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詮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世界似乎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固定状态,但是量子力学用一个赋予所有值概率的函数来描述。
一般说来,波函数给任何物理量(比如位置)的所有可能值都赋予了非零的概率。
量子力學詮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0年12月27日)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2月27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量子力學詮釋"—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量子力學雖然已经通過全面且嚴謹的實驗驗證,但應該如何詮釋這些實驗結果,從此又会對大自然的根本運作方式得出怎样的結論卻仍眾說紛紜。
林林總總的理解方式,統稱為量子力學詮釋。
諸多學派的爭議點包括,量子力學可否理解為決定性理論,量子力學的哪些方面是「真實存在」的,等等。
物理學家和物理哲學家都對這一問題特別關注。
對量子力學的詮釋,一般被視為對量子力學之數學表述的詮釋,也就是為理論中的各個數學概念賦予現實的物理意義。
目录
1歷史背景
2直接詮釋的障礙
3常見量子力學詮釋摘要
3.1工具主义诠释
3.2爱因斯坦關注的性質
3.3哥本哈根诠释
3.4多世界诠释
3.5一致性历史诠释
3.6系综诠释,或统计诠释
3.7德布罗意-玻姆理论
3.8关系性量子力学
3.9基本环
3.10交易诠释
3.11随机诠释
3.12客观坍塌理论
3.13冯诺依曼/维格纳诠释:意识导致坍塌
3.14多心灵诠释
3.15量子逻辑
3.16量子信息论
3.17量子论模态诠释
3.18时空分支理论
3.19其它诠释
4参考文献
5外部連結
6参见
歷史背景[编辑]
曾提出量子詮釋的科學家薛定谔玻恩
「波函數」、「矩陣力學」等量子理論術語的定義曾經過數個階段的發展。
例如,埃爾溫·薛定諤最初把電子波函數看作是抹散於場中的電子電荷密度,而馬克斯·玻恩則把它詮釋為分佈於場中的電子機率密度。
哥本哈根詮釋在早期最廣為接受。
隨著量子退相干概念在科學界中普及,多世界詮釋的認受性也逐漸提高[1][2]。
嚴格的形式論觀點認為應避諱對量子理論進行詮釋,但有科學家提出了一些可證偽實驗,如測量人工智能意識和利用量子電腦等,有望在將來能判斷各種詮釋的真偽[3][4]。
Schlosshauer等人在2011年「量子物理與現實之本質」會議上進行了一項調查,粗略地總結了1990年代至2000年代主流觀點的發展。
他們亦引用了馬克斯·泰格馬克於1997年「量子理論之根本問題」會議上進行的一項相似的非正式調查。
結論是,「哥本哈根詮釋依然占統治地位」,其支持率最高(42%),其次為逐漸進入主流的多世界詮釋。
[5]
直接詮釋的障礙[编辑]
诠释的困难反映出量子力学正统描述的几个特点:
正统描述抽象化,数学化的特点。
有似乎是非决定性的,不可逆的过程。
量子纏結现象,尤其是经典理论中不存在的远程事件的相关性。
对现实的多个描述之间的互补性。
观测者在测量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
量子力学的描述随着系统尺寸增大而变得更为复杂的速度之快。
首先,量子力学现有的数学结构基于非常抽象的数学,比如希尔伯特空间及其算符。
在经典力学与电磁学里,质点或场是用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实数或函数来描述。
