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汉语记忆术书籍,一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国记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image|379x499](upload://k6nifNciovK9q3dtEjefcRrZSEP.jpeg) **《西国记法》**是明朝时期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所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
第一本汉语记忆术书籍,一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国记法》
Non-EnglishForums
中文
KKID
(KID0000)
March7,2020,11:41pm
#1
![image|379x499](upload://k6nifNciovK9q3dtEjefcRrZSEP.jpeg)
**《西国记法》**是明朝时期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所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成书于南昌,是中国的第一本记忆术书籍。
Xiguojifa2592×19441.99MB
《西国记法》凡六篇,内容主要是传授形象记忆法。
利玛窦显然认为学习过汉字的构造法,懂得形和声是训练的基础,而复原据以造字的图像,尤为识字的要领。
他本来具有异域学人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发现汉字的象形,是所谓“六书”的起点和主体,当然为帮助记忆中国各种事物而驰骋想象。
当他发现自己的想象,居然引起启蒙便与“小学”打交道的士绅的惊叹,以为他的记忆术了来自某种天赋功能,并且纷纷向他请教掌握这种特异功能的奥秘,他就情不自禁地要借机炫耀自己记忆有术,而且要借机展示自己对中国传统经传的体认如何深广,就不足为奇。
因为这时他还在为来自远西的天主教在远东如何立足而奋斗,愈使中国的士大夫消除对这种陌生宗教的距离感,愈有力于这种宗教在中国的传播。
2Likes
KKID
(KID0000)
March8,2020,10:18pm
#2
利玛窦基本传记
1552年10月6日利玛窦出生于马切拉塔市,家里经营利氏药房,是当地的名门。
利玛窦在这里一直在一所耶稣会开办的中学学习,利玛窦16岁来到罗马学习哲学和神学。
1572年,利玛窦进入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圣汤多雷亚学院,从师数学家克拉乌学习天文和数学,同时他还学会了古典文学和制图学。
范礼安神父是当时的东方总巡察使,他的主要使命是向中国派遣基督教传教士。
由于明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之前的传教士都未能进入中国传教,而只能停留在澳门。
因此罗明坚神父向东方总巡察使范礼安举荐了利玛窦。
利玛窦在被授予神职后,1582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达澳门。
利玛窦开始在澳门努力学习中文、中国风俗习惯,后来身着儒服。
1598年利玛窦尝试着奔赴北京,遇到很多困难,被迫返回南京。
1601年利玛窦作为欧洲的使节被万历皇帝召见,利玛窦带着准备好献给皇帝的礼物再度赴京。
利玛窦向皇帝进呈了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物,得到了明神宗的信任。
因此,明神宗下诏允许利玛窦在北京建立教堂,传播福音,并长居北京,终身享受朝廷俸禄。
1610年,利玛窦辞世于北京,在那时已经有500个中国人皈依了基督教,其中在北京就有400人皈依了基督教。
在这些人中包括朝廷官员、科学家、文学家等。
其他传教士和利玛窦受洗的教徒都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恩准,让利玛窦安葬于北京,藉此来认可教会和天主教在中国的合法存在。
经过耶稣会士庞迪我神父等人的努力,皇帝赐物利玛窦安葬于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
利玛窦墓现位于北京西城区官园桥附近的北京行政学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院内。
Biography
MatteoRicciwasbornin1552intheMarche,wherehebeganhisstudyofthehumanities,bothathomeandattheschooltheJesuitshadfoundedinMaceratajustafewyearsearlier.Untilhewassixteen,hismind,affections,andviewoftheworldwerenurturedbythelandandculturewherehewasborn.SentbyhisfamilytoRomein1568tobeginthestudyoflawattheuniversitythere(“laSapienza”),in1571heenteredtheSocietyofJesus,studyingattheCollegioRomano,wherehisteacherwasthefamousmathematicianChristopheClavius.
