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看書、復習、做作業,會造成大腦皮層和身體某一部位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此在讀書疲倦時或感受壓力時,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閉眼專心聆聽音樂,對消除疲勞、轉換心情有所幫助。

五、錯誤的減壓法:考前大休息.            長時間看書、復習、做作業,會造成大腦皮層和身體某一部位的疲勞,此時若無適當的紓壓方法,可能會造成身心的不適,影響到讀書效率及考試心情。

以下提供幾種方法,讓孩子通過適當的活動、休息來調節和恢復。

  一、運動抒壓法    當在看書復習時,大腦皮層中視力、理解、記憶、聽力區域的腦神經就處於興奮的工作狀態,如果復習時間過久,這一區域的腦神經就會轉入消極的抑制狀態,使人頭暈腦脹,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因此復習一段時間後,進行10至20分鐘的體育鍛煉,使腦神經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恢復,再進行復習,學習效率便會明顯提高。

    家長可別以為考前運動是浪費時間、浪費體力的事。

研究顯示,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可增強神經系統功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靈活性,增強意志,同時可增加深睡眠,增加記憶蛋白合成,提高學習效率。

建議每天健走30分鐘至一小時,時速約6公里,可以一次或兩次完成。

健走可將食物的熱量消耗掉,也藉全身骨骼肌的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順利送回心臟做氣體交換,腦筋自然清爽敏捷。

   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適度的從事平日喜歡的運動,對於壓力抒解有很大的幫助。

一般人集中注意力及思考連貫持續的時間很難超過一小時,更久易使人哈欠連連、昏昏欲睡。

因此平日讀書時,每端坐約四、五十分鐘就需要起來散步、上洗手間、伸展筋骨約3至5分鐘。

    二、自我放鬆訓練 唸書時間過久,身心難免緊繃,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此程序:先靠坐在沙發上,以隨意舒服的姿勢,先緊握雙拳,全身肌肉繃緊,然後全身放鬆,體驗緊張放鬆的主觀感覺,然後開始放鬆訓練,由前臂開始,依次放鬆面部、頸、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20分鐘,對抗焦慮有良好的效果。

  三、睡眠減壓法     考生的睡眠需要至少6小時以上。

睡眠是體力自我調節的最佳手段,影響自體免疫與細胞修補能力,無法用任何食物或藥物取代。

充足的睡眠是保証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寬舒與平衡的前提。

但遺憾的是大多數考生在考前遇到的問題是既沒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也沒有很好的睡眠,許多考生因考前過度緊張還常常發生失眠。

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時入睡,但其睡眠質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夢等。

    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應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其次針對考前睡眠時間少、身心過度疲勞,考生應進行多時段的睡眠。

對腦力勞動過大過強的人來說,多時段的休息是調節過度緊張的有效方法,這已被愛因斯坦等許多科學家的切身經歷所証明。

    對於失眠的考生,一方面應積極調試心態,減輕因失眠而帶來的心理壓力,事實上失眠與心理壓力常常產生惡性的互動。

另一方面應通過科學的安排生活,建立有規律的起居來克服失眠,同時在飲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睡前喝半杯濃牛奶是有助於入睡的。

    切記不要犧牲睡眠時間來學習。

因為睡眠過程是大腦合成記憶蛋白的過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記憶能力和學習效率,減輕焦慮。

      四、音樂抒壓法     音樂可使人們被壓抑的欲望釋放出來,取得心理平衡,消除緊張焦慮。

因此在讀書疲倦時或感受壓力時,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閉眼專心聆聽音樂,對消除疲勞、轉換心情有所幫助。

  五、錯誤的減壓法:考前大休息   許多老師、家長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學的調整方法,例如大多數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關學習的活動一概不進行,事實上這種休息與調整是不科學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如果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壓力下,長期下來會形成一種應急機制,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使人能適應高緊張度、大壓力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

此時若突然停下來無事可做,會使原來那種適應高度緊張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對象物,面對寬鬆無事的環境,反倒不適應。

所以許多考生停止學習後,往往會產生抑鬱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適的心理現象。

對此考生與家長都以為是因過度緊張的學習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剎車惹的禍。

所以考生在考前一個月前就應該慢慢減小學習強度和減少學習時間,採取過渡調節方式。

從應試角度來說,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學習活動,也不利於考試時迅速建立應急機制。

                                   注意事項     少數具有焦慮特質的人緊張後會出現明顯的失眠、頭疼、焦慮、注意力不能集中,這時就需要找心理醫生咨詢。

必要時可進行心理治療,如系統減敏、放鬆訓練等。

也可適當輔助藥物治療,根據不同的症狀可使用一些抗焦慮藥,但這些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