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因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关于描述加速度的力學概念,请见「G力」。
g因子,亦稱g值、無量綱磁矩,是用於描述某粒子的磁矩和旋磁比的無量 ...
g因子
語言
監視
編輯
關於描述加速度的力學概念,請見「G力」。
g因子,亦稱g值、無量綱磁矩,是用於描述某粒子的磁矩和旋磁比的無量綱量。
它是表達了觀測到的粒子磁矩與其角動量量子數和某單位磁矩(一般為玻爾磁子或核磁子)之間關係的一個比例常數。
目次
1定義
1.1狄拉克粒子
1.2重子和原子核
2計算
2.1電子的g因子
2.1.1自旋g因子
2.1.2軌域g因子
2.1.3總角動量g因子
2.2μ子的g因子
3g因子測量值
4參考資料
5參見
定義編輯
狄拉克粒子編輯
對於一個帶電荷,自旋為1/2,不含內部結構的粒子(狄拉克粒子),其自旋磁矩為[1]
μ
=
g
e
2
m
S
,
{\displaystyle{\boldsymbol{\mu}}=g{e\over2m}{\boldsymbol{S}},}
其中μ是該粒子的自旋磁矩,g是粒子的g因子,e是基本電荷,m是粒子的質量,S是粒子的自旋角動量(對於狄拉克粒子的值為ħ/2)。
重子和原子核編輯
質子、中子、原子核等複合重子的磁矩由自旋產生(在自旋和磁矩均為零的情況下,無法定義g因子)。
循慣例,對於此類粒子使用核磁子來定義g因子,因此從間接上利用了質子的質量,而不是該粒子本身的質量:
μ
=
g
μ
N
ℏ
I
=
g
e
2
m
p
I
,
{\displaystyle{\boldsymbol{\mu}}=g{\mu_{\text{N}}\over\hbar}{\boldsymbol{I}}=g{e\over2m_{\text{p}}}{\boldsymbol{I}},}
其中μ是該粒子的自旋磁矩,g是粒子的有效g因子,I是粒子的自旋角動量,μN是核磁子,e是基本電荷,mp是質子的靜質量。
計算編輯
電子的g因子編輯
電子共有三個磁矩,分別來自它的自旋角動量、軌域角動量以及總角動量(前兩者在量子力學下之和)。
它們各有一個相應的g因子。
自旋g因子編輯
電子自旋g因子(往往簡稱為電子g因子)ge定義為:
μ
s
=
g
e
μ
B
ℏ
S
,
{\displaystyle{\boldsymbol{\mu}}_{\text{s}}=g_{\text{e}}{\mu_{\text{B}}\over\hbar}{\boldsymbol{S}},}
其中μs是電子自旋所產生的磁矩,S是自旋角動量,
μ
B
=
e
ℏ
/
2
m
e
{\displaystyle\mu_{B}=e\hbar/2m_{e}}
是玻爾磁子。
在原子物理學裏,電子自旋g因子往往定義為ge的絕對值:
g
s
=
|
g
e
|
=
−
g
e
.
{\displaystyleg_{\text{s}}=|g_{\text{e}}|=-g_{\text{e}}.}
磁矩的z分量可寫作
μ
z
=
−
g
s
μ
B
m
s
.
{\displaystyle\mu_{\text{z}}=-g_{\text{s}}\mu_{\text{B}}m_{\text{s}}.}
gs的值約等於2.002319。
截至2006年,電子gs值得實驗誤差值在1兆(萬億)分之一以下,是物理學中測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之一。
[2][3]它之所以不完全等於2,是量子電動力學中的異常磁矩所致。
[4]
軌域g因子編輯
電子軌域g因子gL定義為
μ
L
=
−
g
L
μ
B
ℏ
L
,
{\displaystyle{\boldsymbol{\mu}}_{\text{L}}=-g_{\text{L}}{\mu_{\mathrm{B}}\over\hbar}{\boldsymbol{L}},}
其中μL是電子軌域角動量所產生的的磁矩,L是軌域角動量,μB是玻爾磁子。
如果假設原子核質量無限大,則gL等於1,推導方法和經典旋磁比雷同。
設ml為電子軌域的磁量子數,則軌域角動量的z分量為
μ
z
=
g
L
μ
B
m
l
.