Whilehewasstillastudentofphilosophy,in1577hewasassignedtothemissionsinIndia.AfterfouryearsinIndia,hewascalledtoMacautostudytheChineselanguageandpreparehimselfforattemptingtogetintoChina.In1583,heenteredthecityofZhaoqing,wherehefoundedthefirstresidence.Ineighteenyearsofalaboriousapproachtotheimperialcourt,heopenedthreemoreresidences,untilhewascalledtoBeijingbyanimperialdecreetopresentgiftsastheambassadorofEurope.
From1601onhelivedinBeijingundertheprotectionoftheemperor-who,however,hewasneverabletomeet-andproducedhismostimportantworks.Athisdeath,whichoccurredin1610,theemperorgrantedaplotoflandfortheburialofaforeignerforthefirsttimeinChinesehistory.
Biografia
NatoaMaceratail6ottobredei1552danobileeimportantefamiglia,iniziaglistudiinunascuolagesuitaenel1568sitrasferisceaRomapercompletarelasuaformazionediletteratoedireligioso.Nel1572entranelnoviziatoaSant’AndreaalQuirinaleepressoilCollegioRomanosegueicorsidirettidaltedescopadreCristoforoClaviodalqualeereditalagrandepassioneperledisciplinescientifichecomelamatematica,l’astronomiaelacartografiaoltreallaconoscenzadeiletteraticlassici.
All’epoca,ilvisitatoregeneraledellemissionideiGesuitiinOrienteèpadreAlessandroValignano,incaricatoanchedellapreparazionedialcunimissionariperunaspedizionecattolicainCina.PadreRiccièunodegliuominidestinatoaltrasferimentoe,dopoesserstatoordinatosacerdote,nel1582salpaallavoltadellamissioneversoMacao.Costrettoarimanervipiùdelprevistoacausadell’interdizionedellaCinaaglistranieri,sidedicaall’apprendimentodellalinguaedegliusiecostumicinesi,vestendosuccessivamentegliabitiproprideiletterati.
Dopoavereinvanotentatonel1598diraggiungerePechino,PadreMatteoRiccirientraaNanchinodoverimanefinoal1601,annoincuiriescefinalmentearaggiungerelacapitale.Nonsonoperòanniinfruttuosi:inquestoperiodocresceesirafforzaillegamedistimareciprocaconlaclassecoltaeconleschieregovernativecinesitantoche,propriograziealrispettodicuigodepressodiesse,vieneraccomandatoperilsuoingressoaPechino,capitaledel“RegnodiMezzo”,allaCorteImperialediWanli.Lafamaditeologo,predicatoreeletteratooccidentaleloprecedeatalpuntochel’Imperatore,incuriositoecolpitodallo“straniero”,gliconcedeilpermessodifondareunachiesa(sostenutaaspesedell’erario)e,ammettendolospessoacorte,lointroducenellacerchiadeimandarini,ipiùimportantifunzionariimperiali.
Quandomuorenel1610,lacomunitàcristianacinese,fondatadaPadreMatteoRicci,contava500convertitidicui400soloaPechino;traquesti-neofitispiccanofigurediprimopianodellavitasociale,culturaleepoliticacinese,nonchéalcuniparentidell’Imperatore.PadreMatteoRicciriceve,forse,ilpiùaltoriconoscimento,cioèilprivilegioimperialediunterrenodisepolturanellacapitaleinquellacheoggièlaSchoolofBeijingMunicipalCommittee.Taleonore,impensabileperglistranierichenonpotevanoessereinumatiaPechino,vieneconcessodall’ImperatoresurichiestadeicompagnidiPadreMatteoRicciinvirtùdelsuoamoreedellasuaprofondastimaperilpopoloelaculturacinese.
Latombadelgesuitamaceratesesitrovaoggiall’internodelCimiterodiZhalan,pressoilCollegioAmministrativodiPechino(BeijingAdministrativeCollege),situatoneipressidelTempiodelleCinquePagode,allaperiferianord-ovestdellacittà.
