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別人怎麼想: 科學奇才費曼博士(第3版) |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 理查.費曼.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你管別人怎麼想: 科學奇才費曼博士(第3版):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自然科普 普及科學 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第3版) WhatDoYouCareWhatOtherPeopleThink?FurtherAdventuresofaCuriousCharacter 作者 理查.費曼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第3版):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彩故事的另一門徑。

這本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描寫對費曼性格形 相關類別 遠見天下文化 太空科學 科學故事 太空探險 探險故事 文化故事 科學思考 太空故事 文化思考 思考故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彩故事的另一門徑。

這本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描寫對費曼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人,他那立志培養出科學家的父親,以及與他相知相惜,常淘氣的要他「你管別人怎麼想」的初戀情人。

此外還有費曼的生活感想,充滿感情家書等等。

第二部談到費曼此生最後一次探險──參與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原因調查,充分展現傑出的科學家寬廣的視野,及特殊的思考方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理查‧費曼(RichardP.Feynman)1918年5月11日,費曼誕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1942年,費曼從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參與研發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ManhattanProject),當時雖然年紀很輕,卻已經是計畫中的重要角色。

隨後,費曼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及加州理工學院。

1965年,由於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QED)方面的成就,與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許溫格(JulianSchwinger),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費曼為量子電動力學理論解決了不少問題,他所創的「費曼圖」,改變了基礎物理觀念化跟計算的過程,成為近代科學史上,最膾炙人口的一種表述方式。

費曼是一位非常能幹有為的教育家,《費曼物理學講義》(中文版有十四冊)與《費曼物理學訣竅》是教師及最優秀入門學生的指南。

費曼還寫了一本較通俗的《物理之美:費曼與你談物理》,此書入選為「人類思想精粹」,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論》等經典並列。

費曼的兩本回憶錄《別鬧了,費曼先生》與《你管別人怎麼想》,作品裡外都散發著他多采多姿的個性。

在物理學家正務之餘,費曼也曾把時間花在修理收音機、開保險櫃、畫畫、跳舞、表演森巴小鼓,甚至試圖翻譯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

他永遠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是一位一切都要積極嘗試的模範人物。

費曼也是一位建設性的公眾人物。

他參與「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調查工作的事跡,幾乎家喻戶曉,尤其是他當眾證明橡皮環不耐低溫的那一幕,是一場非常優雅的即席實驗示範,而他所使用的道具不過冰水一杯!費曼於1988年2月15日在洛杉磯與世長辭,另留下遺作《這個不科學的年代》、《費曼的主張》、《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等書。

■譯者簡介尹萍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於《綜合月刊》、中國廣播公司、《中央日報》、《聯合報》,後擔任《遠見雜誌》主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主編。

專事翻譯與寫作多年,文筆誠摯優美,廣受好評。

現為自由撰稿人,旅居紐西蘭。

翻譯作品有《樂在工作》、《你快樂嗎?》、《2000年大趨勢》、《長大的感覺真好》、《居禮夫人——寂寞而驕傲的一生》、《你管別人怎麼想》、《山居歲月》、《海風下》、《個人歷史》(上、下)、《偶然生為亞裔人》、《病人狂想曲》、《重生》等多部。

著作有《發現台灣》(合著)、《海洋台灣》、《出走紐西蘭》、《堤河邑冒險學校》(合著)、《武士家族》。

王碧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碩士。

專長環境化學,曾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所長。

另譯有《熵的神祕國度》。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前言導讀勇於做對的事,不要管別人怎麼想高文芳第一部好奇的人第一章一個科學家的養成第二章你管別人怎麼想第三章就像數一、二、三那麼簡單第四章力爭上游第五章旅社城的故事第六章誰是賀門?第七章費曼是性別歧視的豬!第八章我剛和他握過手第九章信函、照片與畫作第二部華府之行開端第十章自投羅網第十一章冷冰冰的事實第十二章檢查六點鐘方位第十三章神探出馬第十四章神奇的數字第十五章附錄風波第十六章第十項建議第十七章記者會第十八章後記第十九章太空梭安全嗎?結語科學的價值 商品規格 書名/ 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第3版) 作者/ 理查.費曼 簡介/ 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第3版):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彩故事的另一門徑。

