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之父從哈佛退休了| 黃怡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起初,嘉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分為7種,分別是: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與內省智能,2009年又加上存在智能, ...
心理健康
HowardGardner:多元智能之父從哈佛退休了
作者
黃怡
2019-08-11
圖片來源:infed
已成功複製連結
嘉德納(HowardGardner,1943~)終於從哈佛大學退休了。
這位20世紀下半以來最受注目的教育學家,到底是借了哈佛的光才得以受到世人重視?還是哈佛借了他的光,才使它的世界學術權威地位增添光彩?大概是「魚幫水,水幫魚」吧!
不過,嘉德納是道道地地的「哈佛人」,誰都無法否認。
1961年,嘉德納進哈佛讀大學,起初他對於歷史很有興趣,後來有個頗具遠見的老師跟他說:「你好像對於心理學和社會學都很有興趣,為什麼不去讀社會關係?」他從善如流,1965年在艾瑞克森(ErikErikson)指導下拿到社會關係碩士。
1971年,嘉德納在哈佛拿到發展心理學博士,指導教授是布朗(RogerBrown)和布魯納(JeromeBruner),尤其後者赫赫有名,是教育心理學界的巨擘,在認知心理學與認知教育學方面有重大的承先啟後之功。
如果從1967年他受聘為古曼(NelsonGoodman)創立的「零計畫」(ProjectZero)研究助理算起,他在哈佛大學任教了52年。
可以說,他的人生全程,包括青年、壯年以及老年初期,都在哈佛度過。
對於現代人而言,嘉德納的大名可能還遠勝於他的一些老師們,如艾瑞克森、布魯納和古曼,雖然他的學術企圖心可能不及這三人。
嘉德納的名氣也超過了皮亞傑及李維-史特勞斯,他曾說這兩位學者是他的啟蒙師,不僅如此,他還寫過書紀念他們及結構主義運動(TheQuestforMind:Piaget,Levi-StraussandStructuralistMovement,1972)。
嘉德納1983年出版了FrameofMind,台譯為《心智解構:發現你的天才》,後在出版30年紀念版改名為《發現7種IQ》(莊安祺譯,時報,2007、2013),立即洛陽紙貴,全球暢銷。
雖然他主張的多元智能論(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到底稱不稱得上是一種新的「理論」,教育學術圈至今仍不買單。
自從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Binet)首創智力(IQ)測驗以來,智能的單元觀盛行,後來多元觀漸占上風,最有名的是賽斯通(L.L.Thurstone)的基本心智能力論、基爾福(J.P.Guilford)的智力結構論,以及史敦伯格(R.S.Sternberg)的成份分析論,尤其後二者的理論嚴謹,遠非嘉德納所及。
但是他的著作平易近人,實用性之高,超過前三者甚多,可說是半世紀以來最廣為人知的教育理論,嘉德納也因此被封為「多元智能理論之父」。
嘉德納2018年接受HarvardGazette訪問時也說:「35年過去了,我研究的範圍已不拘限於多元智能理論,可是我每年接到的無數郵件中,仍有2/3和它有關。
」
多元智能理論的8種智能。
圖片來源:https://www.philipchircop.com
嘉德納的智能發展理論
起初,嘉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分為7種,分別是: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與內省智能,2009年又加上存在智能,也就是關係到應付我們如何生、如何死的智能。
他主張人擁有這8種智能,只是其中幾項較強,因此單一的IQ量表無法測出人的真正智能。
多年來,總有些人半開玩笑的問他:「嘉德納教授,你覺得8種智能之外,可以再加上什麼其他智能嗎?」隨著時間推移,他認真給的答案總有些不同。
HarvardGazette曾問嘉德納,8種智能中他哪幾項比較強?他說:
