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觸自然有什麼好處? | 環境友善種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積極從家長、教育者、政府單位、都市計畫等面向,提出讓孩子與大自然重修舊好的實用方法,引起廣大迴響,2006年起美國興起一場將孩子重新帶回大自然懷抱的運動。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孩子接觸自然有什麼好處?
撰文/許美惠
「不論科學家或一般人,凡是沈浸於大地之美的人,終生都不致孤單或厭倦。
」
這是海洋生物學家也是《寂靜的春天》*一書作者瑞秋.卡森(RachelCarson)在她的另一本書《永遠的春天》裡提到的一句話,直指接觸自然帶給人們一輩子的禮物。
接觸自然,原本應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卻因工業化、城市化、3C產品盛行,使得人們生活愈來愈遠離自然。
美國作家理查.洛夫(RichardLouv)在其2005年的著作《失去山林的孩子》指出,當代很多美國孩童都得了「大自然缺失症」,其症狀包含了過胖、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沒耐心、缺乏創造力與想像力、不懂得與人分享,即使去了戶外,還是戴著耳機聽隨身聽或拿著手機玩電玩……等。
聽起來好無力,該怎麼辦呢?洛夫認為解決方案正是綠色治療力!他積極從家長、教育者、政府單位、都市計畫等面向,提出讓孩子與大自然重修舊好的實用方法,引起廣大迴響,2006年起美國興起一場將孩子重新帶回大自然懷抱的運動。
台灣在這波重返自然的風潮裡也不缺席,在環境教育法與教育部戶外教育政策的推動下,學生戶外教學、親子自然共學活動蓬勃發展。
其實早從民國70幾年開始至今,野鳥學會一直都在推周末免費賞鳥活動,由志工帶領人們到野外賞鳥、關心生態。
荒野保護協會亦在各地組織炫蜂團,積極鼓勵親子一同體驗自然。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台灣戶外環境教育活動風潮雖比以往興盛,卻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包括:學校與家長擔心安全問題、課程排不出時間、學生課業重、家長重視升學考試、不在乎戶外活動、3C產品虛擬實境盛行、偏鄉或中低收入戶無法負擔孩子走出戶外學習的費用等,都阻礙了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
在此,我們要重申孩子接觸自然的優點與價值,讓接觸自然成為陪伴孩子成長的生命經驗與珍貴禮物。
1.增進體能、身體健康
接觸自然最顯而易見的優點就是促進身體健康,因為在大自然中行進、散步、奔跑,甚至玩水、溯溪、騎車或登山,都需要體力。
孩子能在活動過程中增進體能、培養耐力、手腳協調力,鍛鍊好身體。
像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環教課程「七星山考察隊」會要求學員在活動前,先在校園練跑,鍛鍊好體力,到活動當天才有體力順利登上七星山主峰,整個過程就讓孩子身體變得更加強壯。
而大自然裡滿眼遼闊的綠,森林的芬多精、瀑布的負離子、大地的地氣,也都能保護視力、促進呼吸道健康、增進體內能量的流動,對身體健康好處多多。
2.安定情緒、心理健康
也許你也有過相似的經驗,在漫步森林、徜徉草原時內心感到特別平靜,這正是因為大自然具有療癒的能量,能有效紓緩緊張、安撫情緒,讓人在靜定中找到力量。
也有過動或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在自然的活動裡,促進多巴胺,身心能量得到平衡,或因對自然感興趣,提升了專注力與成就感。
自然療法或國內最近興起的森林療法就是善用自然的環境、素材,以及大自然的包容接納、不批判等特性,來陪伴人們走過心理的困境,增進挫折復原力,促進心理健康。
3.培養多元智能,尤其自然智能
根據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加德納(Howard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有九種類型智能,包含1983年提出的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身體─動覺、音樂、人際、自省等七項智能、1999年增加的自然智能,近年來又增加了靈性智能。
