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內向者的社交指南,只和「喜歡的人」打交道也能做成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果你不是性格活潑、能言善道、喜歡交際的外向人;. 如果你害怕見陌生人但又由於工作原因不得不與陌生人溝通;. 如果你想停止無效社交、把時間留給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寫給內向者的社交指南,只和「喜歡的人」打交道也能做成事
2021-01-20騰訊網
如果你不是性格活潑、能言善道、喜歡交際的外向人;如果你害怕見陌生人但又由於工作原因不得不與陌生人溝通;如果你想停止無效社交、把時間留給自己的生活……你該怎麼辦?全球一流媒體《赫芬頓郵報》日本版主編、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竹下隆一郎認爲:內向者大放異彩的時代已經來臨!現在不依賴組織,藉由愛好、內容輸出等,也能和關鍵人物建立社交聯繫;個體的力量被網際網路放大,與其追逐交換名片式的表面社交,不如探尋自己的內在,專注於和有限的喜歡的人深度交往,也可以豐富生活&助推事業。
今天這篇文章就編選自竹下隆一郎的《斯坦福精準社交課:讓怕生的人更成功》一書。
在書中,作者總結了7大社交法則,介紹了諸如「三明治法則」「咖啡的煩惱VS白宮的煩惱」等一系列實用又簡便的方法,教你從關鍵人脈中,找出能一起共事的人,建立強團隊,還有更多打造精準人脈的技巧,讓你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時代,不聚會、少出門,也能與人高效連結。
01打造精準社交信息的傳播方式在不斷變化,人們高速地交換信息——人們利用網絡進行在線視頻通話的情況增加,彼此的交流沒有預先安排的腳本,人們高速而有效地交換著「新鮮而富有熱度的信息」。
在與對方接觸時,我最爲重視的是自己「喜歡對方」的這種感覺。
當然,這和戀愛中的「喜歡」是有所不同的,一句話總結就是:「在一起時,是否會直覺地感到舒服。
」打造精準社交的關鍵就在於此。
勉強自己與「難相處的人」繼續相處,是沒有意義的。
與其勉強自己「與難相處的人」相處,不如與「在一起感到很愉快的人」產生聯繫、一起推進工作來得更爲簡單些。
·只和直覺上感到「在一起很開心」的人交往。
·對於難相處的人,勇敢地保持不關心的態度。
02給內向者的七條「斯坦福派」社交法則尋找七個你喜歡的人訓練自己嚴選「三明治餡料」,在嚴酷的世界中生存。
「三明治餡料」理論來自史丹福大學的艾希教授:「如果今後各位進入商界,一定會遇到不知何爲正確答案的時候。
這時,就像選擇自己喜歡的三明治餡料一樣,依據自己的感覺進行選擇,結果可能會更好。
」能夠讓自己的企業在真正意義上有別於其他公司的,正是高層管理者們拋卻道理後的熱情,以及他們在經歷了人生各種煉獄般的考驗後形成的情感上的「喜歡」。
首先有意識地找出七個自己喜歡的人。
鍛鍊自己以「喜歡」爲基準進行選擇,只和七個你喜歡的人進行聯繫。
不要結交把「嗯,不過」「雖然這麼說」這種話掛在嘴上的人作者參加過一個有趣的表演工作坊。
首先要從小組六個人當中選擇一個人作爲「發表意見的領導」一角,老師只會規定這個人的發言內容,餘下五人的工作內容是要準備宴會。
他們要在大家面前「用三種模式表演短劇」。
演出的第一種模式規定:發表意見的領導無論聽到什麼都要說「NO(不)」。
第二輪發表意見的領導被要求對於任何意見都必須說「YES(好)」。
最後一種模式的短劇演出。
在這個模式中,領導必須說「Yes,but(嗯,不過)」。
作者發現在溝通中真正讓人感到困擾的是總說「嗯,不過」這種模稜兩可的話的領導。
這種談話好像會永遠進行下去,大家的心情開始煩悶起來。
