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人物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冷雲. 人物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民眾中 ...
抗日英雄人物在抗日戰爭中英勇作戰的中國英雄。
民族英雄。
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是我們民族永遠不要忘記的一段歷史。
中文名稱抗日英雄人物外文名稱Theanti-japaneseheroes冷雲人物背景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民眾中廣為傳頌。
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鬍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冷雲人物簡介冷雲,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
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
“九一八”事變後,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
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
1936年, 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經組織批准倆人結為革命伴侶,志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鬥爭。
冷雲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後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導。
主要事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
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
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鬥。
10月上旬,該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
已行至河邊準備渡河的婦女團的上述8名成員,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在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鬥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
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是她們卻被敵圍困於河邊。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
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毀掉槍枝,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爭……”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為弘揚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趙登禹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
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玉祥的隨身護兵。
1926年參加北伐。
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
趙登禹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開始侵襲熱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後,開始向長城各口發動大舉進攻。
10日,日軍逼近喜峰口。
趙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軍40華里,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峰口孩兒嶺,並將敵先頭部隊擊退,在孩兒嶺及口門一線穩定了前沿。
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
由於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
入夜,趙登禹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迴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
戰鬥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
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
喜峰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
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
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
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
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
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
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讚他們在執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
1945年後,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改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對盧溝橋西道口的趙登禹烈士墓進行了多次修繕。
馬本齋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
這支部隊屢建戰功,威震敵膽,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
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馬本齋就是這支英雄的回民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
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甲,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莊。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
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
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
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
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民眾中享有很高威望。
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
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鬥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在廣闊的冀中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而奮鬥。
