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焦慮症,不再為小事抓狂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論國外或台灣的臨床報告都發現,焦慮或憂鬱症女性患者都遠高於男性。

... 台大精神科醫師陳錫中說,其實適當焦慮是健康的,是為了因應威脅或做好一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身心症 遠離焦慮症,不再為小事抓狂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390,604 2010/06/01· 作者/李瑟,藍淑娟 ·出處/康健雜誌 第139期 放大字體 更新日期:2019/11/19 更新內容:知名主持人鄭弘儀日前於節目上透露,約10年前罹患了焦慮症,他描述當時發病起來的情況,常渾身不舒服、雙手焦慮到發抖,但一錄影又得與來賓、觀眾談笑風生,讓他不禁無奈表示,「那真的是所謂的雙面人。

」究竟焦慮症是什麼?焦慮與焦慮症又哪裡不一樣?(社群中心)   (圖/翻攝自鄭弘儀臉書)-----(以下為原文)「好幾次,我只要預期某天自己會很忙,就會猛鑽牛角尖焦慮不已,擔心這件事做不好,那件事做不完,什麼東西某個人還沒回覆我,擔心自己對不起家人、對不起學生……,滿腦子亂飛著事情,然後身體就會有症狀,覺得吸不到空氣,頭很昏,要暈過去,發熱發紅,冒冷汗,拉肚子……」跟多數女性類似,大學講師秦小姐是個極度追求完美、處於長期壓力的人,只要某天行事曆太緊迫,就會因為過份焦慮而恐慌症發作。

但她後來經過精神科藥物與心理諮商師教她如何減壓、正向思考,而逐漸走出焦慮幽谷。

台灣整體大環境充滿緊張壓力與競爭,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曾經形容台灣是個容易讓人焦慮的地方,幾乎全體罹患「成就上癮症」,事事爭第一、愛拚才會贏。

要扮演多重角色,且責任心強、追求完美的女性尤其容易比男性更會操心,承受更大的壓力,往往變得身心俱疲。

不論國外或台灣的臨床報告都發現,焦慮或憂鬱症女性患者都遠高於男性。

焦慮症常被個案自己誤會為甲狀腺機亢進或心臟有問題,同樣有雙手發抖、冒汗、容易緊張、失眠、體重減輕等甲狀腺機亢進症狀,也會出現胸痛、心跳急促、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

病人常跑內分泌科、心臟科,也做許多檢查,結果檢驗數字正常,但這個「你沒病」的診斷,讓焦慮病人更焦慮,偏偏焦慮病人通常特別容易慮病,一點不舒服就立刻跑醫院,又找不出毛病,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說。

焦慮症包含5種:1.廣泛性焦慮症:最普遍,多達四成以上,不論大事小事,患者都異常焦慮、過度擔心,不耐煩、不專心、易怒、睡眠障礙,當焦慮情緒持續6個月以上,就算是焦慮症了。

2.畏懼症:是一種病態的害怕,例如社交焦慮症,總認為別人在看他、嘲笑他,結結巴巴無法對多人說話,嚴重時還會心悸、暈眩、呼吸窘迫、汗流浹背。

3.強迫症:包括強迫的行為或意念,總是懷疑自己看到、摸到的東西,要反覆檢查到「對」的感覺出來才會停止。

4.恐慌症:平常好好的,在特別焦慮時突然強烈感到好像快要死掉的恐怖感覺。

5.壓力創傷症候群:反覆回溯痛苦的記憶,難以入睡,過份警覺,嚴重者甚至產生幻覺。

Q:焦慮與焦慮症哪裡不一樣?台大精神科醫師陳錫中說,其實適當焦慮是健康的,是為了因應威脅或做好一件事的情緒反應,適度焦慮會轉化為發揮潛力,完成任務(例如考試或業績報告)的動力。

但如果焦慮指數太高,反而成為身體功能的障礙,導致受自主神經作用的器官系統、交感神經機能亢進,心臟血管、呼吸、泌尿、呼吸系統都受影響,甚至演變為一種心理疾病。

Q:如何知道我只是情緒焦慮,而不是得了焦慮症?要區分是正常還是病態,關鍵在日常生活的功能。

焦慮症是過分的焦慮,超出合理的範圍,且揮之不去,控制不了,影響了日常生活,例如一般人出門前會檢查門、窗、瓦斯,但焦慮症患者可能會再三檢查,且出門後還一直牽掛,很想奔回家再三查看,無法專心上班,影響工作出錯,後來只好辭職。