这种描述有直接的空间意义,因此就无须再为这些数或函数给出特别的诠释。
再者,测量过程可能在量子论里扮演重要地位——这一点引起了很多的争论。
我们所处的世界似乎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固定状态,但是量子力学用一个赋予所有值概率的函数来描述。
一般说来,波函数给任何物理量(比如位置)的所有可能值都赋予了非零的概率。
既然波函数是分布在所有的空间上,那么我们怎么会看到一个粒子在某个特定的位置上呢?为了解释如何从概率中浮现出某个特定的状态,直接诠释引入了测量的概念。
根据诠释,波函数相互有影响,并根据量子力学的定律在时间上演化,直到作一次测量。
测量时系统变为可能值之一,变为那个值的概率是由波函数赋予的。
如同双缝实验所示,测量与系统状态以一种多少有点奇异的方式交互。
这样,描述非相对论系统的时间演化的数学形式体系中存在两种相反的变换:
由状态空间上的酉算符描述的可逆变换。
这种变换由薛定谔方程的解决定。
由数学上更复杂的变换(见量子算符)描述的不可逆和不可预测的变换。
比如测量一个系统时经历的变换。
解决诠释问题就得解释第二种变换,给它提供某种合理的图像。
可以用纯粹数学的方式做到这一点,比如多世界诠释或一致性历史诠释。
在测量过程的不可预测与不可逆的特点之外,量子物理还有一些未出现在任何经典理论中的特点使得它与经典物理有很大的区别。
其中之一是正如EPR佯谬所说明的纠缠的现象,这种现象好像违反了定域性原理。
诠释的另一障碍是互补性现象,该现象好像违反了命题逻辑的基本原理。
互补性认为任何逻辑图像(符合经典命题逻辑的)都不可能用于同时描述和推理一个量子系统S的所有属性。
通常说,有互补的命题A和B可以各自描述S,但不能同时描述。
A和B的例子是用波的方式描述S的命题和用微粒方式描述S的命题。
通常的那种说法其实是尼尔斯·玻尔的原始表达,这种表达通常就等同于互补性原理本身。
互补性原理并不一定意味着经典逻辑错了(尽管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逻辑是经验性的吗?一文中采取了此种观点)。
互补性只是意味着,用命题连接词来组合S的物理属性(比如各自处于一个值的范围中的位置和动量)不符合经典命题逻辑的规则(见量子逻辑)。
正如(Omnès,1999)所指出,现在已经广为人知,“互补性的起源在于描述可观测量的算符的不交换律”。
因为量子系统的复杂性是按其自由度数目指数增长的,很难在量子描述与经典描述之间做出对照,看近似化为经典的状况。
常見量子力學詮釋摘要[编辑]
工具主义诠释[编辑]
任何现代科学理论都至少有一个工具主义诠释,该诠释将数学形式体系与实验实践预测联系起来。
在量子力学中,最普遍的工具主义描述就是对态制备过程与测量过程间的统计规律的断言。
即,若对一个实值量测量多次,每次从同一初始状态开始,测量结果就是一个良定义的实数域上的概率分布。
再者,量子力学提供了计算工具可以算出该分布的统计属性,比如期望值。
计算对系统S进行的测量需要用到复数域上的希尔伯特空间H。
当系统S制备为纯态时,它表示为H中的一个矢量。
可测的量表示为H上的Hermitan算符:它们称为可观察量。
当S制备为状态ψ时,对可观察量A的重复测量产生一个值的分布。
该分布的期望值由如下表达式给出
⟨
ψ
|
A
|
ψ
⟩
{\displaystyle\langle\psi\vertA\vert\psi\rangle}
。
只要理解如何用希尔伯特空间矢量表示初始态,如何用可观察量(即Hermitan算符)表示测得的值,该数学计算式就为计算实验结果统计属性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
举一个计算的例子,发现系统处于给定状态
|
ϕ
⟩
{\displaystyle\vert\phi\rangle}
的概率由计算以下(一阶)投影算符的期望值得出
Π
=
|
ϕ
⟩
⟨
ϕ
|
.
