicalPsychologistPsychiatristCounsellorCounsellingPsychologist學歷臨床心理學碩士或以上專科醫生沒有規管,但通常完成了相關課程輔導心理學碩士或以上可提供臨床診斷/患病證明YESYES視乎不同地區的政策視乎不同地區的政策可處方藥物NOYESNONO心理治療為主YESNOYESYES藥物治療為主NOYESNONO治療的情緒病類型可以治療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可以治療病情較嚴重的患者主要治療病情較輕微的患者主要治療病情較輕微的患者*實踐取向醫學模式醫學模式視乎輔導取向健康模式
*這一點略有爭議,因為在國外不少輔導心理學家也會治療病情較嚴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
POINT1:心理醫生其實不存在?
其實「心理醫生」是坊間俗稱,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職業。
平時大家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心理醫生」,實際上其實是「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
POINT2:臨床心理學家跟精神科醫生的分別是?
前者是專科醫生,所以專精於藥物(如抗抑鬱藥)及其他生理治療(如腦磁激或電痙攣療法);後者則是心理學家,所以擅長談話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
在這裡想提一件事,很多人都會誤會心理治療是給「病情輕微」的患者,而藥物則是給「病情嚴重」的患者,但其實並不是事實——兩者都屬於第一線治療,病情輕微的人絕對可以看精神科醫生,正如病情嚴重也可以不吃藥、只接受心理治療。
更重要的是看大家的偏好(例如能否接受副作用)、疾病的類型(例如精神分裂症可能要先靠藥物來控制活躍期)和對治療的反應(會不會吃完卻沒效),再決定到底適合哪一個。
POINT3:輔導員跟輔導心理學家的差別是?
最大的差別在於資歷。
輔導心理學家必須完成輔導心理學(CounsellingPsychology)碩士或博士課程,而輔導員則可以來自五湖四海,例如修讀了輔導系或社工系的畢業生,或者是完成了輔導機構的課程等等。
當然,這不代表後者一定不如前者,但輔導心理學家一般有著較高的學歷和更嚴謹的心理學訓練。
POINT4:臨床心理學家與輔導心理學家的差別是?
根據樹仁大學輔導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家與輔導心理學家主要有兩個差異:
臨床心理學家傾向於處理更嚴重的情緒病患者,而輔導心理學家傾向幫助更健康、病情較輕的患者臨床心理學的實踐取向一般是傾向醫學模式(MedicalModel),也就是主要以消除情緒病徵狀為目標,而輔導心理學則更傾向健康模式(WellnessModel),也就是不再採取「有病vs沒病」的二分法,而是注重整體改善心理健康
在思考到底要見哪個的時候,大家可以考慮一個問題:你想要一個指導者還是同行者?如果你想要前者的話,臨床心理學家顯然是更適合的,因為他們會積極地教導患者該怎樣處理問題;而如果你想要後者的話,可以考慮輔導心理學家,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力量,只要消除了阻礙患者前進的障礙,患者就會自行找到幫助自己的方法。
問題三: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臨床心理學家?
當選擇臨床心理學家時,很多人都陷入一個誤區,覺得只有是名氣很大(例如常常上報紙)才是好選擇,又或者是覺得價錢越高的肯定是越好。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FALSE:越有名或越貴就越好?