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箇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偉業。
”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鬥中,頸後長了毒瘡。
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藥,未能及時治療,不久病情加重。
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
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馬占山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於今吉林省公主嶺市一個農民家庭。
貧苦農民,行伍出身,早年當磨房工人,精於射騎。
他從小給地主放馬,後因丟失一匹馬,被抓進官府,遭毒打和關押並被逼賠償。
後來,那匹馬跑回來,地主仍不退錢。
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為寇,因善騎射,為人講義氣,不久被推為頭領。
馬占山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馬占山決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從軍。
1911年他投靠清軍奉天後路巡防營統領吳峻升,從四營中哨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升任東北邊防軍騎兵師師長和黑河警備司令等職。
1925年11月,郭松齡反奉,張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帶組織力量抵抗郭軍。
1925年12月,馬占山隨同吳俊升在遼寧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齡軍展開激戰。
郭軍大敗,馬占山部尾隨搜尋,並活捉郭松齡夫婦。
1925年,馬占山升任東北陸軍第17師騎兵第五旅旅長。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張作霖和吳俊升,他發誓“公仇私恨,必報復之”。
1929年被張學良任命為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
任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兼黑河警備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備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任命他出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
當日本關東軍無理要求中國軍隊撤離江橋(今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時;1931年10月16日,偽軍張海鵬部向嫩江江橋發起進攻,馬占山率部將其擊潰。
他明確表示“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土地淪於異族”。
在日軍進犯江橋時,守軍將橋破壞三孔。
1931年11月3日,馬占山拒絕日軍的最後通牒。
1931年11月4日,日軍向江橋守軍陣地發起猛攻。
他下令抵抗。
由於敵眾我寡,沒有後援,加上裝備簡陋,傷亡很大(據說此次傷亡人死滿一橋,而且摞了好幾層),鏖戰了半個月,不得不撤離江橋。
馬占山親臨前線指揮抗擊,挫敗日軍多次進攻。
馬部血戰江橋抗戰,給全國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馬占山的名字,迅速傳遍全國,慰問函電如雪片飛來。
人們稱讚他“為國家保疆土,為民族爭光榮”,是當代的“愛國軍人”和“民族英雄”。
但由於日軍不斷增援,而馬部卻是孤軍奮戰。
1931年11月18日,在消滅日偽軍一千餘人後,不得不撤往齊齊哈爾。
1931年11月21日,退至海倫,繼續抗敵。
1931年12月,國民黨政府任命他為黑龍江省主席。
上海、哈爾濱等地組織了“援馬抗日團”,上海福昌煙公司為鼓舞士氣,還生產了“馬占山將軍牌”香菸。
1932年,馬占山詐降,出任偽黑龍江省長兼任偽滿州國軍政部總長之職後,秘密用12輛汽車、6輛轎車、將2400萬元款項、300匹戰馬及其它軍需物資運出城外,再次舉起了抗日的旗幟。
馬占山在拜泉約集李杜、丁超等各路軍的代表開會,改黑河警備司令部為省府行署。
三路人馬共7000人,公推馬占山為黑龍江省救國軍總司令,會上做出三路出擊日軍的戰鬥部署。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馬占山率部給日偽軍以重創,大滅日軍侵略氣焰。
後因戰事失利,退到蘇聯。
1933年6月3日,馬占山從蘇聯返回上海,曾先後3次面見蔣介石,請纓抗戰。
1936年1月22日任陸軍中將。
1936年12月至西安,參與西安事變,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發動的西安事變。
1937年七七事變後,蔣介石任命馬占山為東北挺進軍總司令兼東北四省招撫,率部轉戰綏遠(今呼和浩特)、包頭、五原等地。
後任黑龍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繼續抗日。
1938年5月,總司令部進駐陝西省府谷縣哈拉寨(今哈鎮)。
1938年11月,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醫,康復後,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舉行盛大的歡迎會。
毛澤東在會上致詞,稱讚他是始終如一、抗戰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加上將銜。
1947年,蔣介石任命馬占山為東北保全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
1948年平津戰役時,馬占山毅然決定棄暗投明,出面幫助傅作義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動了北平和平解放的進程。
1949年初,曾勸說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並向傅建議請鄧寶珊做同中共談判的代表,為促進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毛澤東托秘書打電話給馬占山,邀請他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馬占山十分激動,可惜由於他的病情加重最終未能出席。
至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的前一天,毛主席辦公室還來電話詢問馬占山的病情,並準備派車來接,但當時病情過重,已不能行動。
1950年11月,病情惡化。
1950年11月29日20點零6分,馬占山因肺癌病逝於北京,終年65歲,安葬於北京萬安公墓。
他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了這樣幾句遺囑:“我親眼看見我中國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獲得解放,新民主主義已順利實行,人人安居樂業。
我生平中之新型國家已建設起來。
我雖與世長離,但可慰於九泉之下。
我囑爾等須遵照我的遺囑,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領導下,誠心誠意為新中國的建設努力奮鬥到底,實事求是做事為人,不可稍懈。
”謝晉元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率兵轉守蘇州河北岸,並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帶領八百名官兵誓死奮守,孤軍為了表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人帶出,以明心志。
四行倉庫實際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築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
