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历史_中国戏曲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形成于北京,流布于全国。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

主要腔调为西皮、二黄。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 ... 热门关键字:京剧评剧晋剧豫剧粤剧黄梅戏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 您的位置:主页>京剧>京剧历史>京剧历史 京剧历史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形成于北京,流布于全国。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

主要腔调为西皮、二黄。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形成于北京,流布于全国。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

主要腔调为西皮、二黄。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随后传到北京,渐及全国各地。

1928年至1949年,北京曾改称北平,京剧也改名平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京剧。

京剧的历史,一般都是从1790年(乾隆55年)四大徽班(安徽的戏班子)进京开始算起。

那一年,为了给清朝第7代皇帝爱新觉罗o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庆祝80岁生日,四大徽班(安徽的戏班子)由太监推荐进京给乾隆献艺。

当时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

徽班到京后,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

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1845年至1894年,是京剧从雏形到完美提高的时期。

这时出现了许多名角儿。

清代画家沈蓉甫,根据当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13位大腕,绘了一幅《同光名伶十三绝》图。

这13个人是张长胜、刘赶三、程长庚、时小福、卢胜奎、谭鑫培、郝兰田、梅巧伶、余紫云、徐小香、杨鸣玉、朱莲芬、杨月楼。

他们代表了当时的各种角色,是京剧艺术的奠基人。

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繁荣的标志是诸多流派的产生。

早先,京剧舞台上以老生为主,老生流派比较明显。

到这一时期,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锐意革新,积极排演新戏在艺术上各树一帜,雄踞舞台,舞台上出现了"四大名旦"争衡的局面。

这不仅使旦角艺术焕发出空前的光采,而且带动其他行当,争奇斗绝,流派纷呈。

如老生行,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言菊朋等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流派。

武生行,杨小楼、尚和玉等与南方的李春来、盖叫天等,也都形成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流派。

此外,花脸、小生、老旦、丑等,也都人才辈出,京剧舞台达到了艺术高峰。

同一时期,京剧舞台上出现了大量女艺人,许多优秀女演员先后脱颖而出,艺术上相当成熟,且能独立挑班。

1930年在北京广德楼实行了男女合演(上海略早)。

这些优秀女演员,除较早的老生恩晓峰、筱兰英,旦角王克琴、刘喜奎等外,20年代以后有老生李桂芬、孟小冬,旦角雪艳琴、新艳秋等。

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民主共和的旗帜振奋了全国的热血青年,为了改变自己卑微的社会政治地位,很多艺人投身革命。

同时他们很看重戏曲的宣讲功能,试图通过戏曲给老百姓进行革命的启蒙,用戏曲救国,但这种因政治而生的艺术表达,和短命的革命一样,转瞬即逝,很多演员也因此飘零失散了。

抗战时期,有积蓄的名角儿不演戏了,也有的角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当权的日本人演戏,抗战后落得个汉奸的骂名;而大多数傍角儿的演员,只能纷纷改行。

抗战结束,当年京剧舞台上的三大贤梅兰芳、杨小楼和余叔岩,只剩下梅兰芳还健在。

新中国成立后,包括京剧在内的文学艺术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和意味,一度被批判,并逐渐落寞的京剧在政府的扶植下又踏上了新的路程。

《芦荡火种》《红灯记》、《白毛女》、《海瑞罢官》纷纷登台,1959年,梅兰芳排出了《穆桂英挂帅》。

但京剧自身却与艺术渐行渐远。

几乎同一阶段,京剧界的大师也相继离我们远去了。

随着名伶相继故去,中国京剧"角儿"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只留下一系列绝世的影音作品供后人景仰怀念。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后的京剧 下一篇:京剧形成与传播 返回首页 更多>>梨园资讯 梨园雏凤圆梦和平 大宁剧院“戏曲汇”汇集5台名家 “梅花”飘香三十载津门戏剧硕 整合戏剧资源打造戏剧界的“天 中国戏曲人物画东京展在东京中国 戏剧传承月 民间私伙局撑起“曲艺之乡”字号 陕西精品秦腔将获百万奖励 更多>>戏曲人物 京剧武旦演员李静文 著名京剧演员李海燕 京剧老生演员胡晓楠 京剧青衣演员周利 京剧演员郝帅 京剧演员王奕戈 京剧演员陈晓霞 京剧青年演员郝杰 京剧演员张美超 更多>>戏曲曲谱 剧目 《银柳丝》闽剧曲谱 《哭塔》简谱 《公审》闽剧简谱 《春江月》配曲谱 《强支床》曲谱 《衣锦归荣》简谱 《纱窗外》曲谱 《弥陀寺》附曲谱 更多>>戏曲伴奏 剧目 戏曲的伴奏乐器口弦 戏曲的伴奏乐器编钟 伴奏乐器二胡 戏曲伴奏乐器 戏曲伴奏乐器笛子 戏曲伴奏乐器柳琴 戏曲伴奏乐器笙 戏曲伴奏乐器管子 更多>>戏曲台词 越剧唱词《白蛇传》(三)订盟 越剧唱词《白蛇传》(二)借伞 越剧唱词《白蛇传》(一)思凡 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台词 越剧唱词《白蛇传》(六)水斗 越剧唱词《白蛇传》(五)盗草 越剧唱词《白蛇传》(四)现形 越剧唱词《白蛇传》(七)断桥 更多>>相关文章 05-12京剧历史国粹 05-12京剧盛行的历史 05-12京剧的孕育期 05-12京剧成熟期 05-12京剧(徽商之班) 05-12京剧:苏唱街梨园 05-12京剧:徽班进京 05-12京剧:三庆班首发献艺 05-12京剧:无石不成班 05-12京剧:戏班斗艺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 Copyright2003-2012xi-qu.comAllrightsreserved 客服热线:010-8528533985285359 版权所有中国戏曲网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1510106358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