{\displaystyle\Pi=\vert\phi\rangle\langle\phi\vert.}
得到的概率就是由以下式子给出的非负实数
P
=
⟨
ψ
|
Π
|
ψ
⟩
=
|
⟨
ϕ
|
ψ
⟩
|
2
{\displaystyleP=\langle\psi\vert\Pi\vert\psi\rangle=\vert\langle\phi\vert\psi\rangle\vert^{2}}
。
工具主义描述也可以看做是诠释,不过这是一种对语言的滥用。
而且这种使用多少是误导性的,因为工具主义直接避免了任何诠释的出现;即是,它并不试图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爱因斯坦關注的性質[编辑]
一个诠释可以用爱因斯坦提出的几个特点来刻画,比如:
实在论性
完备性
定域实在性
决定性
要解释这些属性需要进一步说明诠释提供的图像。
把诠释看做是数学形式体系M中的元素与诠释结构I中元素的对应,其中
数学形式体系M由这些元素组成:希尔伯特空间ket矢量机制,作用在ket矢量的空间上的自伴算符,ket矢量的酉性时间相关性,测量操作。
在这种体系下,测量操作也就是将ket矢量转换为概率分布的变换(这一概念的形式化表述参见量子算符)。
诠释结构I由这些元素组成:态,态之间的变换,测量操作,关于这些元素的空间存在的可能的信息。
测量操作表示一个得到值的操作,该操作可能改变系的态。
空间信息由态展现,态由构形空间上的函数表示。
变换可能是非决定性的,或者概率性的,或者可能有无穷个态。
诠释的关键是,I的元素是否应当做是物理真实的。
因此之前说明的量子力学的单纯工具主义视角并非一个解释,因为它没有对物理真实的元素作出说明。
实在性和完备性的说法是从爱因斯坦和另外两人讨论EPR佯谬的文章中起源的。
在那篇文章中,作者提出实在元素和物理理论完备性的概念,三人把实在元素刻画为在测量或用其它方式影响之前其值可以准确预测的量,并定义完备的物理理论为给出了每个物理实在的元素的解释的理论。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诠释,若诠释结构中的每个元素都出现在数学体系中,则诠释是完备的。
实在性也是数学体系中各个元素的属性,若一个元素有对应的诠释结构元素,则该元素是实在的。
例如在某些量子力学的诠释中(比如多世界诠释),表示系统状态的ket矢量就对应着物理实在的元素,然而在另一些诠释中就没有。
决定性是刻画了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属性。
即未来某时刻的态是当前态的某个函数(见时间演化)。
一种诠释是不是决定性的,这一点并不显然,因为时间参数的选取并不确定。
再者,任何理论都可能有决定性的和非决定性的两种诠释。
定域实在性包含两个方面:
测量得到的值是态空间中某个函数的值。
换句话说,值是实在元素。
测量结果的传播速度不超过某种普遍的限制(比如光速)。
要做到这一点,诠释结构中的测量操作就一定要是定域化的。
约翰·贝尔提出了一种用定域隐变量理论表述的定域实在性。
贝尔定理结合实验检验限制了量子论可以拥有的性质。
主要的结论是量子力学不能同时满足定域性原理与反事实确定性。
哥本哈根诠释[编辑]
主条目:哥本哈根诠释
哥本哈根诠释是由尼尔斯·波尔和维尔纳·海森堡1927年左右在哥本哈根合作时表述的量子力学的“标准”诠释。
波尔和海森堡扩展了最初由马克斯·波恩提出的波函数的概率解释。
哥本哈根解释将“当我测量它的位置之前它在何处?”这一类问题排斥为无意义的。
测量过程以与赋给各种态的良定义概率一致的方式随机从多种可能性之中选出一种。
根据这种诠释,观察者或外在于量子系统的装置是波函数坍塌的致因,正如保罗·戴维斯所说,“现实存在于观察之中,而不在电子之中”。
[6]
多世界诠释[编辑]
主条目:多世界诠释
在多世界诠释中,宇宙波函数满足每一时刻都相同的决定性的,可逆的规律。
尤其是,不存在(非决定性和不可逆的)波函数坍塌。
与测量相关的现象用退相干来解释。
退相干发生在态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此时产生了纠缠。
这一过程将宇宙反复分裂成相互不可见的间隔着的历史——在一个更大的多重宇宙中的不同的宇宙。
一致性历史诠释[编辑]
主条目:一致性历史
一致性历史诠释推广了传统的哥本哈根诠释,试图为量子宇宙学提供一种自然的诠释。
这种理论基于一个一致性标准,该标准允许对系统进行某种描述,让各种历史的概率符合经典概率的加法律。
该诠释声称与薛定谔方程是一致的。
根据此种诠释,量子力学理论的目的是预测各种不同历史之间的相对概率。
系综诠释,或统计诠释[编辑]
主条目:系综诠释
系综诠释也称统计诠释,这是一种极简主义的诠释。
也就是说,它对标准的数学体系只作最少的假设。
它最大限度地采用了波恩的统计诠释。
该诠释认为波函数并不能用在系统个体上,比如不能用在单个的粒子上,它只是一个抽象的统计量,只能用到制备出的相似系统(或粒子)的系综(即大量总体)上。