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謝晉元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
謝晉元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
當時的上海是東亞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里,日軍先後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媒體形容為“血肉磨坊”。
由於中國部隊戰志高昂,見死不退,著實出乎日軍意料之外。
僅此一役,就已經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戰爭相持至十月底,日軍登入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於敵火包圍之中,中國統帥部以拖延時間之戰略目的已達,為從長遠計,決作戰略上之轉移。
二十六日下命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
謝晉元團長奉命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巨任務。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
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尋之際,不料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日軍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此時日軍尚不知彈雨從何而來。
之後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於是對倉庫實行三面夾攻,雙方衝鋒肉搏,戰況激烈。
謝晉元團長親率下屬於四行倉庫外布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餘人,在蘇州河畔夾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即全身縛滿手榴彈,突由六樓平台對準敵人躍下,一個大炸彈自天而降轟然爆炸,煙硝飛揚中,二十餘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
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
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
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導四行孤軍奮鬥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後,全國人心振奮,並且轟動世界。
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讚揚國軍,痛憤之極,所以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哧,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
一方面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但均遭孤軍擊退,敵人傷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
並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
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
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因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飢外,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拜會謝晉元,建議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願給予最大協助,但謝團長答道:“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願戰死。
”後來,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係,正式提出照會,要求我政府下令撤離孤軍,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
中國最高當局再三考慮,以八百壯士已完成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的任務,決定電令倉庫守軍撤出並轉進租界,四行倉庫守軍只得服從命令,揮淚撤離。
三十一日凌晨,謝晉元率部冒死突圍,日軍水陸射擊,八百壯士且戰且走,英軍司令在橋頭接應,數萬市民隔岸聲援,情緒沸騰,幸而謝團長沈著應變,於密集炮火中迅速搶越橋頭,雖有傷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
孤軍們成功奮守四行倉庫,完成了掩護五十萬國軍撤退的任務。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漢奸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
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驚中外,名垂不朽。
楊靖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
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鬼子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原名馬尚德,字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今駐馬店市驛城區)李灣村窮苦農民家庭。
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
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鬥爭時,改名楊靖宇。
楊靖宇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
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
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
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鏇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鏇5晝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
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閻海文閻海文寧死不屈的“支那空軍勇士”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後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閻海文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萬里。
淞滬會戰硝煙瀰漫,激戰正酣。
天上,戰機穿梭往來,煞是忙亂,一朵朵彈花象盛開的的木棉,布滿天空。
突然,一架中國戰機被密集的地面高炮擊中,拖著黑煙,向西墜去。
這時,一個黑點彈出了燃燒的機身,轉眼,化作一朵潔白的傘花。
降落傘輕柔地飄落空中,閻海文拔出手槍,警惕地四下搜尋著。
幾分鐘前,當他把成噸的炸彈準確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時,日軍虹橋一帶密集的高炮擊中了他的座機。
對此,他早有準備,本來他就是強行闖入敵火網的,當他看到地面上日軍目標處升起的煙塵火海時,他覺得夠本了,只是在心裡有點兒為他的座機惋惜。
傘花還在飄蕩著,突然,一陣逆風吹過,吹得他睜不開眼。
不好,他心裡一驚,這么飄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敵陣地。
他心裡急速地考慮著,手中的左輪槍抓得更緊了。