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之前一直被否定、被說「NO」時,大家還有笑聲,相比之下,此時討論的氣氛竟然還不如一直被說「NO」時那樣輕鬆。
在「Yes,but」劇中,領導看似是贊成的,卻又在「不過」的後綴中說出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導致雙方的對話範圍越來越狹窄,話題無法「展開」。
先別交換名片,直接開始交談名片上沒寫的信息更能提高親密程度。
與其談論各自的職位,不如與初次見面的人談論「最近在做的有意思的事」「工作上的展望和夢想」「關注的新公司(今後可期待的新興企業)」等。
小型談話的要領(請在一張A4紙上寫出以上三條備忘錄):爲自己配備一位「商業教練」大多數人的煩惱只有兩種,分別是「白宮的煩惱」和「咖啡的煩惱」。
所謂「白宮的煩惱」,指的是總統、專業人士和閣僚應該一起努力去面對的世界級課題,例如「如何消滅戰爭」「縮小貧富差距」等等。
這些煩惱是憑個人的力量無法解決的。
而「咖啡的煩惱」指的就是那些和朋友、領導或者家人一起去咖啡店,邊喝咖啡邊商量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作者建議:需要拿出勇氣,拜託重要朋友來做「指導教練」,如此一來,你們之間就能進行完全不同的交流了。
這樣的訓練,每周可以設置三十分鐘的訓練時間。
用抽象的話語展開對話和思考提出抽象問題,驅動想像力。
在聊天時,要注意:「具體的事物會有損多樣性」「抽象的話題能讓談話變得曖昧模糊,使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
它容許人們進行多樣化解讀,因此,即使談話者對於主題不是十分了解,也能加入到談話當中來。
看報紙、看電視時遇到了有趣的詞,或者在和某人聊天時覺得某個說法很棒時,就記錄下來,投到「大腦口袋」里。
用紙和筆吸引別人我在遇到重要的人或者覺得今後會有深度交往的人的時候,就會應用這種方式,馬上在筆記上畫圖,有時會真的用剪紙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有形」化。
使用便利貼,讓問題「看得見」。
使用素描本做一個連環畫風格的陳述。
使用具體物品,現場製作,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充滿變數的時代里尋找「微小的變革者」手冢先生是一家擁有兩千五百名男公關的俱樂部的管理者。
他說,在男公關的世界裡,比起用電子郵件傳達事情、用合同規則來約束對方,不如口頭說服對方,用吵架的方式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更「奏效」。
比起看名片,不如看面前的對象「在說什麼」,這樣更具有震撼力。
通過談話一決勝負,而非文字。
而矽谷最喜歡「交談」。
從積極的意義上講,這是一羣「想要搞破壞」的人,他們聚在一起,把想到的創意和某人談一談,然後便一往無前。
更容易激發出偉大的創意。
打造精準人脈,要重視談話中的「破壞性」。
多找機會進行見面溝通。
找出身邊的「微小變革者」——用不同角度去看問題的人、不斷升級自己認知的人——如果能做到有別於昨天的「1.1倍」,那麼今天就是「1.1」。
這樣不斷地重複著,很快就能超過「2.0倍」。
我們要和那樣的人成爲朋友,哪怕只有幾個人,甚至只有一個人也好。
看見對方的成長,自己也會受到刺激,從而發生改變。
去發現進行「1.1倍」改革的人,也是打造精準人脈的祕訣。
03如何進行精準社交帶地圖不如帶指南針,要相信你喜歡的人當你身處一塊地圖也沒有記載的未知土地上時,與其帶一個畫滿了世上所有區域和道路的地圖,倒不如帶一個能辨認方向的指南針。
劃時代的商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進入職場的時代也近在眼前。
