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生*是啥米碗糕? @ 悠游竹風文史導覽工作室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初進儒學時通稱為「生員」,經歲考科考成績較優者升為「廩生」或「增生」或「附生」,廩生再升「貢生」,稱為「出貢」,由生員逐年通過歲科考而出貢者,稱「歲貢生」。

廩 ... 悠游竹風文史導覽工作室傳統建築.客家文化.地方民俗.自然生態.新竹縣市深度旅遊專業導覽0937-150182黃老師(福哥)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807082213*貢生*是啥米碗糕??文史          新埔義民廟「有勇知方」匾,為歲貢生鍾有容立。

      * 貢 生 * 是啥米碗糕?                    每次導覽傳統寺廟,看到樑上懸掛的古匾,總有一些遊客會問,這是誰立的匾啊?他是什麼人啊?仔細分析,立匾的人不外乎五種身份-貢生、舉人、進士、朝廷命官、地方仕紳,這其中又以貢生立的匾最多,而貢生是怎樣的身份地位?這也是大多數現代人所不易了解的,因此本文要介紹的就是貢生是什麼身分?貢生有哪幾種?他跟秀才有什麼關係?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在古代科舉制度下讀書人埋首寒窗經年苦讀,終極目標無非希望中個進士,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要歷經小試(秀才)、鄉試(舉人)、會試(貢士)、殿試(進士)四個階段,通通過關才能如願,簡直就跟現代人中樂透彩頭獎一樣難。

   秀才的真正名稱叫做「生員」,也就是府州縣儒學的學生,因此考上秀才只是取得儒學的入學資格而已,並不是一個官職。

秀才考試叫做「小試」,又稱「童子試」,在縣城舉行,每三年舉行兩次,逢辰戌丑未年的叫歲試,文武童生皆可考,逢寅申己亥年的叫科試,只考文童生。

參加小試者不分年齡皆稱之「童生」,但是十六歲以上者稱「已冠」,未滿十六歲稱「未冠」,兩者分開出題,以示公平!唯一讓現代人覺得詫異的是「犯罪、冒籍、欠糧租、父母丧未滿三年者不得應考。

」及「娼妓、戲子、皂吏子孫不得應考。

」這兩條特殊規定。

   小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

縣試由知縣主持,共考六場,俗稱「一考五覆」,每考一場就淘汰一些人,六場皆過關者才得繼續參加府試。

府試由轄有該縣的知府主持,也是考六場,名稱都與縣試相同,同樣每考一場就淘汰一些人,縣試、府試都及格的,繼續參加提督學政主持的「院試」。

台灣的提督學政由台灣道兼任,因此院試地點在台灣府城,院試考三場,第一場「正場」,合格者稱「掛水牌」,第二場「覆考」,合格者即確定錄取,但仍須參加第三場「覆紅榜」,以排定名次高低。

這些錄取者統稱「生員」,民間稱之「秀才」或「茂才」、「博士弟子員」,按成績高低分分發至府儒學或州縣儒學。

   新分發至府州縣儒學的新科生員,需按規定前往各府州縣報到,參加入學典禮。

入學典禮由知府或知縣主持,全體新科生員首先至當地孔廟祭拜孔子,再恭聽府學教授或縣學教諭講經,然後到廟前「泮池」繞行三周,並從池中採芹菜三片插在帽子上,謂之「採芹之禮」,接著舉行「謝師宴」,典禮即告結束。

   考上秀才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你有資格赴省城參加鄉試-舉人的考試了;其次你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了,在鄉里人人稱你為「老爺」,並且免納丁稅,免徵徭役,進衙門見地方官員不用下跪,不受笞刑等等。

尤其你若是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都第一名的話,民間稱為「小三元」,更受尊敬。

不過秀才也有頭痛之處,就是每年要參加「歲試」,直到出任貢生為止,若三年不參加歲試即被革名。

  初進儒學時通稱為「生員」,經歲考科考成績較優者升為「廩生」或「增生」或「附生」,廩生再升「貢生」,稱為「出貢」,由生員逐年通過歲科考而出貢者,稱「歲貢生」。

廩生出貢有一定年限,府儒學每年一貢,縣儒學大約兩年一貢。

如果出貢這年恰逢朝廷有重大喜慶,則稱為「恩貢生」,其地位雖與歲貢生相同,但依慣例除非犯有重罪,否則不能革除其科名。

通常我們看到掛「貢元」匾的多為歲貢生,掛「恩元」匾的必是恩貢生。

   除歲貢生、恩貢生之外,還有「拔貢生」、「優貢生」、「副貢生」三種,也是憑實力考取的。

「拔貢生」逢酉年選任,即十二年才考一次,而且要進京覆試,取得不易,名額也稀少,社會地位極高,通常我們看到掛「拔元」匾者,即是拔貢生。

「優貢生」是由府學教官或縣學教諭,保舉所屬品學兼優的生員,呈送提督學正會同巡撫考試合格者,也是名額稀少,社會地位崇高。

另一種「副貢生」則是從鄉試(考舉人)的試卷中,選出文章極佳卻因名額所限無法錄取,或文章極佳卻因塗改、錯漏字無法錄取者,將之列入副榜,稱「副貢生」,但不能參加禮部會試(考進士)。

以上五種貢生都是靠實力通過考試,循正途出身的,社會地位較高。

   另有五種貢生則非循考試出身,而是靠「捐納」取得的,包括「例貢生」、「附貢生」、「增貢生」、「廩貢生」、「准貢生」。

凡布衣平民未考取秀才而直接納貲捐貢或監生增貲加捐者,統稱為「例貢生」,一般地方富豪為求提高社會地位、享特權,多半會捐個例貢生。

附生未循歲試途徑而直接納貲捐貢者稱「附貢生」,新埔雙堂屋之劉拜颺即是以附生身份捐銀五十七兩六錢而取得「附貢生」科名者。

增生納貲捐貢者稱「增貢生」;廩生未待期滿前納貲捐貢者稱「廩貢生」;廩生出任軍職者稱「准貢生」。

以上這五種靠捐納取得的貢生因非循「歲試」出身,故在社會上地位不如前五種正統貢生,不過對一般草民百姓而言,哪懂得這麼多,依舊對他們崇敬有加。

   下回在廟內或人家的家祠中看到有貢生立的匾,不妨想想,它是哪一種身分的貢生啊?是考來的?還是捐來的?                               新埔雙堂屋「克繩祖武」匾為附貢生劉拜颺立。

                      新埔劉氏家廟「恩元」匾,為恩貢生劉廷珍立。

                  老湖口三元宮「明經進士」匾,為例貢生吳世光立,        「明經進士」為貢生之雅稱。

 hyf1703/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hyf1703's新文章燈篙斷了!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河邊送靈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送靈儀式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歌舞送靈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歌舞娛靈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歌舞迎靈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迎靈儀式(roma:ol)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招請2012賽夏族矮靈祭--北群祭典行事2012賽夏族矮靈祭之--禁忌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hyf1703'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