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言使用調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提供了兩張圖表顯示目前收集之資料的地理分佈以及性別年齡結構,希望讓讀者了解資料 ... 語言使用與職業階層化的關係: 比較台灣男性的族群差異.
臺灣語言使用調查
Facebook
GooglePlus
Twitter
Linkedin
臺灣語言使用調查
上次更新:2019-08-20
前言
這個網頁根據臺灣地區語言使用調查,呈現臺灣語言使用的情況,並特別聚焦在語言流失的現象。
希望透過網頁的介紹,能讓大家認識臺灣多語社會的現象,並引起大家對弱勢語言的關注。
樣本
在此需提醒讀者注意網站所依據的資料。
由於採用網路問卷,因此樣本可能過度集中單一地區、身份或年齡層。
我們提供了兩張圖表顯示目前收集之資料的地理分佈以及性別年齡結構,希望讓讀者了解資料組成的概況。
臺灣語言現況
整體
年齡層
語言地圖
×
語言地圖
此地圖顯示各語言(華語、閩南語、客家語、英語)在臺灣各地區的通行程度。
每一格動畫地圖為一個年齡層(5歲),因此可以看見各地區語言通行程度隨時間改變的動態。
當懂某語言的人口比例隨年齡變小而下降時,代表該語言為弱勢語言,在當地正逐漸委縮中。
註1:這裡懂某語言的定義為:該語言口說能力在六點量尺為4、5或6分。
註2:英語放在這裡並非因其為弱勢語言(雖其使用比例低),反而是因為其近年相當強勢:由於納入正式教育與全球化現象,臺灣懂英語的人口正在上升。
事實上,英語應是目前臺灣最強勢的語言。
Close
我們可以根據問卷資料繪製出語言地圖,顯示出臺灣各地1,各語言通行的程度。
一地區中,懂某語言的人口比例對於該語言在當地的延續有相當的重要性:
若僅有少數比例的人口懂某語言,那該語言作為溝通媒介的效率即不佳,只能用來與少數人溝通;此時,若這些少數人口同時懂“其它更通用的語言”,那人們使用後者的可能性會上升,因而進一步加速弱勢語言的消失。
臺灣相當符合上述情況。
成長於多語社會之中,多數臺灣人會一種以上的語言(如“國語-臺語”、“國語-客語”、“國語-原住民族語-臺語”等),且絕大多數的人皆會講華語(國語)。
在此情形下,臺灣的各語言間形成明顯強勢與弱勢的地位。
語言金字塔
除了人口比例之外,語言能力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根據語言在不同年齡層的口說能力,我們能夠繪製出語言金字塔,快速看出語言的“年齡結構”:
語言正在委縮、消失
倒金字塔
閩南語、客家語
語言正在成長
正金字塔
英語
語言使用穩定
直筒狀
華語
每一格金字塔動畫圖代表著一個語族2各年齡層的語言(口說)能力。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語言金字塔的資訊,請點選金字塔動畫圖下方之語言金字塔按鈕。
動畫
華語
閩南語
客家語
原住民族語
東南亞語言
英語
語言金字塔
×
語言金字塔
口說能力的計算
這裡各語言在各年齡層口說能力的平均,並非使用所有問卷樣本,而是根據問卷填寫者之父親或母親的語言能力進行篩選:父親或母親的語言能力需達一定標準,該份問卷才會納入計算口說能力的平均。
此作法之目的在於避免出現「少數族群語言(如原住民語)的口說能力近乎為0」的情況。
簡言之,上述的動作事實上在定義語族,並計算各語族(華、閩、客、原住民、東南亞)之族語能力。
英語則並未進行篩選,直接使用所有有效樣本計算平均口說能力。
註:這裡定義語族的目的在於處理語言本身的問題,而非實際族群身份之認定。
Close
語言傳承
年齡層上的語言能力差異可由世代間的語言傳承情況加以理解。
家是小孩學會講話的地方,而父母(或主要扶養人)通常是子女學習語言的對象。
比較子女和父母的語言能力,能讓我們以較細微、直觀的方式理解語言的活力。