对这种诠释的最著名的支持者或许是爱因斯坦:
试图把量子论描述想象成对个体系统的完备描述会导致反常的理论诠释。
只要认同,量子论的描述是对系统的系综而非个体系统作出的,就无需这么想了。
——EinsteininAlbertEinstein:Philosopher-Scientist,ed.P.A.Schilpp(Harper&Row,NewYork)
目前系综诠释的最有名提倡者是LeslieE.Ballentine,他是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教授,也是硕士级教材“QuantumMechanics,AModernDevelopment”的作者。
AkiraTonomura'sVideoclip1中有说明系综诠释的实验。
[7]从对多个电子的系综做的双缝实验中也可以看出,由于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描述了完整的干涉图像,所以它一定描述的是系综。
德布罗意-玻姆理论[编辑]
主条目:德布罗意-玻姆理论
德布罗意-玻姆理论是由路易·德布罗意提出,然后由大卫·玻姆进行扩展以包含测量的理论。
粒子总是有一个位置,并受到波函数的引导。
波函数根据薛定谔波动方程演化,从不坍塌。
该理论采用单一的时空,是非定域的,决定性的。
對於粒子位置和速度的測量必須遵守不确定性原理。
该理论一般认为是一种隐变量理论,通过采用非定域性,它满足贝尔不等式。
由于粒子每时每刻都有确定的位置,测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8]坍塌被解释为外在现象。
[9]
关系性量子力学[编辑]
主条目:关系性量子力学
关系性量子力学的基本理念沿袭了狭义相对论,它认为不同的观察者可能对同一组事件作出不同的解释。
例如,某一时刻对于一个观察者,系统可能处于唯一一种“坍塌”了的特征态;然而同一时刻对于另一个观察者,系统可能处于两个或更多个态的叠加之中。
因此,关系性量子力学论述说,要使量子力学成为完备的理论,“态”就不只是描述被观测的系统本身,而是系统与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或相关性。
量子力学的态矢量就成了观察者对于被观测系统的一些内在自由度的相关性。
而且关系性量子力学认为这对所有的物理对象都适用——不管该对象是不是宏观的或者是不是具有意识。
任何“测量事件”都简单地看做是一般的物理交互,是那种相关性的建立。
因此理论的物理内容不仅处理对象本身,还处理对象之间的关系。
[10][11]
另外还有一种量子力学的关系式处理,它是仿照大卫·玻姆对狭义相对论的阐释[12]提出的。
它把测量事件看作是在量子场与测量仪器之间建立某种关系。
这样就避免了应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时的内在模糊性。
[13]
基本环[编辑]
这种诠释的基本理念是如路易·德布罗意对于波粒二象性注意到的如下经验事实:基本粒子由其能量和动量根据普朗克常数决定而在时空上重复出现。
这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系统都可以用基本时空环来描述。
这种重复出现作为半经典的量子化条件施加,与无限深势井的量子化类似。
得到的环形力学形式上等价于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体系,也等价于费曼的形式体系[14]。
评论参见[15]。
它是对波尔-索末菲量子化(或者颤动)的改进,如胡夫特决定性[16]所提出的,将量子力学视为极快速周期运动的统计近似。
这一理念在现代物理学中有应用,例如度规不变量的几何描述[17],以及对Maldacena对偶的诠释[18]。
交易诠释[编辑]
主条目:交易诠释
量子力学的交易诠释也称TIQM,由约翰-克莱默提出,是受惠勒-费曼吸收子理论启发的量子力学诠释。
[19]他用由延迟波(顺着时间行进)与超前波(逆着时间行进)形成的驻波来描述量子力学的交互。
提出者声称这避免了哥本哈根诠释的哲学障碍,也避免了引入观察者,还解决了另一些量子力学的悖论。
随机诠释[编辑]
主条目:随机诠释
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爱德华·纳尔逊在1966年提出了一种仿照布朗运动的对薛定谔方程的完全经典的推导和诠释。
[20]之前有R·菲尔特(1933)、I.Fényes(1952)以及WalterWeizel(1953)发表过类似的想法,纳尔逊的文章中也做了引用。
最近M·帕文做了些随机诠释方面的工作。
[21]RoumenTsekov提出了另一种随机诠释。
[22]
客观坍塌理论[编辑]
主条目:客观坍塌理论
客观坍塌理论把波函数与坍塌过程都视为本体上客观的,这一点与哥本哈根诠释不同。
