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社畜人》:在無奈環境裡的生存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社畜人》以新鮮人的角度出發,主角起初根本不接受這種鳥事,還簡訊離職,視課長為神經病。

但之後卻漸漸明白即使是此等惡劣環境,也能選擇積極面對、 ...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跳到主文 不是說你的問題,是說你的故事給我聽 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Nov24Fri201719:03 書籍《社畜人》:在無奈環境裡的生存之道 《社畜人》以新鮮人的角度出發,主角起初根本不接受這種鳥事,還簡訊離職,視課長為神經病。

但之後卻漸漸明白即使是此等惡劣環境,也能選擇積極面對、不失去自我的生存之道。

是這樣嗎? 備妥一個最起碼尊重的工作環境與條件,才敢在工作時間內要求對方認真做好份內的事,當然,在這樣條件下仍不好好作就開除了…我曾以為這些都是基本款。

但屢看社會新聞,血汗勞工、職員的情況依舊,結果環境不檢討,政府不思維,卻讓所有的人都變成《社畜人》思維,根本本末倒置啊。

這是講述上班族環境的漫畫。

作者不談如何抵抗大環境的不均條件,而是認為如果就是這樣,新鮮人要怎麼在職場上生存。

目前經濟不景氣、就業困難,企業條件也相形惡化,一人當好幾人用,工作無聊、份量重、低薪且責任制,根本血汗公司。

但你不來自有人來,總是有人要錢不要命的(管他什麼理由),意思是,你不做這個工作,公司也能找人替代根本不被影響,可你不停地離職,下場是更不容易找到下一份工作(這裡說的是「上班族」,如果決定轉行去服務業、體力工則不在此限)。

《社畜人》以新鮮人的角度出發,主角起初根本不接受這種鳥事,還簡訊離職,視課長為神經病。

但之後卻漸漸明白即使是此等惡劣環境,也能選擇積極面對、不失去自我的生存之道。

--- 我的翻譯是,《社畜人》告訴你:『剛入職場,「自尊心」不要太強,就當自己是一個「賤人」吧。

』 因為是賤人,才能先在此惡劣環境學習,並認為『加班是對公司的款待精神、客訴是消費者對公司的愛意、低薪是和節制的自己玩心癢癢遊戲…』這種屁話,等假以時日自己學好功夫,再反過來管理這個環境。

這個比喻很類似過去社會裡的「學徒」概念,前幾年是幫師傅打掃、煮飯、應對進退…看起來一點關係也沒有(大概鍛鍊體力、耐心及觀察吧),卻是打好工作基礎;第二階段是助手;第三階段才是獨當一面。

書中舉例要成為壽司師傅也是「煮飯三年、握飯八年」。

三個階段講究一點就是『守、破、離』。

守是忠於基礎,好好遵從老師所教導的基礎技能、動作與姿勢;破是在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應用方法;離是破的精進,擁有自己獨特的操作形式,通常也是管理階層甚至自行創業的階段。

不管是「守、破、離」或「學徒」,學習效法的「師傅」換成了「公司」,如公司的理念、資深管理者等。

也是有用的,我想。

對於以為只要就業就會被尊重的新鮮人們,或許提早認識殘酷的現實比較好。

BUT 我還是要說,早期社會的學徒制,不單單是技術傳授這麼簡單而已。

早期社會貧困,孩子普遍沒錢讀書,學歷不高,這樣的人會去師傅家學一技之長學生存。

這種關係除了利益交換也有人情義理,前幾年孩子幫師傅作家務,讓師傅可以專心製販,且孩子住在師傅家也減輕原生家庭負擔,後幾年技術傳授,孩子出師獨立,不忘師恩,最後「師徒一家親」,關係裡有人情、有道義、有責任,還有當時社會條件下的互助。

現在的「公司」並不是「師傅」,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追求利益才是優先,不存在道義與責任。

《社畜人》的磨練術,雖說是無奈環境裡的生存之道,但會不會也暗示著只能個人努力,而不管社會該有的公平正義了呢?會不會就像最近勞基法的修改在資方與政府主導下,而產生的謬思呢?說什麼是勞工自己要多加班才能賺錢養家的。