這本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描寫對費曼性格形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4794836 ISBN10/ 9864794833 EAN/ 9789864794836 誠品26碼/ 2681588088000 裝訂/ 平裝 頁數/ 336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25K 試閱文字 內文:第一章一個科學家的養成我有一位藝術家朋友,他的觀點有時候我實在難以茍同。

他會拈起一朵花說︰「看這花多美!」我表示同意。

但接著他又會說︰「我是藝術家,看得出花的美;你們科學家,卻會想著這花是由哪些部分組成,一切便索然無味了。

」我認為他有點神經病。

不說別的,他看得見的美,別人也看得見——當然包括我。

我的審美眼光也許不如他,但一朵花的美我總是能欣賞的。

另一方面,我在一朵花中所見到的,卻遠比他多得多。

我可以想像出花裡的細胞是什麼樣子,而細胞也自有其美。

美並不僅存在於肉眼可見之處;微渺的世界裡同樣可尋。

細胞的活動複雜,相關的作用也引人深思。

例如花綻放出絢麗色彩,是為了吸引昆蟲為它傳播花粉。

這就帶出了一個問題︰低等動物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有審美能力?具備一點科學知識,會引發各種各樣的有趣問題,這只會讓我們在賞花時增添興奮、神祕與敬畏之感,絕不會減損分毫的情趣。

我一向鍾情科學,自年輕時起便全力鑽研。

那時我既無時間也無耐心去修習所謂人文課程。

大學裡是有些必修的人文課程,我總是能避就避。

一直到我年歲漸長,工作比較輕鬆了,我才把觸角伸出一點,開始學畫,讀一些閒書。

可是我仍是一個相當片面的人,對人世所知不多。

我的智力有限,全投注在一個特定的方向。

我出生前,父親便告訴母親︰「如果是男孩,讓他做科學家。

」我還坐在高腳椅上的年齡,父親便搬回人家剩下不要的各種顏色浴室小瓷片。

我們一起玩,父親在我的高腳椅上排列瓷片,像骨牌般列出陣式,我從末端一推,它們全倒了。

然後,我幫忙重排陣式。

不久我們便改採較複雜的排列法︰兩塊白的一塊藍的,兩塊白的一塊藍的,這樣排下去。

母親看到了就說︰「別整這孩子了,他要擺藍的就擺藍的嘛!」父親卻說︰「不!我要讓他知道什麼叫規律,規律是很有趣的,這是初階數學。

」就這樣,他很早即開始向我解說這世界,指出其中的趣味。

家裡有《大英百科全書》。

我還很小的時候,他便讓我坐在他腿上,讀《大英百科全書》給我聽。

唸到關於恐龍的部分,比方書上講到「暴龍」(Tyrannosaurusrex),就會有類似描述:「這種恐龍高二十五英尺,頭寬六英尺。

」父親便會停下來,說︰「我們想想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說,牠若站在我們的前院裡,頭可以伸到我們二樓的窗戶那麼高。

不過,牠的頭可能太大,擠不進我們的窗囗。

」不管唸的是什麼,他都會盡量轉換成實際可以了解的東西。

想到世上曾經有這樣高的動物,實在讓人既興奮,又著迷——何況牠們全滅絕了,滅絕的確實原因還沒有人知道!我並沒有因此而擔心會有恐龍出現在我的窗前,卻從父親那兒學會了轉換︰以後我讀到任何東西,都會設法「翻譯」成實際的例子,了解它真正的意義。

