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民化運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皇民化運動讓殖民地臺灣走向「皇國臣民化」的總體改造運動。
1930年代以來,臺灣總督府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局勢漸趨緊張而實施一連串社會教化運動,除進行農村聚落經濟體的生產力、衛生改進外,亦加強普及國語、敬皇尊神、生活改善等。
1937年(昭和12年)中日戰爭爆發後,為配合日本國內「國民精神總動員」而展開皇民化運動,其內容除承繼先前之社會教化運動,繼續加強日語常用運動、要求參拜神社、家庭奉祀「神宮大麻」(神符)、推行日本生活樣式,從1940年起更推行「改姓名運動」,以加強日本「精神涵養」;同時禁止學校漢文課程的教學、廢止報紙
延伸文章資訊
- 1皇民化運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皇民化運動(日语:皇民化教育/こうみんかきょういく kōminka kyōiku),即日本化運動,指1937年至1945年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 ...
- 2第一節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有宗教舊俗改革運動、國語運動、改姓名運動、志願兵制度等四項內容。在宗教舊俗改革方面,要以日本國家神道信仰取代殖民地傳統信仰 ...
- 3皇民化政策時期- 日治時期 - Google Sites
因此,總督府除了取消原來允許的社會運動外,還全力進行皇民化運動。該運動大倡台人於姓名、文化、語言等全面學習日本,並全面動員台人參加其戰時工作,而這 ...
- 4「皇民」到「走狗」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內容
皇民化運動係指二戰期間因戰爭需要日本殖民統治者對殖民地人民施行的一系列同化運動。以「灌輸徹底的皇國精神,振興普通教育,匡勵言語風俗並培養忠良帝國 ...
- 5國立中央大學- 台灣歷史教學資料庫
皇民化運動伴隨著日本對外侵略興起,因此身為殖民地的臺灣與朝鮮皆有皇民化 ... 一九三六年九月小林躋造任第十七任總督,提出「皇民化」治台方針,接著一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