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到底有幾風流?齊看竹林七賢之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9/02/17,藝文PhotoCredit:KanoTanshin,harvardartmuseums.org,PublicDomain 精選轉載TNL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戈登探長@德尼思化(德尼思化創辦人,希望讓文藝更加貼地)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有智能、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宗白華「名士」風流,活出真性情現在談起竹林七賢,我們必定會聽到別人以「名士」形容、定義這七位奇人異士的人格性情、言行舉止。

但是,到底什麼叫做「名士」?魏晉時代為何生出這樣的一種人?魏晉之後,世界還有沒有「名士」?《後漢書》:「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雖弛張趣舍,時有未純,於刻情修容,依倚道藝,以就其聲價,非所能通物方,弘時務也。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名士」者,清逸之氣也。

風流者,如風之飄,如水之流,不主故常,而以自在適性為主。

故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其實「名士」二字,本為泛指高尚、有名望的人物,後世則著重其特色為「風流」。

此「風流」非我們現在的風流,日日泡Club喜愛夜店,而是形容一個人的生命氣質。

「名士」不受外在傳統的限制,其生命以展現個己的才性、性格為重。

現在所用的「名士」,著重文化義,即其內在人格對外世應對而成的風度、形象。

PhotoCredit:LionC,flickr,CCBY-SA2.0凡異於世俗者,必受世人批評萬萬不要以為大家都讚揚名士,歷代文人都對他們有許多批評。

王恭︰「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袁宏道《與潘景升》:「世人但有殊癖,終身不易,便是名士。

如和靖之梅、元章之石,使有一物易其所好,便不成家。

縱使易之,亦未必有補於品格也。

」 如果說中西文化比較,「嬉皮」和「名士」頗有幾分相似,因亂世而生,主張個人性情,特立獨行,故此面對許多人的批評,說他們奇形怪狀,無助於家國天下,傷風敗俗。

極端者,甚至把社會之敗壞推落竹林七賢身上。

清代《歷朝史案》:「晉代清談之害,沿及江左,皆七人為之濫觴也。

」但事實是否如此?竹林七賢又為何會做出這麼多,被後人誤解的事?網上圖片(Design:AlexLai)竹林七賢之名,源於相聚之地《世說新語.任誕》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阮籍、嵇康、山濤年紀一樣,加上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共七人,常在竹林肆意酣暢美酒,清談不倦。

外人看見他們七人在竹林看似十分逍遙,以地為名,叫做「竹林七賢」。

其實「竹林七賢」並非學術、政治組織、團體,只是剛好投契有緣,在一段短時間常常共遊。

這段時間大約只有正始末年到嘉平年間五、六年而已。

為什麼「竹林七賢」會聚集在竹林?宗白華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言: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有智能、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PhotoCredit:YashimaGakutei,metmuseum.org,PublicDomain歷史亂世,無從迴避魏晉時期,正是社會急劇變化的大動盪時期。

曹魏、司馬氏集團為皇權而明爭暗鬥,直到嘉平元年,司馬氏暗佈兵力,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等三族,手段殘暴。

支黨皆夷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

——《晉書.宣帝紀》這次政變,連老弱婦儒都不放過,斬草除根,惡毒、冷血的屠殺。

殺戮太多,天下名士減半,留在朝中之人紛紛逃逸廟堂,觀望朝野變化,以保全性命。

初進仕途者,如阮籍、嵇康、山濤等人選擇退隱山林,所以才會出現「竹林之聚」。

「竹林七賢」的出現,真乃正直文士的自全之計。

留在朝野,稍有不慎,隨時有殺身之禍,誅連三族。

後來,司馬氏漸漸掌權,操縱天下。

竹林七賢各散東西,或捨生取義,或折衷求全,或熱衷仕途,不一而足,卻反映了普遍文人的不同出路。

竹林七賢,放浪形骸,全因無法實現理想,可是現實又沒有給予他們離開的可能。

進退之間,無法直言之苦況,唯有以慎重的言詞、怪誕的行為,表達自己內心痛苦掙扎。

這樣的歷史情境,普遍士人生命中不確定感,導致魏晉名士的價值觀許多都是虛無、蒼涼。

或許,若我們活在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無一個可供安身立命所在的時代,難免都會像竹林七賢般活得「不正常」、「變態」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請看《德尼思化》Medium相關文章︰ 為晉惠帝平反!除了「何不食肉糜」外,他是個感情專一、有情有義的傻大哥 為什麼「道家思想」可以為中華文化帶來真正的喜劇? 儒家樂觀,佛教悲觀,道家「達觀」責任編輯:黎家樂核稿編輯:歐嘉俊 Tags:魏晉名士竹林七賢道家玄學風流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買鹽酥雞NFT發大財?任何東西上鏈大家就會搶著買?你對NFT可能有些誤解1則觀點市佔率只有5%,UberEats進軍香港5年後宣布撤退1則觀點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下):豐田五味屋,顧瑜君老師與孩子們共譜的鄉村樂章1則觀點文曄集團共同創辦人許文紅與她的巴掌天使——真實早產兒療癒經驗談1則觀點一週內當選兩次,瑞典第一位女首相安德森面臨極右派分裂的政局挑戰1則觀點台灣社會對女性從政的歧視,表現在男性名嘴批評「黃珊珊不知道什麼是制服店」上3則觀點《茶金》「四萬換一元」爭議為什麼不能輕輕放下?因為這不是史觀差異,而是徹頭徹尾的造假2則觀點瑞典「超級星期三」: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上午當選、下午就辭職,極右派崛起造成政治僵局1則觀點知識藍的「寧漢分裂」:朱立倫有多需要傅崐萁,馬英九就有多生氣1則觀點【2021金馬獎前哨戰】《美國女孩》連收兩項大獎,導演阮鳳儀:「拍攝過程心中一直有觀眾」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