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比起一個事先寫滿了職業規劃和人生戰略的「地圖」,人們更渴望有一個能幫助自己隨時辨別前進方向的「指南針」。
於我而言,所謂的指南針就是「和真正有趣的人相遇,並喜歡上對方,和這個人一起工作」。
因爲棘手的人際關係而消耗人生,那是得不償失的。
跟隨自己認定的那個人的腳步去構築自己的事業,這才是時代的大勢所趨。
·遇到合得來、感覺對的人就跳槽·不斷地與精準結交的人一起共事找到喜歡的人後,再開展新項目不是想好做什麼以後再去僱人,而是因爲結識了想在一起工作的人,才開始工作——這便是促進新項目成功的祕訣。
在今後的社會中,我們必須面對堆積成山的所謂「沒有答案的問題」。
如果沒有可以依靠的「專家」,就需要自己從零開始成爲「專家」。
爲此,只能通過建立「精準人脈」,和喜歡的人一起,不斷去挑戰。
如何鑑別對方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人「對話」是你鑑別自己喜歡的人的有效方法。
提出所謂的「絕殺問題」——這就像足球比賽中上演的「絕殺傳球」一樣,我將以「能否回答好這些問題」爲參考,明確自己是否能夠「喜歡」上對方。
第一個絕殺問題是:「你認爲AI(人工智慧)會給你的工作和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問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對方是否能夠抽象地理解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結構,將來如果我們不能和那樣的人一起工作的話,就將會被時代所淘汰,而且我也喜歡能夠像這樣思索未來的人。
另一個「絕殺問題」是問對方:「你最近的1萬日元都用在了什麼地方?」作者所說的1萬日元合人民幣622元,通過詢問花錢做了什麼,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本質。
除此之外,有效的方法還有一起散步。
通過散步,你可以清楚地了解對方。
讓對方喜歡上自己的三個方法經常在生活中做一些新的嘗試,比如讀自己以前覺得讀不進去的書,哪怕每天只能讀幾頁。
倘若經常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那些微小的「變化」,深入思考這些變化背後的意義,那麼就會令你在工作的閒聊時間或是吃飯時的對話中充滿魅力,對方也會對你產生更大的興趣,說不定還會給你的工作提出建議。
還建議「在社交平台上保持活躍」,不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能吸引更多興趣相投的人。
堅持做讓對方感到違和的「趣事」。
一個人不論擁有多麼有魅力的才華,如果不常做有趣的事,他的天性和本能就得不到磨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周圍的人厭煩。
因此,一定要做有趣的事。
違和的「趣事」是指讓對方覺得和平時不一樣,是自己生活中沒有過的感受,對方就會認爲你是一個「有趣的人」。
越具有「違和感」,越能在他人心目中產生具有積極意義的吸引力。
-END-來源|warfalcon(ID:read01)
相關焦點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這是一篇專門寫給內向者的社交指南。
全文5500+字,純乾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選讀或跳讀,不影響理解。
或者先收藏起來,等閒下來再慢慢看。
《走出內向》|如何從內向者「修煉」成社交達人?
