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精神健康 - Mind HK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4 年精神科病患人數比2004年人數增加一倍[4]。
74% 精神病患者並沒有尋求任何專業協助[5]。
焦慮症及抑鬱症是香港最 ...
香港的精神健康
「要改善社會的精神健康必須正視污名及歧視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不只是病人及專業人士的責任,也是對整個社會的挑戰。
」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
」在香港以至全球,人們對精神健康仍有很多誤解。
不論在預防及治療方面,精神健康並沒有像身體健康一樣受到重視。
每七位香港人就有一位在一生中會經歷常見的心理疾病。
然而,在這些正經歷精神健康問題的人中,七成半的人並不會尋求專業協助。
於受到污名化問題、感到羞愧、對自身情況不了解,及缺乏專業支援的情況下,許多人將會繼續面對被孤立的問題。
很多數據亦顯示環境、個人以及社會壓力會造成精神健康問題。
心理疾病盛行率
精神健康較差可能是源自不同環境、社會及個人壓力因素,包括生活壓力、缺乏恆常運動、誤用藥物及酒精、經濟困難、居住在公營房屋及長期病患等[1]。
61%香港成人正經歷較差的精神健康狀態[2],每七位香港人就會有一位在一生中經歷常見心理疾病[3]。
2014年精神科病患人數比2004年人數增加一倍[4]。
74%精神病患者並沒有尋求任何專業協助[5]。
焦慮症及抑鬱症是香港最普遍的精神健康問題[6]。
不健康的職場文化及壓力
工作對精神健康較差的影響可能源於缺乏實際上和心理上的空間、缺乏休息時間、工作不穩定,以及因為職場衝突或上司緣故造成緊繃的職場文化[7]。
香港是其中一個世界上工作時數最長的地方(每星期平均51.1小時),39%香港人每星期也會超時工作4-8小時[8]。
每四位香港人就會有一位正在面對焦慮或抑鬱症——是全球平均的2.5倍,而大概18%的人需要接受心理治療[9]。
73%的人並不清楚公司所提供的精神健康支援計劃[10],而56%的人曾目睹職場內不恰當處理精神健康問題[11]。
於2018年,46%香港僱員每星期工作超過50小時。
此外,香港僱員每年平均失去77.4日的生產時間(ProductiveTime)[12] 。
香港在工作與生活平衡排行榜2020中排第45位(共50個地區參與),並在工作過勞排行榜中排首位[40]。
社會上的污名及誤解
研究指出要改善與精神健康相關的標籤與污名仍需要一段時間:
71%受訪者表示不願意與精神病患者居住,而三分一的人更表示會與被診斷有心理疾病的人斷絕來往[13]。
41%表示心理疾病的主要成因是「沒有自律及意志力」[14]。
逾半數受訪者認為在職場上討論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將會被懲罰[15]。
55%受訪者表示他們曾有被污名化的經歷或認識身邊正經歷污名化問題[16]。
青年精神疾病上升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患從2011/12年至2015/16年間上升50%[17]。
51.5%中學生出現抑鬱症症狀,25%顯示臨床顯著高度焦慮[18]。
另外,69%大學生正出現抑鬱症症狀,而54%則正面對焦慮症[19]。
青年自殺率(10-19歲)在2014-17年間增加一倍[20],三分一小學生及四成中一學生出現自殺念頭[21]。
75%精神健康問題會在24歲之前開始出現,因此為高危青年提供協助是最有效預防精神健康問題的方法[22]。
長者精神健康問題
65歲以上長者佔香港總人口16%。
在2041年,香港三分之一人口將會由65歲或以上長者組成[23]。
長者自殺率是其他年齡層的幾倍[24]。
目前在香港有大概100,000名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10%的香港長者人口)。
而在65歲後,認知障礙症的盛行率每5年增長一倍[25]。
專業精神健康支援短缺
在香港公共醫療系統中,每100,000名香港人僅有平均4.8名精神科醫生為其服務,而其他高收入國家則有8.59名[26]。
香港擁有少於400名精神科醫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就香港人口建議數量的一半[27]。
從2011/12年到2015/16年,香港公立醫院精神科病人數字上升了22%,但精神科醫護人員數字僅上升了13%,當中精神科醫生人數僅上升3%,但病床床位卻維持不變[28]。
香港目前共有25,671名註冊社工[29]、603名在香港心理學會註冊的臨床心理學家[30],以及422名已在香港醫務委員會登記的精神科醫生在公立醫院或私人執業診所執業[31]。
患者約見精神科的輪候時間可以長達將近兩年[32],而每次會面時間平均僅有6-8分鐘[33]。
60%香港成人並不知道可以醫院以外尋求精神健康服務的途徑[34]。
低收入家庭經常無法負擔沒有資助的精神健康服務——私人精神健康服務收費一般由790元到3000元不等[35]。
政府支援及倡議
2017年精神健康檢討報告中列出一系列政府倡議計劃[36]:
政府在2016至2017年間啟動好心情@HK、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及智友醫社同行計劃,旨在提升大眾對精神健康的知識及推廣精神健康。