KKID
(KID0000)
March8,2020,10:19pm
#3
原本篇第一
人受造物主所賦之神魂,視萬物最爲靈悟,故遇萬類悉能記識,而區別以藏之,若庫藏之貯財貨然。
及欲用時,則萬類各隨機而出,條理井井,絕無混雜。
然人知能記憶,而不知所以藏貯、所以區別者從何而致,且翕受果在何處,其敷施之妙,卒莫能語諸人。
此則造物主顯露密秘,運斡精蘊,人烏得而測之乎。
吾西土間嘗論其概矣。
茲再次第於左,以求同理。
記含有所,在腦囊,蓋顱䪿後,枕骨下,爲記含之室。
故人追憶所記之事,驟不可得,其手不覺搔腦後,若索物令之出者,雖兒童亦如是。
或人腦後有患,則多遺忘。
試觀人枕骨最堅硬,最豐厚,似乎造物主置重石以護記含之室,令之嚴密,猶庫藏之有扃鐍,取封閉鞏固之義也。
人之記含,有難有易,有多有寡,有久有暫,何故?蓋凡記識,必自目耳口鼻四體而入。
當其入也,物必有物之象,事必有事之象,均似以印印腦。
其腦剛柔得宜,豐潤完足,則受印深而明,藏象多而久。
其腦反是者,其記亦反是。
如幼稚,其腦大柔,譬若水,印之無跡,故難記。
如成童,其腦稍剛,譬若泥,印之雖有跡,不能常存,故易記而亦易忘。
至壯年,其腦充實,不剛不柔,譬若褚帛,印之易,而跡完具,故易記而難忘。
及衰老,其腦乾硬大剛,譬若金石,印之難入,入亦不深,故難記,即強記亦易忘。
或少壯難於記憶者,若鐫金石,入雖難而久不減,故記之難,忘之亦不易。
衰老易忘,猶圖畫在壁,其色久而闇脫,不能完固。
且人賦質不齊,故記識亦有難易。
大都兩間氣,鍾聚流行,處處不同,有清有濁,有輕有重。
賦其清而輕者,其人多聰明睿哲,故善記。
賦其濁而重者,其人多昏蒙鹵鈍,故善忘。
賦其清而重者,其人多敏達,而端嚴凝固,亦善記。
賦其濁而輕者,其人多譎詐,而浮躁薄劣,亦善記。
此又氣之使然。
人能審其所賦之偏,加修攝涵養,則可造於中正,而不爲方隅所拘,竟累吾心之靈明也。
學者勉旃。
凡人晨旦記識最易者,其腦清也。
若應接煩擾,或心神勞瘁,皆能致腦乾。
或邪寒酷炎,冷熱過宜,或醉飽過度,又食物中有堅韌油膩難消者,或果食未熟,蔬菜、醃肉及諸乳、諸豆、豆腐、核桃、河池魚,凡浮脹之物,俱能混濁調腦之氣,滯塞通腦之脈,故難記易忘。
觀此壞腦之故,則所以調攝之法,不可不得其宜矣。
昔人善記者,有若古昔般多國王,所屬之國,二十有二。
其諸國語音文字各殊,國王悉能通達,不用繙譯。
有若巴辣西國王,將兵數十萬,皆一一記其姓名。
有若利未亞一國王,遣使至羅瑪,舍定,羅瑪諸臣千餘人造館勞問,翼旦使者入朝,見諸臣,即一一詳其姓名答謝之。
厄斯其諾生平多識廣記,不勝其煩,偶聞西末泥德創記法,乃云:「何庸若所爲哉。
第以善忘法教我,則惠我多矣。
」於戲。
若厄斯其諾者,果得爲通論歟。
世不能盡如其善記,則記法亦不得不尚焉爾。
曩有博學強記之士,人以石擊破其頭,傷腦,後遂盡忘其所學,一字不復能記。
又人有墜樓者,遂忘其親知,不復能識。
又人因病,遂忘一切世故,雖己名亦不能記憶之矣。
養記之法,大略時習而日用之,庶免生疏。
但須先其難者,後其易者。
蓋先之以難,遇易者則愈易易爾。
譬學健步,初握兩鐵箠而行,及徒手而趨,不覺其爲勞矣。
養記之法甚多,書不悉載,亦有用藥物者,醫家知而能之。
今惟有象記法,頗簡易便捷,而其用亦可謂廣大矣。
KKID
(KID0000)
March9,2020,7:09am
#4
明用篇第二
凡學記法,須以本物之象及本事之象,次第安頓於各處所,故謂之象記法也。