在这种理论中,坍塌是随机发生的(“自发定域”),或者是在达到了某物理阈值时发生的。
观察者不扮演特别的角色。
因此这是一种实在、非决定性、非隐变量的理论。
标准量子论并未指定坍塌的机制,如果客观坍塌是正确的话,就需要对其作坍塌机制扩展,这意味着客观坍塌更多是一种理论而不是诠释。
这类诠释的例子包括GRW理论[23]以及Penrose诠释。
[24]
冯诺依曼/维格纳诠释:意识导致坍塌[编辑]
主条目:量子身-心问题
约翰·冯·诺伊曼在其著作“TheMathematicalFoundationsofQuantumMechanics”里深入分析了所谓的测量问题。
他认为整个物理宇宙都遵循薛定谔方程(宇宙波函数)。
他也解释了测量如何会引起波函数的坍塌。
[25]这一观点由尤金·维格纳做了扩展,他论证说人类实验者的意识(或者甚至是狗的意识)对于坍塌有着关键的作用,但他后来放弃了这种诠释。
[26][27]
冯诺依曼诠释的变体有:
主观塌縮研究
意識導致波函數塌縮(英语:consciousnesscausescollapse)这一原理是量子力学与身心问题的交汇点;研究者们正试图检测与物理事件相关的意识事件——根据量子论,意识事件应该会导致波函數塌縮。
但是迄今为止,研究并没有得到确定的结论。
[28][29]
参与性人择原理(PAP)
主条目:人择原理
约翰·惠勒的参与性人择原理认为意识扮演着把宇宙变为现实存在的角色。
[30]
另一些物理学家阐释了他们自己的冯诺依曼诠释的变体,包括:
HenryP.Stapp(MindfulUniverse:QuantumMechanicsandtheParticipatingObserver)
BruceRosenblumandFredKuttner(QuantumEnigma:PhysicsEncountersConsciousness)
AmitGoswami(TheSelf-AwareUniverse)
多心灵诠释[编辑]
主条目:多心灵诠释
量子力学的多心灵诠释是对多世界诠释的扩展。
这种诠释建议把多个世界之间的区别放到个体观测者的精神层面上。
量子逻辑[编辑]
主条目:量子逻辑
量子逻辑可以视为一种命题逻辑,此种命题逻辑适用于理解涉及到量子测量的反常现象,尤其是关于互补变量的测量操作之间的组合的。
这一研究及其名称都是加勒特·伯克霍夫与约翰·冯·诺伊曼1936年的文章提出的。
他们的出发点是融合经典的布尔逻辑与量子力学测量和观察事实之间明显的不一致。
量子信息论[编辑]
量子信息论是信息科学和量子理论的交叉学科,它将量子力学应用于信息科学技术,为信息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在量子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的载体是量子态,从而可通过直接调控微观体系的量子态来完成逻辑运算。
量子信息论的基础是量子力学原理。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当然也是基于量子力学,但在量子信息论中,其算法引入量子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这一点是与经典理论的根本区别。
也就是说,利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叠加性质,将由0和1的二进制构成的经典比特推广到含复数的量子比特。
量子论模态诠释[编辑]
时空分支理论[编辑]
其它诠释[编辑]
主条目:非主流的量子力學詮釋
参见:量子神秘主義
除了上述的主流量子力學詮釋,一些由主流學者到非專業人士各提出了其他類型的詮釋,但對主流學界未造成重要影響。
部分詮釋甚至已與神秘學相關,而成了偽科學。
参考文献[编辑]
^Vaidman,L.(2002,March24).Many-WorldsInterpretationofQuantumMechanics.RetrievedMarch19,2010,from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qm-manyworlds/#Teg9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ankJ.Tipler.ThePhysicsofImmortality:ModernCosmology,God,andtheResurrectionoftheDead.AnchorBooks.1994.ISBN 978-0-385-46799-5. 根據一項調查,在72名受訪的「頂尖宇宙學家及其他量子場論學家」之中,包括史蒂芬·霍金、默里·蓋爾曼和理查德·費曼在內的58%都支持多世界詮釋。
["Whobelievesinmany-worlds?",Hedweb.com,Accessedonline:24Jan2011].