我是標準的好學生,因此先決條件就是語言智能與邏輯數學智能還不錯。
我的音樂智能也很好。
至於內省的智能,也就是能夠有效溝通與同理他人的智能,我承認還需加把勁。
我不認為自己有多聰明,不過活到74歲,對於那些需要或想要聽我建議的人,我確實比20~30年前能夠給建議了。
我的人際智能不錯,表現在我知道有哪些事我可以做得很好,哪些事情我無法做好。
但這並不表示我不會去做那些我做不好的事情,只是我必須更努力的去做才行。
嘉德納很確定,他在身體動覺智能方面比較弱,因為他哥哥8歲時雪撬車車禍意外身亡,父母親把他自小看管得非常嚴密,保護得太好了。
他到大學才學會騎腳踏車,有點自嘲的說,他很擅長挖洞,因為他很會服從命令,要他挖他就挖;他也擅長打電腦,因為打字與彈鋼琴多年,手的靈活度不成問題。
他沒有什麼方向感,空間智能不佳,但反正現在有GPS了,無差了。
「智能就是這樣的,可以靠他力來彌補。
」
嘉德納認為,比起邏輯數學智能與音樂智能,人際智能比較容易不斷增進,前兩項智能最好趁早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小神童。
他是在美國賓州的煤礦城Scranton長大,形容自己是個用功學生,很喜歡彈鋼琴,這大概也是父母樂意看他做的活動,彈鋼琴很安全。
母親希爾達(Hilde)與父親勞夫(Ralph)對嘉德納的人格養成影響頗大。
他們都是德國猶太人,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原準備在德國過一輩子的,沒想到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第二年他們就遷居到義大利了,1935年生下艾瑞克,也就是嘉德早夭的長兄。
他們在義大利過得還好,但是墨索里尼開始受到希特勒慫恿而反猶,遂決定搬回德國以方便移民他處。
就這樣,1936年與1938年之間,勞夫數度往返德國與美國之間,試著弄到全家移民的簽證。
1938年,他們與艾瑞克終於抵達紐約市,就在納粹開始屠殺猶太人的水晶之夜(theNightofBrokenGlass,1938/10/28)那天,許多仍在德國的親戚因此受傷或死亡。
當時他們只剩下5元美金,勉強掙扎著撐過來。
1943年,希爾達懷孕,「我母親告訴我,8歲大的艾瑞克意外身亡時,他們痛不欲生,若非母親肚子裡有了我,他們可能或選擇自殺,因為他們已失去了一切。
」
家裡一直放著艾瑞克的照片,可是嘉德納問那是誰的時候,他們就說是「鄰居的孩子」,嘉德納直到11歲偶然發現一些剪報,才知道是他的長兄。
「我們這個小家庭沒有秘密,當時我確實覺得父母不該隱藏事實,心裡很不舒服,但是我也沒講什麼。
」他後來給自己的解釋是,大屠殺加上長子意外,父母心理壓力一定非常大,有些痛苦是無法說出口的。
在同是難民家庭的親戚中,嘉德納是他15~20個堂兄弟姊妹中歲數最大的,必須有領頭羊功能。
「還好我從小表現不錯,很早就能讀能寫,小學二年級我辦了一份報紙,沒有人真的注意我,可是我樂在其中,不但自己寫稿,也自己排版,然後看著報紙從簡易式的印刷機印出來。
」
嘉德納的父母後來開公司賺錢,他說:「爸媽當然希望看到我有成就,一直投資在我身上,可是因為他們沒受過高教育,對於我將來要讀什麼、做什麼,沒有太多意見,他們信任我可以做最好的選擇。
」
《心智結構》的中英文版本。
《發現7種IQ》是原中文譯本後來的改名。
1983年嘉德納因為《心智解構》而揚名立萬,但是他仍然在哈佛大學教書及做研究,直到2019年退休。
攝於1988年。
圖片來源:HarvardGazette
最得意的著作:《創造心靈》
嘉德納說及他祖父在他爸爸16歲時便去世了,為承繼祖父的壁爐及爐灶製造公司,爸爸沒機會受高等教育;他媽媽在離開德國前,是個訓練有素的幼稚園老師。
兩人到了美國之後,媽媽雖沒有出外就職,卻終其生是個很積極的義工,參與各種公眾事務,做各式各樣的領頭羊,為各方人士提供交流合作。
嘉德納覺得自己沒有媽媽外向,但是也和媽媽一樣,是個連接器(connector)。
至於爸爸,和他的3個堂兄弟合夥做生意,也是個領頭羊,非常精明的生意人。
大屠殺後,嘉德納家族散居各地,爸爸是最年幼且最能幹的成員,負起團結家族、振興族運的任務,直到58歲退休。
嘉德納的家因此成為海外家族抵達美國之後必經之地,讓他長了許多見識。