正如之前聊精神科醫生時說過,名醫有時候會太過忙碌,可能要排隊很久才會見到,如果堅持見名醫反會延誤治療時機。
而且,名氣高並不是一切,很多優秀的臨床心理學家其實相當低調,雖然大家未必在報紙或論壇上看到他們的名字,但不代表他們的實力一定比不上更有名的同行。
至於價錢方面,當然不能因為省錢而選擇一些不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但是價錢也不是越高就越好。
舉例,當初我患上焦慮症時,我看了一位價錢不菲的臨床心理學家,結果卻不歡而散;後來,我改為見了一位輔導員,雖然門診費用便宜足足一半,但治療成果卻非常良好。
其實在接受心理治療時,患者與專業人士的契合度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盲目追求有名或昂貴的臨床心理學家,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人士。
TRUE: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在正式見面前,大家首先要確定兩點:
對方是否真的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如果不懂分辨的話,可以看看【問題七】和【問題八】對方的治療取向是否契合,例如是否擅長你偏好的心理治療,或者擅長治療你懷疑自己患上的情緒病這些通常可以在對方的網站裡找到,不確定也可以直接打電話去問
一旦確認了以上兩點,接下來最直接的判斷方法還是跟對方見面吧!當你跟對方談話時,不妨多點把內心疑慮說出來,並說清楚你的治療目標(如想要減少恐慌突襲)。
你也可以多留意對方的反應,看看他有沒有認真聽你說話,有沒有展露出同情心,如果你覺得見完之後,對方能讓你感到安心,那就是一個適合你的專業人士,反之亦然。
心理治療最重要就是建立互信關係,如果對方的的性格和治療風格不適合你,那麽就算對方有資歷也沒有用。
問題四:臨床心理學家這麽貴,是不是在騙錢?
說到這個,我記得有一次跟別人聊到這個問題,當時對方聽到臨床心理學家的費用時,立即破口大罵:「他們以為自己是誰?不過是動動嘴皮子就賺這麽多?如果想要聊心事的話,找社工不好嗎?找神父不行嗎?再不行的話找親友不行嗎?」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打這個比方:為甚麼有病要去看醫生?為甚麼我們不能Google看看徵狀列表,再去搜尋醫生常用的藥物,直接自己診斷、自己治療?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自我診斷可能出錯,明明是胃癌看成胃炎;每個人體質都不一樣,別人發燒應該用藥物A,你卻可能要用藥物B。
同理,臨床心理學家有著多年的專業訓練,無論是知識量、臨床經驗還是判斷能力都遠超普通人,他們能提供的服務確實不是親友可以比擬的。
此外,臨床心理學家絕對不只是「安慰」或「鼓勵」情緒病人這麽簡單,而是透過實證為本(empiricalevidence-based)的心理治療去減輕情緒病徵狀。
舉例,面對抑鬱症患者的時候,誰都懂得說「事實沒有你想像中壞,你要學會看開一點」,但是怎樣可以真正地長遠改變患者的負面思考模式,靠的是過去幾十年來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在不同國家、性別、歲數及嚴重程度的患者進行測試,這才找出適合治療抑鬱症患者的方法。
如果大家還是沒有被說服的話,可以看看以下UniversityofTromsø的這個實驗。
研究人員比較了以下四種方式治療抑鬱症及焦慮症的成效:
面對面的認知行為治療(一種常見的心理治療方式)線上的認知行為治療(即一個提供心理治療的電腦程式,通常以英文為主)基於認知行為治療的自助材料(例如練習工作紙)由基層醫療提供的一般照護(UsualCare,包括帶同理心的聆聽、給予有用的資訊、服藥等等)
研究人員指出,當治療師是受過專業訓練(即有相關的碩士或博士學歷)時,面對面的認知行為治療會比其他方式有效,否則治療效果與一般照護差異不大。
當治療相對輕微的徵狀時,線上的認知行為治療有不錯的成效,但面對嚴重的徵狀時則好像跟一般照護無異。
最後,自助材料雖然有一定成效,但是跟一般照護的差別不大。
由此可見,當我們接受治療時,我們需要尋找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而不能只靠家人或朋友的安慰和陪伴,也不能只依賴自助書籍的幫助。
我們也不能隨便嘗試「自學」心理治療,就因為我們看了治療的理論和技巧,不代表能夠照方抓藥,還是要受過專業訓練的。
因此,臨床心理學家提供的服務並不能用親友取代。
問題五:第一次見臨床心理學家會發生甚麼事?