《走出內向》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這一年,她走出內向的世界,成了一名自己口中的「社交達人」。
她從這種改變中獲得了很多能量,對內向和外向有了新的認識。
本書作者爲華裔作家傑茜卡·潘,出生於美國,在澳大利亞留過學,在中國北京、法國巴黎生活過,最後選擇定居英國倫敦。
本書中她以幽默、生動、風趣的筆調,從自身經歷出發記錄下了自己尤爲特殊的一年——走出內向的一年。
也是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
內向的人喜歡你的10個表現
內向這個詞經常被人誤解,因爲人們太太太將它與害羞相連,它其實不可以那麼一刀切地下定論,因爲它可以被分爲四種類型,四種內向的人格可以大致分爲,社交型,社交型內向者,社交型內向者才不是不喜歡社交,他們寧願呆在一個自己感到舒適的小圈子裡,來進行社交活動,比如一些閨蜜基友或親人圈子,於是他們未必是那麼害羞或保守
《內向者溝通聖經》:豆瓣評分7.2,內向者也能逆襲成溝通高手
前言:你好,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內容是《內向者溝通聖經》,作者是珍妮弗.康維勒,她是美國人力資源開發專家,被稱爲「內向型人格之王」,她本人特別擅長幫助內向的人進行改變。
因此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所收穫。
因爲內向者性格的特質,相對於熱鬧嘈雜的環境,更喜歡通過獨處來獲取力量,更注重內心的世界。
因此在很多的日常社交時,內向者常常感到疲憊,表面看上去很平靜,內心卻波瀾壯闊,容易多猜想,很多時候因敏感而受到傷害。
他們認爲躲在自己的世界裡是最安全的。
內向者如何克服社交恐懼?試試這5個方法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那些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外向型的人。
這點不難理解,因爲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上的成功會有助於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功。
那麼是不是內向的人就沒有機會了呢?對於那些在人多的地方就感到不適,不喜歡跟陌生人有太多交集的人,社交活動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我很內向,我能當導演嗎?」|麥田信箱
內心明明很想要克服,但好像性格裡面的不自信,或者說是自卑,總是阻止著我去做……我也很想,像那些和同學處得來的人一樣,即使沒有他們那種很強的社交能力,起碼正常交流不膽怯也可以……對我來說……主動去溝通其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而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導演。
我時常陷入迷茫……因爲這種現實的否定,讓我已經開始思考這條路還能不能走下去……所以……請問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呢?
性格內向的人,社交「無用說」?丨心理學解析內向傳播
前言:當今社會,電子行業的發達,媒介傳播的速度,讓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與彼此的溝通和交流。
人們不再熱衷於面對面的交往,不喜歡拋頭露面,能發信息絕不會打電話......性格內向,喜歡獨處的人似乎越來越多。
同時也有更多批判的聲音響起,「不願與人接觸」、「孤僻不合羣」等等,這樣貶義的評價也只多不少。
內向的人,在職場上會吃虧嗎?
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他們通過社交獲得能量。
內向的人能量指向內部,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喜歡獨處、自省和思考,他們通過獨處獲得能量。
所以說,內向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種。
《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的作者蘇珊·凱恩在TED演講中提到: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內向的。
內向的人同樣有很多優勢,也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寫給內向患者的你
甚至還有人痛恨自己的內向性格。
但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內向患者就非得改變嗎?內向就代表失敗嗎?01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世界似乎已經變成了外向者的世界,大家也總是把外向和成功聯繫在一起,而內向的人似乎一直是被否定的。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社交
這便是適用於內向者的社交策略,看上去真的是一個耗費精力而複雜的過程,那麼,既然社交對內向者而言是心理負擔,爲何又要強迫他們社交呢?內向的人可以不社交嗎?社交精力有限從社交精力角度看,同樣的社交強度下,內向者的社交精力消耗是遠遠超過外向者的。
對於內向的人而言,連續的社交活動是在透支他們的精力,在必要社交面前也就顯得精力不夠了。
因此,這裡所強調的不需要社交指的是不需要進行那些低質量、低效率的社交,而應該將精力投注於少量的、必要的社交活動之中。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被誤解的內向者性格內向者容易被誤解,通常他們在人們的眼中是這樣的:沉默寡言、孤僻、害羞、故作神祕不喜歡跟人爭執和競爭,但特別注意細節行動力遲緩、思考緩慢不輕易發表意見說話輕聲細語、時刻揣度對方的反應調整自身狀態
