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津液病辨證 · 1.痰飲:中陽不振,水濕內停聚而成飲,留於胃腸。

症見胸脅支滿,胃脘有振水聲,嘔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多飲,頭目眩暈,心悸短氣,苔白滑,脈弦滑等。

· 2. 氣血津液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氣血津液 氣血津液是臟腑正常生理活動的產物,受臟腑支配,同時它們又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一旦氣血津液發生病變,它不僅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

反之,臟腑發生病變,必然也會影響氣血津液的變化。

氣血津液辨證可分為氣病辨證、血病辨證和津液病辨證。

   目錄 1氣病辨證 1.1氣虛證 1.2氣陷證 1.3氣滯證 1.4氣逆證 2血病辨證 3津液病辨證 氣病辨證 氣病的常見證候,可以概括為氣虛證、氣陷證、氣滯證和氣逆證。

   氣虛證 是指體內營養物質受損或臟腑功能活動衰退所出現的證候。

症状: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動時諸症加劇、舌淡、脈虛無力。

病因病機:多由久病、飲食失調、或年老體弱等因素引起。

   氣陷證 是氣虛病變的一種,以氣虛無力升舉為主的證候。

症状:頭昏眼花、少氣倦怠、腹部有墜脹感、脫肛或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脈虛弱。

病因病機:氣虛則臟腑功能衰減,出現清陽不升,氣陷於下,升舉無力,內臟下垂。

   氣滯證 指體內某些部位或某一臟腑氣機阻滯,運行不暢引起的病變證候。

症状:悶脹、疼痛、時重時輕、走竄不定,得暖氣或矢氣後脹痛減輕。

病因病機: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或飲食勞倦,或跌仆閃挫等皆可引起氣機不暢,出現氣滯證。

   氣逆證 指氣上逆不順而出現的病變證候。

一般多見肺胃肝之氣上逆如肝氣上逆。

症状:肺氣上逆主要以咳嗽喘息為特徵;胃氣上逆主要以呃逆、噯氣、噁心嘔吐為特徵;肝氣上逆主要以頭痛、眩暈、昏厥、嘔血為特徵。

病因病機:外邪犯肺,或痰濁壅肺等致肺失宣降,故上逆為咳喘。

外邪犯胃,或飲食積滯,或氣鬱等而致胃失和降,其氣上逆,則呃逆、噯氣、嘔吐。

情志不遂,郁怒傷肝,肝氣上逆,火隨氣升,故頭痛、眩暈、昏厥、甚則嘔血。

   血病辨證 血病的常見證候,可概括為血虛證、血瘀證和血熱證。

血虛證,指機體內血液虧虛所引起的症状。

症状:面色萎黃或蒼白、唇色淡白、神倦乏力、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婦女經量少、衍期甚或閉經,舌質淡、脈細無力。

病因病機:久病耗傷、或病失血(吐、衄、便、溺血、崩漏等),或後天脾胃虛弱,生化不足等諸因皆能令人血虛。

血瘀證,凡體內血行受阻,血液瘀滯,或血離於經而瘀阻於體內所引起的病變證候,均屬血瘀證。

症状:局部痛如針刺,部位固定,拒按,或有腫塊,或見出血,血色紫暗,有血塊,而色晦暗,口唇及皮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等。

病因病機:因氣滯而血凝,或血受寒而脈阻,或熱與血而相結,或外傷等血溢於經,導致瘀血內停,出現血瘀證。

血熱證,即血分有熱,或熱入血分的症状。

症状:心煩,躁擾發狂,口乾喜飲,身熱以夜間為甚,舌紅絳,脈細數,或見吐、衄、便、尿血及斑疹等,婦女月經提前、量多、色深紅等。

病因病機:外感熱邪侵入,或五志鬱火等所致。

血分熱盛,心神受擾,故煩躁,甚則發狂;血屬陰,熱入於內,入夜交爭甚,所以發熱至夜尤甚;陰血受灼,則口乾喜飲;熱盛血耗,不能充盈於脈,故脈細數;熱迫血妄行,血絡受損,必見出血,婦人月經亦必見量多而提前等。

   津液病辨證 各種原因所致水液代謝障礙,或津液耗損證候,均可稱之為津液病。

津液病變,一般可概括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兩方面。

津液不足證,又稱津傷證,是指津液受劫所致的病變證候。

症状:唇、舌、咽喉、皮膚乾燥,肌肉消瘦,口渴,便秘,尿少,舌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

病因病機:多因大汗、出血、吐泄、多尿以及燥熱灼傷津液等所致。

水液停聚證,多由肺、脾、腎和三焦等臟腑功能失常,使津液代謝發生障礙,造成水濕瀦留,而形成痰、飲、水腫等病證。

積水成飲,飲凝成痰;痰者稠粘,飲者清稀。

雖二者皆由津液停聚而致,但痰與飲臨床表現卻頗多差異。

痰證一般又分風痰、熱痰、寒痰、濕痰和燥痰,臨床表現各有特徵。

1.風痰:陰虛陽亢,風陽內動,嗜食肥甘,痰涎內盛,痰盛而動風。

症見頭暈目眩,喉中痰鳴,突然仆倒,口眼歪斜,舌強不語,四肢麻木,偏癱等。

2.熱痰:熱邪入侵或陽氣亢盛,煉液成痰,痰熱互結而成。

症見煩熱,咳痰黃稠,喉痹,便秘,或發癲狂,苔黃膩,脈滑數等。

3.寒痰:感受寒邪,或陰盛陽衰,水津結而成寒痰,或痰與寒結為病。

症見畏寒厥冷,咳吐稀白痰,四肢不舉,或骨痹刺痛,脈沉遲等。

4.濕痰:脾虛不運,濕聚成痰,痰濕並而為病。

症見胸痞,納少,嘔惡,痰多,身重睏倦,脈濡滑,舌苔厚膩等。

5.燥痰:燥邪內干,或熱灼傷津化燥,煉液而成痰,燥與痰合而為病。

症見咯痰粘稠如塊如珠如線,量少,難咯,甚或痰中帶血絲,口鼻乾燥,咽干痛,便秘,脈細數而滑,舌干少津。

飲證可分為痰飲、懸飲和溢飲。

1.痰飲:中陽不振,水濕內停聚而成飲,留於胃腸。

症見胸脅支滿,胃脘有振水聲,嘔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多飲,頭目眩暈,心悸短氣,苔白滑,脈弦滑等。

2.懸飲:陽不化水,水飲留於脅肋。

症見脅痛,咳唾更甚,轉側呼吸牽引而痛,肋間脹滿,氣短息促,脈沉而弦。

3.溢飲:陽氣不振,脾肺輸布失職,水濕成飲,流溢於四肢肌肉。

症見肢體疼痛而沉重,甚則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發熱惡寒而無汗,咳喘痰多上逆,胸滿氣促,倚息不得平臥,浮腫多見於面部,痰津多而色白,苔白膩,脈弦緊。

出自A+醫學百科「氣血津液」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6%B0%94%E8%A1%80%E6%B4%A5%E6%B6%B2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氣血津液」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1個分類:中醫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於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22:44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