^Quantumtheoryasauniversalphysicaltheory,byDavidDeutsch,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oreticalPhysics,Vol24#1(1985)
^ThreeconnectionsbetweenEverett'sinterpretationandexperimentQuantumConceptsofSpaceandTime,byDavidDeutsch,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Schlosshauer,Maximilian;Kofler,Johannes;Zeilinger,Anton.ASnapshotofFoundationalAttitudesTowardQuantumMechanics.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PartB: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ModernPhysics.2013-01-06,44(3):222–230.arXiv:1301.1069 .doi:10.1016/j.shpsb.2013.04.004.
^存档副本(PDF).[2013-04-22].(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9-12-30).
^
Anexperimentillustratingtheensembleinterpretation.Hitachi.com.[2011-01-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4).
^WhyBohm'sTheorySolvestheMeasurementProblembyT.Maudlin,PhilosophyofScience62,pp.479-483(September,1995).
^BohmianMechanicsastheFoundationofQuantumMechanicsbyD.Durr,N.Zanghi,andS.GoldsteininBohmianMechanicsandQuantumTheory:AnAppraisal,editedbyJ.T.Cushing,A.Fine,andS.Goldstein,BostonStudiesinthePhilosophyofScience184,21-44(Kluwer,1996)1997arXiv:quant-ph/9511016
^RelationalQuantumMechanics(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Plato.stanford.edu.[2011-01-24].
^更多信息参见CarloRovelli.RelationalQuantumMechan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oreticalPhysics.1996,35(8):1637.Bibcode:1996IJTP...35.1637R.arXiv:quant-ph/9609002 .doi:10.1007/BF02302261.
^DavidBohm,TheSpecialTheoryofRelativity,Benjamin,NewYork,1965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完整的解释见[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eeQ.ZhengandT.Kobayashi,1996,"QuantumOpticsasaRelativisticTheoryofLight,"PhysicsEssays9:447.AnnualReport,DepartmentofPhysics,SchoolofScience,UniversityofTokyo(1992)240.
^Dolce,D"CompactTimeandDeterminismforBosons:foundations",FoundationsofPhysics,41,pp.178-203(2011)DonatelloDolce.CompactTimeandDeterminismforBosons:Foundations.FoundationsofPhysics.2010,41(2):178–203.arXiv:0903.3680 .doi:10.1007/s10701-010-9485-4.
^Dolce,D"Ontheintrinsicallycyclicnatureofspace-timeinelementaryparticles",J.Phys.:Conf.Ser.343(2012)012031DonatelloDolce.Ontheintrinsicallycyclicnatureofspace-timeinelementaryparticles.J.Phys.Conf.Ser.2012,343:012031.arXiv:1206.1140 .doi:10.1088/1742-6596/343/1/012031.
^'tHooft,G"Themathematicalbasisfordeterministicquantummechanics",DOI:10.1088/1742-6596/67/1/012015,arxiv=quant-ph/0604008
^Dolce,D"GaugeInteractionasPeriodicityModulation",AnnalsofPhysics,Volume327,Issue6,June2012,pp.1562-1592DonatelloDolce.GaugeInteractionasPeriodicityModulation.AnnalsofPhysics.2012,327(6):1562–1592.arXiv:1110.0315 .doi:10.1016/j.aop.2012.02.007.
^Dolce,D"ClassicalgeometrytoquantumbehaviorcorrespondenceinaVirtualExtraDimension",Annals#ofPhysics,Volume327,Issue9,September2012,pp2354-2387DonatelloDolce.ClassicalgeometrytoquantumbehaviorcorrespondenceinaVirtualExtraDimension.AnnalsofPhysics.2012,327(9):2354.arXiv:1110.0316 .doi:10.1016/j.aop.2012.06.001.
^QuantumNocality-Cramer.Npl.washington.edu.[2011-01-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9).
^Nelson,E.(1966)DerivationoftheSchrödingerEquationfromNewtonianMechanics,Phys.Rev.150,1079-1085
^M.Pavon,“StochasticmechanicsandtheFeynmanintegral”,J.Math.Phys.41,6060-6078(2000)
^RoumenTsekov.BohmianMechanicsversusMadelungQuantumHydrodynamics.Ann.Univ.Sofia,Fac.Phys.2012,SE:112–119.Bibcode:2009arXiv0904.0723T.arXiv:0904.0723 .
^Frigg,R.GRWtheory(PDF).[2011-01-24].
^ReviewofPenrose'sShadowsoftheMind.Thymos.com.[2011-01-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2-09).
