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到底是什麼?讓所有爸媽輕鬆看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新上路的108課綱,和當年「九年一貫」的用意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108課綱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國中和高中之間的課綱落差,讓孩子們不會在這段銜接過程中 ... 家教專欄 首頁- 家教專欄- 家長專欄 專欄列表 全部 老師專欄 家長專欄 108課綱到底是什麼?讓所有爸媽輕鬆看懂 2020.06.22   「改課綱」是近幾年時常佔據新聞版面的議題之一,但檯面上的爭吵大多是關於文言文在課本中的比例或是國文課本選文爭議。

大部分的家長對於新版的108課綱多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似乎有些地方不一樣了,但實際的改變有哪些卻不清楚。

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吧! 為什麼要有108課綱? 50多年前,台灣的國民基本教育從六年邁向九年。

爾後,政府察覺到國小、國中之間,課程內容的不連貫,於是於 2004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要求教科書內容要以「九年連續課程」為設計主軸。

而新上路的108課綱,和當年「九年一貫」的用意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108課綱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國中和高中之間的課綱落差,讓孩子們不會在這段銜接過程中,感受到過大的壓力和不必要的無力感。

「素養」只是美好的願景? 教育部在其頒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強調「核心素養」是108課綱的設計主軸。

裡頭這樣寫道「『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 圖片來源/108 課綱資訊網   這是一個十分美好的願景,或許也是所有教師畢生的目標,但問題在於「實際執行」。

如此抽象的描述,即便反覆的閱讀也無法理解。

新課綱中,由於希望每家學校都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給予校方更多的自由去設計專屬課程。

不過,這些課程是否能使孩子真正擁有「素養」,只有在往後漫漫人生中才有辦法一一驗證、體會。

以「素養」為主軸的課程,又該如何透過僵硬的紙筆測驗測量呢? 108課綱上路後,高中生們的選修課比例會大幅上升至三分之一。

選課彈性增大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

但相對的,越自由的學習,就越要求自律。

台灣的孩子從小到大,很少有機會自己做決定。

通常父母們會為孩子打點好要上哪間補習班、進哪種資優班,甚至是大學要讀什麼系,導致孩子幾乎喪失了「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當老師不會在身後不停催趕的時候,不夠自律的小孩就會成為班上倒數的那幾個,甚至是被大環境淘汰。

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自律學習的,請看《一定要送孩子去補習班?破除補習的三大迷思》。

圖片來源/pixabay 學習歷程檔案變成大學通行證? 為了回應108課綱講求的「多元學習」,教育部要求各個高中協助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

內容除了基本的資料、修課紀錄,還包含「課程學習成果」以及「多元表現」。

而後兩者就是學生們展現多元學習的戰場了。

尤其在申請大學時,學習歷程檔案極可能是綜合學習表現(最多佔申請大學總分數50%)的主要參考資料之一。

因此,家長們需要多鼓勵孩子去參加各式競賽、營隊,或者是表演的機會。

但最重要的是要「精」,如果只是蜻蜓點水般的參加這些活動,學習歷程檔案就會像紙老虎一樣,一戳就破,孩子也無法真的從中探索自己未來的選擇。

  每當新制度正式實施,還是有一大群父母、學生甚至老師都搞不清楚,究竟新制度跟以前差在哪?對學生的影響究竟大不大?是否可以不去理解,繼續按照過去的模式,只要把成績顧好就好呢?以下整理了五大點,帶你一次看清,究竟108課綱影響的學生有哪些,又如何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模式   常見問題一:如何判斷我的孩子是否會用到108課綱? 只要學生是在108年9月後入學的國小一年級、國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的新生,則皆適用108課綱的制度,其餘二年級以上的舊生,則使用舊課綱。

然而,家長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孩子若跨到不同就學階段,例如108年9月升國三,但109年9月則會進入高中一年級。

這個時候,剛入高中的孩子也屬於108年9月「以後」入學的新生,也會在新的就學階段適用108課綱呦。

108年9月以後入學的新生都適用108課綱。

(圖片來源:陳炘瑜製)   常見問題二:108課綱對學生的學習上有什麼改變? 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從單純的學習「知識」,轉換成學習如何「學習」。