2010年起建立24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加強精神健康復原人士的社區支援。
公立醫院重整口服抗精神病藥物,讓處方藥物作為前線藥物治療。
擴充2001年啟動的「E.A.S.Y.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2010年,公立醫院及社會福利署合辦共享平台,增加醫療及社福界合作連結。
2019至2020年間,衛生署宣布投入一百萬元預算推廣健康社區,當中亦有包括精神健康。
未來精神健康目標[37]:
在2016至2022年,社會福利署將為精神病復原人士擴展10-15%住宿及就業支援服務。
實行精神健康專線實行論調計劃,以加強社區精神科服務個案經理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擴建2016年啟動的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以覆蓋更多所學校。
增加專科門診診所個案配額。
改善專科門診診所中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
聘請更多醫院精神科個案經理。
其他精神健康倡導
透過電腦及人工智能聊天室評估學生精神健康,TheBrightlyProject開發的「KnowmyStudents」網上防止自殺早期介入計劃已在香港數所學校使用。
2019年,MindHK啟動了網上心理健康服務指南。
由香港青年協會(HKFYG)、香港明愛,以及香港小童群益會(BGCA)合辦的賽馬會24小時情緒支援服務網上平台「Open噏」在2018年啟用,並為正受情緒困擾的年青人提供心理支援服務,啟用半年便已錄得逾萬宗個案[38]。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SBHK)於2018年發佈「Chat窿」手機應用程式,讓使用者能以匿名方式與受訓練的義工分享感受和獲得情緒支援,以及為有自殺念頭的使用者提供早期介入服務。
目前已有超過4,600名使用者受益[39]。
.
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上儲存cookies。
這些cookies用於收集並記錄有關您與本網站互動的資料。
我們使用這些資料以改善和客製化您的瀏覽體驗,以及本網站和其他媒體的分析和數據。
欲了解更多關於我們所使用的cookies,請參閱我們的私隱政策。
Accept
X
CloseGDPRCookieSettings
PrivacyOverview
StrictlyNecessaryCookies
PrivacyOverview
Thiswebsiteusescookiessothatwecanprovideyouwiththebestuserexperiencepossible.Cookieinformationisstoredinyourbrowserandperformsfunctionssuchasrecognisingyouwhenyoureturntoourwebsiteandhelpingourteamtounderstandwhichsectionsofthewebsiteyoufindmostinterestinganduseful.
StrictlyNecessaryCookies
StrictlyNecessaryCookieshouldbeenabledatalltimessothatwecansaveyourpreferencesforcookiesettings.
EnableorDisableCookies
Ifyoudisablethiscookie,wewillnotbeabletosaveyourpreferences.Thismeansthateverytimeyouvisitthiswebsiteyouwillneedtoenableordisablecookiesagain.
EnableAll
SaveSettings
✕
延伸文章資訊
- 1香港的精神健康 - Mind HK
2014 年精神科病患人數比2004年人數增加一倍[4]。 74% 精神病患者並沒有尋求任何專業協助[5]。 焦慮症及抑鬱症是香港最 ...
- 2抑鬱症| 陪我講Shall We Talk
抑鬱症 · 發病率. 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在年齡介乎16至75歲的香港華裔人口中約有3%在當時受抑鬱症困擾。 · 男女比例. 女性被診斷患上抑鬱症的機會高於男性, ...
- 3抑鬱症 - 醫院管理局
情緒低落、情緒化與抑鬱症有何分別? ... 抑鬱症會有甚麼「共病」- 即患上抑鬱症的同時,該名患者亦被確診有其他精神、情緒病? ... 香港:葵涌醫院。 醫院管理局-「兒 ...
- 4抑鬱症 - 智友站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超過一億人,但少於25%的患者會尋求有效的治療。估計到了2020年,抑鬱症會成為全球疾病排行榜的第二位,發病率僅次於心臟病。 若 ...
- 5抑鬱症|本港抑鬱指數升近3成遠離焦慮學習面對負面情緒最重要
疫情持續超過一年,加上社會環境的改變,觸發新一輪移民潮,面對親朋好友的離別等,都令港人身心承受極大壓力。今年第一季香港心理衛生會聯同香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