^vonNeumann,John.(1932/1955).MathematicalFoundationsofQuantumMechanics.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TranslatedbyRobertT.Beyer.
^[MichaelEsfeld,(1999),EssayReview:Wigner’sViewofPhysicalReality,publishedin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ModernPhysics,30B,pp.145–154,ElsevierScienceLtd.]
^ZviSchreiber.TheNineLivesofSchroedinger'sCat.1995.arXiv:quant-ph/9501014 |class=被忽略(帮助).
^DickJ.BiermanandStephenWhitmarsh.(2006).ConsciousnessandQuantumPhysics:EmpiricalResearchontheSubjectiveReductionoftheStateVector.inJackA.Tuszynski(Ed).TheEmergingPhysicsofConsciousness.p.27-48.
^C.M.H.Nunnet.al.(1994).CollapseofaQuantumFieldmayAffectBrainFunction.JournalofConsciousnessStudies.1(1):127-139.
^-Theanthropicuniverse.Abc.net.au.2006-02-18[2011-01-24].
外部連結[编辑]
WillemM.deMuynckBroadoverview,realistvs.empiricistinterpretations,againstoversimplifiedviewofthemeasurementprocess
Comparativeinterpretations
SkepticalViewof"NewAge"InterpretationsofQ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manyworldsofquantummechanics
ErichJoos'DecoherenceWebsitePortugueseWebArchive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5-23Basicandin-depthinformationondecoherence
QuantumMechanicsforPhilosophersAnargumentforthesuperiorityoftheBohminterpretation.
Many-WorldsInterpretationofQuantumMechanic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umerousManyWorlds-relatedTopicsandArticles
RelationalQuantumMechanics
ThisQuantumWorld[永久失效連結]WhatisquantummechanicstryingtotellusaboutthenatureofNature?
Theoryofincompletemeasuremen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erivingquantummechanicsaxiomsfrompropertiesofacceptablemeasurements.
Schreiber,Z.-TheNineLivesofSchrodinger'sCat(overviewofinterpretations)[永久失效連結]
AlfredNeumaier'sFAQ
MeasurementinQuantumMechanicsFAQ
参见[编辑]
系综诠释
貝爾定理
玻姆詮釋
波耳-愛因斯坦爭議
一致性歷史
哥本哈根詮釋
多心靈詮釋
多世界詮釋
測量問題
潘洛斯詮釋
古典物理的哲學詮釋
物理学主题
量子計算
量子不確定性
量子力學
量子形上學
量子神秘主義(Quantummysticism)
關係性量子力學(Relationalquantummechanics)
ThePondicherryinterpretationofquantummechanics
交易詮釋(Transactionalinterpretation)
不完備測量理論
波函數塌縮
查论编量子力学
入門
數學表述
歷史
背景
入門
歷史
量子力學時間軸(英语:Timelineofquantummechanics)
经典力学
舊量子論
基本量子力學詞彙表(英语:Glossaryofelementaryquantummechanics)
基礎
狄拉克符号
互补原理
密度矩陣
能级
基态
激发态
简并能级
零點能量
量子纏結
哈密顿算符
干涉
量子退相干
量子測量
量子非局部性(英语:Quantumnonlocality)
量子態
态叠加原理
量子穿隧效應
散射理論(英语:Scatteringtheory)
量子力學對稱性(英语:Symmetryinquantummechanics)
不确定性原理
波函数
波函数坍缩
波粒二象性
量子跳躍(英语:Atomicelectrontransition)
量子位元
量子三位元
表述
量子力學的數學表述
海森堡繪景
相互作用繪景
矩陣力學
薛丁格繪景
路徑積分表述
相空间表述
方程
狄拉克方程式
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包立方程式
薛定谔方程
空間幾何
布洛赫球面
旋矢空間(英语:Gyrovectorspace)
詮釋
量子力學詮釋
量子貝葉斯詮釋(英语:QuantumBayesianism)
一致性历史
哥本哈根詮釋
德布罗意-玻姆理论