「我相信我的生意頭腦來自於我父親,以及我的外祖父,他不僅存活到二戰後,且成功的重啟事業。
」
12歲以前,嘉德納對於彈鋼琴是滿認真的,那年他的鋼琴老師說:「我所知道的都教你了,現在你必須離開賓州到紐約去深造,以後就一天練習3個鐘頭吧!」嘉德納記得自己清楚的做了決定,他不要每天練琴3個鐘頭,也不想去紐約深造,便不再繼續學琴。
日後為了賺零用錢,才在高中及研究所階段,兩度客串教人家彈琴。
儘管不特別擅長運動,嘉德納是鷹級童軍(EagleScout,美國童軍中最頂級的階層,只有4%童軍可以晉至此級);他不喜歡夏日營,可是他連去7年。
「我相當希望完成人家要求我做到的事,」他說,「我喜歡奪標。
我知道如何循序漸進。
這也是我日後人生的主調。
我總是喜歡證明只要我想做得到,我就一定做得到。
」
本來嘉德納是準備做律師的,大家都看好他去當律師,可是他進大學後,卻一度想當醫生,修了醫生預科課程。
「無論是做律師或醫生,我只是跟我爸媽證明,只要我想做得到,我就一定做得到。
」然後進了哈佛大學,他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他強的人太多了,「第一個禮拜,記得我站在Widener圖書館前面,感覺全世界是對我敞開的。
哈佛給我各種機會以滿足我的好奇心,滿足我對知識的饑渴。
而且,我以前沒對人講過的是,當時我認為什麼都擋不住我了。
那種感覺真好。
」
既然有老師建議嘉德納學習社會關係,當時正在發展的一門課,他就去修了,而且喜歡。
「大學階段我從未修過任何心理學,因為我就是對社會科學感興趣,後來也成為了社會科學家,無論是定性或定量方面的。
可是從過去幾十年我的著作中,讀者應該看得出來,我學過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
」
起先,嘉德納想在碩士階段研究臨床心理學,他拿到去英國進修的獎學金,正要出發前,湊巧遇見布魯納,當時名氣正盛且充滿魅力,於是一頭栽進了認知心理學。
布魯納把JudyKrieger介紹給嘉德納,她正要進入心理研究所就讀,後來成為他的第一個太太。
「1966年我們到日內瓦渡蜜月,順道去探訪皮亞杰。
當時我已下定決心要研究布魯納-皮亞杰學派的認知發展心理學。
」
嘉德納在讀博士的時候,因為是零計畫的研究助理,著手研究孩童的藝術發展。
他提到皮亞杰做的是孩童的科學知識發展,不想和皮亞杰重覆,同時可兼顧到他對人類的心智發展及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的興趣。
在寫作他的成名作《心智結構》時,嘉德納為了詳細述說多重智慧,他發現藝術與創造力和人類社會息息相關,因此花了很多心力在研究人的創造力,1993年,他出版了近700頁的巨作《創造心靈:7位大師的創作力剖析》(CreatingMind,林佩芝譯,牛頓,1997),針對佛洛伊德、愛因斯坦、畢卡索、史特拉汶斯基、艾略特、瑪莎葛蘭姆、甘地的創造力發展歷程,提出細密報告,頗具史家功力。
據他說,這是他最得意的一本著作。
《創造心靈》中英文版本。
嘉德納在了解孩童的學習過程。
圖片來源:HarvardGSE
多元智能理論風靡世界
嘉德納拿到發展心理學博士之後,他的博士後計畫是在波士頓退伍軍人醫院研究腦傷病人。
我很幸運碰到另一位啟蒙老師賈希文(NormanGeschwind),他是個神經學家,告訴我可以透過受傷的腦部,來發掘人類心智的真相。
我通常早上在醫院,下午回到零計畫和孩童在一起。
這雙重經驗讓我對心智有更深的理解。
觀察過數十位腦傷病患之後,我發現單一智能的理論有問題,因為他們受傷的部位不同,顯示出的智能缺損就不同,例如有的病患雖然喪失語言能力,卻還能夠唱歌彈琴,等等。
孩童方面更多元了,有的就是繪畫特別好,有的很會跳舞等等,可是音樂好的孩童可能寫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
恰好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邀請嘉德納擔任「人類潛能計畫」(ProjectonHumanPotential)的副召集人,當時他已寫好第三書的大綱,想寫給一般民眾閱讀,名字就叫「各種心智」(KindsofMinds),綜合他在上述兩個研究計畫中的觀察。
這就是後來他《心智結構》的內容。