與此同時,一隊隊的身軀粗壯的日軍從工事、掩體裡,從村落、樹林裡也向他撲來。
幾天來,他們已嘗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讚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覺。
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么樣,粗野的日本大兵邊飛跑邊喊罵著:“活捉支那飛行士”、“讓這傢伙償償皇軍戰刀的滋味”、“不,讓他投降,讓他跪著求饒。
”土色的大兵聚攏過來,把閻海文團團圍在一塊墳地里。
他們也許急著看看中國飛行員急著求饒的樣子,也許是為了立個首功,不顧官佐們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撲來。
砰!砰!砰!三聲清脆的槍聲,三個沖前的日軍撲通倒在地上,兩腳急蹬急蹬便僵硬了。
“捉活的,不許開槍!”一個精瘦的陸軍少佐衝上來,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談何容易,空軍的絕活就是百發百中。
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對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對方的槍下鬼。
為了這百發百中,閻海文不知脫了幾層皮,灑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槍也是指哪兒打哪兒,絕不會錯。
幾個日兵探出頭來,未待前沖,閻海文“叭!叭!”兩槍又射倒兩個,日兵忙又趴下,雙方一時僵住了。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淌著。
一會兒,少佐身旁的一個漢奸探出頭來,對臥在墳頭上的閻海文喊起話來。
“空軍朋友,你已經被包圍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無謂的,如果你放下手槍,皇軍一定會寬大,會好好的對待你……”砰!閻海文憤怒地咬著牙,把漢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
他率領的部隊,自踏上中國的土地,還從未挫過銳氣,可眼前這么一個年輕人,卻成了他無法逾越的一座山。
他揚起槍,先扣動了板機,立時,一片槍彈在閻海文藏身的墳頭掀起一片塵土。
“砰!砰!砰!砰!”閻海文躲在墳後舉槍射擊,又有幾個日兵應聲倒地。
這時,他檢查了一下槍膛,見只有兩顆子彈了,他抬手又打死一個鬼子。
敵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來。
閻海文擦了擦槍上的塵土,緩緩地站起了身。
頭上,天空還是那樣蔚藍,腳下,祖國的泥土那樣芳香。
他最後輕蔑地掃了一眼圍上來的日軍,高聲吼道:“中國無被俘空軍!”舉起了槍。
“砰!”槍響了,一股殷紅的鮮血,伴著英雄灑落在腳下深情的土地上……當天下午,日本兵列隊脫帽,向剛樹立的一座新墳,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致敬,為敵人的勇士舉行葬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
一個多月後,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
閻海文,遼寧省北鎮縣人,殉國時年僅22歲。
他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對手日本人,更為一個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可這豐碑上,又何止凝聚著一個閻海文,而是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高志航高志航首創八一四空戰大捷的空軍戰神高志航大隊長首戰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創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高志航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立即以海陸空三軍,展開對上海大規模攻擊作戰,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航空兵力,殲滅剛剛培訓成立的中國空軍。
事實上,日本空軍當時根本不認為“年幼的”中國空軍有任何的戰鬥力。
因為就兩國兵力比較,日本擁有自行生產的先進戰機三千二百架,而中國只有購買拼裝二手各國雜牌戰機三百架,訓練與後勤均落後於日本許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國空軍主動對黃浦江上的日本海軍艦艇發動攻擊,日軍盛怒下立刻調動從台灣飛來的木更津聯隊與鹿屋聯隊戰鬥機,企圖一舉消滅南京、上海地區之所有中國空軍基地。
不料當天入侵的日本機動群,遭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長高志航率領的戰機反擊,結果,中國空軍以六比零擊落日機,首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全國百姓從廣播裡知道這一訊息後,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氣。
國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為“中國空軍節”,高志航大隊長被譽為“空中戰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於東北一個農戶家庭,十七歲獲東北陸軍軍官學校選派赴法國航校學習飛行,雖然是異國學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學不倦,基本飛行技術掌握很快,繼而專修驅逐機專科。
學成歸國後,任張學良部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隊員,再擔任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變後,高志航不願在東北當順民,登上了滿載流亡難民的列車,入關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復仇的決心。
一九三三年,高志航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學習,畢業後以上尉階任中央航空學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調任第四大隊隊長,他一貫嚴於律己律人,號召平時如戰時,吃飯限時五分鐘,加油自己動手,不假手於他人,生活上亦與部屬同甘共苦。
在他的訓導下,第四大隊訓練精進,成績特優,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隊伍,他本人也於次年五月晉級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衛戰爆發當日,第四大隊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遷到南京,擔任戰場制空任務。
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筧橋機場接到警報,駐在台灣的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十八架轟炸機越海來襲,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隊“飛機不要停飛,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加油待機出擊”,並以信號指示正好趕來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隊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機霍克三式戰機升空,率隊迎戰來犯敵機。
當他在空中發現敵機時,便作了一個動作,提醒跟在身後的機群,自己架機直撲過去,瞄準一架敵機,一陣炮火,首創紀錄,僚屬見狀士氣大振,紛紛加入戰鬥,四處開花。
短短的空戰,高志航擊落日機兩架,全大隊擊落日機六架,我方毫無損失。
當晚,日本廣播稱“十八架飛機中,有十三架失去聯絡”。
八一四筧橋空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重創強敵於空中的紀錄,是中國空軍史上最光榮的一頁。