假如記「武」、「要」、「利」、「好」四字,乃默置一室,室有四隅,爲安頓之所,卻以東南隅爲第一所、東北隅爲第二所、西北隅爲第三所、西南隅爲第四所。
即以「武」字,取勇士戎服,執戈欲門,而一人扼腕以止之象,合爲「武」字,安頓於東南隅。
以「要」字,取西夏回回女子之象,合爲「要」字,安頓於東北隅。
以「利」字,取一農夫執鐮刀,向田間割禾之象,合爲「利」字,安頓西北隅。
以「好」字,取一丫髻女子,抱一嬰兒戲耍之象,合爲「好」字,安頓西南隅。
四字既安頓四所,後欲記憶,則默念其室,及各隅而尋之,自得其象,因象而憶其字矣。
此蓋心記法之大都也。
古西詩伯西末泥德嘗與親友聚飲一室,賓主甚眾,忽出戶外,其堂隨爲迅風摧崩,飲眾悉壓而死,其屍齏粉,家人莫能辨識。
西末泥德因憶親友坐次行列,乃一一記而別之,因悟記法,□創此遺世焉。
凡人亦有未經習法,自然能記者,如學者嘗憶念讀過經書,其某卷某張某行款,恍如在目。
又如人遺物,追思其所經歷之處,細細研審,或勃然而記,探即得之矣。
又如與人談論,已而忘失,乃默思其所談之人之處,因而憶其事其言矣。
觀此則於象記法,思過半矣。
象記者,其象含意浩博,不止一端。
其處錯綜聯絡,綱舉條貫。
初則似苦於繁難,不知安頓得法,井井不混,且取象既真,則記含益堅,布景既熟,則尋索亦易,是以初記似難,而追憶則易。
何者?譬負重物,用力必艱,若載物於車,引之而行,不因車之益繁而加重,只覺力省而運捷,蓋有所賴也。
凡記法既熟,任其順逆探取,皆能熟誦,然後精練敏易,久存不忘,但此法非矜奇炫異,藉以駭人用者,默藏不露可也。
凡日用尋常學問,不可概用此法,恐所設之處,輕易用盡,遇急用者,卒無可用矣。
況設處廣多,心□勞傷,其聰明失所依賴,如飲食過度,其胃臟必致損傷耳。
惟切要事宜,初無意義可據者,如姓名、爵里之類,或暫記以便筆注,或強記以備應對,迺用此法,庶爲便當。
KKID
(KID0000)
March9,2020,7:17am
#5
設位篇〈第三〉
凡記法,須預定處所,以安頓所記之象。
處所分三等,有大,有中,有小。
其大則廣宇大第,若公府,若黌宮,若寺觀,若邸居,若舍館,自數區至數十百區,多多益善。
中則一堂、一軒、一齋、一室。
小則室之一隅,或一神龕,或倉櫃座榻。
斯其處所之大概也。
其處所又有實有虛,有半實半虛,亦分三等。
實則身目所親習,虛則心念所假設,亦自數區至數十百區,着意想像,俾其規模境界,羅列目前,而留識胸中。
半實半虛,則如比居相隔,須虛闢門徑,以通往來。
如樓屋背越,可虛置階梯,以便登陟。
如堂軒寬敞,必虛安龕櫃座榻,以妙分區障蔽。
是此居樓屋堂軒皆實,而闢門、置梯、安龕等項,皆心念中所虛設也。
大都實有易,而虛設難。
虛設非功夫熟練,不無差失,但其妙必虛設,始能快心適意,而半實半虛尤妙之妙耳。
若以虛設爲難,可隨意圖畫,玩索印心,與實有者可無殊焉。
處所既定,爰自入門爲始,循右而行,如臨書然,通前達後,魚貫鱗次,羅列胸中,以待記頓諸象也。
用多,則廣宇千百間。
少,則一室可分方隅,要在臨時斟酌,不可拘執一轍。
又不論虛實,序成行列,編成字號,如每至十所立一號,記一十字,總記幾十幾號,以便查考,以便聯絡應用,庶免紊亂。
夫安象於處所,猶書字於漆板,其字有時洗去,而漆板用之無窮。
故處所非象可比,最宜堅固穩妥,然後利終身之用。
至小處所,有相宜及當忌者十三款,備揭於後,其大者、中者,則可觸類,不必復舉。
一:宜舒廣。
蓋便於安置大象也,若狹隘窘促,象大者不能容矣。
但不宜太廣,太廣則象走易逸。
假如安頓一人於處所,高則修長竦立,闊則伸臂橫衝,必取其盈滿而無餘隙。