嘉德納曾在多本書上提及,假使他不用「智能」(intelligences),而只是稱其為能力、才藝或天賦,可能《心智結構》的命運會很不同。
一來他立刻挑戰了一元論的IQ測驗,二來這也符合在教學現場的老師與家長的實際經驗,也就是孩童必須「因材施教」。
他說,這本書的熱烈反應,使他從一個單純的實驗心理學家,對教育實踐的介入越來越深。
深思熟慮之下,嘉德納「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egences)的用法,強調的是「人類擁有未知數目的潛能,從音樂上的天賦到了解自我的能力,都屬於人類潛能的範圍。
」(《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MI:ThetheoryinPractice,H.Gardner,陳瓊森譯,信誼,1997)儘管嘉德納知道,「試圖改變心理學界對智能得定義,就好像試圖在墓園裡搬動墓碑。
」對於《心智結構》一書,學界興趣缺缺,倒是媒體界訪問不斷,讓嘉德納瞬時爆紅,捲起一股MI旋風。
嘉德納原來以為他紅一陣子便可以從絢爛歸於平凡,不料各地演講、座談會邀約不斷,他才發現,關心教育品質的人真的很多。
如果他想發財的話,可以開發一些多元智能的測驗題,或是設置一個機構來推展多元智能等,然而他沒有。
他一直待在零計劃,直到2019年退休,大部分精力用來與同仁一起探討多元智能的意義,包括如何增強智能、設計新的評量工具,以及積極與各地願意接納MI觀點的學校、學區與文化機構合作。
雖然如此,數十年來全球各國出版了數百本針對多元智能理論的相關書籍,至今尚無其他理論曾經享受那麼長久及廣泛的重視。
不過嘉德納還是有些生意眼光的,例如包括《領導大師風雲錄》(遠流,1997)、《再建多元智慧》(遠流,2000)、《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聯經,2007)、《破解APP世代》(時報,2015)等書都是應時之作,雖然部部暢銷,且不失嘉德納老幼咸宜的優美文采,但是在陳述事題的力度上,顯然遠不及例如《超越教化的心靈》(TheUnschooledMind,陳瓊森、汪益譯,邱守榕校訂,遠流,1995)、《學習的紀律》(TheDisciplinedMind,魯燕萍譯,台灣商務,2000)等探討教育本質的著作。
尤其是《超越教化的心靈》,由於台灣彰化師大藉此帶動運用在義務教育的合作教學上,在台灣曾風靡一時。
《超越教化的心靈》中文版。
《學習的紀律》中文版。
直到今天,彈鋼琴仍是嘉德納最重要的消遣。
他說,如果當初一直彈下去,就只能在酒館當個鋼琴手吧。
圖片來源:Howardgardnerharvard
為理解而奮鬥的教育
「我們設立學校,希望學生經過學校教育,有一天能用得上所學的東西。
但多年來大家共同的經驗是,雖然花了那麼多精力與時間在學習,大部分東西我們走出校門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這豈不是白忙一場?」嘉德納經常在訪談上這麼說,「通常的學校只有一種教材、一種教法、一種評量工具,然而即使是那些成績很好的學生,多半也不會記得在學校裡學過的東西。
這就是我們必須檢討的地方。
」
嘉德納認為,雖然很多學術圈人士不以為多元智能理論有足夠的實證依據,他提出這個理論,最主要還是為了提醒教育人士,人類確實有多種「知識能力」(intellectualstrength),不可能透過一種教材、一種教法、一種評量工具,去了解他或她到底學會了沒有。
多元智能理論出現之後,教師被鼓勵去追求「為理解而奮鬥的教育」。
嘉德納說,以黑板前老師唱獨角戲做為唯一的教學方式,以考試卷做為唯一的評量工具,那種時代已完全過去了:
我覺得學校裡教的東西太廣,量也太多,學生只能學到一大堆知識的皮毛。
我想學校教育應該限縮在一些優先學科上,盡量讓學生能夠深入的學習,而且是依照他們各自的智能傾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他們達到理解的目的。
例如說科學吧,物理啦、化學啦等等,細節可以等上大學再學,在國、高中階段,主要放在教導學生何謂科學精神,也就是如何提出假說,如何推翻假說再另起爐灶,而這種深入的教學是要花時間的,還需要做許多教學設計,如做實驗等等,這樣他們才知道,當人家在說話的時候,講的到底是來自偏見呢?或是沒有根據的意見?