雖然每個臨床心理學家的步驟都有點不一樣,但流程通常如下:
通常會透過電話或電郵預約門診有時候臨床心理學家的助理會預先跟你聊15分鐘左右的電話,確認你是適合求助再幫你預約門診大概兩星期至一個月後,就可以有正式的第一次門診門診當天到達診所,填寫個人資料表格及情緒病量表臨床心理學家跟你打招呼,請你介紹自己的背景及徵狀詢問相關問題,包括徵狀、情緒觸發點、過去經歷、家族病史、過去是否曾接受治療給予臨床診斷(即你是否患上了情緒病)進行基本的剖析及建議,並決定治療目標給予「功課」(即覆診前需完成的心理練習)大概一周後覆診
POINT1:好尷尬⋯⋯到底該說甚麼?
很多人見到臨床心理學家時,都會覺得很不知所措:「突然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告訴一個陌生人,到底該從哪裡說起才好?」其實不用緊張,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分享你的症狀(包括身體、情緒、認知及行為)以及對你日常生活(例如工作、學業、人際關係等)的影響,因為這些會成為對方診斷的依據。
一旦得到了這些基本資訊,臨床心理學家會根據你的情況,再決定要不要詢問你的過去經歷。
POINT2:難為情的事,應該照樣說出口嗎?
YES!在接受心理治療的時候,千萬不要隱瞞任何徵狀或過去經歷。
我很明白有些事情確實難以啟齒,但是就像看家庭醫生時不能隱瞞病情,如果你沒有把實情告訴臨床心理學家,對方就會判斷錯誤,很難提供真正有用的幫助。
而且,良好的臨床心理學家會讓患者感到被接納,絕對不會因為你說的話而表露出批判或嫌棄。
POINT3:創傷說不出口怎麼辦?
我很理解有時候聊到創傷回憶時,很容易會感到情緒崩潰,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用預先畫圖或寫下來,到時直接給對方閱讀即可。
如果真的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可以直接跟臨床心理學家說:「我自己有一些很重要的回憶,但因為是很痛苦的經歷,所以還沒有準備好分享。
」這樣一來,你不用強迫自己分享,對方又能準確地掌握狀況。
POINT4:有擔心/不同意的事情,應該告訴對方嗎?
如果有甚麼是自己不喜歡的,絕對可以直接說出來,不用害怕對方不高興(當然也要禮貌啦,不能罵對方之類XD)。
舉例,我聽過有病友不喜歡聊內心感受,所以當臨床心理學家讓她分享的時候,她就直接說自己不願意。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曾經對鬆弛練習有很嚴重的恐懼,所以當我接受心理治療的時候,我就直接跟治療師表達「不想使用任何鬆弛練習」的意願。
一個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絕對會尊重你的意願,並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問題六:臨床心理學家讓我感到很不安,怎麼辦?
正如之前所說,每個人適合的臨床心理學家都不一樣,所以我很少會說任何臨床心理學家是「有問題」的。
然而,因為兩岸三地對心理治療還沒有很嚴謹的規範,所以有時候確實有一些不專業的治療師,做出一些比較不恰當、甚至違反治療倫理的行為。
以下我整理裡一些我聽過的真人真事,讓大家明白有什麼值得注意的警號:
警號一:強迫患者即時停藥或把藥物丟掉,不然就不願意提供治療
請記得,一個專業人士是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的:一來,心理治療師並非專科醫生,沒有能力決定到底患者是否應該服藥;二來,即使對方堅持認為你應該不服藥,也應該請你跟精神科醫生取停藥方案,而不是直接讓你自己停藥;三來,貿貿然停藥(尤其是鎮靜劑或安眠藥)很容易出現嚴重的戒斷症狀,甚至會導致性命危險,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
警號二:聲稱自己100%能快速治好患者,保證一定會在xx星期後就能好起來
就算是再厲害的臨床心理學家,也無法保證自己一定會把患者治好,所以一般臨床心理學家都只會說「平均需要xx個月,但是看情況可能需要延長」,而不會打包票一定成功。
如果有任何臨床心理學家保證能在短期內把你治好,以此為由收取天價門診費或課程,請不要輕易相信。
警號三:在非治療時間提出不恰當的邀約