二:宜閒靜。
蓋會集喧囂,記象易雜。
故若官衙廳事,若𨴗闠,若市衢,若學堂,凡眾聚廣會之所,係多人來往者,概不可用。
然亦須習睹常履,時時存想,庶其處其象、隱躍目前,無所遺漏。
三:宜整飭。
若牆垣頹圮,器物狼籍,則人起厭心,象亦隨散。
務以開朗心胸,使易記存。
四:宜光明。
蓋幽隱暗昧之所,臨用索象,多迷失不獲。
但太明,恐象又隨光而散,亦不可得。
會須明而不露,密而不昏,在加意斟酌以定之。
五:宜貴美。
凡人珍重寶異者,心目恆自注存。
故處所若華屋,若精舍,器物若金,若玉,若玻璃,若水晶,若文石、采木、斑竹、佳磁,若錦繡、段帛、西絨、火布,顏色鮮奇、金采燦灼者,用之爲妙。
六:宜潔塏。
凡污穢溷濁、湫濕畜水者皆不用。
恐心不容受,而象被污浥損壞故也。
七:宜覆蓋。
若敞露無蔽,恐爲雨露浸損其象。
八:宜平坦。
凡身所易到之處,象亦易取。
若棟間樑上,岑樓危閣,取用大難,心亦不能超達,故易忘失。
九:宜定守。
凡各處所,要安一物象,永遠守定,不更移易,用此作號,庶免淆亂。
假如一處定馬,二處定牛,三處定羊,四處定鶴,五處定孔雀,其餘類推。
但不用此亦可。
十:宜勻適。
凡布置處所,不宜太遠,太遠則斷絕不繼。
不宜太近,太近則混亂難分。
遠而五六尺之內,近而三四尺之外。
亦不宜忽低忽高,忽平忽深,致意想難於周運。
惟聯絡貫串,如編貝然。
十一:宜鎮定。
上守定,以物守處所也,此則以物之自爲處所者言矣。
若桌椅之類,皆易移易動者,恐至彼不見其物,即忘其象。
故安置既定,再不可遷徙別處。
十二:宜平穩。
上鎮定,以物之處言也,此則就物之體言矣。
凡定處置器,皆要方稜平底,取其穩定,以便置象。
若形圓活轉,則並象滾失矣,故如轆轤、轉輪、渾儀、圓球皆不用也。
十三:宜奇異相別。
凡處所相同,則易混,必虛加藻繪,分采異飾,或定置器物以別之。
其器物,大則龕榻倉櫃,中則甕竈,小則鼎盎。
若堂軒齋室之中,布置器物,先定行次,其一金,其一銀,其一玉,又如水晶、玻璃、文石、采木,以至銅、鐵、磁、瓦等質,種種各別,毋得相同。
假如一區之中,定置諸器,首龕,次甕、又次鼎。
其龕一金飾,二銀飾,三文石,四斑竹,五紫檀,六烏木,七朱漆,八金漆,九黑漆,十粉油。
其甕及鼎一金,二銀,三玉,四水晶,五玻璃,六文石,七銅,八鐵,九花磁,十白磁器。
餘皆類此。
KKID
(KID0000)
March9,2020,7:32am
#6
①记忆的本质是储存信息,储存最重要的是有条理、有次序,这样才能够需要的时候准确无误地提取
②利玛窦从经验出发,认为大脑记忆的关键位置在于脑后,虽然认识到了大脑对于记忆的重要性,但是从经验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准确。
③将人的记忆能力与年龄增长联系起来,这是比较科学的。
现今的观念指出,记忆的年龄阶段,大致跟利玛窦所陈述的相符,但是肯定不会像他描述的这样机械。
大众一般倾向于小儿更加擅长机械记忆、体验式记忆,大人更加擅长理解性记忆。
比如一个从小出国的小孩,在语言学习能力上,可能会比青年以后开始学习的人掌握得更加纯熟,尤其在口语表达上更加突出,而成年人在书写能力上或许更有优势。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大人对体验式记忆、理性记忆都同样敏感,两者都很重要。