在接觸自然的過程中,孩子有機會使用身體─動覺智能、自然智能,同時也可能給合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人際、自省等智能,開展多元智能,也就是語文力、邏輯力、思考力、創造力、溝通力、自省力等,這些都能在課程設計中巧妙導引與培養。
加德納認為,自然智能的核心,是人類對植物、動物和其他自然元素的認知能力。
威斯康辛大學蕾斯莉.威爾遜(LeslieWilson)教授也指出自然智能包含擁有敏銳的感覺能力(五感)、能運用感官來察覺辨別自然界中的事物、喜歡戶外活動與考察自然現象、對動植物感興趣且能悉心照料牠們、能創造或保存自然物、能輕鬆記住自然物的特徵與資料、表現出對環境保護和瀕危物種的強烈關注等。
自然智能的代表人物像是達爾文、繆爾、卡森等人。
因此,接觸自然的活動,不僅是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更能讓具有自然智能的孩子得以展現天賦,發揮專才。
4.建立地方感、與土地連結
接觸自然活動強調的是親身體驗,從過程中建立與自然的依附關係,與當地建立地方感(senseofplace)。
地方感是對一個地方的情感連結,可能從欣賞、喜愛開始,進而發展成以此地為榮,願意挺身保護此地的責任感。
在長期多次的接觸自然活動裡,地方感的建立是環境保護的基石,也是一次性活動所難以達成的。
5.尊重自然、懂得感恩
接觸自然活動最終能培養孩子尊重與感恩的態度與價值觀。
當孩子從餐桌上,了解一粒米一道菜都取之自然,是很多人付出的成果,得之不易,他會懂得感恩。
當他置身大自然裡,仰望高山大樹,夜觀浩瀚的群星,當能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地球的珍貴。
從體驗大自然的奧妙裡,讚嘆生物生存智慧時,更能理解萬物息息相關、互賴共生。
當他帶著好奇心探索自然,體認人生存之外還有其他生物、非生物,他將進一步體悟到萬物皆有生存權利,發展出生態中心的思想,而不侷限於人類中心主義。
我們相信,唯有懂得感恩、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世界的和平,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才有可能的一天。
相較上述接觸自然帶來的優點,安全問題、課業時間、升學壓力、3C產品等問題,可說都是可以克服的,就看我們的價值取向與選擇了。
期待更多孩子都有機會享受大自然給予的一生禮物,讓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與孩子常常走進自然、接觸自然吧!
註*:《寂靜的春天》於1962年出版,描述人類濫用殺蟲劑DDT對環境生態與人類造成的危害,進而掀起美國環保運動。
搜尋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
延伸文章資訊
- 1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 - 台灣山林悠遊網
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位於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全區屬狹谷地形,為多條溪流匯集處,四面環山,「春櫻、夏瀑、秋月、冬楓」四季皆美,且是野生物良好的棲息環境。
- 2大自然科學教室
大自然科學教育中心於1984 年經教育局核准設立,為台灣第一家的原創科學教室,目前在台北、板橋、台中、台南、高雄有五個分校,已畢業的學生有數十萬人。 本中心的教學目標 ...
- 3【專欄 芬紛聊天】芬蘭的戶外教育: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
沒有圍牆的芬蘭學校,通常附近就有一片大森林,就連首都赫爾辛基區,離大自然也不會太遠。老師們很喜歡帶孩子拜訪森林,在森林中活動或進行主題教學是很 ...
- 4讓大自然做我們的老師——自然教育的探索
項目焦點──尊重大自然.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教室裡,十幾個六到八歲的孩子跟著毛毛蟲和玫瑰花兩位老師朗朗讀著這句民間的古諺。之前,孩子們剛用衣袖下還 ...
- 5各國的大自然教育 - 每日頭條
現代自然教育起源于丹麥、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在德國,最為盛行,並逐步向英、美、日等發達國家擴展,據調查,在德國,把自然教育做到極致的「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