系綜詮釋
隱變量理論
多世界诠释
客觀坍縮理論
量子邏輯(英语:Quantumlogic)
關係性量子力學
隨機量子力學(英语:Stochasticquantummechanics)
交易詮釋
宇宙学诠释
實驗
阿弗沙爾實驗
貝爾測試實驗(英语:Belltestexperiments)
冷原子實驗室(英语:ColdAtomLaboratory)
戴維森-革末實驗
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
雙縫實驗
法蘭克-赫茲實驗
萊格特-加爾格不等式(英语:Leggett–Garginequality)
馬赫-曾德爾干涉儀
伊利澤-威德曼炸彈測試問題
波普尔实验
量子擦除實驗
薛定谔猫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量子奈米科學(英语:Quantumnanoscience)
量子貝葉斯詮釋(英语:QuantumBayesianism)
量子生物学
量子微積分(英语:Quantumcalculus)
量子化学
量子混沌(英语:Quantumchaos)
量子認知(英语:Quantumcognition)
量子宇宙學
量子微分(英语:Quantumdifferentialcalculus)
量子動力學(英语:Quantumdynamics)
量子演化(英语:Quantumevolution)
量子幾何(英语:Quantumgeometry)
量子群
測量問題(英语:Measurementproblem)
量子概率(英语:Quantumprobability)
量子隨機演算(英语:Quantumstochasticcalculus)
量子時空(英语:Quantumspacetime)
量子技術
量子演算法
量子放大器(英语:Quantumamplifier)
量子總線(英语:Quantumbus)
量子点
量子細胞自動機(英语:Quantumcellularautomaton)
量子有限自動機(英语:Quantumfiniteautomata)
量子通道(英语:Quantumchannel)
量子線路
量子复杂性理论
量子计算机
量子計算時間軸(英语:Timelineofquantumcomputing)
量子密碼學
量子電子學
量子誤差校正(英语:Quantumerrorcorrection)
量子成像
量子圖像處理(英语:Quantumimageprocessing)
量子信息
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邏輯(英语:Quantumlogic)
量子閘
量子機(英语:Quantummachine)
量子機器學習
量子超材料(英语:Quantummetamaterial)
量子計量學(英语:Quantummetrology)
量子网络
量子神經網絡(英语:Quantumneuralnetwork)
量子光学
量子編程
量子傳感器(英语:Quantumsensor)
量子模擬器(英语:Quantumsimulator)
量子隱形傳態
進階研究
量子統計力學(英语:Quantumstatisticalmechanics)
相對論之量子力學(英语:Relativisticquantummechanics)
量子场论
量子場理論史(英语:Historyofquantumfieldtheory)
量子引力
分數量子力學(英语:Fractionalquantummechanics)
物理學者
普朗克
玻尔
埃倫費斯特
海森堡
薛丁格
德布羅意
玻恩
愛因斯坦
艾弗雷特
索末菲
馮诺伊曼
費曼
狄拉克
泡利
維恩
玻姆
貝爾
蔡林格
分类
Portal:物理学
维基共享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量子力學詮釋&oldid=73431787”
分类:量子測量量子力學詮釋隐藏分类:引文格式1错误:class参数被忽略自2020年12月需要校對的頁面自2020年12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Webarchive模板其他存档站点自2018年4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BahasaIndonesiaItaliano한국어Nederlandsਪੰਜਾਬੀ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Türkçe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量子概率从何而来? - 知乎专栏
量子力学最闻名的特点就是测量的结果即使从原理上也无法完美预测。我们最多只能算出各种可能情况的概率。其中的数学关系以波恩定则确定:波函数会给每 ...
- 2量子力学和概率学有什么关系吗? - 知乎
在量子力学中,所有测量结果的可能本征态构成了一个态矢空间。 在概率统计中,所有随机元素的可能取值则构成了一个样本空间。 但量子力学中存在着多种不同本征值的本征 ...
- 3概率的煩惱:量子貝葉斯拯救薛定諤的貓 - 博客來
QBism用對概率的全新理解去改造量子力學中的傳統特征。貝葉斯概率與標准的「頻率概率」不同的是,它是觀察者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一個事件或者一個命題的信任程度的數值 ...
- 4量子力學中概率的起源 - 科技大觀園
這是量子力學發展之初最被質疑的重點,包括愛因斯坦及薛丁格都曾對此表示難以接受。即使量子力學發展至今,人們還是認為沒有給出滿意的答案。 但當初人們對概率波的疑問, ...
- 5量子力学与概率 - 中读
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撰写了一篇文章《量子概率从何而来》(Where Quantum Probability Comes From),试图解释对于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