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temology - 認識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代經驗主義者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理性主義者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批判哲學者康德(I. Kant, 1724~1804)亦對認識論問題加以探討和解釋。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認識論 Epistemology 楊龍立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認識論是哲學探討的主題之一,其內涵分為兩種定義:一是探討知識起源、本質、限制及有效性的理論,這個定義使認識論在使用上與知識論(Gnosiology)相通;一是視為知識的理論(TheoryofKnowledge),系統的分析人們認識世界所運用的知識概念。

認識論亦可分成廣義的及狹義的兩種,狹義的認識論僅探討知識有效性問題。

  第一種定義,認識論是研究知識與實在(reality)間的關係,也因此認知的過程及認知結果有效性成了思考課題,探討的問題如人類如何認識、知識由何而來、知識如何形成、理性與心靈在知識中的功能、真理是否存在,以及信念、知識、真理、意見、事實等概念的分別。

第二種定義,認識論廣泛的分析各種學門知識及用於解釋世界的概念,使得認識論有了批判的功能,針對不同科學之基本概念、所用的方法包括對命題等的探討。

  古希臘時期的辯士(Sophists)首先明確的提出了認識論上的疑問,質疑真理的可能性。

雖然柏拉圖(Plato,427~347B.C.)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亦對認識論問題有充分的說明,但懷疑學派(Sceptics)學者仍持續質問知識的可能性和真理的標準。

近代經驗主義者洛克(JohnLocke,1632~1704)、理性主義者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批判哲學者康德(I.Kant,1724~1804)亦對認識論問題加以探討和解釋。

大體來說,認識論可以分成知識起源、知識有效性、知識本質三種問題,而此三種問題又互有關聯。

  對知識起源的觀點,從知識由何而致說,有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兩種看法。

早期的柏拉圖及近代的笛卡爾、斯賓諾沙(B.Spinoza,1632~1677)、萊布尼茲(G.W.Leibniz,1646~1716)等理性主義者,視理性為真知的來源。

洛克、柏克萊(G.Berkeley,1685~1753)則主張經驗為真知的來源。

受到休姆(D.Hume,1711~1776)懷疑觀點的影響,康德提出批判哲學(或先驗哲),調和了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的衝突。

理性主義不承認感覺經驗的獨立性,強調自明之理的掌握及推理的功效;經驗主義者卻著重感覺經驗,認為感覺經驗雖在一開始是個別化的,但經過心靈作用後,可以形成普遍的概念與原則。

洛克即主張人的外感官(感覺)雖重要,但仍有內感官的心靈反省能力,在知識形成上有重要作用;康德以為人有先天範疇可統攝、處理經驗界感覺觀察所獲得之經驗素材。

康德以後,實在論(Realism)及觀念論(Idealism)各有堅持的主張;近年皮亞傑(J.Piaget,1896~1980)提出的發生認識論(Geneticepistemology),亦說明了人類先天認知結構與後天經驗整合以形成知識的可能性。

  在知識的有效性方面,客觀知識及真理的存在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知識是否可信也是懷疑論的疑點。

近代哲學家穆爾(G.E.Moore,1873~1958)、維根史坦(L.Wittgenstein,1889~1951)等人,曾以分析知識之意義的方式來檢視知識的有效性。

關於知識極限及有效性的看法,有幾種不同的哲學派別:一是獨斷論(Dogmatism),不經批判驗證就直接肯定自己所相信的知識確實有效;二是懷疑論(scepticism),根本不相信真知的存在,因為認為人的認識經常自相矛盾,人的感官認識亦只是相對的、片斷的。

三是相對主義(Relativism),否定真理的普遍有效性,認為真理的尺度不是唯一的,許多事物如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背景都可影響人們對真理的判斷,以至真理標準只是相對的;四是實徵主義(Positivism),強調經驗證過的知識才有意義,在這種標準下,自然科學以外的人文科學常常因為不能驗證而受到質疑,但不接受實證主義見解者,也不認為方法上的驗證就是真理和客觀知識的唯一標準。

  對知識本質的看法,即是何謂知識,目前有觀念論及實在論兩大派別。

觀念論者認為知識之內容即由人們意識中之觀念所形成;推而廣之,客觀知識不必與外界事物或既有對象相符。

實在論者肯定實際存有物不因我們的認識而改變,故知識之內容即我們對存有物之感覺、經驗所建構;推而廣之,與對象相符者才能成為客觀知識。

  關於真理的性質,亦可區分出三種主要的看法:一是真理相符說(Thecorrespondencetheoryoftruth):經驗主義者持此觀點,真理被當做我們與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知識如果與對象本身相符時,便是真理;二是真理貫通說(Thecoherencetheoryoftruth):理性主義者持此見解,認為真理是普遍存在的,強調評估知識的邏輯標準及內在一致性;三是真理實用說(Thepragmatictheoryoftruth):杜威(J.Dewey,1859~1952)及實用主義者持此見解,認為只在實用中發現有用的才是真的、有價值的。

  不同學者對於認識論的內容可能有相當不同的解釋,如實用主義觀點對真理的說明並不為許多人所接受,認識論對各學說基本預設的檢討也是形上學的研究領域。

因此一些認識論的觀點背後,對於形上學、自然科學等其他學問間,存在著相當的關係。

在教育中則重視如何獲得知識和如何獲得確切知識的問題。

認識論 Epistemology 以Epistemology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學術名詞 實驗動物及比較醫學名詞 epistemology 認識論(研究知識效力與方法的科學) 學術名詞 教育學名詞-科教名詞 epistemology [知識]認識論 學術名詞 心理學名詞 epistemology 知識論、認識論 學術名詞 新聞傳播學名詞 epistemology 認識論;知識論 學術名詞 社會學名詞 epistemology 知識論;認識論 學術名詞 心理學名詞-兩岸心理學名詞 epistemology 知識論;認識論 學術名詞 社會工作與福利名詞 Epistemology 認識論 學術名詞 行政學名詞 epistemology 認識論 學術名詞 地理學名詞-兩岸地理學名詞 epistemology 認識論;知識論 學術名詞 地理學名詞 epistemology 認識論;知識論 學術名詞 電子計算機名詞 epistemology 認識學 以認識論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學術名詞 社會工作與福利名詞 認識論 Epistemology 學術名詞 行政學名詞 認識論 epistemology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學術名詞 笛卡爾認識論 CrtesianEpistemology 享樂主義認識論 HedonisticEpistemology 發生知識論、發生認識論 geneticepistemology 客觀主義認識論 objectivistepistemology 發生認識論 geneticepistemology 辭書 教育認識論 EducationalEpistemology 社會學的知識論 SociologicalEpistemology 社會認識論 socialepistemology 科學認識論 EpistemologyofScience 價值論的知識論 AxiologicalEpistemology 暫無建議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