(2017年11月的新聞) 不是的,當工作環境與條件足夠生活的時候,多數人是想要下班的,想要有自己的時間。

那是不得已的加班。

我的祖母聘請工人修繕房子時,除了工錢,也準備綠豆湯及點心供師傅休息時取用;曾是管理者的我,對兼職人員及工讀生,也備妥一個最起碼尊重的工作環境與條件(EX準時下班、分享食物、休息空間…),才敢在工作時間內要求對方認真做好份內的事,當然,在這樣條件下仍不好好作我就開除了…我曾以為這些都是基本款。

但屢看社會新聞,血汗勞工、職員的情況依舊,結果環境不檢討,政府不思維,卻讓所有的人都變成《社畜人》思維,根本本末倒置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職場甘苦個人分類:書籍閱讀語錄此分類上一篇:影集《House豪斯醫生》:心理遊戲的經典 此分類下一篇:《脫憂鬱》一書的重點整理 上一篇:日常心理極短篇【102.不經意的寒暄】 下一篇:【夢境】94:一個人的急行軍之旅 歷史上的今天 2020:【知覺心理學】觸覺與心理(心象) 2016:日常心理極短篇【75.紀錄者】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我的連結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文章分類 00.心理諮商指南(2) 如何找心理諮商(9)心理師職場生存(10) 01.給男人的愛情講義(3) 給男性的約會指南(9)給男人的愛情講義(8)給男人的婚後講義(4) 02.社會心理學的社會觀察(7) 親子教養(19)張老師月刊(24)雜誌、網路專欄發表(30)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37)情緒教育課(20)文化心理議題(7)社會心理觀察(43) 03.諮商小說與故事(2) 諮商類型小說(40)諮商故事反思(19) 04.諮商信念反思(3) 內在人性反思(36)諮商實戰經驗(38)諮商擇學理論(32) 05.小私塾:演講與訓練課講義(2) 演講講義(9)教育訓練講義(14) 06.心理師的電影與書籍(2) 電影、心理與人生(10)書籍閱讀語錄(19) 07.圖文短篇(3) 會心一刻(5)心理師診療日記(9)心理師語錄(4) 08.小小說創作(3) 日常心理極短篇1-101(101)芬蘭明信片小說(13)日常心理極短篇102-200(81) 09.個人夢的紀錄(2) 作夢,有解釋(46)作夢,不解釋(72) 未分類(3)未分類文章(2) 文章搜尋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四月(1) 2022三月(3) 2022二月(4) 2022一月(1) 2021十二月(6) 2021十一月(4) 2021十月(2) 2021九月(3) 2021八月(4) 2021七月(2) 2021六月(7) 2021五月(7) 2021四月(4) 2021三月(5) 2021二月(5) 2021一月(19) 2020十二月(5) 2020十一月(8) 2020十月(3) 2020九月(8) 2020八月(4) 2020七月(5) 2020六月(4) 2020五月(7) 2020四月(4) 2020三月(3) 2020二月(5) 2020一月(20) 2019十二月(5) 2019十一月(3) 2019十月(3) 2019九月(8) 2019八月(6) 2019七月(6) 2019六月(12) 2019五月(8) 2019四月(8) 2019三月(6) 2019二月(5) 2019一月(17) 2018十二月(9) 2018十一月(9) 2018十月(10) 2018九月(8) 2018八月(10) 2018七月(11) 2018六月(8) 2018五月(14) 2018四月(14) 2018三月(15) 2018二月(13) 2018一月(15) 2017十二月(12) 2017十一月(16) 2017十月(14) 2017九月(17) 2017八月(11) 2017七月(14) 2017六月(21) 2017五月(12) 2017四月(10) 2017三月(19) 2017二月(8) 2017一月(16) 2016十二月(11) 2016十一月(16) 2016十月(12) 2016九月(16) 2016八月(15) 2016七月(18) 2016六月(14) 2016五月(17) 2016四月(15) 2016三月(15) 2016二月(15) 2016一月(12) 2015十二月(20) 2015十一月(8) 2015十月(7) 2015九月(12) 2015八月(1) 2015六月(2) 2015一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最新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