下圖顯示子女(問卷填寫者)與父、母語言能力的差異:
\[子女語言能力平均-父親或母親語言能力平均\]因此在下圖中,若點在黑橫線以上代表子女語言能力較父/母佳;若點在黑橫線以下代表子女語言能力較父/母差。
世代差異
×
世代差異
這裡一樣透過定義語族篩選樣本進行計算。
不同的是,此將父、母分開:在計算子女與父親的語言能力差異時,僅以"父親是否會講該語言"作為篩選;計算子女與母親語言能力差異時,僅以母親篩選。
Close
從上圖我們可以很容易分辨出強勢與弱勢語言:
黑線以上的語言為強勢語言,且越上方越強勢
黑線以下的語言為弱勢語言,且越下方越弱勢
依目前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英語是最強勢的語言,其在各個年齡層皆出現語言能力提昇的現象。
方言危機
語言流失中的一個明顯跡象可見於世代之間使用語言的差異。
透過下圖,我們能比較前一個世代(父母)和目前世代(問卷填答者)使用方言的情形,也能看出這個差異隨時間的改變。
華語使用比例越低,代表方言使用比例越高。
方言傳承
×
方言傳承
此圖比較世代之內(父親與母親)與世代之間(子女與父/母)對話時所使用的主要語言(以"華語/非華語"區分)。
透過此圖,我們能看出方言在各年齡層的傳承程度。
Close
方言為何流失?
從跨年齡層與跨世代皆可看出臺灣方言流失的情況,然而造成方言流失的原因為何?
臺灣的方言流失大致可歸因於幾種不互斥的因素:
×
語言政策
國民政府來臺後所推行的國語運動成效非常好(相較日治時期的國語運動)。
這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臺灣主要的本土語言(閩南語和客家語)與北京話之間相似程度很高。
同時,光復初期的臺人對於重返「祖國」的懷抱保有許多期待,對於北京話的學習也頗具熱忱(黃宣範,1993,頁105)。
多年來的國語政策施行,包含許多對方言的使用限制,如禁止於學校使用方言、限制廣播及電視節目的方言使用等,讓華語(國語)的使用率持續提高。
Close
×
語言位階
當外來政權進入當地時,統治階級與當地居民常出現語言不通的情形。
新的外來政權常會推行自己的語言:例如,歐洲殖民非洲國家、日本殖民臺灣、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皆推行統治階級所使用的語言。
這些統治階級的語言通常會形成官方語言,並且具有下列特點:
用於正式、公眾場合。
例如學校教育、新聞媒體、公司等
具有正式的文字書寫系統,並有專門機構(如教育部)對其進行規定
「位階」較高:由於語言與上層社會階級(統治階級或受過高等教育之階級)結合,不同語言在人們心中開始出現位階的差異。
統治階級的語言被認為較「高等」,而一般用於非正式場合(家中)的當地語言則被認為較「低等」、「不登大雅之堂」。
語言位階的出現,對處於弱勢、屬於「低位階」的方言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
由於語言與社會階級的結合,人們為追求較佳的生活環境或更高的社會地位,勢必增加「高位階」語言的使用,相對地也減少使用「低位階」方言的機會。
例如,許多資料皆顯示臺灣教育程度與方言能力之間的負向關聯:教育程度越高,方言能力越低(如〈客語使用狀況調查〉,頁35;《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實施計畫:16族綜合比較報告》)。
Close
×
族群融合
臺灣方言流失與族群融合密不可分。
政府的國語政策造成今日多數的臺灣人有共同的一種語言,語言隔閡的消失也造成臺灣族群融合更加的快速,如今二、三十歲的臺灣人已難以「閩南」、「客家」、「本省」、「外省」去作區分,許多原住民也融入其中難以辨別。
族群融合更進一步造成語言朝單一化方向前進。
Close
語言政策語言位階族群融合
小結:為何關注語言流失?