那時候紐約人都喜歡到卡茨基爾山區(CatskillMountains)去度夏,我們也常去。

做父親的只有週末在那兒,週一到週五則都回紐約巿上班。

我父親週末會帶我到樹林裡散步,講解樹林裡的生態妙趣給我聽。

別家做母親的看到了,認為值得仿效,便鼓動自己的丈夫也這麼做,他們不太樂意,轉而央求我父親索性把各家孩子都帶上一起去。

我父親不肯,他說他只跟我有特殊關係。

結果是下個週末,別家的父親也都帶著孩子去散步了。

到了星期一,做父親的都回城上班了,我們小孩則聚在一起玩。

有個孩子問我︰「看到那隻鳥沒有?那是什麼鳥?」我說︰「我不知道那是什麼鳥。

」那孩子說︰「那是棕頸畫眉。

看來你老爸什麼也沒教你!」其實正好相反。

老爸教過我︰「看到那隻鳥沒有?那是一隻會唱歌的鳥(我曉得他不知其名)。

在義大利文、葡萄牙文、中文、日文裡,牠各有不同的名字,就算你弄清楚了牠在全世界的稱呼,你對牠仍一無所知。

我們不如來看看這隻鳥在做什麼——這比較重要。

」所以我很小就知道,記誦事物的名稱並不是真正的知識。

父親說︰「你看,那鳥不時要啄啄牠的羽毛。

看到沒有?牠一面走來走去,一面啄毛?」「看到了。

」「你想鳥為什麼要啄羽毛?」「嗯,也許牠們飛行時把羽毛弄亂了,所以要啄理一下。

」 「好,」父親說︰「若是這樣,牠們剛飛過之後應該會啄得勤些,而停留在地面一段時間後便不太啄了——你聽懂我的意思嗎?」「懂。

」「我們來看看牠們剛落地時是不是啄得勤些。

」事實不難看出︰並沒有這樣的區別。

於是我說︰「我認輸。

鳥為什麼要啄羽毛?」「因為有蝨子在咬牠。

」他說︰「鳥的羽毛會分泌蛋白質,蝨子吃這種蛋白質的薄片維生。

」他進一步解釋︰「蝨子的足部有一種蠟質的東西,一種更小的蝨子就吃這個,牠們吃下去後消化不完全,排出一種糖類物質,細菌就靠這個滋長。

」最後他說︰「所以你知道啦,哪裡有食物來源,哪裡就有某種形態的生物賴之維生。

」我長大以後,得知寄生在鳥羽毛裡的,不見得是蝨子;父親講述的故事,細節不見得完全正確,但是他告訴我的,原則上都對。

另一次,那時我已經比較大些了,他從樹上摘下一片葉子來。

葉片上有斑點,一條棕色的細線,從葉片的中央地帶彎曲延伸到邊緣,形成C字形。

「看看這條棕線,」父親說︰「在開始的地方比較細,愈向末端愈寬。

這是一種蠅,黃眼睛綠翅膀的藍蠅,牠飛到這片葉子上,產下卵,卵孵化成幼蟲,這毛毛蟲樣的幼蟲一輩子就在吃這片葉子——這是牠的食物來源。

牠吃過的地方,留下了棕色斑痕。

幼蟲愈長愈大,斑痕愈變愈寬。

吃到葉緣,牠已長成成蟲——黃眼睛綠翅膀的藍蠅,飛走了,又到別的葉片上去產卵。

」同樣的,我後來知道他所述的細節不盡確實︰產卵的也許是甲蟲,但他努力向我說明的正是生命中最引人的部分——生命的歷程一再重演。

不管過程多麼複雜,重點就是再來一遍!我那時沒有體認出父親的偉大。

他怎會知道這麼深刻的科學原理,了解科學中蘊含的愛、科學背後的意義,以及科學的價值?我從沒認真問過他,因為我以為做父親的本就該知道這些。

畢竟我沒和別家父親相處的經驗。

(摘自本書第一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