嘉德納也認為教育的目的應該「越實際越好」,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世界,沒有理由打迷糊仗,或是將教育的目標神秘化,那只是糟踏納稅人的錢,以及浪費受教育學生的人生罷了。
2019年,嘉德納在哈佛的半個多世紀,就這樣過去了。
「我的人生倒真的是不錯的。
雖然不是含著金湯匙長大,卻一輩子不必申請工作,還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我真的希望現在的年輕人有像我這樣的機緣。
大家要了解,如果你想過一個滿意的人生,能夠得到好的教育,就是最佳的祝福。
」
近幾年嘉德納寫過幾本關於倫理的書,最後教的一門課就是「真、善、美」,他覺得光是談教育而不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他無法接受的。
在哈佛這許多年,他始終兢兢業業,盡量把每一件承諾的事做好,回答每一個學生的問題,甚至回每一封讀者的來信。
他總是相信,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嘉德納70歲(2013)那年,哈佛給他做了一本紀念論文集,有超過100多名哈佛師生共襄盛舉,他說,很驚訝絕大部分人都提到以他為他們的人格典範,而不是對多元智能論或他的著作有什麼景仰之情,「哈哈,好極了,他們寫到是ME,而非MI。
」
延伸閱讀
◆本篇主要取材自HarvardGazette對嘉德納的訪談
◆嘉德納談多元智能的教育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QtSbP4FRg
瀏覽次數:16388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關鍵字:
多元智能
智力
教育
心理學
黃怡
時間的秘密
畢業於文化大學法律系財經組。
多年來主業為期刊編輯工作,曾擔任《台灣新文化》、《日本文摘》、《牛頓科學》、《人本教育札記》等月刊及《重現台灣史分冊百科》總編輯,《新台灣》週刊編輯顧問等。
著有《終生的反對者》、《人類沙文主義者》、《男人女人懂不懂:後性別時代的情欲觀察》等書,整理有《小驢:凱歌堂講臺.周聯華牧師講道集》、《蘇建和案21年生死簿:蘇友辰律師口述歷史》,譯有《漢娜鄂蘭傳》、《李仙得:南台灣踏查手記》。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黃怡
時間的秘密
畢業於文化大學法律系財經組。
多年來主業為期刊編輯工作,曾擔任《台灣新文化》、《日本文摘》、《牛頓科學》、《人本教育札記》等月刊及《重現台灣史分冊百科》總編輯,《新台灣》週刊編輯顧問等。
著有《終生的反對者》、《人類沙文主義者》、《男人女人懂不懂:後性別時代的情欲觀察》等書,整理有《小驢:凱歌堂講臺.周聯華牧師講道集》、《蘇建和案21年生死簿:蘇友辰律師口述歷史》,譯有《漢娜鄂蘭傳》、《李仙得:南台灣踏查手記》。
熱門文章
1
大學分發入學,為何外語科系的缺額比率最高?雙語政策負面影響正逐漸出現
2
曾經,我也穿著阮月嬌的紅白條紋衫上識字班:那個不亮麗的過往,我不想遺忘
3
回不去的西哈努克港:曾經美麗的海灘城市,為何成為詐騙犯大本營?
4
「印尼人認識台灣嗎?」從印尼百萬釣魚網紅開始,打破台印雙方的刻板印象!
5
要一個美麗台灣,就別讓「不美」的公共美學繼續荼毒民眾眼睛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延伸文章資訊
- 1多元智能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元智能理論 · 語文(Verbal/Linguistic) · 數理邏輯(Logical/Mathematical) · 空間(Visual/Spatial) · 肢體動覺(Bodily/Ki...
- 2大學生之多元智能、自我效能和學習意願
本研究探討不同科系的大學生是否有優勢及弱勢的智能,以及多元智能與自我效能及學習. 意願的關係。分析十五個科系1278 位大三學生的資料,發現大部分科系的學生各有其 ...
- 3「九大智能」,決定你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 - 每日頭條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九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存在。
- 4你比想像的更聰明:用對方法,開啟你的多元智能/閱讀/親子天下
加德納博士出版他的理論相關著作時,爲不同的智能訂定了不同名稱。以下就是他提出的八大智能:(一)語文智能;(二)音樂智能;(三)邏輯數學智能;(四) ...
- 5multiple intelligences - 多元智能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多元智能一詞是由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書籍《Frames of Mind》中正式提出。Gardner 認為智能是一個複雜而且多面向的現象,並不能單從傳統的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