一些美国的学者做过实验,比如小孩子在未习得语法之前,往往能凭借单纯的模仿能力讲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反而到了青少年时期,学习了大量语法之后,导致错误率增高。
而大人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可能口语能力欠佳(过度的语法分析,以及母语来理解外语导致的语言转换带来的干扰),但是整体认知能力是明显优于儿童和青少年的。
囿于时代限制,利玛窦也无法解释出记忆的规律,反而寻求于中国哲学中的“气”的概念。
④生物钟、天气、饮食都会对记忆能力造成影响,这一点利玛窦已经注意到了。
比如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导致胃部需求大量的血液,从而引发脑部血量的不足而干扰记忆力。
⑤由西末泥德(Simonides)依靠“位置”来记忆人物的名字,引出下文将要提到的位置记忆,这也是他记忆法中两大核心理念之一。
⑥利玛窦非常看重记忆法的练习,认为它就如同“养生”来锻炼身体一样需要不断练习挑战更高难道。
而且提出了记忆的第二大核心理念:形象记忆。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明朝就已经有人用服药的方式来提升记忆力了
KKID
(KID0000)
March10,2020,11:03am
#7
利玛窦举例说明记忆术最重要的两个理念“形象”和“位置”相结合。
最后利玛窦也指出“寻常学问,不可概用此法”只在一些比较难记的姓名、爵位等等信息才使用。
这是现在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学了记忆术、记忆宫殿就什么都用它记,几位数的验证码也用编码定桩。
因为如果很容易识记的东西,还运用这个系统,记忆过多没有用的东西,会导致记忆超载、混乱,而姓名等几乎没有逻辑性、又不形象的东西,才需要这种有针对性的方法。
延伸文章資訊
- 1西国记法-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四字既安顿四所,后欲记忆,则默念其室,及各隅而寻之,自得其象,因象而忆其字矣。此盖心记法之大都也。古西诗伯西末泥德尝与亲友聚饮一室,宾主甚众,忽 ...
- 2第一本汉语记忆术书籍,一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国记法》
[image|379x499](upload://k6nifNciovK9q3dtEjefcRrZSEP.jpeg) **《西国记法》**是明朝时期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所著,万历二十三年(1...
- 3西國記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4《西国记法》连载01:作者、内容及其历史命运
一、《记法》作者及此书的由来《西国记法》简称《记法》,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先生用中文写成的西方记忆术训练手册。从利玛窦的个人书信及《利玛窦 ...
- 5快速記憶法之《西國記法》原本篇註解(一) - 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