對於這個問題有許多不同的回答。
以下僅代表其中一個想法:
臺灣是個多語社會,我們有豐富多樣的南島語(原住民族語)、閩南語、客家語、華語以及東南亞語言。
多語現象對於臺灣甚為珍貴:
每種語言背後代表著一個獨特的族群與文化,這正是臺灣最重要的資產—透過接受各族群文化的刺激,我們能從多元的社會中獲得靈感、不斷創新。
而創新是臺灣這資源稀少的國家,在面對來自世界的各種挑戰時,能生存下去的重要方式之一。
×
參考資料
Leung,A.K.-y.,Maddux,W.W.,Galinsky,A.D.,&Chiu,C.-y.(2008).Multiculturalexperienceenhancescreativity:Thewhenandhow.AmericanPsychologist,63(3),169–181.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63.3.169
Stanford,J.N.(2008).Childdialectacquisition:Newperspectivesonparent/peerinfluence1.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12(5),567–596.https://doi.org/10.1111/j.1467-9841.2008.00383.x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實施計畫:16族綜合比較報告.(2016).
客家委員會.(2013).客語使用狀況調查.
蔡淑鈴.(2001).語言使用與職業階層化的關係:比較台灣男性的族群差異.台灣社會學,1,65–111.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羣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臺北市:文鶴.
Close
參考資料
WeNeedYou
提供建議
我們相信眾人的力量,若您發現網頁內容有錯誤或是可以進步的地方,歡迎大方提出建議:
熟悉GitHub者可點選螢幕右上方查看網頁的原始檔案(index.Rmd),直接修改並提出pullrequest
或是透過google表單填寫建議
分享
若您喜歡此網頁,可點選螢幕右上方將網頁分享至社群網站。
此外,我們也非常缺乏資料(尤其缺乏30-39歲的資料)。
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語言調查問卷,您提供的資料將幫助我們說出更可信的故事。
資料與原始碼
這個網頁的原始碼託管於GitHub,每週會自動更新一次。
問卷調查資料可點此下載(也是每週更新),並在這裡查看變項說明。
若有其它問題,歡迎透過Email聯絡YongfuLiao
附註
目前由於資料稀少,地圖的基本單位是縣市。
隨著資料累積,之後將以鄉鎮市區為基本單位繪製地圖,即可看見各地更細微的狀況。
↩
這裡語族的定義是依據父親或母親(主要扶養人)是否會講該語言而定,因此同一個人可以同時被歸類為一種以上的語族。
若需更多資訊,可點選金字塔動畫圖下方之語言金字塔按鈕。
↩
延伸文章資訊
- 1臺灣語言使用調查
我們提供了兩張圖表顯示目前收集之資料的地理分佈以及性別年齡結構,希望讓讀者了解資料 ... 語言使用與職業階層化的關係: 比較台灣男性的族群差異.
- 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
多語社會的各個言語之間往往地位各不一樣。有些語言超出民族分佈區而成為成為某一地域內各民族的共通語言,謂之高階語言(High language),而被 ...
- 3台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 - 台中教育大學
台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徵稿啟事. Workshop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guages or Dial...
- 4附錄:【語言地圖】 - 台灣語文學會
圖二、吳守禮(1954)「民國前五年臺灣言語分布圖」. (暫缺). 圖三、鍾露昇(1967)「閩南語在臺灣的分佈--豬肉」. (暫缺). 圖四、丁邦新(1980)《臺灣語言 ...
- 5本土語言使用情況說明
根據過去本土語言流失情形的相關調查顯示,由於幾十年的「獨尊華語」政策導致臺灣 ... 調查客家民眾一天平均說客家話、閩南話、及國語之比例分布,使用這三種語言的 ...