「重點在於患者自己會覺得很痛苦;如果一個人有潔癖,但是做得快樂,那就不是焦慮症了,」陳錫中指出,一般人很難自己辨別是否有焦慮症,最好的辦法是覺得有身體症狀時,去看身心或精神科醫師,交給醫生判斷到底是哪種焦慮症,及早找出對策,減輕痛苦。

Q:一旦診斷是焦慮症,該怎麼辦?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NIMH)指出,焦慮症是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不要擔心被貼標籤而拖著不去治療。

目前治療焦慮症的方法,藥物治療加上心理諮商,效果都相當不錯。

如果接受藥物治療,不能擅自停藥,須由醫生指示,以免有些藥突然停了會產生不好的反應。

精神動力心理治療則幫助患者探索內心深處的情緒衝突或創傷經驗,以緩和焦慮,並教導患者認清壓力來源、改變負面的慣性思考,學習正向思考。

像秦小姐的心理諮商治療師就一再提醒她,「你一定要安排你的整體生活壓力往下降,因為你有這種體質,很難承擔壓力太大的生活,如果整天生活慌忙就容易發作。

」她學會正向思考,一定要相信人世間的事情不是她所想的那麼負面,不要有罪惡感,這個環境這麼糟並非她造成的,不能控制的事如生老病死不要鑽牛角尖去想。

「也不要去想我能不能治好,重要的是要接受它,與它和平共處,不要一直想要對抗它,」陳錫中說,愈是去想它,焦慮就愈容易變成壓力,形成惡性循環,使人更焦慮。

Q:女性工作、家庭事事操心,壓力很大,避免焦慮實在很難?現任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的精神科醫師宋維村認為,規律的生活是紓解焦慮最根本的原則,因為任何需要花心力去調適改變的,都是壓力,一旦生活規律,則要應付的變化就會減少,焦慮可因而減少。

陳錫中也教大家學習放鬆,包括深呼吸。

日常生活中常提醒自己慢下來。

此外運動流汗與靜坐都對紓解焦慮有用。

林口長庚醫院婦女身心科召集人蕭美君醫師說,對於求好心切的女性而言,要多幾分「自戀」,常提醒自己很不錯,也要記得跟自己說「夠好了」、「做得夠多了」,饒了自己。

另外是要「自私」,給自己一些時間與空間休閒,不要只忙著照顧別人,尤其40歲以後女性會因月經不規則而感到害怕,不妨把這當做警訊,提醒自己多愛自己一些。

有人不斷扔工作給妳,或家人事事都依賴妳來解決時,要適度說「不」。

家事不要全攬。

選擇先做重要的事,把不必要做的事從行事曆上剔除。

廣告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壓力 情緒 憂鬱症 焦慮症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39期 【閱讀全文】掌握10原則,不再怕上婦產科! 【閱讀全文】女性必做的7大婦科檢查 【閱讀全文】別讓骨盆腔炎找上妳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熱門文章 1. 第三劑疫苗怎麼選?時間隔多久?第三劑混打攻略一次看 4.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2種人睡覺宜戴帽穿襪 2. 譚敦慈教你正確洗電鍋!一顆檸檬就搞定 5. 一個人住,幾坪房子最適合?要「住到老年」得考量這些因素 3. 你還在用錯誤方法洗內衣褲嗎? 6. 不用再算了!什麼時候能打第三劑?超實用日期對照表,一秒看懂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新冠肺炎 疫苗混打效果、副作用比較》混打BNT、莫德納誰較好?5件事先評估 最新專題 大腦功能解密!擊敗腦退化,1分鐘檢測失智症風險 康健借問站【直播】哇賽心理學蔡宇哲|睡覺是最好的保養!如何靠睡眠延緩老化? 2022,為生活加值|天下X康健訂戶專屬權益 康健小聚CHTalk腦退化大解密 健康守護不肺力|純淨森呼吸 【獨家專訪楊定一博士】放鬆X強化4招常見筋膜修復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