日本則為討回軍威,在第二天即對中國空軍作全面報復性攻擊,結果,在連續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戰中,日機再被擊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與鹿屋聯隊可以說出乎意料地被中國空軍打得潰不成軍。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軍驅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蘭州接收蘇聯E-15驅逐機,率機十三架飛抵河北張家口機場,二十一日清晨,遭長城方向飛來日本飛機九架襲擊機場,他一面命令飛行員迅速起飛參戰,自己不顧日機機槍炸射,飛奔強行登上座機,命機械師開動引擎失敗,此刻,一顆炸彈落在他機艙前頭,高志航與座機一同被炸得粉碎,機場同胞見狀紛紛落淚,烈士時年二十九歲。
高志航殉國後,國民政府明令褒揚,並追贈他為空軍少將。
張自忠他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峰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最後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張自忠九一八事變後,中、日兩國實際已處於戰爭狀態之中,先有東北義勇軍馬占山奮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滬之戰,復有長城各口之戰,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戰。
在這幾場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
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
當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率領的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
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勳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張自忠將軍山東臨清人,生於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後,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簽字,先後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想拉攏張自忠,七七事變後,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與敵周鏇,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軍前來增援。
後來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張自忠眼見大事已去,繼續留在北平已無必要,乃設計脫險。
他騎腳踏車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國輪船經青島轉赴濟南。
張自忠到了青島,再改乘火車去濟南。
一路上,他身陷險境,更承受著千夫所指的屈辱,因為從北平淪陷起,全國輿論集中火力攻擊他,認為他是華北頭號漢奸,報紙上都稱他為“張逆自忠”。
張自忠後來抵達南京,獲中央還以清白。
蔣委員長接見他時,說:“等你身體康復,我命令你重回部隊,讓你再有機會報效國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長官、同僚及部下。
”張自忠深受感動。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返回部隊那天,他對部眾宣示:“今天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戰死的地方。
”全體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聲。
五十九軍組成不久,戰事延至徐州外圍,日軍側面進攻臨沂,張自忠受命揮兵前進增援,轉眼間將敵軍精銳部隊擊退,日軍倉惶後撤時,張自忠繼續追迫,殲滅殘敵,造成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
經此一役,張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沒有人說他是漢奸了。
當時中央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就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領兩軍團渡海迎戰,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上寫下了“鄂北大捷”。
次年五月,日軍又集結重兵再犯襄樊。
張自忠指揮部隊渡河迎戰,當時敵眾我寡,但張自忠不顧一切冒險出擊,立下遺囑後即揮軍渡河,雙方無論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懸殊,但他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奮勇進攻。
兩軍晝夜激戰九天,敵人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部隊何以這樣難打。
後來知道我方的領軍是張自忠,立即增援反撲,誓要追剿張自忠以復前仇。
最後張自忠率部被圍於南瓜店的十里長山,敵人以飛機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
五月十六日,張自忠衛士傷亡殆盡,自己身中六彈,屢次爬起衝殺,左右部屬請他突圍逃生,張自忠堅持不允,到了彌留時向左右衛士說道:“我今天戰死,自問對國家對領袖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
”一代陸軍戰神終於戰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張自忠的英雄氣魄,在他戰死後,把遺體裝殮好埋葬起來,墳上還插著木牌,上面寫著:“華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被皇軍擊斃之墓”。
遺體下葬時,日本官兵集合起來向張自忠行致敬禮。
不久,中國援軍趕到,重新開棺以上將禮服重殮。
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弔祭者超過十萬人。
靈柩運抵重慶時,蔣委員長特親臨迎靈致祭,並手書“英烈千秋”挽匾,以資褒獎。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五十歲,他的夫人李敏慧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
其它詞條BabyTonightMH4thewanted上流社會人體工學再給我一天名古屋地圖商業周刊天域戰士天秤座女生官人林又立濟公活佛海鮮火鍋特殊符號生物科技神態自若紅燒魚趙逸嵐香港電視劇抗日英雄人物@華人百科抗日英雄人物
延伸文章資訊
- 1十大愛國抗日英雄 - 每日頭條
張自忠。抗日名將,也是二戰中同盟國里犧牲的最高將領。李宗仁。促成北伐戰爭的重要人物。杜聿明。國民革命軍陸軍中級將領 ...
- 2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3英雄母親:為抗日獻出6位親人
在北京密雲,就有這樣一位母親。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評價她的英勇事跡。抗日戰爭期間,她獻出了丈夫和5個孩子。她就是被譽為“英雄母親”的鄧玉芬。
- 4抗日英雄人物 - 中文百科知識
抗日英雄人物有很多,在這裡介紹的有楊靖宇、趙登禹、馬本齋、馬占山、謝晉元等等。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漢族,原名馬尚德,字驥生,到東北後, ...
- 5抗日英雄人物 - 華人百科
冷雲. 人物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民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