在正常的心理治療中,你與臨床心理學家應該是單純的「患者-專業人士」的關係,而不應該發展出額外的私人關係。
這是因為在心理治療期間,患者往往會把所有秘密和內心思想都全盤托出,如果這時候對方想要利用這份信任去操控患者,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因此,假如你正在見的臨床心理學家無故邀約見面,甚至想要跟你發展親密關係,請盡快遠離及停止治療。
警號四:治療期間順便兜售其他產品、教患者炒股票等等
同上,因為患者對專業人士會有無條件的信任,所以臨床心理學家是不應該順便兜售跟治療無關的產品和服務。
比方說,我聽過一個「治療師」主動提出要教患者炒賣股票,聲稱自己能保證患者能賺大錢⋯⋯這個建議是非常不恰當的。
就算是一些跟治療有關的產品,如果價錢比較昂貴的話,我也建議不要從臨床心理學家那邊購買,以免導致利益衝突。
警號五:不尊重患者的意願,把患者罵個狗血淋頭
沒錯,每個專業人士的治療風格是不一樣,有一些確實比較強硬一點,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專業人士一定對患者有最基本的尊重。
就算患者不聽話、不願意合作,專業人士只會想其他方法去說服患者,而不會無緣無故把患者大罵一頓。
如果對方一直人身攻擊,例如說你患病是你自作自受啊,甚至明明看到你已經崩潰了,還變本加厲地責罵你,那我會建議你可能考慮換一個更適合的專業人士。
警號六:不恰當、奇怪和過度親密的舉動
因為很多人不了解心理治療,於是一些有問題的「治療師」利用對患者的信任,聲稱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是治療的一部分。
請記得,如果一些行為是你不會容許其他人對你做的,例如觸碰你的私密部位、身體懲罰、不讓你出門或離開等等,那臨床心理學家也不可以對你這樣做。
如果真的遇到了這種臨床心理學家,建議盡快離開及終止治療。
警號七:把你的治療內容隨意分享給別人
根據保密原則,除非你快要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性命,或是內容牽涉到違法行為,否則在未經許可下,對方是沒有資格把你的治療內容分享給別人的。
就算以上的例子,對方也只可以把資訊交給警方,而不能隨意把內容分享給你的親友、學校或雇主,更不能未經許可把錄音隨便分享給其他客戶聽。
問題七:等等,誰才是真正的臨床心理學家?
📌【問題七】和【問題八】主要是寫給香港的朋友,因為香港的臨床心理學家註冊制度比較混亂,所以要詳細解釋,但如果是已經有法定規管的地區,可以直接跳過這部分沒問題哦。
最後,我想教大家怎樣分辨一個人是否臨床心理學家。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小遊戲——請問以下哪一位才是真正的「臨床心理學家」?
A先生:持有精神健康社會科學碩士學位(MSocScMentalHealth),現為專精於正向心理學的人生教練(LifeCoach)B小姐:持有臨床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Ph.D.inClinicalPsychology),現為著名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實驗室博士後(Post-doctoralFellow)C先生:現為著名專業進修學院的心理學講師,出版過不少書籍,也曾被多間傳媒訪問D小姐:持有臨床心理學碩士(MSocScClinicalPsychology),現為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DivisionofClinicalPsychology,theHongKongPsychologicalSociety)的會員E先生:現為資深輔導員(Counsellor),當了十多年社工後轉型,持有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學位(MSocScinSocialWork)F小姐:現為心理治療師,曾修讀國際催眠治療師證書課程、NLP執行師證書課程及靜觀認知治療導師課程,持有心理學學士學位(BScPsychology)
大家是不是看到眼花瞭亂?因為市面上有很多跟「心理健康」有關的學位和職業,所以如果不是非常熟悉心理學的人,真的很容易看到一頭霧水。
那麼,要是我們想要找臨床心理學家接受心理治療,到底哪個才是適合的人選呢?