台灣一向都屬於「成績」為主的升學導向,無論進入哪種就學階段,成績越高,似乎更容易有好的學校與更高的成就。

成績好的學生,也就是客觀被認為「有選擇權」的人,然而其選擇的科技與領域,往往都大同小異。

他們真的有好好的利用選擇權嗎? 孩子往往都是聽從家長而為,撇除被家長的期許逼迫,大多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對甚麼感興趣,因為在選擇權到來之前,摸索的太少。

這樣的情況其實越來越多,導致就算在好的大學念到畢業,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或是讀書讀到一半,發現對該領域完全不感興趣,因而休學,花費好幾年的時間重考,人生的腳步被停擺浪費。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108課綱的宗旨主要希望讓一部分學習學科知識的時間,轉換成讓學生能學習「主動探索」,透過更多彈性課程,讓學生自主規劃時間,接觸多元的領域,為未來提前準備。

透過更多彈性課程,讓學生自主規劃時間,接觸多元的領域。

(圖片來源:PIXABAY)   常見問題三:那國小到高一的課程上有什麼差異? 國小 1.取消可能只是給孩子玩遊戲的電腦課,改為各科融入資訊教程,像是使用不同教學軟體或媒介(如平板)來上課,一樣能接觸電腦資訊,不落人後。

2.增加母語課程的選擇,除了客語和閩南語,還有七種新住民語言,讓孩子多元接觸不同文化。

讓孩子多元接觸不同文化。

讓孩子多元接觸不同文化。

國中 1.國中階段最主要的改變,就是新增科技領域,包括「資訊科技」及「生活科技」,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例如:創造性思考、邏輯與運算思維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2.彈性課程強調跨域整合,希望學生能將接觸並結合應用多元領域。

高中 1.將必修的學科課程比例降低,自主選修課程提高到1/3。

2.每校都有自己的校定特色課程,幫助學生多元學習。

3.需要紀錄「學習例程檔案」,升大學時參考學習例程檔案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常見問題四:升大學要看的「學習歷程檔案」到底重要嗎?和備審資料差在哪? 學習歷程檔案主要的重點,是想改善過去備審資料的一些缺失: 1.學習經歷能被完整記錄,在大學面試時更加分。

以往備審資料都是在需要時,才會開始絞盡腦汁的想高中三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參加過甚麼比賽和活動、照片存在哪。

通常到這時,資訊量太大,記意也很模糊,無法將自己在活動的心路歷程確實呈現給教授,僅透過幾張照片,教授無法得知你在活動中學習了什麼,解決了哪些問題,更無法判斷你對該系是否合適。

而學習歷程強調的是當下的紀錄與教師認證,從活動參加前的準備,投入的心情和事後的檢討,讓教授了解你,同時也在記錄的過程了解你自己對不同領域的興趣。

2.需要教師期限內的認正,避免有心人花大錢造假資料。

學習歷程檔案的辦法規定,學生必須在學期中陸續把自己的紀錄結果,經教師認證後,上傳到教育部的資料褲。

由於這些資料上傳前都須教師認證,且每年上傳的數量皆有規定,因此可以降低某些家長為了孩子拿出來的資料夠「好看」,而花錢造假的可能性。

  常見問題五:說那麼多,課綱強調的「素養」到底會不會考? 考試,最終還是大部分家長擔心的問題。

素養強調了那麼多,除了行動上的作為,到底會不會出現在考試中呢?答案是會的。

總歸來說,108課綱的素養,就是希望透過課程調整與核心理念,讓學生不只是單純吸收知識,更有自主規劃與整合思考、推理的能力。

而現在無論是學測或會考,他們的出題方向也早已在改變,例如過去在國文中,詞意艱深難懂,需要強背硬記的文言文是學生拿分的罩門,但現在融合科技新知、生活時事、文化現象等的閱讀長文,才更加考驗學生的思辨能力;數理科目也不再是練多考古題答題就更順手,許多題目結合不同領域的應用,學生如何整合破解才是關鍵。

  以上就是108課綱對不同學生族群造成的不同影響,希望家長能鼓勵孩子做出更好的規劃,為未來做足準備。

回上頁 訂閱專欄 教養兒女、教育趨勢、家教相關知識,立即訂閱專欄!最新、最實用的教養資訊都在交清家教。

立即訂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