別慌:孩子「內向」不喜歡跟人打交道,這也許是「首富」的性格
,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不喜歡喝酒。
馬化騰馬化騰,也曾說過自己是內向的人,事實上也確實內向,早年創業的時候,由於長著一張娃娃臉,讓手下的人充當「老闆」,自己作爲「下屬」去跟人談生意,這些也沒妨礙他成爲前首富。
適合性格內向者的5種工作,不愛說話的人的福音
適合性格內向者的5種工作,不愛說話的人的福音一、編輯工作編輯可以分爲紙媒和網站編輯等類型,網站編輯工作者每天要專心寫文章上傳文章很少與人溝通交流。
不過這個也分單位但是相對於其它行業來說這個工作是溝通要少一點也不用經常出去在公衆場合露面。
孩子不願開口叫人,就是性格內向?注意,「內向」的標籤別亂貼
如果孩子5、6歲甚至更大,到十多歲依然表現的不喜歡和陌生人接觸,而且越來越固執,那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孩子可能出現了高度內向。
什麼是高度內向?首先,我們常說的性格內向,心理學上指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內向的人語言、思維、情感常指向與內者,稱之爲內向。
性格內向不會社交的人,怎麼樣才能有好人緣?教你四個社交技巧
對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懂任何社交技巧,也不願意主動表達,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平時很少會與同事交流,只是偶爾需要交接工作的時候才會與同事溝通,平時即使工作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去請教別人,只是一個人埋頭想辦法。
性格內向的老實人,可以試試這4種工作,收入高還不用跟人打交道
最近,我面試了一個求職者,整個面試過程他都支支吾吾、說不出幾句完整的話,可以看出來,他應該是很緊張的,性格方面肯定也是那種比較內向、老實的類型。
我問他爲什麼要過來做銷售?他回答:「我不太會跟人打交道,想做銷售磨練一下。
」
《內向心理學》:成功不只屬於外向者,內向者也有不可取代的卓越
羅素克勞演繹的數學家約翰納什,曾讓無數人直觀地感受到,精神疾病帶給納什的身心困擾,同時,也讓人看到納什的內向性格特質,給他生活和事業帶來的不易。
他的人生經歷讓人們深刻理解一句話:成功不只屬於健康者,更有甚者,成功也不僅僅只偏向外向者。
大多數內向的人都很害羞,你的性格怎麼樣?
從童年到成年,老師和家長都教導我們要活潑,多說話,如果我們不喜歡跟人打招呼,媽媽會說孩子太內向了,我們應該學會改變,向別人的孩子學習,在長大之後,我們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喜歡獨處,不愛表現,其實,性格內向並不是一種病,只有沒有病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
你認爲外向比內向好嗎?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牛老師的書評激發了我閱讀《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的興趣。
說來慚愧,我一直錯誤地認爲,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只是文學描寫的產物,作家爲了達到塑造人物的需要,爲了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衝突的需要,才發明了各種人格概念。
爲什麼說性格內向的人,情商越高,越容易成功?
這裡說的「孤獨」,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獨,因爲,凡是優秀的人,從來都不孤獨,他們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
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性格內向的人!其實,性格內向的人,只是不喜歡喧鬧罷了,他們的內心並不孤獨!反而,內向的人,情商都是比普通人高,因爲他們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人的Small Talk en Apple Podcasts
許庭韶諮商心理師FB|https://www.facebook.com/ATITCNLP/ 大人學線上課程【V025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https://bit.ly/3hxT4bw...
- 2許庭韶諮商心理師- 【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 從小
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 從小,我就不太擅長講話總覺得自己講的話,不知道為什麼常常都很容易詞不達意也總是會有好多內在的小劇場「我現在說的話, ...
- 3V025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 - 大人學
讓你發揮內向者特質,不用勉強自己去學習外向者的社交模式. 許多內向的朋友過去碰到社交難題時,都曾試圖向外尋求協助,不管是透過書籍或課程,還是詢問身邊親朋好友的 ...
- 4V025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 - SoundCloud
Stream V025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by 大人學Ftpm Info Team on desktop and mobile. Play over 265 million trac...
- 5EP234 社交令你心神疲憊?內向者曾遇過的困擾二 ...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