登登登登,答案是——D小姐。
讓我一個一個解釋:
大家可以看看,A先生雖然修讀了跟精神健康有關的碩士學位,但這其實並不是臨床心理學課程,不需要任何心理學背景就能修讀。
此外,他的工作是人生教練,更多是鼓勵和啟發客戶發揮潛能,而不是診斷或治療情緒病。
當然,這並不代表A先生不是一個優秀的人生教練,但是他確實不能取代臨床心理學家。
接下來大家可能想,B小姐可是持有臨床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啊!為甚麼她也不能夠提供心理治療?在這裡就要說一下臨床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Ph.D.inClinicalPsychology)跟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DoctorateinClinicalPsychology)的分別了。
打個比方,如果你有病需要做手術,你應該找生物醫學博士還是醫生?生物醫學博士也許學習了非常深奧的知識,在學術界是人人尊重的大前輩,但是做手術還是需要找醫生。
同理,臨床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是研究類學位,主要工作是進行心理學實驗,並不是負責提供心理治療的。
因此,雖然B小姐是心理學博士,但單單就提供心理治療這件事來看,她是比不上只有碩士學歷的D小姐。
C先生其實是典型的光環效應(HaloEffect)的例子——很多人覺得如果一個人出名到可以出版書籍或被傳媒訪問,還在著名機構當心理學講師,那肯定非常擅長提供心理治療,對吧?但是其實你認真看看他的資歷,他並沒有持任何臨床心理學相關的學位,出版書籍、被傳媒訪問和擔任心理學講師,只是代表他懂得怎樣推廣心理學,並不代表他懂得怎樣治療情緒病。
E先生是一個輔導員,正如剛剛所說,如果你的病情相對輕微的話,你確實可以向他求助。
但是相比起臨床心理學家來說,在香港不少機構是不接受由輔導員提供的臨床診斷的,所以如果大家需要為學校或公司提供患病證明的話,可能還是需要見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香港的輔導員沒有註冊制度,某程度上任何人都可以聲稱自己是「輔導員」,所以大家在選擇時一定要非常小心。
最後說說F小姐。
首先,就跟輔導員一樣,「心理治療師」不是一個法定監管的名銜,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聲稱自己是心理治療師。
另外,雖然F小姐確實完成了不少心理健康相關的課程,但這些都屬於進修類,沒有一個是正式的碩士或博士課程。
正如剛剛聊到A先生時所說,這不代表F小姐不是一個好的心理治療師,但是她確實沒有受過臨床心理學的專業訓練,也無法提供臨床診斷。
問題八:怎樣快速知道誰才是臨床心理學家?
聽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頭痛了:「完蛋了,難道每次找臨床心理學家時,都得像查家宅般看完所有資歷,才能夠找到適合的專業人士嗎?」我非常明白大家的困擾,所以在這裡我想要提供幾個快捷的選擇方法。
當然,不是說不符合這幾個選項的就一定不是好的臨床心理學家,只是以下方法能夠幫助大家快速篩選:
一、對方是否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的會員
因為要成為香港心理學會(HongKongPsychologicalSociety,簡稱HKPS)臨床心理學組的門檻非常高,所以要是能夠成為會員的話,肯定是資歷跟經驗都比較受到認可的。
根據HKPS,會員必須要修讀獲認可的臨床心理學課程,擁有不少於220天或同等的臨床實踐經驗,還需要有治療最少三個患者群組(成人、未成年和發展障礙患者,每組不少於44天)的經驗。
如果想要看香港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組會員列表,可以看看這兩個文件:非政府機構臨床心理學家名單和私人執業臨床心理學家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應用在HKPS的臨床心理學組,不應用在HKPS的其他會員和其他心理學會上。
舉例,本人是一所英國大學的心理學畢業生,加上我的GPA在3.0以上,所以我其實是可以申請成為HKPS的畢業會員(GraduateMember)的,但這當然不代表我有資格成為臨床心理學家;還有,某些海外學會是容許任何心理學畢業生加入臨床心理學組的,例如我現在也可以申請成為英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BritishPsychologicalSociety,DivisionofClinicalPsychology)的基本會員(GeneralMember)。
二、其他地區的法定註冊
在香港因為沒有法定註冊制度,任何人都以聲稱自己是「心理醫生」或「心理治療師」,但在不少海外地區是有正式的法定註冊的,如果有人偽稱自己是臨床心理學家,那就等同違法。
當然,因為香港的監管不算嚴格,如果大家擔心有混水摸魚、胡亂聲稱自己是海外註冊心理學家的人,其實可以直接到該地區的監管機構的網站查詢:
美國:每個州份的註冊標準都不一樣,詳情請參照該州份的心理學委員會(BoardofPsychology),例如加州、佛羅里達州、密芝根州等英國:健康及護理執業監管局(Health&CareProfessionsCouncil)加拿大:每個省份的註冊標準都不一樣,詳情請參照該省份的監管機構,例如卑詩省、亞伯達省、曼尼托巴省等澳洲:澳洲心理學委員會(PsychologyBoardofAustralia)台灣:請查詢相關城市的心理師公會,如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三、專業人士推薦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已經看到頭痛的話,我建議大家可以直接找專業人士推薦。
如果你本身有在看精神科醫生、社工或家庭醫生的話,他們不少都有相熟的臨床心理學家,應該可以推薦一個給你。
不然的話,大家可以到附近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他們通常都有常駐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就算沒有的話,他們也應該熟悉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臨床心理學家,所以大家可以試著找他們幫忙。
目錄
快點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除了可以準時看到心理健康資訊,還可以跟 FAIRY’SHEART 大家庭互動哦!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如果你想支持FAIRY’S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創作人員
作者: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Viewallposts
圖文解說: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Viewallposts
相關文章:
科普知識
【科普+實用】「為甚麼我永遠都不夠好?為甚麼我永遠不快樂?」也許你是被自戀虐待(NarcissisticAbuse)和精神虐待了而不自知
ReadMore»
February3,2022
NoComments
科普知識
【科普+實用練習】受傷的小孩從未長大:一篇文章介紹所有關於童年陰影的重點知識
ReadMore»
November29,2021
NoComments
科普知識
總是玻璃心、感到空虛、容易情緒化?一篇文章了解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的迷思、例子、徵狀、成因和治療
ReadMore»
October11,2021
NoComments
科普知識
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真的不等如危險份子!一篇文章教你了解Schizophrenia的迷思、徵狀、成因及診斷方法
ReadMore»
October8,2021
NoComments
科普知識
同一個身體,不同的我:一篇文章教你甚麼是人格分裂/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前稱多重人格障礙)
ReadMore»
October4,2021
NoComments
科普知識
為甚麼我總感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你可能患上了人格障礙!一篇文章教會所有你需要知道的知識(迷思、測試、徵狀、成因、治療方法)
ReadMore»
October1,2021
NoComments
©2022Fairy’sHeartAllRightsReservedtoFairy’sHeartTeam
LoadingComments...
WriteaComment...
Email
Name
Website
延伸文章資訊
- 1臨床心理師的養成之路,研究與實務的結合 - KMU Admissions
心理系學習的範圍極廣,共通焦點與對象都是人的心智與行為,包括三大範疇: (一)心理學的基礎方法論,例如:心理統計、心理學實驗法、心理測驗 ...
- 2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嗎?見臨床心理學家 - Fairy's Heart
POINT 2:臨床心理學家跟精神科醫生的分別是? 前者是專科醫生,所以專精於藥物(如抗抑鬱藥)及其他生理治療(如腦磁激或電痙攣療法 ...
- 3臨床心理學 - 東吳大學
臨床心理學. 找到電影裡的心理治療師. 當我們考量親友或自己是否該去「看心理醫師」了,其實指的是兩種專業,一種是「開藥的心理醫師」,也就是精神科醫師,另一種不妨 ...
- 4與心理學系之差異
因此臨床心理學系的課程具有下列特色:. 1. 本系開設的基礎心理學與研究法相關課程,與一般大學心理系類似。
- 5Clinical Psychology - 臨床心理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臨床心理學 · Clinical Psychology · 名詞解釋: 臨床心理學又稱診療心理學,依其內涵可說是醫院中的一種心理診斷活動,是指心理學家在醫院或臨床運用專業的方法探索並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