{\displaystyle\mu_{\text{z}}=g_{\text{L}}\mu_{\text{B}}m_{\text{l}}.}
由於gL=1,因此上式亦等於μBml。
實際原子核的質量是有限的,這時可得出有效軌域g因子[5]
g
L
=
1
−
1
M
,
{\displaystyleg_{L}=1-{\frac{1}{M}},}
其中M是原子核質量與電子質量之比。
總角動量g因子編輯
最後,總角動量g因子(又稱朗德g因子)gJ定義為
μ
=
−
g
J
μ
B
ℏ
J
,
{\displaystyle{\boldsymbol{\mu}}=-g_{\text{J}}{\mu_{\text{B}}\over\hbar}{\boldsymbol{J}},}
其中μ是電子的總磁矩,J=L+S是總角動量,μB是玻爾磁子。
利用量子力學,可從gL和gs的值得出gJ的值,詳見朗德g因子。
μ子的g因子編輯
如果自然界的確存在超對稱,那麼包含新粒子的圈圖就會影響μ子的g−2的值。
領頭項包括圖中兩個圈圖:超中性子和超μ子迴圈,以及超荷子(英語:Chargino)和超中微子迴圈。
這屬於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學。
μ子的自旋g因子由下式給出:
μ
=
g
e
2
m
μ
S
,
{\displaystyle{\boldsymbol{\mu}}=g{e\over2m_{\mu}}{\boldsymbol{S}},}
其中μ是μ子自旋所產生的的磁矩,S是自旋角動量,mμ是μ子的質量。
μ子的自旋g值約為2.002331,與電子的自旋g值有細微的差異。
差異的絕大部分(99.96%)可以用量子電動力學中異常磁矩的計算方法來解釋:在描述μ子產生磁偶極子場的費曼圖中,有包含大質量粒子的圈圖,在描述電子的圖中則沒有。
這完全是兩種粒子質量不同的結果。
但是,μ子和電子g因子之間的差別從理論上可以受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學所影響,所以μ子g因子的精確實驗測量對物理學有著重要意義。
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在2006年公佈的實驗值為7000200233184160000♠2.0023318416(13),其中括號表示最後位數的不確定性;相比之下,理論值為7000200233183610000♠2.0023318361(10)。
[6]實驗和理論值的差距在3.4個標準差,意味著可能存在來自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效應。
布魯克黑文的μ子儲藏環已轉移至費米實驗室,以進行精確度更高的μ子g−2測量實驗(英語:Muong−2)。
[7]
g因子測量值編輯
粒子
符號
g值
不確定性
電子
ge
2999799768069563818♠−2.00231930436182
69875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2
μ子
gμ
2999799766815820000♠−2.0023318418
6991130000000000000♠0.0000000013
中子
gn
2999617391455000000♠−3.82608545
6993900000000000000♠0.00000090
質子
gp
7000558569470199999♠+5.585694702
6992170000000000000♠0.000000017
2014年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所建議的g因子值[8]參考資料編輯
^Povh,Bogdan;Rith,Klaus;Scholz,Christoph;Zetsche,Frank.ParticlesandNuclei.2013-04-17[2018-08-20].ISBN 978-3-662-050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Gabrielse,Gerald;Hanneke,David.Precisionpinsdowntheelectron'smagnetism(PDF).CERNCourier.October2006,46(8):35–37[2018-08-20].(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7-03-13).
^Odom,B.;Hanneke,D.;d』Urso,B.;Gabrielse,G.Newmeasurementoftheelectronmagneticmomentusingaone-electronquantumcyclotron.PhysicalReviewLetters.2006,97(3):030801.Bibcode:2006PhRvL..97c0801O.PMID 16907490.doi:10.1103/PhysRevLett.97.030801.
^Brodsky,S;Franke,V;Hiller,J;McCartor,G;Paston,S;Prokhvatilov,E.Anonperturbativecalculationoftheelectron'smagneticmoment.NuclearPhysicsB.2004,703(1–2):333–362.Bibcode:2004NuPhB.703..333B.arXiv:hep-ph/0406325 .doi:10.1016/j.nuclphysb.2004.10.027.
^Lamb,WillisE.FineStructureoftheHydrogenAtom.III.PhysicalReview.1952-01-15,85(2):259–276.Bibcode:1952PhRv...85..259L.doi:10.1103/PhysRev.85.259.
^Hagiwara,K.;Martin,A.D.;Nomura,Daisuke;Teubner,T.Improvedpredictionsforg−2ofthemuonandαQED(M2Z).PhysicsLettersB.2006-11-08,649(2–3):173–179.Bibcode:2007PhLB..649..173H.arXiv:hep-ph/0611102 .doi:10.1016/j.physletb.2007.04.012.
^Muong-2.Muon-g-2.fnal.gov.[2015-05-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9).
^CODATAvaluesofthefundamentalconstants.NIST.[201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參見編輯
異常磁矩
電子磁矩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G因子&oldid=64138731」
延伸文章資訊
- 1g-factor中文是什么意思 - 查查在线词典
g-factor的中文意思:g-因数…,查阅g-factor的详细中文翻译、例句、发音和用法等。
- 2智力二因論 - MBA智库百科
斯皮爾曼的智力理論被稱為智力二因素說(two-factor theory of intelligence)。 在斯皮爾曼看來,人完成任何一種作業的過程都是由G和S兩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例如, ...
- 3二因論- 教育百科
二因論之觀點認為智力的構成包合兩個因素:一個是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簡稱G因素),另一個是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簡稱S因素)。
- 4g因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描述加速度的力學概念,请见「G力」。 g因子,亦稱g值、無量綱磁矩,是用於描述某粒子的磁矩和旋磁比的無量 ...
- 5General, G Factor - 普通因素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斯皮曼在一九二七年提出智力二因論(two-factor theory of intelligence),他認為智力是由一個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簡稱G因素)和許多特殊因素(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